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样式雷家族

 文殊院士 2020-07-06

在中国古代建筑领域,有一个家族曾经在民间获得过这样一种崇敬:“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


雷氏家族祖籍江西南康府建昌(今永修)县,其曾祖在明初开始即从事木工建筑行业,明末迁居江宁(今南京)。清康熙年间,自雷发达(1619-1693)应募来到北京,参加皇宫修建工程并受到康熙皇帝赏识始,雷氏家族开启了七代传人长达200余年的清代样式房掌案生涯,这个家族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光耀后世的建筑世家,世称“样式雷”。



现存清代皇家著名的都城、宫苑、坛庙、园林、陵寝等,大多留有雷氏家族的印记,比如畅春园、圆明园、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定陵、颐和园等建筑设计,皆出他家之手。据统计,中国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单位中,有五分之一是“样式雷”世家的作品。


由雷氏家族绘制的建筑图样、烫样模型、工程档案、来往信函等相关文献资料被称为“样式雷图档”。这些珍贵图档连同那红墙黄瓦之下所包裹的建筑智慧,皆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灿烂瑰宝,乃至世界文化遗产中夺目不朽的建筑殿堂。


雷廷昌(1845-1907),样式雷第七代传人,乃第六代传人雷思起的长子,自幼随父在样式房学艺,熟练掌握了雷氏特有的建筑工艺。


1860年,15岁的雷廷昌目睹了圆明园、清漪园惨遭英法联军焚毁抢掠的事件,凝结了雷氏家族几代前辈智慧与心血的皇家园林,在雷廷昌的生命时段中,遭受了灭顶之灾。


1886年,在慈禧太后的懿旨之下,雷廷昌再一次担负起了雷氏家族艰巨且伟大的建筑使命——主持设计重建清漪园。


重建后的园林,更名颐和园。


在北京西北郊外,距离紫禁城大约十五公里的地方,有一片秀丽如江南的风景园林。湖畔青山名曰万寿山,山下静湖叫做昆明湖。这片湖光山色就是中国建筑史上最后一座皇家园林——颐和园。


数十年前,这里曾叫“清漪园”,是乾隆皇帝为母亲祝寿而修建,但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侵略的烈火焚毁一旦。


1886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和其他款项重修该园,因取“颐养冲和”之意,光绪十四年(1888)正式更名颐和园。


1900年,颐和园又遭受八国联军洗劫,建筑文物又遭焚烧抢掠,此后慈禧又不惜动用巨款,再次对其进行修缮。几次承担颐和园修缮工作的主要负责人都是样式雷家族的第七代传人雷廷昌。


时至今日,颐和园依然是雷氏家族留给后世的不可磨灭的美丽风景,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伟大的园林杰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