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燕燕于飞,且以绵延

 汐屏 2020-07-05

自从夏天来了,每到傍晚,总爱带孩子们到楼下巷口散步。

彼时,骄阳褪去,暑气逐渐消散。有风,自远方而来。贯穿巷口,清凉舒适。

孩子们一到楼下的巷口子里,就犹如出了牢笼的小鸟,欢呼雀跃,兴奋不已。

侄儿从车库里推出小自行车,佩戴好装备,坐在自行车上,和其他小孩一起骑行,你追我赶。小侄女已经有玩伴了,是邻居家的哥哥和妹妹,他们凑在一起,拿着各种玩具小汽车,在玩沙子。

大人便坐在一起,偶尔交谈两句。更多的是,看顾着彼此的孩子。毕竟人来车往的,小孩子安全需放在第一位。

巷子口的一户人家的檐下,有一只老燕子窝。里面住了五只燕子,一家五口,亲亲热热。我最爱做的事,就是坐在邻居家檐下,看着头上的那窝燕子出神发呆。

春天过去,夏天来临,小燕子已经由不着寸缕的小鸟雏,被父母哺育成了羽翼丰满的大燕子。它们再也不用呆在燕子窝里,等待父母的喂食,而是可以跟着父母一起出去捕食,翱翔蓝天。那对父母燕子,也已经长成老燕子。常常一家五口,飞去归来,好不热闹。

归来的时候,它们有时在燕子窝里,有时停在在附近的电线上,或者在空中掠过,划过一个美丽的弧度,展示出一对漂亮的燕子尾巴。

多么轻巧快活的小燕子,每天叽叽喳喳兴奋地唱着歌黄色的嘴巴,小巧灵活的眼睛,穿着漂亮的黑白燕尾服,不停的在空中滑翔。孩子们常常也被燕子吸引过来,站在檐下,仰着头,眼睛跟着燕子飞行轨迹转动。

小孩子在城里长大,没见过这样活泼灵性的小燕子,新奇欢喜得不得了。小小的燕子,比手中的汽车、沙子更具吸引力。常常最后忘了手中的玩具,而凑在一起追逐燕子的身姿。

记得小时候,我也很喜欢小燕子。

每逢春天,总能看到许多燕子在田野里面飞翔。那时候风是柔的,草是绿的,花儿是鲜艳的,溪水活了,田野欣欣然张开眼睛,充满了希望。我们的小燕子悄悄地飞回来了,它穿着一身黑白的礼服,长着一把剪刀似的尾巴,轻轻地划过天空,划个田野,划过村庄,带着希望,悄然归来。

我喜欢这个自然的精灵。和山庄,田野,山花,绿草,溪水,组成了一幅活泼可爱的图画。我们唱呀,跳呀,四处搜索它的身影。

有时候,它落在树梢上,成为墨色的一点。有时候它落在电线上,变成了一曲五线谱。有时候,它飞过在田野上空,又是一幅春回大地图。有时候,它会在人家的屋檐下,探寻着去年的窝,画面温馨而朴素。

而我认为最好看的莫过于,飞在田野里的燕子。那时候,春耕刚刚开始,水田里蓄满了水,有农人若干,三三两两赶着水牛,吆喝着正在耕田。燕子从头上飞过。划出一道美丽的剪影。这一幅春耕图,映入眼帘,满满的是希望和春天的气息。

小燕子大概是除了圈养的鸟类之外,和人类相处得最好的鸟。自小父母就教育我们,燕子是益鸟,不能捕捉,也不能驱赶,哪怕在家里做窝,也不能动它们分毫。所以燕子从不怕人,敢把家安在人类屋檐下,与人类朝夕相处,也相安无事。

小时候,我们是唱着“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这里”这首童谣长大的。年年岁岁,看着燕子离去,又携春归来。

燕子是一抹春色,一笔家常,一缕希望,一份情感。

就是这样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陪伴着我们成长,它是我们七彩的童年里一抹独特的颜色。

古诗曾有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今,森林锐减,农村也逐渐城镇化。燕子飞入百姓家,更是再寻常不过了。生存环境的变化,迫于无奈,更多的燕子把家安到了城里,寄居于吵杂的环境,但依然和人们平安相处。

我看着这老巷口的燕子,一家五口其乐融融。

心里百感交集。这美丽可爱的大自然精灵,希望它们能在这个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可以安家乐业,繁衍生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