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产职业剧,请速来向职业纪录片取经

 娱乐硬糖 2020-07-06

看了《中国医生》,才明白曲筱绡的快乐。

弹幕里全是微博观光团,烧伤科医生徐晔,不仅让医疗文男主从此“都有了脸”,也让围观的女孩子“都红了脸”。

换药的时候,轻言一句:“能忍受吧?”(脑子里在开车)病人说自己吃了猕猴桃和香蕉,他鼓励:“你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孩子。”(对啊,我就是)病人说“怎么不问了?”他逗趣:“你还等着聊天呢,是吧?”(聊,聊包月的)

第二集“新人医生”的成长纪录,意外成了颜粉们的打卡地。只要比颗小红心,分分钟代入不可描述场景。强烈建议国产医疗剧,向纪录片多取经。霸总人设和职业需求太不兼容了,让人如沐春风才是好大夫。

同样刷出新热度的,还有“曹家渡男团”。从《巡逻现场实录》到《派出所的故事2019》,可盐可甜的马晓亮和周世奇组合,被细品出了“陆小凤和花满楼”的CP感。

虽然没有像福尔摩斯和华生屡破奇案,过程也不如包拯和公孙策一波三折,但江湖了留下了“智救喵星人”的传说。每当“小马哥”马晓亮出场,弹幕的虎狼之词让人“看不清阿Sir巡逻”。

好看的都上交国家了,让人感兴趣的还有《守护解放西》里的特警刘曦钧和民警易点。易点在被少女表白“你好正”的时候,还回了一句“我知道”,加冕金句狂魔。

不同于上古时期的“天涯小白杨”,现在的纪录片给素人鲜肉增加了“职业滤镜”和“圈粉日常”。查床和巡逻的工作,在态度和颜值的加持下,发酵了圈粉力。

过去我们讨论明星“角色的职业化”,吴镇宇的机长、王凯的赵医生、靳东的罗律师不一而足。如今似乎更钟情素人“职业的网红化”,最帅医生、惊艳民警、鲜肉地勤层出不穷。

“看脸”无可厚非,“画心”有理可谓。明星出演职业剧和职业素人拍纪录片,究竟谁更让人真情实感呢?

曲筱绡的快乐

《欢乐颂》里,曲筱绡蹲点赵医生的时候,正撞上他抢救失败的“心情低谷”。《中国医生》里的徐晔,也经历过这样的“至暗时刻”。他主治的烧伤病人,最终因不堪经济负担被家属强制出院。

徐晔很沮丧,他知道刘旭贵只要坚持手术恢复希望很大,他也知道刘旭贵的家人已竭尽所能地筹钱。“烧伤创面比较大的病人,治疗到最后不仅仅是医术了。有可能医术还没到瓶颈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人心的瓶颈了。

中山大学医学院博士毕业3年后,28岁的烧伤科住院医生徐晔,遇到了成长困惑。在“摹欢”与“写怨”的双重镜面下,我们看到了徐晔的内心世界。

“摹欢”是他的职业热忱和活力,白色大褂下几许疲惫难掩柔情。工作以来的第104次值班,他总是保持亲和状态。不强求共情,起码尝试站在病患角度。“感同身受这句话是假的,就很难做到,但尽量换位思考。

“写怨”是职业修行和困境,刘旭贵不是他见过的第一个放弃手术的患者,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人性这个东西是最复杂的,我觉得没有办法去给出一个评价,需要很长时间去消化去琢磨。

徐晔的走红,不是因为救死扶伤的“无所不能”,而是更加真实的“力有不逮”。而这种职业脆弱,恰好需要一张精致的脸来传达。于是《中国医生》的第二集,完成了“真实纪录”与“虚拟恻隐”的合谋,让你忍不住想像曲筱绡一样安慰他。

医生足光荣,但帅更有用。再加三分病娇憔悴,那就绝了。基斯洛夫斯基曾说:“纪录片好像掉进了自己设下的陷阱,你越想接近某人,那人就会躲得越远。”随着镜头进入徐晔相当私人化的空间,观众很难不被俘获。他们没想接近,却意外被关了进去,模糊了身份界限。

徐晔是颜值的载体,更是“充分技艺化”的传介产物。根据加达默尔的观点,传介的元素作为传介的东西而扬弃了自身。换言之,我们对徐晔的痴迷更多源于敬畏医生的情绪寄托。类似戏剧常见的“以身相许”桥段,根本分不清是感恩侠客的大德,还是垂涎少侠的美色。

在微博,他会给大家带来“徐博士的暖心健康贴士”,当一个小KOL。虽然比纪录片里胖了,沧桑了,还纹眉了,但依旧拥有若干个“表妹”。同事咖喱鸡老师,还在微博强调徐晔的门诊时间改了,不要误扑。

恰似红楼诗词要放进《红楼梦》里读,帅医生也要搁在片里看。离开纪录片的心灵滤镜,徐晔的抖音虽称不上幻灭,但也没了惊鸿一瞥之感。

“抓了么”订单

每当坡子街派出所大厅的提示音响起,民警们就会像抢单的外卖小哥一样迅速出击。把“有新的警情请查收”,换成“您有新的‘抓了么’订单”,似乎更香。

《守护解放西》里的刘曦钧,有次解救被绑架的小女孩。对峙整晚后,靠突击行动制服了罪犯。他说:“希望不要遇到必须开枪的情况。”颜值+武力值的走红路径虽然普通,但刘曦钧胜在善用自媒体。

不仅可以在线对“鸡笼警告”进行名词解释,还在B站有自己的账号“荷花园叉子刘”。2016年的时候,刘曦钧还是普通的警校生。在湖南警察学院治安系的周末评比里,因为“竖衣领”、“头发长”、“被子未叠”而扣分。而到了2018年,就已经被女粉四处堵截了。

当人们闪动着萧亚轩的目光,才不管男孩子是否惊慌。《巡逻现场实录》和《派出所的故事》里的周世奇和马晓亮,先是因为马晓亮救猫闯入大众视线,后因周世奇变身“小唐哥”出圈。

白衣少女闯到马路中央求助,马晓亮开引擎盖,翻后备箱,最终在车底救出小猫,这是有爱心;周世奇对话走失小女孩,采用弯腰壁咚大法,这是有耐性;周世奇被男子突然表白:“你是正义的天使,你是我们的唐僧”,这是有爆梗。

爱心、耐性、爆梗的加持下,警务纪录片变成了偶像版《1818黄金眼》。无厘头式的小案情消解了“要案大案”的严肃性,本质上是对传统警察形象的“破局”。没错,周世奇和马晓亮不再是大陆剧《重案六组》,而是TVB剧《斗气冤家好兄弟》,有点吴卓羲和陈键锋的意思。

作为一个看着TVB警匪片长大的85后,马晓亮从小就有当阿Sir破大案的梦想。但几年下来不是救猫,便是调解邻里纠纷,“错位的理想”反而造就了“对位的形象”。怀着TVB的套路,去干社区大妈的工作,这人设放剧里不火都难。

马晓亮和周世奇还非常“宠妻”,小马哥给妻子的电话备注是“女皇帝”,小唐哥在七夕的时候微博发了一个女朋友剪辑。小马哥说:“是不是觉得女皇帝这个称号太夸张了,我一直觉得对老婆要尊重。好男人就是我。”好怕他加一句“我就是曾小贤”啊。

知道帅就变油

和明星在职业剧中的角色“播完就换”不同,纪录片素人们离开镜头后还“坚持在岗”。不止没了剧本的金手指,还要面临“嫌弃”。对小唐哥一往情深的男子,坚持换掉随行的马晓亮要周世奇上车。出个警吧,还被挑起了脸蛋。

强化的故事基因,让素人警察们非常好磕。《乌合之众》里说:“大凡事情一旦涉入到情感领域,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消失了。”小人物身上的“小美好”,更容易稳住受众。剧里的英雄可能力挽狂澜都还嫌不够,但纪录片里的民警只要止住一场吵架就挺好。

遗憾的是,走红后的纪录片素人们,大多成为了自家的宣传招牌。他们既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某个群体,也让更多的群体被遮蔽同样都是《中国医生》第二集的主角,南京鼓楼医院肿瘤科的副主任魏嘉,受到的关注就比徐晔少太多。

最明显的,两位医生的镜头被剪成几段互相穿插。徐晔的弹幕满满,魏嘉的弹幕寥寥。这是看脸的必然,也是大众趣味的使然,更是商品主义的当然。已经在追素人了,不看颜值还想怎样?

因为有了好脸蛋,所以才有了大众情感堆砌的闲趣。所有的耐心、温柔、思辨、智慧、道德,都要建立在“磕颜”的基础上。就像汤姆·霍普金斯把冰卖给爱斯基摩人,纪录片在引诱观众“买冰”的欲望。省去中间商的差价,集中推送成熟套餐。

而不自觉走红的素人,却又存在“英年早婚”和“不擅营业”两个败家装备。试想,人品靠谱家庭优越外貌良好的人,初中到大学这一阶段基本已经被拿下了。即便有个别漏网之鱼,也早就成功引起了丈母娘和婆婆的注意,哪里轮到你们后知后觉的看纪录片?

娱乐圈没有“沧海遗珠”,该红的早红了。素人圈也没有“待字闺中”,该结的早结了。进入社交网站的红人们,失去了纪录片的职业滤镜后,战斗力还不如原生网红。就像眼下没了专业化妆和打光的明星自录,还不如短视频博主会用滤镜。

尽管集齐了基层F4:南京医生徐晔、上海民警周世奇、成都特警文潇伟、长沙特警刘曦钧。但“纪录片鲜肉”仍然没有找到恰当的破壁方式,工作甩不开,营业弄不来。永远在被围观,热度聚了又散。

或者这份关注本来就是负担,周世奇最初会避开认出他的人,如今也只好收起羞怯。徐晔在《中国医生》没播之前,在鼓楼医院微信号的员工比赛里,还保持非常普通的样子。而男生一旦认识到自己有多帅就会变油腻,这是亘古定理。

职业纪录片已经找到了增长点,它们只需要沿着职业剧的路径再刷一遍霸道律师、鲜肉教师、奶气面点师都可以提上日程了。各行各业,谁还找不出几个盘正条顺的?

而万年被吐槽的职业剧,除了远学欧美近学日韩,也大可向国产职业纪录片多取取经。这才是中华大地上的真职人和真职场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