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武五铢(一)

 闻道山人 2020-07-06

一.序言
年前应SAM兄之约,准备今年就东汉五铢进行系统的普及工作。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之际,新冠肺炎疫情突降噩临,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和痛楚。中华儿女迎难而上,在党和政府正确果断的应对施治之下,这场百年未遇的疫情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战略成果。万物复苏,春花烂漫之际,回想这艰难的三个多月,百感交集,唏嘘不已。为在这场疫情中牺牲的烈士和同胞致哀!为最美丽的逆行者致敬!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奋进!愿中国更加强大!

本身在家响应国家号召,居家自行隔离期间,应该有很充裕的时间去写这部分东西的。但限于家庭条件,我无奈的将用于写作的电脑让与了孩子与钉钉,这一让,三个多月过去了,写作虽然断绝了,但是思考一直不断在深入和积淀。对于东汉五铢的系统整理也越发的心驰神往了。通过这一阶段的思索,关于东汉早期的认识也在不断加强和巩固。这里不揣浅陋,就东汉建武年间前前后后的一些问题和看法,做一梳理和阐述,一家管见,难免疏漏百出,敬请方家斧正瞰繆!

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鄗城千秋亭即帝位,随即开启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国祚。关于东汉货币的流通,铸造,其中一些真实的货币学,货币经济学上的问题,从古到今很多的学者专家进行了非常多的系统研究和分析研判,为东汉货币的发现整理和深入推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和功绩。限于东汉的史料,特别是【后汉书】中没有食货志的缺憾,只能从各个传志的只言片语中去揣度整个东汉货币的制度,流通,铸造等等方面的历史原貌。这对于东汉货币的研究是极大的不利和弊端,也引发了东汉货币一直在整个货币体系里不甚明朗和浑噩难辨的尴尬境地。这也导致在史料与货币实物的对应上也是茫然无措,无从下手。同时也对于揭露一系列东汉货币行用与经济政策的,或者一些战争时期货币发行的对应品种确定,可谓是空白乏缺的。

东汉货币从【后汉书·光武帝记】载:‘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是岁始行五铢钱’至【晋书,食货志】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任丞相,废董卓小钱’止,期间有文献记载确认的铸造期长达168年之久。这个周期里,东汉货币经历了由盛而衰,跌宕起伏的发展过程,这期间的‘明章之治’将东汉的经济和货币制度繁荣推到了顶峰,由于建武时期兴废利弊的各项改革,为明章时期的各项经济举措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明章时期的国富民强为整个东汉的政权稳固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对北匈奴的一系列的战事,引发了章帝元和元年(公元84年)尚书张林对于货币经济的谏言直陈,也就是在这一阶段,东汉的货币经济情况开始出现了问题。物价开始腾贵,货币开始出现购买力下降的趋势。纵观这一期间的历史背景,这些现象的产生不是对匈战争直接原因导致的,而是货币经济周期方面的各种弊端显现导致的。而东汉货币经济产生根本性的转变是发生在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至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年)对羌族长达12年之久的战事,【后汉书·西羌传】载共花费二百四十余‘亿’,其后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至汉冲帝永嘉元年(公元145年)也进行了长达6年对羌作战。花费八十余‘亿’,这两次作战共花费320余‘亿’战费。23年后的汉桓帝永康元年(公元167年)至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年)这三年期间,因为对羌作战又花费了44‘亿’战费。而从这三次对羌作战来看,其直接影响的是东汉中期货币质量和经济通胀对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堪。从这些史料当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一时期的货币发行的量是巨大的,钱币的质量是粗糙的,钱币剪边减重是频任的。这一期间宗亲刘陶在桓帝时期提出过改铸大钱,可见当时的货币质量已经很轻薄细小了。东汉五铢最后一次足重铸造,是在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这一时期刚刚经历了九个多月的‘黄巾起义’。虽然阵痛之后,为了提升经济和货币质量,铸造了整体质量尚可的灵帝四出五铢,但也就是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本来是长期对羌战争的主导军,各个地主阶级的军事力量由暗转明形成了全国上下的军事割据势力的鼎盛兴起。灵帝四出五铢也变成了昙花一现的东汉货币回光返照的前兆。自此,各个割据势力互相兼并征伐,各种地方势力货币层出不穷,汉皇室成为了傀儡,割据势力成为了历史主角。最后,董卓火焚宫室,挟天子西迁长安,鼓铸无文小钱。彻底将东汉的货币制度和最后一块遮羞布撕下。东汉走到了尽头,东汉的货币也一同随着金戈铁马的嘶吼,湮灭在鲜血混杂泥土的杀戮中!

这段历史成就了东汉五铢钱的丰富多彩,也成就了东汉五铢在700多年间五铢铸造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剪凿五铢变小,变薄影响了魏晋南北朝铸币的型制,衡制等等劣小,细薄本质。也可以看出,延续性的经济制度下,东汉铸币的衰落与后世魏晋南北朝铸币的兴废有着刻骨铭心的影响和长远的制衡作用。同时,从南北朝铸币整体来看,很多货币的制作和流通一直也没有摆脱东汉五铢的影子,南朝南齐永明八年铸造的南齐五铢和南梁的天监,女钱等直接就是翻制了东汉五铢来作为流通货币。北朝太和五铢直至北朝一系列的铸币,虽然型制改变了,但与其货币经济价值挂钩的还是以大量前朝东汉旧钱作为本位货币来权衡价值取向的。更有甚者,南朝和北朝的一些私钱也直接就是拿东汉五铢“凿品”作为目的参照铸品来参与到实际铸造流通中去,一定意义上,魏晋南北朝的一些铸币也罢,经济也罢,也可看作是东汉货币经济的另一种形式的存在。

那么,东汉五铢的辉煌和影响,是有着一段极其复杂和繁复的发展过程的,而万事万物是有其本源性的源发点存在的。追踪溯源,善始善终的看待东汉五铢,依据史料和现实出土发现状况,从古到今的学者,无不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建武五铢这一品种货币上。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也镌刻在建武五铢考据的艰辛历程中去。但是,限于史料与发现的不完整性,断续性,复杂性。建武五铢一直也神秘的若隐若现般存在于五铢研究的空白点上。建国以后,直至到如今,随着发现资料的丰富和系统整理的完善。相继的一些五铢方面的课题和公案也跟着资料的公布和研究的深入而攻破明朗起来。如石家庄拣选和上海博物馆的建武钱范,近年庖丁,大猫A老师解决的更始五铢等等。无不从正面和侧面印证和启迪了很多牵涉进来的研究者和集藏者对于建武五铢是什么样?建武五铢带来了什么?我们怎么去识别对待建武五铢等等一系列的疑问和思考。

本文就带您走进这一段历史历程中去,历史的长河是无情的,但也是益人心智的。让我们摆脱禁锢的学术围城,走进实实在在的实物系统整理新领域里。多方取证,多元中和,尝试用一种全新的诠释来解读建武五铢。也许会有另一番别有洞天的,全新的感悟呢!

二.史料回顾
东汉的历史见于著录的主要来源于三本经传史籍,但是均因各种原因,关于货币,经济等食货类的传记甚少。这也是导致研究关于东汉货币以及货币经济史难题众多的一个关键原因所在。

这三本牵涉到东汉历史的典籍成书最早的是东汉明帝刘庄命班固,陈宗,尹敏,孟异等撰记【世祖本纪】而开始的历经整个东汉修撰的【汉记】一书。因成书也历经了几次编撰期间的地址迁徒,从早期的兰台,仁寿闼,直至到最后的南宫东观。后世皆将此书定名为【东观汉记】。

第二本是西晋史学家司马彪所撰的【续汉书】一书,基本沿袭【汉记】上论述经传,但该书的序传和八志因其独具特色和补入后世史书中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目前最具影响力,最为大家广泛引用的第三本是南朝刘宋期间的史学家范晔编撰的【后汉书】一书,该书是比较全面,客观反映了东汉的史实情况,也因敢于揭露,批判东汉黑暗的一面,并且同情,歌颂一些正义正直的行为。成为了【二十四史】之一,也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鉴于建武年间系东汉的早期,关于建武五铢的一系列研究,因为刘秀本人系新莽乱世起家,也一定范围内要借鉴和参阅到【汉书】等一些前后贯联的史传资料。并且,随着出土发现的丰富,一些具有参阅价值的简牍,碑记也纳入了史料考据的范围之内。为了下一步方便阐述分析这段历史,能够鲜明的说明一些问题,现将一些史料典籍等等记述转载如下,以备引用参阅之便。

【汉书 王莽传】居摄二年;‘五月,更造货;错刀,一直五千;契刀,一直五百;大钱,一直五十;与五铢钱并行。民多盗铸者’。
【汉书 王莽传】;‘是时,百姓便安汉五铢钱,以莽钱大小两行难知,又数变改不信,皆私以五铢钱市买’。
【汉书 食货志】居摄年间;‘百姓愤乱,其货不行。民私以五铢钱市买’。
【汉书 王莽传】始建国二年;‘又遣谏大夫五十人分铸钱于郡国’。
【汉书 食货志】天凤六年;‘做货布后六年,匈奴侵寇甚,莽大募天下囚徒,人奴,名曰猪突豨勇’。
【汉书 食货志】;‘自发猪突豨勇后四年(地皇四年),而汉兵诛莽。后二年(更始二年),世祖(刘秀)受命,荡涤烦苛,复五铢钱,与天下更始’。
【后汉书 刘玄传】;‘更始二年十月,铸五铢钱’。
【后汉书 公孙述传】;‘是时述废铜钱,置铁官铸钱’。
【后汉书 马援传】;‘初,援在陇西上书,言宜如旧铸五铢钱。事下三府,三府奏以为未可许,事遂寝。乃援还,从公府求得前奏,难十余条,乃随碟解释更具表言。帝从之,天下来其便’。
【后汉书 第五伦传】;‘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数年,鲜于褒荐之与京兆尹阎兴,兴即召伦为主簿。时长安铸钱多奸巧,乃署伦为督钱掾,领长安市’。
【后汉书 光武帝纪】建武十六年;‘初,王莽乱后,货币杂用布,帛,金,栗。是岁始行五铢钱’。

近年,一些碑记上的记述也纳入了考据范围之内,另外上个世纪70年代,甘肃居延地区发现了一批汉代的简牍,其内记载的一些内容也从一定程度反映了东汉时期铸币,流通方面的信息。现在转述如下:

甘肃成县【汉武都太守耿勋碑】记;‘又开故道铜官,铸作钱器,兴利无极,外羌且囗等,怖威悔恶’。
甘肃居延汉简记述;
编号;E  P F22;38A
‘建武六年七月戊戌朔乙卯甲渠鄣守候敢言之府移大将军莫府书曰奸黠吏民作使宾客私铸做钱薄小不如法度及盗发冢公卖衣服于都市虽知莫遣苛百姓患苦之’
编号;E  P F22;39
‘书到自今以来独令县官铸作钱令应法度禁吏民毋得铸作钱及挟不行钱辄行法诸贩卖发冢衣物于都市辄收没入县官四时言犯者名状囗谨案部吏毋犯敢言之’

史实就摆在那里,但文字是苍白的,历史是鲜活的。我们怎么从这些支离破碎的记忆文字中去窥探建武五铢的真实面貌呢?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又能多大程度上去还原历史来展现建武五铢的历史地位呢?好吧,开弓没有回头箭,就让我在以下的系列阐述中去抽丝剥茧,一点一点娓娓道来吧!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