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日为期》,一生何求?

 娱乐硬糖 2020-07-06

1999年,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崔永元说:今天的话题是“昨天,今天,明天”。赵本山说:“昨天,在家准备一宿;今天,上这儿来了;明天,回去。谢谢!”

人生看似长久,其实只有三日。昨日已过,不必烦;今日正在过,何苦烦;明日未过,烦不着。死亡公路上的四川饭店,来往的旅客各怀目的,但终究在老陈的饭店留下了人生的足迹;时间停滞的烈火街机厅,已在成人社会扮演不同角色的玩家,在这里褪去时光的淬炼,回到幼时投币的起点;没有男人的渔市码头,为生存温饱拼搏的渔婆们,肩挑背扛锥心刻骨不觉痛。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能让我们泪流满面的,总是浮生中最平凡的挣扎与希望。知了青年年初上线的纪录片《三日为期》,正是通过对12个地点,每个地点为期三天的记录,剖开了那些熟悉又陌生的人间百味,尘世千面。

近年来,《纪实72小时》、《浮生一日》这样瞄准人生百态的海外纪录片,一次次冲击着国内观众的心灵。但那毕竟是异域他邦的故事,有人性的共鸣,却少当下的相通。而在《三日为期》中,当下中国的图景徐徐展开,伴随着俞灏明深情又克制的娓娓道来,曾轶可抱着吉他的低吟浅唱,这是片中人的平凡史诗,也是看客的震撼反思:

我们都曾是时间的宠儿,也终将成为时代的眼泪。而这一切,不过是教会我们,更用力活着

昨天、今天、明天

世上要真有解忧杂货店的话,一家可能在《武林外传》里的同福客栈,另一家可能就在丙察察中点的四川饭店。

老板老陈,为风尘仆仆的旅客准备饭食物和栖所,为困顿路途的驴友保驾护航。不问来处,不管归途,只在人生的某一刻让人驻足。

独自骑行的大学生小梁,父母关系的隔阂令他爱上了旅途的漂泊;背着老母亲远行的小学老师,曾梦想仗剑走天涯,在经历现实与梦想的碰壁后,心态愈加平和;结伴而行的广东驴友,誓要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如果老陈的饭店是旅客的港湾,而在第二集《时间停滞的烈火街机厅》中,更是让人看到了精神的“失乐园”。坐落在钢筋森林中的街机厅,时光仿佛永远停在90年代。不管是想旧梦重温“找回忆”的老玩家,还是长醉不醒“避现实”的失意者,玩上一把与时代脱节的游戏,寻找自己与这个世界曾经的联系。

陶冶见证了街机厅的由盛转衰,他会偶尔来玩,但不预备带将来的女朋友来,因为感觉“不在同一个频道”;对K9来说,有些人觉得吵闹,但他们不会,街机厅就是曾经属于他们的地方;公认的高手“烈火最强草”在“活”到最后击败对手后,仍然要在人才市场踟躇,面临着游戏之外的真实“生存”问题。

巾帼不让须眉的传说,除了出现在戏剧传奇中的穆桂英疆场,还能遍布于北部湾渔婆忙碌的码头。争执恩怨,不再是后宫戏中的精致华丽,而是为了三餐温饱的琐屑无奈。五毛钱一担的挑鱼生意,即可引发一场争吵。而鱼龙混杂的渔市里,是一群平凡而伟大的妻子、母亲、外婆。

第三集《没有男人的渔市码头》,广西北部湾的白马井码头,蔡玉平从底层的挑担渔婆做起,为儿子的特产店选购中意的鱼获;渔婆符赞莲在活不多的时候考织鱼网补贴家用,而未能体会母亲辛劳的儿子常离家出走,令母亲牵挂肚肠;白发渔婆李坚彩总说今天来了就不来了,但为着放不下的家人,心里还想来渔市。

林清玄说,“不怀抱昨日之忧,也不期待明日之郁,今天就是最好的时光。每天都有彼岸,每天都要过河。”《三日为期》是一群人的昨天、今天、明天,也埋藏着所有人的曾经、现在和未来。无论是“昨日不可留”的哀愁,还是“今日多烦忧”的困顿,都是生活最锋利的棱角。

现实抽我一记耳光

喝再多的心灵鸡汤,都不如现实狠狠甩一耳光。玛丽苏电视剧固然可以给“心里苦”的观众发糖,但你不面对现实,现实也会面对你,这也正是《纪实72小时》、《浮生一日》与《三日为期》这样纪录片的魅力所在。

当孤独的个体生活与人际关系的冷漠,已成为既成事实,更早经历这一切的日本,从2005年开始推出纪录片《纪实 72 小时》。这部豆瓣评分9.5的NHK纪录片,拍摄普通人的生活情景,展现出都市人生活中的孤独与慰藉。即使有着各种各样的烦恼,大家也都努力前进。

巴拉兹赋予纪录片“用画面记录人类历史的伟大使命”。英国 BBC导演艾普特拍摄《人生七年》系列纪录片,横跨半个世纪,用黑白和彩色胶片,记录了12位英国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孩子大半辈子的人生经历。从他们的时间简史般的影像时空里,可以窥视英国社会个体存在的人生百态缩影:

谁通过钻研成为大学老师,谁通过努力成为中产阶级,谁在破旧的社区里生养儿女,谁在慈善中寻找生活的意义,谁在自我否定中不断流浪……从孩子到少年,从少年到婚姻,从婚姻到孩子,又从孩子到孙辈,人生的轮回就这样真实地摆放在面前。

但在国内,这样的纪录片却长久缺席。倒是这两年崛起的非虚构写作,代行其职。《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底层残酷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农村》、《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我们11人杀害22名同伴》……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间真实:永远焦虑,永远对现实和梦想有期待。

这些聚焦当代中国、百态人生的文字,能不断成为爆款,正是证明了真实的力量。娱乐至死的时代,人们更需要情感的共鸣与宣泄。而当其转换为影像,其效果无疑加倍。

越是淋漓的现实,越具有原始的艺术震撼力和不容忽视的社会意义。《三日为期》的出品方知了青年,正是抓住了现实,从而用纪录片投射出时代的微光。

纪录,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纪录片在这两年的回温,似乎是从《我在故宫修文物》、《了不起的匠人》等开始。它们为年轻人打开认识传统文化的大门。而年轻观众的自来水安利,助推了两部纪录片在社交网络的刷屏和爆红。

这些普通人的不凡之处,是他们用一生去打磨自己的作品,赋予作品以灵性。当人和器物产生情感关联时,这些匠器就和现代社会机器化大生产制造出的商品产生了区别。而匠人们沉静如水的日常生活,也和年轻人所处的快节奏都市生活产生了差异,令人心生向往。

如果说《了不起的村落》是新时代的归去来兮,《了不起的匠人》是现代版桃花源记,那么《三日为期》就是一卷出埃及记,离开舒适区,去看看残酷现实。其中人物有所感慨的语录注脚,引起年轻人的无限共鸣,“泪目”成为B站弹幕中出现率最高的词汇。

死亡公路上的解忧驿站,回答了年轻人的“丧”与“进取”;《时间停滞的烈火街机厅》,则是唤醒童年的回忆杀;《没有男人的渔市码头》,道出了为人母者的艰辛,也是对当下逐渐淡漠的亲子关系疗愈的一记良药。

创立于2015年的知了青年,是一家专注于高品质、人文地理内容的文化互联网公司。从传扬东方工匠精神的《了不起的匠人》,再到聚焦现实的《三日为期》,知了青年通过对内容升级和跨界运营,实现了纪录片产品化,正成为中国新一代纪录片的领军品牌。

继《了不起的匠人》、《了不起的村落》等“了不起”系列纪录片后,知了青年借《三日为期》实现成功的内容拓展,也使“了不起频道”品牌产品矩阵更为全面,“新一代纪录片”的开路者“初心不改,仍在路上”。

“了不起频道”,聚焦人文和地理,关心民俗与世情,一直在继承着“看见好奇东方”的创作宗旨。为东方之美做注解,也承担这记录时代的责任。如同CEO李武望所说“纪录片是诠释东方文化的一种最佳载体,想把《了不起的匠人》做到一百季,通过这个品牌,去传达关于我们东方的一切。”

芸芸众生,一生何求?或许只有这样的纪录,能让我们在疾行中,与生命中不堪面对之重,不期而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