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最好的感情就是,彼此有“利用价值”

 说爱情感 2020-07-05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将一些亲密关系视为纯然感性和无私的存在,我们相互关心、彼此付出,仿佛脱离世俗中的利益存在、而不讲求回报。

然而,实际上,我们不得不承认,人与人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

当然,这种“利益关系”不是世俗意义上那种狭义的利益关系,而只是一个不带有任何色彩的中性词。

除了物质利益上的交换,还有精神、情感上的相互慰藉。

我们常常听说这样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感情亦是如此——彼此有“利用价值”的感情才能稳固而长久。

所谓“利用价值”,是一种志同道合与优势互补

当然,在感情中,这种所谓的“利用价值”,相较之于职场上、社会上那种浅淡的人际关系,是一种更加带有情感温度的相互依偎、相互取暖,一种物质生存上的优势互补,一种精神追求上的志同道合。

三毛曾说,“世界上的夫妻,无非就是两件事,吃饭,和去赚吃饭的钱”。

这句话可以说从当下对婚姻和爱情复杂的纠缠的认知中、击中了婚姻的本质。

“去赚吃饭的钱”,是两个人在物质生活中一起努力、相互扶持,维续生存;而“吃饭”,除了维持基本的生存,还涉及到两个人口味与生活情调是否和谐的问题,也就是能不能过得下去的问题。

那么,前者就可以理解为物质上的“利用价值”,后者更多的则是精神层面的志同道合。

只有在这两方面都配合协调、相处和谐的两个人,才能够更轻易地将这段感情维持得更久。

所以,既能够优势互补、为彼此提供他所不具有的支撑、共同承担生活,又能够在精神层面没有大的分歧、达到契合——这难道不是最理想的婚姻生活吗?

彼此依赖、相互需要的感情才走得了远路

正如玛格丽特的《飘》中所说,“只有情趣相投的人结婚才能有幸福”。

这个“情趣相投”其实就是两个人无论是灵魂还是肉体、物质还是精神上,都彼此依赖、相互需要——也恰恰就是我们所说的彼此有“利用价值”。

其实,每个人的心都是不完整的,都有着一块缺口,且形状各异;我们终其一生所要找寻的那个“对的人”,无非就是恰好能够补上我们内心残缺的那颗心。

两心相交,就如同齿轮完美地咬合,没有一丝缝隙——从此,两个人便能一同抵御狂风暴雨。

所以,朋友们总调侃燕子真是个运气好又幸福的女人,因为她找到了那另一颗心、那个对的人。

朋友燕子在心思上很细腻,却也常常遇事太过感性、优柔寡断,常常搞不清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而恰好燕子的丈夫就是那种典型的摩羯男,沉着理性,无论在工作合适生活上都给燕子提供许多点拨和指引。

不过虽然他是燕子的“人生导师”,但在生活上却是一个十足的孩子,反倒需要燕子为他打理好一切。

正是因为两人都在依赖着对方,又都在扶持着对方,两人的感情才会一直稳定和谐,在颠簸坎坷的生活中维持着一种难得的平衡。

提升自己,你的层次决定了你会爱上什么样的人

既然,彼此之间的相互需要、相互“利用”,是维持一段感情的关键;那么,一个人自身的可供“利用”的“价值”有多大,则决定了他能吸引到什么层次的人。

所以,与其盲目地抬高自己的“标准”,不如先提升自己的层次,以匹配到更好的人,拥有更好的爱情。

“年少轻狂的爱情都是自己幻想出来的,真爱往往是爱上了另一个版本的自己”,所以,当你处于较为低级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层次的时候,你的眼界和需求都是有限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学时代的小女生总是容易迷恋学校里的“小混混”。

而当你自己的整体水平跃上另一个台阶之后,你会有截然不同的体验和感受;那时,你对自我的定位以及对感情的渴求都将有所提高,所喜欢上的、所吸引到的自然就是那些和自己处于同一个层次上的、更优秀的人了。

所以,自己的“高利用价值”,才有机会吸引到自身同样有“高利用价值”的人;这种感情中的价值需求,是亲密关系中的必然的潜藏的存在,是推动一段关系良性发展的关键。

其实,说到底,“利用价值”的问题也是三观的问题。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物质和情感上的利用价值,那么必然他们在三观上也不会相差太大。

正所谓“幸福就是一双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只有身处其中去经历、去感受、去体验,才能确定彼此是不是对方恰好缺失的那部分,才能确定双方在价值观上是否契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