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都琐影—紫禁拾琛

 singer0852 2020-07-06

古都琐影紫禁拾琛

新冠又起反弹,所以现在还是以在家自我隔离为最佳状态,那么宅在家里还得做点事,说白了也就是打发时间。所以又把前一阵拍的一些片子,进行了整理,摘出一组故宫的书画,以求指正。

故宫的文物浩如烟海,不仅是源远流长,更是学问鼎重。要想对这件事说上两句,那真是不知自己有几两沉了。所以只能这样说,图片是真的,而文字就是一孔之见,只是是为了抛砖引玉而已。

故宫的书画,绝对是展览的重头戏,宫内有的殿馆,就是专门的书画类展览,这就不去多嘴了。可这组片子并非出自那里,而主要是两个内容,一组是在各处额枋上的一些彩绘,还有一组是在殿堂格栅上的一些填景。彩绘的研究有非常多的讲究,不敢多说,仅我知道的彩绘,一种是图案形式的画法,好像叫和玺彩绘,一种是以包袱的形式出现,中间的大画,好像叫包袱,而两边的叫做聚景。这种形式在颐和园的长廊,表现的最为典型。而在故宫相对来讲,和玺彩绘的数量居多,而内容当然是以龙的题材为主(间或有凤)而与其相提并论的就是程式化的花纹彩绘。和玺彩绘是汉族建筑彩绘等级中的最高级,同时也是清代彩绘中等级最高级的。它构图严谨,图案复杂一般只用于宫殿、坛庙等大建筑物的主殿,普通建筑是没有这样高级的彩画装饰的。和玺彩绘表现了先进的营造技艺,又蕴涵着深厚的汉族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而今天这组博文,先不谈龙题材的彩绘,也不提图案形式的合玺彩绘,就提这种包袱形式的彩绘,似乎这种彩绘,被称之为苏式彩绘。

苏式彩绘亦称苏式彩画:苏式彩画源于江南苏杭地区民间传统作法,故名,俗称"苏州片"。一般用于园林中的小型建筑,如亭、台、廊、榭以及四合院住宅、垂花门的额枋上。尤其是清晚期在苏式彩画的发展中有了更大的融和,苏画以及和玺或旋子彩画加苏画的结合体因为其中的苏画元素的存在,又称"官式苏画"。故宫的这种彩绘,相比于合玺彩绘确实少了很多。一是在建筑之初,就没有太多的比重分量;一是苏式彩绘多是装饰于侧路两宫,而不是皇权威严的正宫正殿,所以反过来说,这些珍存的苏式彩绘,因为数量偏少,似更可以让我们把欣赏的关注点侧重于此。

这组片子的苏式彩绘,仅以己见,似乎应该是历史真迹,首先是因为这组片子拍摄的地点,多是近期才开放的殿院。按一般揣测:紫禁城在成为故宫之后的解放前这一段,可能没有过大规模的修建,而解放以后,也只是对于正宫正殿,以致危旧破房做过一些修补,真正大动干戈的就是新院长来到之后。所以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应该揣测出这些彩绘是否原作珍品。这就说到了一个问题:京城的寺庙中的彩绘,有的被称之为出自宫廷画师之手,这种论证并不乏见。而故宫建筑上的苏氏彩绘,因规制侧偏,或可讲多是出自于工匠之手,这也是合乎情理。但是故宫的工匠,平心静气的按现在说法,绝对是根红苗正,政治上绝对可靠,技艺上也是系出传承,再加上本来彩绘行业,就是一个艺术文化品位要求相对较高的行业,所以我现在能看到的这些真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应该就是高水平民间艺人的艺术珍品。

在文中还有一组图片,就是装饰在各种格栅窗洞之中的小型书画。这些书画,如果不是刻意仿制的话,似乎也应该是真品。这些书画虽小,但多有署名印章,除非故宫自己把真品腾挪之后,再用赝品填补,一般的人是没有机会作这种手脚的。姑且若是真品,或者说就算是仿制的赝品,我们也能够从中读出非常之多的知识。这些书画作品,从署名上来看,绝对是能够与皇上说得上话的王公大臣,所以这些书画,就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这些作者的文化修养,艺术品味。甚至可以佐证一段时期之内,这个人在清王朝的地位和官运。当然这些书画的艺术水平,因为是上贡给皇上,尺度的拿捏,内容的选择就是首位的,而且在艺术表现的手法上,就更要揣测皇帝的好恶,因此也能折射出,当时皇帝的性情喜好,时运兴衰了。

我拍故宫的片子,上六位数是肯定了。故宫题材在摄影方面需要往前走的路,也不用多费口舌。那么在故宫拍摄的题材上,究竟需要关注什么,浩如烟海,各有所好,而在下只能说一句,故宫是聚中华民族文化之大成的伟大作品,一砖一瓦,一字一划,都是我们顶礼拜膜的绝好教材,就是要静下心来,把镜头的指向再珍重,再严谨一些,为这些文化瑰宝,多倾注一些我们的真情眷顾吧。

庚子  小暑

京东  云深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