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男,52岁,2015年2月10日初诊,自诉体倦乏力,恶心厌油,腹胀纳差已一年半,面色晦暗,无黄疸,面部及手掌出现蜘蛛痣,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舌苔白,舌质红,脉沉细滑,化验ALT86U/L,白球蛋白比值6/10g, B超显示:肝门静脉内直径1 5cm,腹水120mL。 辨证:属肝肾阴虚,气滞血瘀型。 方药:白术,黄芪,白芍,西洋参,鹿茸,菟丝子,川断,阿胶,桃仁,陈皮,大腹皮,首乌,鳖甲,木瓜,地龙,甘草,水煎服,日一剂。 2月25日复诊,服上药15剂后腹胀明显减轻,又以原方15剂继服。 3月20日三诊,患者神色正常,面色红润,腹部平坦,B超复查未见腹水,ALT28U/L,白球蛋白比值4.5/2.5g。继服原方10剂。 4月15日四诊,饮食精神正常,双下肢水肿消退,肝功能正常,继用滋补肝肾、健脾益气、柔肝利水法巩固疗效。此后随访,病情稳定,无复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