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年目睹之访谈节目主持人

 娱乐硬糖 2020-07-06

 
不识娜扎与热巴,误把小陈作小赵,“骚凹瑞”之夜美名传。屡屡翻车的朱丹,似乎更红了?如果硬糖君是主办方,大概也很愿意请她。乏善可陈的年底红毯颁奖大联欢,不喊错几次名字,如何多赚几个热搜?
 
这边是主持人能力被疯狂吐槽,那边神仙打架的《央视主持人大赛2019》也让这一群体再度被放在聚光灯下审视。遴选标准够严格,央视王牌主持人业务标准够高,也就更让人感慨眼下专业主持界的青黄不接。
 
与此形成对比的,则是越来越热闹的跨界主持:许知远的《十三邀》一路走到第四季;姜思达的《仅三天可见》开启了“主持人不必保持客观,也不必去了解谈话嘉宾”的访谈模式;同是“奇葩说”出身的马薇薇,则在谈话节目《爱思不Si》中对话了新晋顶流肖战。
 
从1993年东方卫视推出《东方直播间》,成为国内访谈类节目的起点,林林总总出现过数百档访谈类节目。而细数这20年间的经典访谈类节目,让观众印象深刻的多半不是谈话内容,而是不同类型风格的节目主持人。
 
从朱军、鲁豫到李静、窦文涛,再到如今的姜思达、许知远,访谈节目主持人经历了从“科班”到“野生”的变化。有意思的是,好像每个阶段都有那么几个特别不招人待见的主持人。
 
好一碗鸡汤,都给我哭
 
访谈节目中,早年的《艺术人生》、《非常静距离》和《鲁豫有约》等都属于“鸡汤教”的代表,主持人则以科班出身居多,其中以《艺术人生》最具代表性。
 
《艺术人生》于2000年底推出,每期邀请一位文艺界明星,主持人朱军通过对谈方式,引领嘉宾回忆并探讨人生。节目推出之初,老艺术家们放下心防,畅谈人生得失感慨。每每聊到激动之处,更要泪洒直播间。观众自然也十分共情,收视率相当不错。
 
尝到“哭点”的甜头后,朱军开始在煽情的路上一路狂奔。
 
嘉宾不哭怎么办?用尽各种煽情手段,狂灌鸡汤附赠忆苦思甜,必须让他哭出来。不仅嘉宾哭,朱军和直播间观众也陪着哭。可惜哭得太多,观众也就免疫了,《艺术人生》也就走向了停播。
 
至于朱军本人,《艺术人生》当年的成功,确实为他后来在央视的一路晋升提供了助力。但其煽情标签也因此深入人心,加之“令堂事件”这样的播出事故,一提“假大空”主持人,朱军必定榜上有名。随着2014年涉嫌性侵实习生往事爆出,煽情大师朱军彻底晚节不保。
 
陈鲁豫的《鲁豫有约》则自我定位为高端访谈,采访对象从明星到名流。如果说朱军的特色是“煽情”,鲁豫的特色就是“尬聊”,在自己的世界中与嘉宾对话,你有山川湖海,我有一定之规,我的地盘听我的。
 
《非常静距离》比起前两档节目而言,没那么火爆,负面评价也就没那么多,更多是不痛不痒。李静虽然没有那种“必须给我哭”的用力过猛,但动辄给嘉宾“扣高帽”:凡是明星或艺术家,必定“德艺双馨”;企业家或名流,则“心怀社会”。一场对谈下来,观众能接收到的信息,多是令人昏昏欲睡的商业互吹。
 
近几年,在真人秀的冲击下,《鲁豫有约》与《非常静距离》也开始求变,走出直播间,以真人秀方式重构节目。《鲁豫有约》以原节目为延伸,打造了《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在与嘉宾的一日相处中完成对谈。
 
别说,改版后的《鲁豫有约》没了熟悉的“真的吗”、“我不信”、“真的假的”的“鲁豫三连”,评价及观感确实提升不少。离开了直播间,嘉宾就能从一定程度上主导节目的节奏,更容易与鲁豫建立“熟人谈话场”。

《非常静距离》同样将谈话场景从直播间搬到了户外。对于老牌“鸡汤”风格的访谈节目及主持人,引入真人秀模式确实起到了“续一秒”的作用。
 
但这也引出新的问题:既然真人秀模式可以革访谈节目的命,那诞生于直播间的专业主持是否还有必要?何不彻底革了科班主持人的命——
 
半路出家,毁于劝人生孩子
 
科班访谈节目主持人的式微,早在前几年便有端倪。不少半路出家的主持人,犀利、直接、不搞商业互吹,观众看得痛快。其中最不得不提的,必须是金星与她的《金星秀》。
 
金星的人生是个传奇。因在舞蹈类综艺中的麻辣点评受到关注,干脆开了一档属于自己的脱口秀,跨界烈度可以排在演艺圈前几名。
 
作为综合脱口秀节目,《金星秀》将第三个板块设置为明星访谈。金姐称:“敢上我节目的人,一定是心里比较敞亮、踏实、自信的人。
 
只可惜,自诩“三观正”的金姐,最终因劝未婚女嘉宾结婚、劝已婚女嘉宾生孩子,而被批“三观不正”“直男癌”。依靠群众好感撑起来的节目,在2017年迎来停播命运。
 
虽然风格是两派,但许知远和他的《十三邀》,发展脉络和金星极像。
 
许知远的主持风格怎么说呢,佛系?在采访木村拓哉的时候,屡次问出“您觉得这里哪棵树和您比较像”、“木村先生,你真是很帅”这类对采访节奏毫无意义的玄妙问题。
 
但许知远也是贵在有特点,节目的看点与其说是做明星名流访谈,不如说是看许知远在访谈中的自我反思与感受。
 
为什么硬糖君说许知远和金星像呢?除了都是跨界主持、都有强烈个人风格,还因为他们连翻车的原因都一样:和金星一样,许知远也因为“直男癌”这个政治正确问题崩塌了。
 
采访俞飞鸿时,许知远对对方为什么一直单身提出疑问,这段内容被批充满了老男人对女性的物化与意淫。
 
半路出家的主持人,不似科班出身经过系统培训,他们的走红更像是在某一时刻,迎合并满足了大众的某种心理需求。他们不是传统的主持“工具人”,大众在他们身上投注了完整的人设想象。但既然是靠着“个性化”走红,自然也可能因为过于放飞自我而遭遇口碑反噬。

在访谈节目中,像金星、许知远这样的主持人,他们的分量已经等同于嘉宾、甚至超过嘉宾。他们就是节目的看点,而非引导嘉宾吐露心声的“线索式人物”。而如今大环境对“三观正”的判定标准几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个性化的主持人“翻车”,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不止许知远与金星,几十年前香港著名谈话节目,由蔡澜、倪匡、黄霑主持的《今夜不设防》、成就了小S与蔡康永的《康熙来了》,放在当下的“三观”标准下,同样不过关。这些节目之所以能够封神,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播出时间够早,且非内陆首播。
 
“老人”+新模式,混搭是关键
 
说了这么多不招人待见的访谈节目主持人,其实能做访谈的,真都是主持圈的硬角色。而在吸纳真人秀模式后,访谈节目也开始有了新的看点。
 
华冈艺校毕业的阿雅有过主持经历,其参与出品的综艺《奇遇人生》,以明星定制旅游为主题,实际看点则是在旅游过程中,明星在不设防状态下吐露心声。
 
阿雅在节目中将自己定位为“旅伴”,弱化了主持人的身份。因为同游过程中有了同一段经历作为触发点,引导谈话的过程相对就顺利不少。这档节目不煽情吗?似乎也不是,哭到鼻尖发红的小S、动不动就红了眼眶的周公子,煽情桥段一点不少。
 
但为什么阿雅不招人烦?因为她给这段采访关系加上了一个“共同旅行”的合理前提,而没有朱军老师那种“你我本无缘,先哭再结钱”的刻意感。《奇遇人生》第二季因嘉宾人选问题口碑有所下滑,但阿雅的口碑还是没倒。
 
《今晚九点见》则是由“中国好舌头”华少主持的深夜对谈节目,选择夜晚登门访谈的形式,与嘉宾对聊。华少与受访嘉宾一起体验夜晚生活,华少的身份是采访者,也是夜晚生活的参与者,同样通过与受访嘉宾建立一种特定关系,加强受访者的沉浸感。

主持风格而言,华少没有延续“好舌头”利落的口播速度,只偶尔通过提问推进采访进度,大部分时间充当的是个倾听者的角色。人在“吃”的时候,会不自觉地进入一种松弛状态,也更容易掏心,说出一些平时不容易透露的内容。
 
这倒让硬糖君想起TVB前高层陈志云主持的饭桌谈话类节目《志云饭局》。陈志云每期邀请一位嘉宾与自己在某高档餐厅用餐,每个菜对应一个问题。一般港人讲粤语语速较快,给人咄咄逼人的感觉,陈志云则刻意放慢语速,营造一种“吃饭聊天”的氛围。
 
聊天的同时,陈志云又极其擅长捕捉嘉宾在对谈中露出的“马脚”,并以两三个问题作为伏笔,一环扣一环。阿娇“艳照门”后的首次访谈就是《志云饭局》,袁咏仪爱上有妇之夫的“不伦恋”,也是与陈志云推杯换盏的过程中吐露。
 
问出了那么多猛料的陈志云,不仅不招人烦,反而有不少人怀念他的饭局时代,靠得就是“场景化元素”营造气氛,以及出众的采访技巧。
 
最近,韩国也出品了一档以当红明星李栋旭为主持人的谈话类节目,不仅有真人秀环节,还加入了情景剧等元素。可见谈话类节目不会因为真人秀的挤压而消失,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也不会。但业务能力不佳、强行煽情的主持人,在哪个时代都是被群嘲的对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