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高考临门一脚:一组必须重视的作文

 宏宇宾123 2020-07-06

                 【高考福袋】

      2020版《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一书已经惊艳问世,并于2020年4月作了修订,增加了疫情资料。有意购书的朋友请加微信359808229联系(微信签名为高中语文彭琳,即本书主编),从本书编处购书可以确保正版、保证质量。
      不管你的作文有多差,认真研读这本书,作文提高3-5分一点问题都没有!  如果你的作文没有突破50分,赶紧买上这本书
                  或扫码堂主微信购买素材书】

                    

                    邓文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作为一名高三学子,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涯规划,给自己的父母、师长或亲朋好友写一封信,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以图表为材料的作文题。材料一反映了2019年名校高学历毕业生纷纷到中学任教的情况;材料二则反映了近几年本科生到直辖市就业人数逐年递减,而到中小城市就业人数逐年递增的情况。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高校毕业生面向一线岗位、平凡职业、中小城市就业的整体趋势。

题目中有两个写作指令不可忽略。第一个是“要结合自己的生涯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要建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高考作文命题承担着“引导教学”和“价值引领”等核心功能,对中学生的生涯规划问题必将有所考查。这道题尝试引导学生对生涯规划问题做出思考。第二个是要求写成书信体。这有利于考生采用谈心的方式,说心里话,抒发真情,革除讲套话、空话,写“八股文”的积习。

以下立意,可供大家参考:

1.登高自卑,扎根基层。当前就业门槛提高,到基层、一线、平凡岗位和中小城市就业成为大趋势。青年学子在生涯规划中要立足现实,打消幻想,放下身段,在基层建功立业,到一线去锻炼自己。扎根基层,有利于了解社会,积累经验,丰富阅历,锻炼意志,为实现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扎根基层,也符合国家需要,符合扶贫攻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需要。广大青年要勇于扎根基层,在实干中实现梦想和人生抱负。

2.夯实根基,方能枝繁叶茂。本科毕业生到中小城市就业,名校硕士博士毕业生到中学执教,这不是学历的贬值,而是社会对劳动力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不要因此怀疑学历的价值和读书的意义。相反,如果不努力提升自己,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机会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学生不能悲观气馁,而应下定决心提升自我,夯实根基,勤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迎接祖国和人民的挑选。

【高分佳作】
                          登高自卑 甘自苦来

                  ——写给即将硕士毕业的小新姐姐

                                  文/杨泽鹏

小新姐姐:

你好!

来信收悉。你在来信中表达了即将硕士毕业的喜悦,也倾诉了求职的艰难和对前途的迷惘。你说,作为名校毕业的新闻学硕士,你本希望能到大媒体就业,现在却面临连中小媒体都难进的尴尬处境,你因此寝食难安。作为你的妹妹,我能体会到你内心的失落。我在这里谈谈自己的想法,供姐姐参考。1

的确,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升,职场门槛越抬越高。名校硕士、博士到中学任教已经不是新闻,本科生到中小城市就业乃大势所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辛辛苦苦考入名校,读到硕士、博士,也许却只能找一份普通的工作,这是我们这一代青年学子不得不直面的现实。依我看,与其做一只在王谢堂外彷徨沮丧的燕子,不如做一只在辽阔天空纵情翱翔的雄鹰。大媒体进不了,何不先到中小媒体去试试身手?大城市待不住,何不先到中小城市去施展才华?当你把眼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你会发现,祖国大地处处都有英雄用武之地。2

也许,你会觉得,到基层岗位就业会埋没才华、背离梦想。我却不这么认为。要知道,古今成大事者,大多脱颖于基层。基层人才匮乏,正为你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作为名校硕士,你的专业素养自然是一流的,但说到工作经验、人生阅历、对社会的了解,却可能是一片空白。没有基层岗位的实践和历练,如何能积累工作经验、丰富人生阅历?也许,你会觉得,小地方、基层岗位工作条件艰苦、福利待遇低,没有待在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事业单位舒服。这或许是实情。可是,青年人不该是为安逸和享乐而活的。没有艰苦环境的打磨,如何能培养意志与品格?不吃得苦中苦,如何配享受甜中甜?一个心怀鸿鹄之志的人,到基层岗位就业,不仅不会埋没才华、与梦想背道而驰,反而会超越平庸,越来越靠近梦想。想要享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美妙,需从山脚起步;想要品味梦想成真的甘甜,需吃得了大苦、耐得住严寒。3

亲爱的姐姐,让你我共同唱响一位扎根新疆一辈子的老兵唱的歌:“青年当有志,立志在四方。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4

                                                                    爱你的妹妹

                                                                   2020年1月1日

【点评】

①开篇简述来信内容,借小新姐姐之口,反映材料中所传递的就业难问题,扣住了材料,接着点明写作目的。

②用刘禹锡《乌衣巷》中的名句形象准确地概括了“高材低就”的社会现实,并顺势提出中心论点。

③反面说理,批评就业问题上普遍存在的偏见和顾虑,强化“登高自卑,甘自苦来”的论点。

④以歌词收束全文,既强化服从祖国需要、志在四方的观点,又如豹尾般坚劲有力,给人慷慨昂扬的精神力量。

【低分病文】
                           粗粝能甘 纷华不染

                         ——寄给18周岁同学的信

                                   文/吴钰杉

亲爱的小李同学:

见信如晤,纸短情长!

当我提笔写下这篇文章时,你和我都处于人生的“三峡”,波澜壮阔,气象万千,对未来充满无限展望。但现实又是如此残忍,还记得我们曾经看过的深圳某中学新招聘教师学历背景表吗?我想这对我们未来的生涯规划是有巨大启示意义的。以下,便是我想与你分享的关于生涯规划的一些心得体会。1

首先,生涯规划应该符合自己当下的学习状况,并以此激励鼓舞自己。2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哪怕只是中学招聘教师,有的学校也是非清北不录、非硕博不选。从正面看,我们可以感受这所学校师资力量的雄厚,以及学校对于教育的投入之大;从反面看,这也彰显了这个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所谓高学历人才的逐渐饱和。所以,你曾表露过想要去北京追逐自己的梦想,这当然很上进、积极,我也支持你这么做。但正如《五灯会元》所言:“是知灯者,破愚暗以明斯道”,我更希望你做一个“知灯者”,懂得前进道路上需要付出很大努力,这样才可以一苇以航,逐梦神州。3

其次,生涯规划也应该考虑把自己放在基层历练,不怕辛苦。

如今囷囷长征路已由前人替我们走完,但“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却穿越历史的雾霭,一直赓续至今。它是老书记廖俊波将人民放在心上,听从党的号召,深入一线;它是黄大年担起科技兴国的重任,走在科学最前沿;它是桑杰曲巴一家心系中华,放牧守边34年,捍卫祖国领土……亿万人的职业梦、家国梦都汇聚在这片土地上,慢慢发芽,慢慢长大。我只希望你活在宏大而不奢华的梦里。我记得你说过自己热爱音乐,最大的理想是去维也纳金色大厅,亲手指挥乐队演奏自己谱的曲子。但如果你有机会去山区支教,给那些连五线谱都不认识的孩子上音乐课,你愿意吗?这个问题你不必现在回复我,我希望你可以反复斟酌一下。4

《围炉夜话》中有句话我特别喜欢,想要跟你分享一下:“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这是我的座右铭,希望对你也有启发。

    即颂

近安

                  你忠实的18岁朋友

                     2020年1月1日

【点评】

①开篇虽提及了材料,却并未对材料进行概括和解读,也没有能统领全篇的中心句;直接提及“生涯规划”,显得突兀。

②分论点表意不明,且与下文的论述不匹配。

③作者想要表述的是,面对就业门槛提高的严峻现实,高三学子要化压力为动力,努力搞好学习,实际上却没能把这层意思表达清楚。

④这一段的论点是“到基层历练”,实际上却是在论述要发扬实干精神,观点与论述游离。

病”因分析 本文审题立意基本符合题目任务要求,但是行文过程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分论点表意不明确,且两个分论点之间缺乏逻辑上的关联;二是论证与分论点脱钩,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因此,本文得43分(内容14分+表达14分+发展15分),是一篇典型的二类文。

【病文升格】
                          粗粝能甘 纷华不染

                  ——寄给同为18周岁同学的信

                                 文/吴钰杉

亲爱的小李同学:

见信如晤,纸短情长!

你在来信中告诉我,近来看到了一些大学生就业难的新闻,尤其是那些名校硕士、博士毕业生到中学当老师的新闻,让自己心绪难平,感觉前路渺茫。的确,作为同龄人,我也深有同感。然而,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作为怀揣梦想的高中毕业生,我们也要直面、适应这种竞争激烈的现实,对自己的未来做出切合实际的规划,这样才不至于迷失方向。1

有竞争才有动力。激烈的就业竞争启示我们:只有做强自己,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

中学教师岗位成为名校毕业生争抢的“香饽饽”,这反映了教师职业越来越富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彰显了高学历人才的饱和和就业门槛的提高。有人认为这是“大材小用”“人才浪费”,甚至有人重弹起“学历贬值”“读书无用”的老调。而在我看来,这不是学历贬值了,而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了。对高三学子而言,这既是压力,更是动力。我们不但不应该为此迷茫、沮丧,反而应该正视现实,鼓足勇气,迎难而上。只有真正出类拔萃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小李同学,希望你我相互砥砺,在书山学海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只有付出比同龄人更多的汗水,我们才可能一苇以航,逐梦未来。3

有竞争才有方向。激烈的就业竞争也启示我们:对自己的未来,要做出切合实际的规划,做好到基层吃苦的思想准备。

我记得你曾说过,你热爱音乐,最大的理想是去维也纳金色大厅亲手指挥乐队演奏自己谱的曲子。和你一样,我心中也揣着一个作家梦。然而,正如毕淑敏所言,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成为现实,现实也并不一定为所有的梦想而存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需要我们把各自的梦想写进现实的土壤里。也许,我们的梦想都未免显得有些虚幻缥缈,却并非遥不可及。我倒是觉得,想当音乐家的你,不妨先从山区支教开始,给那些连五线谱都不认识的孩子上音乐课;热爱写作的我,也可以考虑做一名村官,在扶贫攻坚战中服务困难家庭,积累创作素材和生活体验。生活和阅历既是音乐创作的根基,也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也许若干年后,你我梦想成真——你会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指挥演奏自己扎根山区时创作的偉大作品;我也会利用根植贫困地区积累的丰富素材,写出像《平凡的世界》那样的伟大作品。4

当然,在基层锤炼,肯定要吃很多苦头,但这对年轻人来说并不是坏事。《围炉夜话》中有句话我特别喜欢,想要跟你分享一下:“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这是我的座右铭,希望对你也有启发。

    即颂

近安

                              你忠实的18岁朋友

                                2020年1月1日

【点评】

①开篇勾连材料,提出要“适应竞争,切合实际规划未来”的总论点,统领全文。

②对两个分论点做了调整,不仅形式上显得齐整,内容上也体现出“动力”与“方向”、“把握现在”与“规划未来”的递进关系。

③先从反面批评“读书无用论”,再从正面论述读好书才能在竞争中胜出的道理。

④结合实际,论述基层吃苦是追逐梦想的必由之路。

【升格指津】

升格后的文章从形式到内容做了较大的修改:一是对分论点做了调整,使两个分论点更加齐整,逻辑上的照应与递进关系也更明晰;二是对主体段落做了修改,使之更紧密地围绕分论点展开论述,也显得更有层次;三是语言表达更精炼准确,内容更充实。经过修改,本文可得53分,成功升格为一类文。 
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之全国新课标卷Ⅱ、卷Ⅲ
方顺贵 赵露
全国新课标卷命题预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在线词典“维基百科”上,来自中国的视频“网红”李子柒已经拥有了一个专门的词条,里面这样写道:“李子柒是一位中国美食及乡村生活博主、‘网红。她因为在家乡四川绵阳农村拍摄使用原始食材和工具,运用中国传统技艺制作美食和手工艺品的视频而走红。”李子柒从2015年开始发布视频,到2019年已在新浪微博上有1900万粉丝,在海外也获得了大量关注。有人将其走红定义为“李子柒现象”。
“李子柒现象”引发了诸多争议,有三种典型的观点。
观点一:称赞李子柒精心呈现的文化传统,肯定她向西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所做的贡献。
观点二:质疑李子柒能否代表中国文化,认为其视频“太假了”,展示的是一种粉饰后的假生活,满足了那些不懂中国的外国人一厢情愿的想象。
观点三:对视频博主个人化、商业化、“网红”化的展示方式,不必以“传播文化”之类的宏大主题将其“神圣化”,也不能盲目“棒杀”。
针对“李子柒现象”,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

这道作文题目的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介了李子柒视频的内容以及影响力,第二部分提供了三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称赞”,关键词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第二个观点是“质疑”,关键词是“假”“粉饰”;第三个观点是中性的,认为这只是个人的商业行为。

除了材料部分外,大家再看看指令部分。在进行作文审题时,很多同学容易忽视指令部分。比如这道题目中,“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就很容易被处理为“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这样,就把“更”看漏了,而这可能是“灾难性”的,因为“更”要求大家在文章中必须做出明确的比较,而“你认同哪一种观点”却没有这个比较的强制任务。

因为题目的指示文字有“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所以,写作时首先要选择。原则上说,选择是自由的,但是,在考场上,大家还要注意“价值取向”的问题。在做选择的时候,要贴近主旋律,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一致。对本题而言,如果大家选择第二种观点,似乎就显得吹毛求疵了。其次是要比较。因为“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的指令,要求大家必须要有比较思维:其他两个观点为什么不合理?另外,除了駁论之外,大家还要有正论部分,也就是说,要从正面论述自己的观点立场。

以上是从文章的逻辑结构讲。在写的过程中,同学们的文字往往有一个弊病——散。在写作的初步阶段,大家一定要让自己的文章聚焦:聚焦于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语。只有这样,写作思维才会清晰化、条理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1.学习:从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
2.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3.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东
在这个飞速发展、资讯丰富、教育样式多元的时代,随处都有学习的机会,学习的内涵也变得更丰富,你如何看待当今社会环境下的学习?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

一、命题原因

学习是人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高中生经过十余年的学习,对这个话题有丰富的感受与认知。本道作文题目以学习为话题,能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所有人都有话可说,并在不同个体身上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学生可以讲述自己学习的故事,也可以针对他人学习的故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样一个人人有话说的话题下,思想的深度会呈现出高下之别,能够检测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好的区分度。

二、材料分析

作文即生活,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个体对生活独特的专属体验。作文题目中所给的材料,就是启发学生与生活经验做关联的桥梁,提示学生可以思考的方向和范畴。这道作文题目由三则材料构成。第一则材料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学习的定义,诠释了学习的渠道与内容。学生都有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的学习方式,很容易从这些经历中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代入到曾经的事件中。

第二则材料是法布尔的话,强调学习的主体是自己,关键在于觉悟和恒心,这是对学习态度和意志品质的深层认识,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经历中找到或正面或反面的相应例子,能与具体情境对应。第三则材料是毛泽东讲实践的重要性,暗含“学”与“习”的辩证思考,能让学生在已有经验中自然而然地关联自己在实践中学习的场景。材料之后的总结语将學生带入宏观视野的同时,也用“飞速发展、资讯丰富、教育样式多元的时代,随处都有学习的机会”的描述,表现了当今时代的特征,学生身处其中,可引起多方面的情境联想。

三、写作任务

这道作文题目的写作任务是分析“当今时代的学习内涵”,即结合当下的时代特征来诠释学习。在这样的任务驱动下,学生首先要对当前社会现象做筛选、分析、归纳,然后树立自己的中心思想,诠释自己所理解的学习内涵,或是学习的意志品质,或是学习方法,或是学习的内容……千人千面,彰显个性,展示作者个体的优势能力。

佳作展评 >>
                            “深”生不息

                                   文/杨璐榕

没有可怕的深度,就没有美丽的水面。——尼采

当高科技与数字化成为时代的主题,短浅式与碎片化也成了社会的问题。“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快节奏让事物显得虚无,而娱乐化让人类变得平庸。在这样的时代,该怎么逃脱虚无,让自己、让人类的存在更有意义?

学习是人与文明的界点,是不同时代或同一时代的同一群体为对抗虚无,将自我向文明推进的努力,更是人类种群在时代、宇宙的浩渺中获取意义的唯一出路。

人要获得进步,就要走出去,要深度学习,要深入思考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要理解事物要素的深刻内涵。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在于你有没有觉悟和恒心”。当今时代高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但也给我们带来了“魔盒效应”般的诱惑。古人学习是一种苦中作乐,无论是“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甚或是遭“群聚而笑之”,眼中所见都只是高于身的心,是物外的广博与战胜肉体的灵。而当今社会的诱惑实似洪水猛兽,它成为一种在人们无察觉时的精神控制、刺激,无时无刻不侵入人们的生活。

如此“瘾性”生活中,当代人的心无旁骛似乎是更困难的,因而,“觉悟”与“恒心”便显得尤为必要。所有的深刻与本质,都需要觉悟;而恒心,则让深刻保持存在——永远独立思考、深刻明白。

然而,仅是“悟”与“恒”尚不称作学习,而只是“学”;“习”则体现在个人因“悟”与“恒”所得,由个人在言行、灵肉间践行。

这种践行,正是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曾说的“使用”,是“更重要的学习”。这种实践,正是我国文物书画修复师单嘉玫用精神所化成的行动——将修复工作做成艺术。她从父亲的言传身教中学习了“揭”“搓”“捻”,在38年的时间里将工艺修炼到极致,在退休时不忘手把手教授自己的传承弟子……大国工匠,一生只为一事来。她的熟练与完美,是承父志,是真心学、深刻习,是对文明最诚挚的敬与爱,她是学习的践行人,也是大国的工匠,更是时代里深度学者的楷模。

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我们该怎么做?身为“少年中国之青少年”,我们该怎么做?静下来,去深度思考;停下来,去独立坚守。这才是我们该做的,也是我们该有的“觉悟”与“恒心”。

愿我们每个人都有深度,敢于在无尽黑暗的空中发射人类之明亮射线,永远学习,永远延伸。

题记照应题目,借名人名言点明中心:深度钻研让学习生生不息。

概述社会现象,用简练的语言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时代短浅式、碎片化、娱乐化、平庸化的特征,并以设问句过渡,引出学习的疗救意义。

古今学习方式差异对比,贴切引用,有情有理,颇富文采。对比之后结合材料二,诠释觉悟、恒心与学习深度的关系。

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独立成段,引出“学”与“习”的辩证关系。

用大国工匠的事例,论证在实践中深刻学习的成效。
 

考前预测:材料作文“中国精神”审题指导及佳作导写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期的中国和世界媒体,经常会有'中国精神”的讨论有人梳理了一些媒体概括的关 于'中国精神”特点的关键词,如:勤劳、勇敢、智慧、学习、改革、开放、包容、进取、 创新、坚韧、奉献、担当、忍耐、服从、封闭、保守、自大、虚荣等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同的“中国精神',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好关 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分析:
   本题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试题,试题材料是一些媒体概括的关于“中国精神.特点的关键 词。这些关键词大多数是积极、正面的,如“勤劳、勇敢、智慧、学习、改革、开放、包容、 进取、创新、坚韧、奉献、担当',也有中性或消极的,如“忍耐、服从、封闭、保守、自 大、虚荣',这体现了题目的开放性,对“中国精神”的讨论,未必都是积极正面的,即使 指出其消极、反面的,只要言之成理,也是可以的。
   这些关键词,为学生写作提供了重要的“抓手二材料罗列的十八个关键词共同构成了 多样而立体的“中国精神.图谱。它们的内部之间又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这些 关键词或体现了学生们所熟悉的主流“中国精神”的代表特点,或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中一 些需要反思、改进的特点,这为学生的思辨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中选择两三个关 键词.的任务型要求,容易激发考生的写作欲望,也有利于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对于学生而言,“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并非难事。选择两个关键词立意行文, 相对容易;选择三个或三个以上,也并非难事。因此,本题立意空间极其广阔,每一个学生 都有话可说。
   本题作文材料直观,没有审题障碍,学生可以选择两个或三个关键词,可以或浅或深或 由浅入深地生发多种立意,从而让写作能力强的学生真正脱颖而出。
   题目分析:
   题目有如下要素需要引起注意:
   (1) “选择两三个关键词”限定了选择词语的数量。2~3个。
   (2) 呈现你所认同的“中国精神',提示学生必须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表现在文 章写作中就是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3) 写一篇议论文。结构、行文要符合议论文的文体特征。
【写法指导
鉴于是从所给的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同的“中国精神',在内容上 对选择的词语的内涵以及词语所体现的中国精神的特点要有准确的把握,在行文结构上宜采 用“总一分——总”的结构,会比较容易展示清晰的写作思路。
【范文示例】
学习、进取、包容
——我心目中的“中国精神”
   所谓“中国精神”,应该指的是中国独有的,或者在中国人身上表现得特别突出的精神 特点.以我的认识,我认为'学习、进取、包容”是'中国精神”中最突出的特点.即:中 国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国家;中国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国家。我们的先贤彳艮早就认识到“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因此自古就提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二 爱学、苦学的例子更是举不胜 举。孔子周游列国,为了学习;司马迁遍读史书,为了学习;玄奘西行万里赴天竺,为了学 习;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远渡重洋,为了学习;无数的留学生遍布世界各地,仍 然是为了学习……为了学习,可以“头悬梁,锥刺股”;为了学习,可以囊萤映雪;为了学 习,可以程门立雪;为了学习,可以凿壁偷光;为了学习,可以抛家舍业,远渡重洋……
   学习,为整个中华民族汲取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和力量,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 息,中国不断进步、发展的力量源泉。
   中国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国家。积极进取,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优秀传统。《易经》云:“天 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的,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一样,自我 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这是我们的祖先从大自然中领悟到的生命真谛。为什么要 积极进取?是为了担当起建设美好国家的重任。“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为国家 的美丽富强而奋斗,是往圣先贤积极进取的源动力。正是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我 们的先辈们为了中国的不断进步,上下求索,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正是中国的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使得我们的国家虽历经磨难而愈挫愈奋,终于成为自 立于民族之林的伟大国家。
   中国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家。有人认为中国是一个封闭、保守、缺少包容性的国家。这 是因为对中国历史缺少基本的了解。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开放、包容始终是中国精神的主 旋律,而封闭、保守,甚至闭关锁国,只不过是悠久历史长河中的很小的一段曲折而已。早 在先秦时期,正是中国的开放包容,才出现了诸子百家争鸣、学术百花齐放的壮观,成为世 界文化史上一座文化高峰。开放包容,形成了强汉帝国,开启了大唐盛世;开放包容,促进 了文化交流,促成了文化融合;开放包容,使得中国不断吸纳世界之智,永远充满朝气与活 力。
   总之,热爱学习、积极进取、开放包容是中国精神的核心特点,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使中国走向繁荣昌盛的动力之源。 

作文预测:材料作文“扶贫攻坚、2020记忆”审题指导及佳作导写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202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全民动员、举国抗疫,取得初步成功,向全世 界展示了中国意志、中国担当、中国力量、中国精神.
   2020年,大灾面前,出现了众多的'最美者”,最美逆行者、最美志愿者、最美医护、 最美教师等.
   2020年,因疫情影响,学生待在家中'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教师通过网络施 教,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成为一种最主要的教学方式
   2020年,脱贫攻坚战收官,跑好脱贫'最后一公里”,肆虐的疫情阻挡不住中国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的脚步.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当事人身份完成写作。
    收看视频“疫情中最美的身影”后的观后感。
    以2020——一个家庭的脱贫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以“致我们的2020'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2020年的经历、感想、思 考和期盼。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材料分析
   正如材料开头的句子所言,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几则小材料都突出了 2020年与往年的不同,意义非凡。意在引导学生对2020年进行 深度的思考、分析。
   材料一从宏观落笔,表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不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 取得了巨大胜利,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意志、中国担当、中国力量、中国精神,语言高度 概括,但是内涵丰富。材料二由概括转入具体,列举了大灾面前有大爱的典型代表,“最美 逆行者、最美志愿者、最美医护、最美教师等',一个“等.字,表现了在举国抗疫过程中, “最美者“涉及各行各业的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抗疫情的中国精神。材料三 写疫情之下的教育,教师“停课不停教',学生“停课不停学',疫情可以阻止师生返校,但 是却没有办法阻止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也就是办法总比困难多。2020年,教师和学生独 特的抗疫模式,成为教育界的一道亮丽风景。材料四聚焦脱贫攻坚战,2020年,中国实现 全面脱贫,是中国政府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即便疫情汹汹,也不能阻止中国共产党带领 全国人民脱贫致富的脚步,跑好脱贫“最后一公里',正在进行时。
   这四则材料紧扣时代脉搏,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了中国意志、中国担当、中国力量、中 国精神,从任何一个材料入笔,考生都有的写,都可以写出优秀的作文。
   题目分析
   题目要求“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当事人身份完成写作”,这是很典型的任务驱动 型新材料作文试题。任选一题,体现了命题的开放性,给予考生写作内容、写作形式方面较 大的自主性,便于考生从自己熟悉的内容写起,选取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三个题目有两个 对文体作出了明确限制,三个都要求“以当事人身份完成写作”,既使得试题有了鲜明的情境 性、应用性,又有一定的限定性,有利于防止套作。
   写法指导
   题目,选择题目可以以大灾面前有大爱、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等为主题,从视频中 某一个特定的“疫情中最美的身影.入笔,或以小见大、或由点到面,发表感想、展开议论。
   题目,题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讲述“2020 个家庭的脱贫故事.。时间——2020, 对象 个家庭,内容——脱贫故事。写作的的视角至少有三个:脱贫家庭的成员自述自
   己家庭的脱贫故事,脱贫家庭的帮扶者讲述一个家庭的脱贫故事,旁观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 讲述一个家庭的脱贫故事。不管从哪个视角入笔,都要紧扣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带领全国 人民进行脱贫攻坚战收官之战这一主题。
   题目,题目虽然没有规定文体,但是却在写作内容、写作方式、结构方面进行了限 制,因此要特别注意。对内容方面的限制:题目“致我们的2020',主体是“我们',对象 是“2020',行为是“致二“我们'是谁?可以是任何一种职业、任何一个群体,“2020'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时间概念,在这个特定的时间里,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群体,经历、 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致.的意思有“给予,向对方表示(礼节、情意等),表达',那么一 种职业的人、一个群体的人,要向“2020'表示什么?表达什么?这是在考虑写作内容时 要注意的。从写作方式、结构的角度,要注意“经历、感想、思考和期盼”的阐述方式和顺 序。即:叙述经历、抒发感想、阐述思考、表达期盼。把这些题目写作要素理清楚了,写什 么,怎么写,就很清楚了。
【范文示例一】
2020 一个家庭的脱贫故事
   在我们省里,我们县最穷;在我们县里,我们镇最穷;在我们镇里,我们村子最穷;在我们村里,我们家最穷.
   我的爷爷、奶奶已经年迈了,他们都身体不好,几乎不能下地干活;我的妈妈那年得 了一场病,一直卧床不起;我的爸爸外出打工的时候不幸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落下了残疾, 只能做点轻微的活计.我小学的时候所有的学费都减免了,穿的衣服也是别人给的旧衣服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很自军
   在我小学毕业那年夏天的一个晚上,艾敏姐姐来到了我的家里是村干部陪着她来的, 她一头长发,穿着黄色的T恤衫、蓝色的牛仔裤,笑起来特别美丽,像一个仙女.陪她来 的村干部告诉我们说她姓艾,是我们村里新来的大学生村官.
   她进到我们家黑乎乎的屋子里,仔细地看我们的家,看着怯生生地望着她的我,一把将 我搂在怀里,眼泪滴在了我的头上。我那时候不知道她为什么会哭,只觉得她的眼泪暖暖的。她搂着我,陪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拉呱,一个晚上都没有放开后来,她对村干部说:'就 是我家了 ”第二天,村里给她一张床,她就住在了我们的家里,从那以后,一直到我初中 毕业,我都和她睡在一张床上,她说我是她的妹妹
  “孩子!你别费事了,我们家里这都老弱病残的,是没有办法脱贫的我爸爸很愧疚 地对她说。
  '咱们家里哪里都老弱病残的?不是还有俩闺女吗?再说,除了婶婶,大家都可以干 点活的啊!咱靠着自己一家人的力量就能脱贫致富丈米姐姐说.
  果然,第二天就开始了我们家的脱贫行动.
  原来艾敏姐姐联系了一群热爱公益的朋友,在他们的帮助下,艾敏姐姐决定将我们家 承包的几十亩山地栽种具有美肤、清胃、润肺、祛炭等功能的中华水蜜桃,并通过网络直播 招募树主,树主负责提前支付树苗及管理的费用,等到结了果实,百分之三十归树主,百分 之七十归我们家。
   很快,我们家计划栽种的所有中华蜜桃都有了树主,他们都将树苗及管理的费用打给 了我们,然后,艾敏姐姐带领我们一家人去栽蜜桃树。一边载,一边做直播,我们栽种蜜桃 的过程引来了很多人的围观和点赞。
   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整整六年了。六年里,艾敏姐姐变黑了、变瘦了,夏天一直穿着的 那身T恤衫、牛仔裤旧了,破了。没有变的,只有她的笑容和美丽。
   第三年的时候,我们家的蜜桃结了果实,现在,你到我家——不,是大家的果园里看看, 一树的丰满的水竇桃。
   现在,是2020年的夏天,我们家的水蜜桃除去给树主的,还有十几万元的收入。我们 家脱贫了。
   我今年要考大学了。艾敏姐姐说,咱家里从今年开始,就有两个大学生了.
   我报考了艾敏姐姐的母校,等我大学毕业,我也要当大学生村官,做和艾敏姐姐一样的 事情.
【范文示例二】
致我们的2020
   2020,你好!
   如果是正常的年份,整个上半年,除了很少很少的几天假期,我们会一直在学校里,过 着教室、宿舍、餐厅三点一线的生活,每天听着老师讲课,刷着厚厚的一摞摞试题
   可是,你不是正常的年份,你是2020.
   世界一进入你的领地,你就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下子改变了整个世界的 生活轨迹,使得整个世界都变得慌乱不堪
   春节伊始,你把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病毒胡乱抛洒,并想通过春节人流将病毒蔓延.2020, 你开始的表现真是很坏很坏你不仅不让中国人过一个安稳的春节,你大概还想让中国人全 年不得安宁.
   可是,你选错了地方,因为这儿是中国.
   面对你突如其来的袭击,在短暂的慌乱之后,中国很快行动起来.一批又一批的白衣天 使逆行疫区,对你播撒的病毒进行生死阻击;一批又一批的医疗、生活物资运往疫区,为阻 击病毒提供了充足弹药;壮士断腕,疫区封城;举国抗疫,全民居家.两个多月的时间,你 只好把你的那些病毒从中国大地上收拢了,还给中国也给世界留下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两个多月里,我们的学习场地由学校搬回了家中,我们在网络上学习、应考,学习之余, 我们不断地从网络上搜寻着人们在你的领地上的活动印记。白衣天使与疫病展开生死搏击, 他们因长时间穿戴厚厚的防护Ji艮而变形的面容,在我们看来却是美丽无比;城区、村镇各种 各样提醒注意防护的抗疫标语,大喇叭里传出的各种方言的抗疫动员讲话,使我们惊叹汉语 的表达方式竟是如此的丰富多彩;穿梭在疫区的志愿者们似乎永远不如疲倦,居家抗疫的各 种花式消遣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人特有的幽默风趣;在方舱读书的'清流哥”似乎对病情浑然 不知,在方舱领舞的'新疆舞米其林”真是风姿绰约;那个火遍世界的英文抗疫视频《我们 都是战士》更是让每一位中国人都热泪盈眶、热血沸腾……
   2020!对这样的中国,除了赞叹,你还能怎样?
   2020!感谢你!感谢你在你的领地,为中国、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一个展示中国意志、中 国担当、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的巨大平台,你让中国人再一次认识了自己的力量和伟大,你 也让世界再一次认识到了中国的力量、中国的意志、中国的担当、中国的胸怀、中国的伟大.
   2020!现在,你的领地我们刚刚走过一半,我们期待着,你的下一半天空阳光普照,大 地清新如洗,世界一片祥和,人类幸福安逸,即使你狂风骤雨,即使你冰雪肆虐,面 对这样的中国,你能怎样? 
养成文明习惯,人人行动起来
——2020山东淄博高三模拟考试范文与素材拓展
 
【试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最近,很多新闻媒体就文明习惯养成纷纷推出公益广告:“公勺公筷,文明用餐”“拒食野味,走向文明”“保持一定社交距离,尊重他人合法隐私”等等。对此,也有人持不同看法。有的说:“原先的习惯,很难改啊!”有的说:“文明习惯要从小培养,我年龄大了,有些文明习惯我不太适应啊!”还有人说:“讲究文明习惯一阵风,过后就烟消云散了。”这些不同声音也有一定市场。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以高中生身份给本市精神文明网“文明习惯大家谈”栏目写一篇文章,倡导大家“养成文明习惯,人人行动起来”,体现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山东淄博高三模拟考试作文试题)
 
【试题简析】
“文明习惯是在人类枝头绽放的最璀璨的花朵。”该题目属于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着意于弘扬时代文明,聚焦学生自身良好习惯养成,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道德层面的要求,把做人与作文有机结合起来。
写作此文要注意几点:
1.行文主旨不能另起炉灶,倡导意图要鲜明有力,确保论点明确清晰;
2.正面立论与反面驳斥要结合好,难改论”“不适应论”“一阵风论等三种错误观点要批驳到位;
3.要结合高中生身份,有策略地讲出养成文明习惯的具体办法,使行文更有现实针对性。
另外,行文要紧贴材料,贯通材料,切忌在材料外围发议论;还要突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让自己的议论具有穿透力与周延性。当然,也要体现一定文采性。
若做到上述几点,文章就可达到发展层级:深刻、丰富、创新与有文采!
 
出题人示范
行动起来,让文明习惯之花绽放
淄博市教学研究室 陈鲁峰
“文明习惯大家谈栏目:
编辑好,这是我给栏目写的一篇文章,题目为“行动起来,让文明习惯之花绽放”,请选用。
最近,很多新闻媒体就文明习惯养成纷纷推出公益广告:“公勺公筷,文明用餐”“拒食野味,走向文明”“保持一定社交距离,尊重他人合法隐私”等等,对此,我深表赞成。是啊,这些文明习惯看似小事桩桩,但如果人人都践行起来,天地就会爽朗起来,人间就会和谐起来,国家就会斯文起来!可见,行动起来,让文明习惯之花绽放在每个人心间,是极为迫切的事情!
尤其疫情期间,养成文明习惯确实关乎生命安全。用餐用公勺公筷,可降低感染风险;拒绝野味,可切断人兽间病毒的传播;保持社交距离,可有效阻断病毒散播渠道;饭前便后勤洗手,可很大程度避免病菌侵害风险;起床后开窗勤通风,也可吹走室内不好空气;……疫情期间专家、媒体之所以反复强调上述文明习惯,是因为一旦这些方面出现问题,就会给病毒带来可乘之机!可见,养成文明习惯绝不是小事,否则,就可能带来要命的损害!
其实,疫情过后,我们每个人也要积极践行文明习惯,切勿有“讲究文明习惯一阵风,过后就烟消云散了”的看法。若是疫情来了,就讲究文明习惯;若是疫情过去了,就不讲究文明习惯,那只能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受害的最终还是我们自己。由此看来,讲究文明习惯绝对不能一阵风,应该是一辈子的事情!
也许有人会说:“原先的习惯,很难改啊!”这不好,要想养成文明习惯,就要把那些不好的原先习惯尽数去掉,绝对不能借口“很难改啊”来掩饰自己的主观不作为。记得鲁迅曾对柔石的善意劝告表示为难,说什么使惯了刀枪,再改换其他东西,恐怕很难做到;柔石对此一本正经说道:“这有啥难的,只要做起来!”是啊,要改掉原先的不好习惯,这有啥难的,只要做起来,难者也会变易!
当然,也许有人说:“文明习惯要从小培养,我年龄大了,有些文明习惯我不太适应啊!”猛一听,似乎有些道理;其实谬矣!文明习惯从小培养,这是对的;但借口年龄大了,就说自己不适应文明习惯了,那是大错特错的!若你不习惯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戴口罩,一旦感染疾病,那怎么办?若你不习惯用公勺公筷,一旦把病菌传染给其他人,怎么办?若你不习惯社交礼仪,一旦闹出交往的纠葛,怎么办?若你不习惯开车礼让行人,一旦撞碰了行人,怎么办?……可见,借口年龄大了,就不愿意养成文明习惯,那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如何才能积极行动起来,让文明习惯之花绽放呢?无非三条:其一,养成文明习惯要从“我”做起,古人说“非礼勿想,非礼勿言,非礼勿做”,这就是强调文明习惯的自觉性;其二,养成文明习惯要移风易俗,剔旧布新,如原先用自己筷子勺子给客人布菜,那是热情待客;现在就要改用公勺公筷了;否则的话,就会招人烦。其三,养成文明习惯要多顾及他人感受和社会理解,如原先见面要握手,要拥抱;现在疫情期间就要换换方式了,可改为远距离拱手或微笑点头示意,等等。
是啊,疫情期间,养成文明习惯可拒病毒于身体之外;风和日丽时候,养成文明习惯可让行为举止赏心悦目。好处如此之多,为何不积极行动起来,让文明习惯之花绽放于每个人的心间呢?
                  高中生×××
                  2020421
 
【下水文选】
养成文明习惯
淄博一中 刘可翔
新冠疫情引发我们对文明习惯的深刻反思。最近,很多新闻媒体就文明习惯养成推出公益广告。作为一名高中生,我向大家发出倡议:养成文明习惯,人人行动起来。
文明一般与野蛮对应,既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是指一种社会进步状态。只有人人行动起来,养成文明习惯,我们的社会才会成为一个文明的社会,我们的国家也才会成为一个文明的国家。
养成文明习惯,有利于我们的生命健康。17年前SARS疫情的暴发,就促使人们反思生活方式与生命健康的关系。“公勺公筷,文明用餐”,可以有效防止病毒传播,避免交叉感染。生活中的许多疾病,就是由于聚餐时不注意使用“公勺公筷”导致的。比如,好多人得了胃病,就是因为聚餐时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拒食野味,走向文明”,既是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更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的形成。
试问,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我们是不是应该反省和批判自身生活方式呢?是不是应该认真反思如何更好地养成文明生活的习惯呢?是不是应该自觉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呢?
养成文明习惯,人人行动起来,有利于文明社会的形成。文明社会的形成,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我们应当让文明习惯成为一种自觉。比如“保持一定社交距离,尊重他人合法隐私”,学会真诚地说声“对不起”,有序排队上车,尊老爱幼,和睦邻里,诚实守信,善于合作,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试问,假如我们所有人都行动起来,养成了以上良好的文明习惯,那么,我们国民的整体素质怎能不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呢?我们的社会怎能不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文明社会呢?
然而,在养成文明习惯方面,也有人持不同看法。有的说:“原先的习惯,很难改啊!”有的说:“文明习惯要从小培养,我年龄大了,有些文明习惯我不太适应啊!”还有人说:“讲究文明习惯一阵风,过后就烟消云散了。”其实,这些说法反映的是一些人对文明习惯养成的不理解、不重视,反映的是一种置身事外的生活态度,反映的是不能痛下决心改正陋习的思想痼疾。只有真正纠正这些错误认识,并切实行动起来,才能不断地向着文明迈进。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高中生,我要大声倡议:养成文明习惯,人人行动起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40年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讴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呈现改革开放人物群像,书写改革开放时代新篇,鼓舞激励全国人民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继续前进,凝聚起共同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人民日报社将举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活动。
 
        请你写一篇文章给人民日报社投稿。要求:呈现你的所见、所闻、所感。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解析】
1.改革开放,重在“变”一字。40年沧桑巨变,那条东方沉睡的巨龙,如今已站在了时代的浪头引领着人民走向新的征程。 
2.我们可以以小见大,从自我、社会角度出发:从日常生活习惯习俗的小变化到社会乃至国家的大变化;从自我成长的“变”到国家教育、科技、民生、国际地位、文化和民族自信的“变”。
3.可以从抽象的词立意:新与旧,变革与反思,创新与超越,想与做,教条主义与锐意进取等等。
【名言指引】
1.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 示例:《诗经》有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意思是说,周朝虽是古老的邦国,但其使命却在于革新。同样的道理,中国虽是文明古国,但想保持长盛不衰,就需要不断地自我更新。——人民日报《文以化人日新其德》
2.没有痉挛,历史就不能向前迈进一步。——车尔尼雪夫斯基 示例:拥有改革开放,就足以洞穿历史的迷雾,击破厚重铁幕,挣脱陈腐枷锁的束缚。俄罗斯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没有痉挛,历史就不能向前迈进一步。一定程度而言,没有濒临深渊,就没有绝地反击,没有痉挛,就没有改革开放。——人民网《深化改革是对改革开放30年的最高致敬》
3.惟变所出,万变不从。——吕本中 
4.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 示例:正如梁启超所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一代代中华儿女坚持不懈的求变与探索。社会在变化之中发展,坚持与时俱进,这才是真理。 
5.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示例:这个世界日新月异,因此我们在工作生活中要懂得适时而变。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若像刻舟求剑中主人公那样不懂得变通,终究要为自己的愚钝付出代价,不会走得太长远。
6.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佳作展示】
                  歌颂改革开放40周年的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亲爱的××们,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春风化雨沐华夏,改革开放乘东风!”
弹指一挥40年——从1978年到2018年,回头却不是从前。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庆典,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是什么在40年前给我们如此大的动力?是改革开放;是什么在这短短40年使我们发生沧海桑田般变化?是改革开放;又是什么让我们在40年后的今天能够安居乐业、实现小康?还是改革开放!
我,是一个80后的青年,可以说,伴随改革开放的时间并没有40年,或许真切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时间甚至更短,但是,今天站在这个讲台上,我想用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三个阶段来表白我同改革开放一起走过的日子。童年时,很少有品种多样的蔬菜和肉食,包饺子是家里最开心的时刻;玩具是父母手工做的,穿着的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颜色单一,样式简单;少年时,可口可乐、健力宝和各种新奇的图书逐渐出现于我们的视野,连环画已经被镭射录像和装帧精美的漫画小说所取代,五分钱一根的冰棍消失了,各种味道的雪糕占据了少年青涩的眼球,15寸的黄河黑白电视已经换成了21寸的熊猫彩电,里面播放的已经不仅仅是新闻联播和动物世界了;青年时代的我,尽管对街边数不清的零食不再感兴趣,却发现汽车、火车、飞机、地铁、轻轨等各种交通工具已经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分的一部分,世界各国品牌的衣服已经挂进了我的衣橱,超市的蔬菜比肉类更受欢迎,大背投和等离子早已不再稀奇,电脑笔记本和网络悄然地构架起了我生活的点、线、面。
朋友们,饮水不忘掘井人,居安当思归来源。历史告诉我们,是一九七八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引来了改革春风,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使中国驶进了一个高速前行的快车道。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让华夏儿女迎来了思想的解放,“部分人先富起来”让经济大胆地插上翅膀腾飞,紧密地团结在党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领导核心周围,中华民族昂首阔步挺向世界民族之林。
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因为我见证了40年风雨沧桑,凤凰涅磐,巨龙腾飞的过程;我,为自己是一名××而自豪,因为我参加了这支无怨无悔守望国家走向安定团结、繁荣昌盛的××。在今后的日子,我,作为一名伴随改革开放成长的**,还会守卫改革开放十年、二十年、40年、甚至更多,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无比感激之情为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扎实履行××历史使命。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疫后文化”是指疫情过后,恢复经济时期的一种“摆地摊经济”生产自救形式的一种文化。当地政府出台政策,支持鼓励个体经济、农民、市民利用业余时间摆地摊挣钱。
对“疫后文化”你是怎么看的?请联系社会生活和阅读体验,发表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不少于800 字。
【佳作赏析】
                  疫后文化,彰显特色
新冠病毒横袭全球,华夏大地注定及不平凡。几个月的疫情,工作停止,生产停止,一切似乎停摆。疫情过后,在疼痛中坚强挺过来的人更应反思,体味疫情的辛酸,政府也在积极采取措施,鼓励群众自救,“疫后文化”应运而生。自力更生经济恢复,彰显时代特色。
品疫后文化,行生产自救。新冠疫情虽破坏力极大,对人的心理也造成不小创伤,但使国人在磨难中迅速崛起,这正是中国所特有的、只属于中华民族的奋斗拼搏精神与乐观心态,是雕琢时代特色的生动体现。逆行者砥砺前行,用生命点燃生命,用希望点亮阴霾。党中央统一领导更让我们坚信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为恢复经济,促使生产自救,各级政府实施特殊时期地摊经济,更贴合实际。解决人民生活问题,迫在眉睫。病毒无情,人间有情。疫情虽然破坏综合国力增长,但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彰显坚强的时代特色。
品疫后文化,积极而乐观。俗话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为了消除疫情的负面影响,恢复地摊经济,调动群众生产自救的积极性,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虽然收入不高,但也是一种家用补贴,总比呆着无聊好吧!终日长吁短叹,怨天尤人,这种心态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恶化我们仅存的向上心里。摆地摊赚钱有什么怕人家笑话的?任何社会都不完美,困难挫折伴随我们。一个有修养要强的人,需要积极乐观勇敢地面对。心态好了,做事情就乐观向上,因为向死而生是中国人生命的坚强底色。
品疫后文化,看国情实际。生活不易,这是老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它的确有道理。回首过往,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天灾人祸,不断地降临我们头上,该来的迟早会来的,怎么办?接受面对就是了。不管是多大的灾难,世人都曾经历过,洪水、地震、暴雪…… 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人生有苦也有甜,我们有一双手,就有信心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切合国情,符合群众需求,提高生活水平,这是坚持走群众路线,灵活调整,中国智慧的体现。
时代青年,更应调整心态。我们高三学子,迎接高考是最大任务。不怨天不尤人,积极准备,挑灯夜战,迎接祖国挑选,考出好成绩,向父母向国家递交满意的答卷。因为: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裔金含  指导教师:孙延堂)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李论
达州市骨干教师,达州市师德标兵,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成都四十九中语文教师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巩彦芬 / 责编:郑双
审校:孙梦霞 / 美编:李悦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自由过了头,一切乱了套。(英国)
(2)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
(3)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
(4)中华文化是尚群的文化,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民族都是群,而群就是公。人能从事有秩序的伦理生活,所以才能驾驭自然物,个体也才得以生存发展,因而维系集体利益就成了一种美德。(袁行霈《中华文化精神》)
结合以上材料,请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假定你要参加在中国举行的“青年学生国际文化交流大会”并在会上发言,请你就此写一篇发言稿。
(2)读了以上材料,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文章中不得出现考生的真实姓名和校名。
命题说明:
本题来自2020年达州三诊断试题,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 “新课标大语文” 微信公众号。
命题方向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由四则材料构成。材料一是英国的谚语“自由过了头,一切乱了套”。强调自由是有限制的,它是适度的自由,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材料二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材料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材料四选自袁行霈《中华文化精神》,强调中华文化中尚群及维系集体利益的重要性,以及在有秩序的伦理生活基础上,个体才得以生存发展的原理。综合起来理解,真正的“自由”不能与“尚群”精神相割裂,“自由”需以不影响集体利益为前提,而这个集体既包括家庭,也包括国家和民族。考生在写作时不能脱离材料提供的真实情境,不可另起炉灶,否则会导致偏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本题属于指令式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考生“结合以上材料”,从所给任务中选择一个进行写作。不论是任务一还是任务二,都对考生的写作身份、写作对象、应用文体及写作目的进行了限定。无论选择哪个任务,都应该完成任务指令。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情境整体呈现的价值观取向主要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明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但自由不是任意的自由,而是有一定限制的自由,且“个人自由”要服从“集体利益”,这就让考生深知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不能忽略“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民族”的利益。材料基于“立德树人”要求,对青年人的价值取向提出限定和期待,具有很强的思辨性。
开放性
1.任务选择自由。作文提供了两个任务供考生自由选择,考生可根据所长任选其一。
2.材料的组合是自由的。在审题立意时,考生可以综合四则材料立意,也可以结合两到三则材料立意,只要阐释清楚“个人自由”与“一切人”“人与社会及家庭、国家、民族”的关系,认识深刻、思考深入、文体明确、表达流畅、亮点突出即可。最好不要只选择一则材料进行立意写作,否则会出现材料单薄、表达无力的问题。
3.联想思考是自由的。考生论证“个人自由”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时,可以从个人和企业、个人和国家、个人和人类社会等不同层面展开联想和思考,在每一个层面,考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或阅读积累选择不同的素材。如写个人自由和国家利益的关系时,可以选择苏武、蔺相如、赵一曼、杨靖宇、钱学森等例证,也可选择反面素材,如汪精卫、芮成钢等。
4.文体选择开放。根据题目要求来看,任务(1)限定体式为发言稿,但文体限制不严格,可自由选择。任务(2)文体选择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成记叙文,也可以根据材料谈自己的思考,写成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散文。不管选择哪个任务、采用何种文体,写作时都要符合文体特征。
解题
这是一道多任务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命题形式与材料内容的价值导引上与 2019 年全国卷Ⅱ的作文相似,基于“立德树人”的目标,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个人自由”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深刻思考人生的存在方式和存在价值,更注重对考生理性思辨能力和批判意识的考查。考生要对“个人自由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思考,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同时还要敢于批判那些只要自由而不考虑集体利益、为了自由而任意妄为的人。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 自由是有限制的,可以追求适度的自由。
2. 有限制的自由能促进人类的发展,实现人类的美好。
3. “个人自由”不能损害“集体利益”。
4. 自由过了头,一切会乱套。
5. 心怀他人、心怀天下的自由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
6. 追求适度的自由,拒绝绝对的自由。
7. 集体意识下的自由才是最好的自由。
……
偏题立意:
1.把自由与纪律对立。(没有准确理解材料)
2.只强调自由。(将双概念变单概念)
3.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没审准任务)
4.追求自由,放飞梦想。(将双概念变单概念)
……
下水文
自由诚可贵,有度价更高
信阳市第二高级中学
付强
庚子开年,疫情肆虐,“追求自由,拒绝隔离”的呼声,时有响起;更有人顺势标榜自己有“不读书的自由”“慢择业的自由”,等等,好像有凡事都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实际上,这些都是自由过度,甚至是“谬以千里”。英国谚语早有言,自由过了头,一切乱了套。自由不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自由诚可贵,有度价更高。
自由,是人们所向往的东西,全世界都在追求“自由”。“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然而,自由不是妄为,凡事都有度,如果自由过度,那么带来的将是负面效果。
意大利早期的疫情传播便是明证。疫情早期,有人说意大利人不用戴口罩,有人说“死了也要亲吻”,这一切的源头皆因他们追求着过度的自由,而正是这种过度的“自由”才酿成后来的惨剧。病毒是不分国界和人种的,意大利民众追求自由的精神虽值得称赞,但在病毒面前,这种过度的自由,却只能是愚昧的表现。退一步来讲,生命都没有了,又该如何追求自由呢?
所以,自由绝不是任意妄为,而是坚持有度、有所不为。于国如此,对于我们个人更是如此。
反观现实,生活中“荒唐”的例子比比皆是,究其缘由,都是对这个“度”认识不到位。且看自我膨胀直至引爆网络的高考舞弊作假的艺人——仝卓;再看为了利益不顾道德法纪,帮助仝卓制造假信息的相关公职人员;还有胡作非为欺上瞒下,制造了耸人听闻的小学生被“体罚致吐血”事件的家长;无视法律法规无限拉低良俗底线的“滴滴司机性侵直播”案件中的夫妻犯罪嫌疑人……东窗事发,悔之晚矣,反观其行为,正如法国罗兰夫人曾说,自由,自由,又有多少罪恶假汝之名。所以,自由诚可贵,有度价更高。
《后浪》中有这么一句:“一个国家最美的样子,便是青年的样子。”正当青春的我们,该如何把握这个“度”呢?我想已经有人为我们做了解答,更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看,是那个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响应自由的召唤,扛起民族解放的大旗。看,是那个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唾弃那让人压抑的“自由”,为国启蒙为民开智。看,是那一群人,那一颗颗热爱自由的心,丝毫不惧疫情的狰狞与恐惧,那防护服上一个个姿态各异的签名,那在方舱医院领着大家跳广场舞的护士姐姐,那躺病床上仍不忘追求思想的“读书哥”,那用脍炙人口的顺口溜普及防护知识的村官……
同学们,他们就是我们追求自由的“度”,他们真正践行了《共产党宣言》中的那句话,“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我们当以此“度”追求自由,此生必能无悔。
同学们,愿我们追求自由,亦不忘心中有度;愿我们追求自由,更要处处有度,时时有度,向着那榜样的境界,攀登!自由诚可贵,有度价更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