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经汤中的麦冬

 金陵养身桩 2020-07-06

问曰:“温经汤”主“瘀血在少腹不去”“少腹寒,久不受胎”“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既名“温经汤”,则症状多由寒所致,那温经汤中为什么用麦冬呢?

温经汤是妇科调经的祖方。其所主治除漏下不止、少腹里急之外,在本条方后注中还可以用来治疗“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等症。本方可使经少能通,经多能止,子宫虚寒者能受孕。在临床上,温经汤可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不孕症等妇科病症;亦可用于男子精室虚寒、精少、精子活动率差所致的不育症等,颇有效验。

对温经汤方意可有如下解释:温经汤温养气血,活血祛瘀,兼以滋阴清热。方中吴茱萸、桂枝、生姜温经散寒,通利血脉;阿胶、当归、川芎、芍药、丹皮活血祛瘀,养血调经;麦冬养阴润燥而清虚热;人参、甘草、半夏补中益气,降逆和胃。

然而,从药物的用量上来看,这样的解释略有不妥。东汉的度量衡制度沿袭了秦制和莽制。经过史料分析,东汉时期的度剂量标准及单位量值是十分清晰的:其度量衡标准仍旧是“黄钟律历”,其度量衡单位值为一升容200mL、一斤重250g。

温经汤中使用了两种度量衡单位,其一是两,其二是升。温经汤中按两计算的药物中,吴茱萸用量最大为三两,即为45g;而麦冬通过固体物折算,麦冬一升约为120g。按照仲景的用药惯例,温经汤中使用了如此大量的麦冬,是针对患者出现最主要的症状。在本条中,患者出现的症状可以简要概括为下血、发热(手掌烦热)、少腹里急、腹满、唇口干燥5个症状。那么麦冬作为养阴清热的药物,在温经汤中针对的是患者出现的发热(手掌烦热)、唇口干燥等阴液不足的临床表现。正如《本经疏证》中所说:“《伤寒论》《金匮要略》用麦门冬者五方,惟薯蓣丸药味多,无以见其功外,于炙甘草汤,可以见其阳中阴虚,脉道泣涩;于竹叶石膏汤,可以见其胃火尚盛,谷神未旺;于麦门冬汤,可以见其气因火逆;于温经汤,可以见其因下焦之实,成上焦之虚。虽然,下焦实证,非见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不可用也;上气因于风,因于痰,不因于火,咽喉利者,不可用也;虚羸气少,不气逆欲吐,反下利者,不可用也;脉非结代,微而欲绝者,不可用也。盖麦门冬之功,在提曳胃家阴精,润泽心肺,以通脉道,以下逆气,以除烦热,若非上焦之证,则与之断不相宜。”

在麦冬的配伍应用方面,常可见仲景将麦冬与半夏同用,如《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中的麦门冬汤及《伤寒论》397条的竹叶石膏汤中,均是按照较大量麦冬配伍少量半夏的方式。麦冬甘寒滋润,得半夏之燥,濡养滋润而不腻;半夏温燥苦降,得麦冬之润,则燥性减而降逆之性存,但又无伤阴之弊。同时半夏降逆下气,亦可减轻出现的腹满症状。将麦冬与半夏这对甘寒与温燥药物同用,也成为后世医家普遍的用药法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