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帝国与十字路口

 螺蛳王老师 2020-07-06



黑海之滨——克里木福罗斯别墅

8月,正是炎炎夏日的季节,也是苏联和西方国家首脑集体休假的月份。1991年8月4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和往年一样,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飞往黑海沿岸的克里木福罗斯别墅度假。当他离开时,他还是一个超级大国的首脑;半个月后再回莫斯科,他被迫失去一切权力。


让戈尔巴乔夫失势下台的是“八一九事件”和叶利钦的背叛,最终结局是红色帝国苏联土崩瓦解。



八一九事件

1991年8月19日,一个阵容强大的权力集团在莫斯科发动了政变。核心成员包括:苏联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苏联内政部长普戈、苏联总理巴甫洛夫、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苏联国防会议副主席巴克拉诺夫、戈尔巴乔夫总统办公厅主任博尔金和苏联共产党中央书记舍宁。

苏联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

苏联权力金字塔顶端的一群人联手向苏联总统发动了突袭,他们宣称戈尔巴乔夫身体有恙,无法履行总统职责(政变者把戈尔巴乔夫就地软禁在了克里木福罗斯别墅),由副总统亚纳耶夫代理总统。这群人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宣布苏联进入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

单看这份参与政变的人员名单,根据历史经验判断:政变大概率会取得成功。但意外的是,仅仅3天后,这场政变以完败告终。

苏军坦克开进莫斯科红场

种种迹象表明,八一九政变是仓促之举,事先并没有经过长期周密的部署,参与政变的人员是临时团结在一起。1991年7月29日,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监听到戈尔巴乔夫有意撤换包括他在内的苏联强硬派,遂合谋发动政变。

政变发生后,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内部混乱,核心成员中有人甚至因病“退出”了政变。这群人缺乏魄力,对政变成功信心不足,他们不能果断下达命令尽早逮捕叶利钦。19日当天,当代理总统亚纳耶夫召开记者会发表讲话时,他姿态软弱,表情不安,连手都在颤抖。即便当时的情形是有利于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

政变当日苏联代理总统亚纳耶夫发表讲话

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预先考虑到控制媒体,拿下了报纸、广播、电视。但又遗漏了许多重要细节,忽视了刚刚勃兴的国际互联网。当时有一个名为“USENET”的电子布告系统在全世界计算机用户之间承担着发布和共享文件的功能。苏联有唯一一个接入该系统的入口,就位于莫斯科郊外的库尔恰托夫研究所,该研究所的内部通讯网被命名为“列尔康姆”。八一九政变期间,叶利钦的支持者利用“列尔康姆”这一窗口对全世界(包括被蒙在鼓里的苏联人民)发布信息,几乎改变了历史走向。

另外,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既然选择了政变,却还希望在法律范围内行事,使自身行动合法,下达命令时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自缚手脚。

凡此种种,八一九政变最终很快流产。当时尚处历史迷雾中的美国中情局,根据种种情况作出准确判断——苏联政变会失败,因而带领西方国家严厉谴责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

叶利钦在俄罗斯议会大厦发表讲话

叶利钦是这场政变的最大受益者。政变发生后,他力挽狂澜,站在风口浪尖上强硬抵抗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得到苏联人民和西方国家的支持,连军队后来也倒戈于他。事实上,叶利钦是政变集团首要控制目标,他们早就制定了逮捕叶利钦的计划。当叶利钦决定驱车前往俄罗斯议会大厦表明对抗姿态时,已做好了被逮捕的最坏打算。不过,历史最终给了叶利钦机会。

左:叶利钦 右:戈尔巴乔夫

八一九事件后,叶利钦个人威望达到顶峰。他一掌握局势,立即着手解散苏共,解体苏联。而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则在一片责难中被迫辞职,黯然下台。1991年12月25日,八一九事件4个月后,苏联正式解体,不复存在。一场政变本想挽救苏联,却最终摧毁了苏联。

多年以后,叶利钦已作古。至今健在的戈尔巴乔夫成了一位普通老人,默默看这红旗坠地,帝国崩塌,也只能眼含热泪,独自神伤——苏联解体非戈尔巴乔夫所愿。


文案:叶礼武 | 编辑:廖  璐

原创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

螺老师 18969909657(同微信)

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啦~

如果你想get到更多的历史学习干货

如果你想看到更广阔的历史学习天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