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器两三事之古琴

 苏家酒窖 2020-07-06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了解了马头琴、笛还有鼓,今天小编想给大家分享的是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的古琴。古琴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乐器,古称“琴”,又称“瑶琴”、“七弦琴”,属于拨弦乐器一类。关于它的出现,中华古代文明之初的各个氏族领袖都有与之相关的传说,比如说 “伏羲造琴”、“舜造琴”、“神农造琴”等等,虽然这些并没有相关的考古发现支持,但也反映出了古琴历史悠久的这个事实。

关于琴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诗经· 周南·关雎》中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鼓钟》有:“鼓钟钦钦,鼓瑟鼓琴”;《诗经·郑风·女曰鸡鸣》也有:“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些都说明古琴在周朝是一个非常普遍也非常受欢迎的乐器。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古琴就是周朝曾国春秋早期的琴。

古琴



虽说古琴也被称为“七弦琴”,但最初的古琴只有五根弦。白居易有一首诗就是写五弦琴的,他曾这样写道:“赵叟抱五弦,宛转当胸抚。大声粗若散,飒飒风和雨。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又如鹊报喜,转作猿啼苦。”可见古琴的特点。到了东汉晚期,琴的七弦琴型制已基本确立下来,后世的古琴也大都以此为本。古琴造型优美,款式众多,常见的有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等等。

古琴样式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对琴也是十分重视。他不仅自己向襄子学琴,而且还把琴作为教授学生的必修课,教导弟子“士无故不撤琴弦”。因为孔子的提倡,文人中弹琴的风气很盛,而“琴、棋、书、画”也成为了古代文人骚客的必备技能。古琴因为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与文人所追求的风骨、气节相吻合,而在其中居于首位。

古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有通过古琴觅得知音的伯牙;也有面对司马懿十余雄兵,悠闲操琴,巧设空城计的诸葛亮;亦有不惧死亡,行刑前从容弹奏《广陵散》的嵇康......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留存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接下来,小编将带着大家走进这些故事,感受千百年前古人与古琴的万般风采。

孔子像



1
“伯牙觅知音,琴深意绵绵”

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上大夫,他非常擅于弹琴,技艺很是高超。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之日因为遇到风浪而停泊在了一个小山下。夜晚,风浪停止,云开月初出,伯牙兴致大好,拿出自己心爱的琴弹了起来。

当他专心致志沉醉在琴声中时突然看到岸边有一人,吓了一跳,一用力,琴弦断了一根。了解后才知道,原来是个打柴人。伯牙有些疑惑他是否真能听懂自己的琴声,于是向他询问自己刚刚所弹之曲。没想到打柴人对答如流。伯牙很高兴邀他上船细谈,打柴人一看到伯牙的琴就向他诉说了琴的来历,伯牙大喜。伯牙再次弹奏几曲,打柴人总能说出伯牙心中所想,两人越聊越投机。

伯牙没想到能在此处遇到自己久久不能找寻到的知音,询问得知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后,两人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中秋在此相会。第二年伯牙如约来到此地却得知子期染病身亡,不由得悲从中来。他来到子期墓前弹奏《高山》、《流水》,曲罢,把心爱的琴摔得粉碎,终身不再弹琴了。

伯牙绝弦



2
“空城计谋,古琴为伴”

《三国演义》中记载了这次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诸葛亮为了实现刘备的夙愿,率领大军北伐曹魏,但因用错人而错失战略要地。司马懿乘势迎十余大军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至。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和几千士兵,无法迎敌。

此番境况下,诸葛亮沉着冷静,命人藏起旌旗,大开城门,每个城门之上派了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在城楼上悠闲抚琴。司马懿率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状如此,认为必定有诈,于是率兵撤退。

虽然说故事是虚构的,但就故事而言,无疑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故事中的重要道具——古琴,无疑也是十分出彩。古琴所渲染出来的安静、平和、超脱的状态也似乎跨越了千年与我们相遇。

“空城计”示意图



3
“《广陵散》罢,慷慨就义”

嵇康作为“竹林七贤”之一,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秉性,他为人放荡不羁,不愿与世俗为伍,常常游走于山野之间,人称“山野之仙人也”。或许“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就是他的理想生活。他自幼就极富盛名,不仅通晓诗词书赋,琴艺也是十分精湛。

嵇康为人重情重义,有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当同样身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想要退居山林,推荐嵇康出仕做官时,嵇康果断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当好朋友有难时,嵇康又果断帮忙,也正是因为帮朋友出头,嵇康被司马昭赐死。虽然有三千名太学生跪地求情,但也没能挽回他的性命。

临刑前,嵇康依旧淡定从容,弹奏了一曲《广陵散》。

《广陵散》作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旋律激昂、慷慨,以其抑扬顿挫的杀伐气氛而闻名,曲罢仍旧荡气回肠,表现出了嵇康临危不惧的反抗精神。

嵇康抚琴



琴文化与中国文人、中国思想文化之间都有着联系。古琴,因为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他们往往借琴来修养身心、体悟大道。而弹奏之人往往也会在琴声的抚慰下进入忘我境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致乐以治心,乐则安,安则久”,这两句诗都向我们展示出了那种状态。因为古琴与中国正统的儒家、道家都有着亲密联系,所以又被视为“华夏正声”、“元音雅乐”的代表,“乐”也成为儒学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