分享

滁州非遗21:凉亭锣鼓

 冬不拉拉 2020-07-05
能仁乡位于滁州市定远县县城西北约45千米处,境内有一座能仁寺。能仁寺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 -1274 年),原名朱寨寺,明洪武八年(1375年)重修,相传十三妹大破能仁寺即为此寺。凉亭锣鼓(又称凉亭十八番锣鼓),流行于能仁乡境内,鼓点自成派系,其独特的打击乐谱,从不外传,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据定远县县志记载,清朝后期的一- 位民间艺人李训广老先生,在安徽怀远鼓棚谋生,因赶庙会来到能仁寺打鼓,从而定居此地。他把学到的锣鼓引人定远县,根据当地的民风、民俗特点,不断摸索,吸收他人之长,逐步完善,发展出了有较强娱乐性、具有地域风格的凉亭锣鼓。凉亭锣鼓乐队编制为30人一一班,除双套大鼓、大锣、大堂锣外,还配有10至20面手锣。鼓手演奏凉亭锣鼓时身着彩服,头系红巾,腰扎彩带。乐队根据鼓手的手势,控制节奏和鼓点轻重及变换击法,在打击中变化队形。乐队时蹲时跳,时进时退,时而围成大圈,大鼓、大锣在中间,动感十足。鼓声时而急似暴风骤雨,时而轻似良宵月夜,动静对比,粗犷洒脱。打击者心情豪放,观赏者心情激荡,十八番锣鼓一气呵成,表现出江淮地区民众热爱生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2010年,凉亭锣鼓被确定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作者滁州文旅
主办: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运维:滁州学院蔚然新媒体中心
小编:邹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