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梭烟雨:同样是流氓帝王的智囊,为何张良善终而刘基被害?

 杏林堂天蝎 2020-07-06

汉初“三杰”萧何、韩信、张良,无论是萧何还是张良都在刘邦屠杀功臣时幸免于难。明初“三杰”李善长、徐达、刘基(刘伯温),在朱元璋屠杀功臣时竟然是“大将军”徐达幸免于难,朱元璋的“萧何”李善长与“张良”刘基都被害。同样是遭遇流氓皇帝,为何“神算军师”刘基不能象张良那样保全自己?

一梭烟雨:同样是流氓帝王的智囊,为何张良善终而刘基被害?

就功劳而言,刘基对朱元璋建立明朝贡献更大。从避免两线作战先取陈友谅再取张士诚,到摆脱韩林儿束缚独立发展,从力排众议建议诱敌深入在金陵城下重创陈友谅,到鄱阳湖大战鼓舞军心一战而胜,从严明军纪并制定北伐方略,到筹建明朝教化百姓,刘基功劳不在李善长、徐达之下。如果说李善长还有可以汪广洋、胡惟庸替代,徐达有冯胜、付友德替代,则刘基“智囊”地位无人可以撼动。

刘基“智囊”地位无人可替代,又表现出自己对功名利禄没有贪恋,甚至多次表现出杀伐果敢的“帝王之心”,也就引起朱元璋的猜忌。刘基在朱元璋供奉韩林儿时,竟然表现出对韩林儿的鄙视,称之为“牧竖”,这固然是对朱元璋的忠诚却是“人臣”最大的忌讳。安丰之战,朱元璋重情重义,带着徐达、常遇春千里救驾,刘基表现出对韩林儿的冷血,更是让朱元璋心有余悸。幸亏刘基是“自己人”,太可怕了。陈友谅大军压境直逼金陵,朱元璋力量不足,不少将领恐惧主张投降或者诈降。刘基竟然主张杀戮这些言降者。官渡之战时曹操手下不少文臣武将私通袁绍,结果曹操也说当时自己都不能自保,何况这些人?刘基这些冷血与刻薄,本是帝王才有的秉性——刘基处于人臣之位却行为帝王之姿,如何保全自己?

一梭烟雨:同样是流氓帝王的智囊,为何张良善终而刘基被害?

张良知道自己只是军师智囊,而且恪守本分,从不要求兵权或者(行)政权,不染指将军们与宰相们的事务。刘邦有赏赐,张良照单笑纳以示服从圣意。刘邦要封侯爵,张良提出封留侯,纪念与刘邦初次相会。刘邦担心功臣宿将谋反,张良建议册封刘邦最讨厌的大将雍齿为侯,以安人心。刘邦想定都洛阳,张良并不公开反对,而是在娄敬提出定都关中后及时附议并阐述定都关中重要性。

大汉王朝建立起来了,张良不参与朝政“知趣”归隐。刘邦要废长立幼,吕后求助,张良及时伸出援手,稳定天子之位,施恩与新主。刘基要朱元璋背叛小明王韩林儿,张良却要求刘邦为楚怀王发丧。张良重情重义、爱护诸将、保存嗣主,哪位“上位”不喜欢?刘基才华不在张良之下,但没有张良“会做人”,也就成为开国功臣中两位最早无辜被杀者之一。

换成张良处于刘基的位置,必然对是否供奉韩林儿 闭口不谈(那是“上位”考虑的问题),龙湾大战前只会要求迎战陈友谅而不会要求杀戮求和者,谏阻救援安丰只会大谈陈友谅突然奔袭金陵当如何,对淮西勋贵不会冠以“骄兵悍将”大帽子而且尽量调和文武矛盾。甚至对朱元璋猜忌功臣,也是尽量予以回旋而不是怂恿。明朝建立后,必然力辞御史中丞,毕竟“纪检委书记”是风头浪尖职务,卖力则得罪同僚,不卖力则得罪帝王。即使要担任御史中丞,也不会与李善长公开决裂——张良会与萧何发生正面冲突?朱元璋猜忌刘基封为伯爵,后来觉得封低了想改封侯爵,甚至追封刘基祖父、父亲永嘉郡公,刘基力辞。刘基此举很容易被朱元璋理解为“有怨气”或者“自命清高”。这让出身微贱的朱元璋岂能容忍?换成张良,必然对朱元璋的好意逐一笑纳。把自己整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将置帝王于何地?韩非子说人臣与君主是买卖关系,刘基不愿意接受朱元璋的“开价”,对功名利禄竟然没有欲望,难道不是收买人心试图谋逆?

做员工做下属应该学习张良,不可以学习刘基,一则要劝“上位”行善而不是作恶,二则要接受“上位”的好意而不是用清高伤害他人。朱元璋最初并没有那么嗜血,正是常遇春逼着朱元璋处死邵荣,刘基建议朱元璋处死言和众将,一步步教会了朱元璋杀戮。朱元璋终于在喜欢杀俘的常遇春与冷血的刘基、外宽内忌的李善长等人“调教”下,从重情重义的起义军领袖,变成了雄猜刻薄的开国帝王。

当常遇春逼着朱元璋杀邵荣,他可曾想到自己子孙难保?当刘基建议朱元璋大敌当前杀敢于言和的“叛徒”,他可能想到明初开国功臣宿将被“叛徒”罪杀戮殆尽?当李善长因为琐事罢免参议李饮冰、杨希圣,因为意见不合痛骂刘基,他可曾想到恶化同僚关系的结果是一旦自己有事无人救助?与萧何、张良相比,李善长、刘基缺的不是才华不是智商,而是善心与情商。自己不是帝王,就应该劝帝王行善,而不是开启杀戮的潘多拉魔盒。

后来者,不可不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