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油之乐/樊耀文(编辑 亚静)

 乡愁文学 2020-07-06

我这里所说的打油,既不是打酱油,也不是买豆油。而说的是打油诗。

有人不屑,你说的不就是顺口溜嘛,也值得炫耀。不错,就是顺口溜。但我不是炫耀,就我个人能力而言,我充其量也只会写写顺口溜,而且写的很蹩脚,实在是拿不出手。有人说,打油诗只不过是“下里巴人”,登不了大雅之堂,其实不是那样的。

我连续看了几期《中国诗词大会》,每一期擂主争霸赛都有这样一道描述线索题: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种诗歌体裁()1、这是一种诗歌类型,格律比较自由。2、以诙谐幽默为特色,经常用来写作讽刺诗。3、相传它的创始人姓张。4、代表作品是《雪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根据这几个线索我们就会给()里填写答案了:打油诗。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

可见,打油诗也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是能登得上大雅之堂的。更何况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写过打油诗呢。相传,有一天李白登上黄鹤楼,放眼望去,万丈豪情,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抬头看到崔颢的名作《登黄鹤楼》,自愧不如,于是脱口而出这样的打油诗“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正因为打油诗以诙谐幽默为特色,经常用来写作讽刺诗。比如,“一两二两漱漱口,三两四两才算酒,五两六两伸错手,七两八两扶墙走”,活画出了嗜酒成性者狂喝滥饮,醉态可掬,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再如“嘴里没有味,开个现场会;要想解解馋,组织检查团。”“年龄诚可贵,文凭价更高,若是根子硬,二者皆可抛”等,则形象地反映了官场作风及人才使用上的不正常现象,幽默曲折地反映了民心民声,起着警世策人的作用。打油诗的讥讽锋芒自然也不会放过贪官污吏、肖小之徒。

我以前经常写时评,认识不少写时评的笔友。大概是2004年初,有个笔友说,某报用打油诗写时评,你可以参与一下。参与的方式就是编辑把要写的内容贴在博客里,作者跟贴打油,如果被选中了,稿子也算是发表成功。我很钦佩这家报社的编辑,他们很有创意,把打油诗当成时评版的“报眼”。因为打油诗的特点就是讽刺社会弊端,描摹光怪现象。用打油诗写时评很贴切、恰当。

打油写时评,是一种新的形式,语言活泼,简洁明快,更能表达出人们的观点。从2014年至今,我在该报上发表了几百首打油诗,对社会上出现的消极现象及弊端,我入木三分的加以鞭挞。比如:合肥的某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门前,家属等候区被分成了两块,一边是摆着普通座椅的普通区,另一边是15元一位的收费雅座。网传图片显示,离护士台不远的普通区坐满了家属,相比之下,另一边的雅座区,至少有七八个座位,却空无一人。座位中间的桌子上摆着牌子,隐约可见“入雅座需泡茶水,每位十五元”的字样。于是,我写出了“救死扶伤是天职,特设雅座利驱使。有违情理悖医德,如此敛财人不齿。”旨在说明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应把精力和心思用在治病救人上。如果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去赚病人与家属的钱,不仅有损医德医风,更违背医院的公益性质和服务社会服务百姓的公共属性。

再比如,有这样一则新闻:当地丰城市一位市民鄢细荣日前投诉“丰城市国土资源局行政不作为”,该局在给其要求纠正错误、调处纷争的回复中说:“因我局工作人员对政策、对法律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有限,无力对该纠纷进行调处,敬请谅解。”对此,有网友戏言,如此回复无异于承认自己是“无行为能力的行政机关”。我十分严肃地写道:“如此回复真荒诞,没有能力靠边站,当官不能理民事,尸位素餐请滚蛋。” 话糙理不糙,干部任用本就该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若是无能力理事,完全可以另谋高就。推诿逃避不了失职的责任,真要民众理解,还得恪尽职守拿真本事说话。

当然,除了讽刺、幽默,打油诗也有歌颂。河北涞源县山区大雨倾盆而下,山上下来的巨大泥石流淹没了京源铁路王安镇段,这时恰巧一列火车开来,在附近躲雨的村民卢伟发现后,立即朝火车奔跑,边跑边打手势。司机见状后紧急停车,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我写道:“这个农民不简单,危急时刻把车拦,避免悲剧人无恙,英雄来自平凡间。”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类似这种貌似平凡,关键时刻从天而降的英雄,在我们的社会里比比皆是。

老屋因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要拆除,但房梁上的鸟窝里还有4只不会飞的雏燕和7枚燕子蛋——浙江松阳县竹源乡决定等到燕子孵化、雏燕学会飞翔后再进行拆除。我用“美丽和谐地球村,人与动物共生存。维护生态都有责,缓拆燕巢谱爱心。”来说明为了保护小鸟们的“家”,让小生命能破壳而出、展翅飞翔,乡政府决定缓拆老屋,呵护生命之心、保护生态之举值得点赞。

因为打油诗生动、贴切、本色朴素,风致别然,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我很喜欢这种体裁的写作。并为此乐此不疲。

作者简介

樊耀文,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毕业。在《演讲与口才》《中国残疾人》《江城日报》《江城晚报》《北京晨报》《鄂州日报》发表诗歌、散文、随笔、杂文、时评。其中《她用“英语”写人生》获得2015年中国残疾人与人民文学联合举办的“爱与和平”征文优秀奖;2012年,《世界杯,让弱者站起来》获《中国电视报》“我看世界杯”征文三等奖。2015年《足球与人生》刊登在《中国残疾人》杂志第四期“卷手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