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读书,是逆袭人生的基本功

 我是皓春夏秋冬 2020-07-05

不会读书的人,读不读书都过不好这一生

洪镇洙原本不是个爱读书的人,在父亲事业败落,家中负债,住房被拍卖后,租了个半地下室和母亲、妹妹一起生活。在现实的窘迫面前,可以看到当时不读书的他是软弱无力的。

他想过读书,因为他也听过类似“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这种话。他也很想改变命运,但除了不知道该如何读书、从哪本书读起之外,他还看到了一位“爱读书的人”潦倒的下场,这个人就是他认识的同校前辈——黄英万。

这样的现实让他怀疑: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吗?

学会读书的方法,才能改变人生

洪镇洙从认识读书导师后开始读书的人生变化,真正展示给我们看的是:会读书,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养成,是需要方法的。

想要快速改变人生,慢吞吞的读书速度显然是不行的。正如书中提到的红皇后效应——《爱丽丝漫游魔境》中的红皇后对怎么跑都跑不出去爱丽丝说:“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就要用全力奔跑;要想去别的地方,就要用比现在至少快两倍的速度奔跑。”

所以,快速阅读是必须锻炼的。

为了培养快速读书的习惯,镇洙的读书方法是先从100天读33本书开始的。在第一个一百天里,他选的33本书纯粹只是自己感兴趣、觉得想看的书。

长期不运动的人想健身,在初期所推荐的方式也是这样,选择自己喜欢又不太难的运动,每次的运动以舒服为度。因为只有感觉不那么疲累、易于坚持,才能让习惯更加容易养成。

100天后,阅读习惯的养成,对现状的不满足和思考,终于促使镇洙找到了阅读目标——用一年时间读100本专业相关书籍。因为,他想做到专业第一名。

33本感兴趣的书可以一次性买足,但100本专业书籍却不能这样买。按照“T型读书法”,读完一本书自然会想到下一本要读的书,相关或者相似的主题,自然就是选书的标准。

读书时做标记、写想法,摘抄重点内容反复看或听,消化吸收成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每周末写本周所读两本书的书评。这就是说,即使是快速阅读,也要带着脑子读书,而不是眼睛扫过去就完成了读书任务。

不可否认的是,镇洙当时也有一个有利的因素,那就是他们的公司在打造学习型公司,并且还要检验读书的质量。他本人在读完2/3专业书的时候,开始完成当期的最后一个任务——教别人,于是,成立读书小组,教授他人的任务就这样顺理成章的完成了。

而我们个人没有这个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一个读书的团队或者其他团队,经常向他人输出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用团体的力量带动自己前进。

读书改变人生的本质是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公认的全圣有两名:一是孔子,一是王阳明。但是有一名半圣,声名也不在全圣之下,这个人就是曾国藩。

半圣曾国藩,是从逆境中真正学会用脑子读书,并且学以致用,全盘逆转人生的典型。包括王阳明,包括孔子,其实他们都是真正能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人。

再回看主人公整个通过学会读书这件事逆袭人生的经历,不难看出:读书本身是不能改变任何事情的。但学会通过读书从书本里汲取对自己有用的“养料”,把它们用在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这才是读书改变人生的根本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