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日同盟(三):始乱终弃,投“美”怀抱

 螺蛳王老师 2020-07-06

1921年,随着第三次英日同盟条约即将到期,历经20余年未曾中止的英日同盟迎来了转折。日本对英日同盟的命运十分关切,渴望继续与英国续盟。但事与愿违,英国拒绝了与日本再次续盟的请求。1922年,《四国条约》签订,标志着英日同盟的终止。英日同盟的终结是由于美国的阻挠以及英国自身战略考量所致。

一、美国阻挠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美国与日本的矛盾开始显现。美日双方在远东展开了一系列较量,从“诺克斯中立计划”、“西原借款”到“府院之争”,再到“二十一条”、山东问题 、德属岛屿控制问题等等,两国之间摩擦不断。美国当时在远东地区追求的主要外交目标就是废除英日同盟,遏制日本。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期间,日本通过武力攫取了德国在远东的大量权益,并提出“21”条,在事实上取得了对华控制权。昔日的岛屿小国如今已成长为远东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国。日本在一战后实力大增,对美国的现实威胁也愈加严重。这使得美国再也无法忍受英日同盟的存在,它决心拆散英日同盟。

美国明白,瓦解英日同盟需从英国入手。当时美国对英关系正掌握着主动权。第一,美国在一战中借给英国大量国债,是英国的债权国。第二,美国威胁英国若继续与日本续盟,将对其展开海军军备竞赛。第三,美国以爱尔兰独立问题要挟英国。最后,美国在知晓英联邦内部对续订英日同盟意见不一,但都表示要维护同美国的友好关系后,决定从英联邦内部着手以瓦解英日同盟。对英国来说,美国对英日同盟的担忧是值得重视的。一战后,“英国政策的显著特征就是发展同美国最为密切的关系”,英国期待能与美国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秩序。另外,考虑到战债问题和海军军备问题,英国也亟需与美国达成共识。因此,美国对英国下定决心废除同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二、英国考量

一战结束后,德国被打垮,俄国建立了共产主义政权。英日同盟锋芒所指的对象德国、俄国已不再成为英日的威胁。英日同盟的基础受到了动摇。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英国开始从新思考英日同盟的命运。

首先,日本经一战“天佑”掠夺到大量权益,已经成长为亚太地区一个令人可怕对手,这对英国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英国明白,日本这个“机会主义强权”,擅于利用各种时机扩张势力。英国曾经希望利用同盟来约束日本,但它对日本的管控是失败的。日本力图打破现状,扩大在远东的侵略权益与英国作为既得利益者维护现状的努力形成冲突。英国已经感到需要遏制日益强大的日本,维持远东均势。如果英国再次与日本续盟,无异于怂恿日本继续扩张。

其次,英帝国联邦内部对是否需要与日本续盟产生分歧。在英日同盟即将到期之际,英国召开帝国会议,对续盟问题进行讨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由于距离日本较近,害怕废盟将来招致日本报复,赞成续盟。加拿大却由于毗邻美国,慑于美国力量,反对续盟。南非基本赞成加拿大的意见,印度则站在澳大利亚这边。其中,以加拿大要求废除英日同盟的态度最为激烈,加拿大总理亚瑟·梅根威胁,“如果需要,加拿大将从英帝国联邦中退出”,英国为维护帝国统一体的观念,必须慎重考虑加拿大的意见。

最后,英日续盟“将会带来中国友谊的丧失,置中国于屈辱的地位”。中国政府和人民极度反感英日同盟的续订,因为这一同盟曾使中国领土主权屡遭破坏。如果英国执意再次续盟,必将遭到中国人民的抵制。考虑到英国在华拥有大量商业利益,若中国人民对英发起商品抵制运动,会对英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签订《四国条约》

事实上,英国若与日本续盟并非没有益处,它可以借助日本的力量保护在远东的利益,一定程度上也能限制美国在远东扩张。英国经过一番战略考量后,最后选择放弃与日本续盟,转而与美、法、日共同签订《四国条约》。1923年,《四国条约》正式生效,英日同盟终结。

同盟终结了,英日两国未来关系会如何?它们会否上演“相爱”过后“相杀”的桥段?我们下期揭晓。


文案:叶礼武 | 编辑:廖  璐

原创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

螺老师 18969909657(同微信)

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啦~

如果你想get到更多的历史学习干货

如果你想看到更广阔的历史学习天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