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心论治皮肤病的临床体会(内有治带状疱疹100%有效等多个方子)

 事事平心 2020-07-06


第 1503 期

作者 / 叶飞 祁原婷 昆明市中医医院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赵馨

中医治疗疔疮疡类皮肤病,常依据《内经》“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理论认识。“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属《内经》病机十九条之一,该篇在中医皮肤科临床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笔者就个人学习和实践体会,浅述如下。

1 疮之名释

《内经》多处论及“疮”或“疮疡”。诸如:至真要大论“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六元正纪大论“风行惑言,湿化乃后,故民病少气,疮疡痈肿”,“少阳所至为嚏呕,为疮疡”。但对“疮”的具体表现症状,未见描述。因此,后世医家对疮的认识各说不一。一般多认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所指的“疮”,应是泛指一切发于表浅的外症。凡发于皮肤浅表,有形焮痒、疼痛,或破后糜烂的皮肤病,均居“疮”的范畴。因此,后世很多皮肤病多以疮加以命名。诸如:疥疮、黄水疮、臁疮、蛇串疮、冻疮等等。“疮”几乎成了某些皮肤病的代名词。

2 疮之痛痒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指出了疮之主症痛或痒的产生和机理与心密切相关。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脉”、“心主神明”。痛或痒的产生,在于心主血脉、心主神明的功能异常。

心主血脉,指心血流行充斥于经脉,运行全身。一旦心主血脉功能异常,血行不畅,脉道阻滞,蕴积局部,则可瘀阻成疮。心主神明,是指心与人的精神情志及对外界刺激的感知相关。疮的痛或痒就是人体自身对局部病痛的一种异常感觉。素问举痛论“寒客于经脉之中,与炅(热)气相搏,则脉满,满则痛不可按”,朱丹溪《脉因证治》谓:“疮疡诸症,皆营气偏盛,助火邪而作……微热则痒,热甚则痛,血虚则痛甚,热甚则肿甚”。(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明·方隅《医林绳墨》也谓“大者为疮,小者为疡,由热毒蓄于脏腑,发于肌肉,为痒,为痛”。明·张景岳更谓“热者则疮痛,火微则疮痒,心属火,其化热,故疮疡皆属于心”。前人诸论皆认为,疮之痛痒的发生属于心。心属火,心火内盛,血行逆乱,热扰神明,心神不宁,则导致疮疡的疼痛与瘙痒。

3 疮之治法

4 临床体会

5 验案举隅

中医药学是源于实践的经验医学,虽然中医药学的某些认识,不能与现代医学同日而语。但在具体医疗实践中,中医中药治疗某些病症,确可获得现代医学不可替代的医疗效果。在当今科技水平条件下。如何通过实践探索,进一步发展创新中医药理论,是中医药工作者,责无旁贷的研究课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