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友谅战死,朱元璋怎样处置他的妻儿?女的收编,男的吃辣白菜

 剧透历史 2020-07-06

作为起兵反元并最后称帝自立的陈汉皇帝,陈友谅究竟有多少妻妾,因为战乱信息不全的缘故,并不怎么好弄清楚。

通常来说,他最知名的四个老婆,分别是杨苕华、娄玉贞、陶氏、阇氏。而他的儿子则只有两个,分别是陈善和陈理。

那么,在陈友谅被朱元璋所灭后,后者是如何处置他们的呢?

有些残酷的是,除了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和阇氏之外,陈善、杨苕华、娄玉贞、陶氏等人,都无一例外的死在了乱军之中。

陈理因为年幼,被朱元璋封为归德王,成了他招揽人心的“吉祥物”。而阇氏之所以能活下来,是因为她被朱元璋纳入后宫,之后还生下了朱元璋的第八子潭王朱梓。

说句题外话,有些自媒体,在写阇氏这段故事的时候,最喜欢引用朱元璋在《大诰》中的一段话来“打脸”朱元璋,一些读者可能也听说过:“朕在天下尚未平定时,攻城掠地,与群雄并驱十四年,在军中从未妄夺一妇人女子”。

朱元璋的话虽这么说,但阇氏却是在陈友谅死后被朱元璋霸占的。不少人因此嘲讽朱元璋言行不一。可实际情况真是这样么?

其实《大诰》中的原话,是被一些人刻意摘了一半。在这句话后,朱元璋还紧接着说了一句“唯有攻下武昌以后,因恼怒陈友谅屡屡起兵相犯,故夺其妾而归”。

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原来这件事朱元璋本人都已经承认了,却依旧被一些明黑当作黑历史爆了出来。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通过这件事我们也应该了解,对于朱元璋而言,他劫夺陈友谅的女人,其实有刻意“报仇”的成分在内。因此,阇氏在被朱元璋纳入后宫之后,处境其实并不算好。

阇氏在洪武二年为朱元璋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潭王朱梓。《明史》中记载他“英敏好学,善属文”。可以想象,在深宫之中,朱梓几乎成了阇氏唯一的依仗和希望。

但好景不长,二十一年之后,朝堂上爆发了牵扯甚广的胡惟庸案,朱梓的岳父都督于显及他的大舅哥于琥,都因为这一案件而被株连,潭王对此也感到十分惧怕。

没想到的是就在此时,他收到了父亲召他入宫的诏令。本就惊弓之鸟一般的潭王没有选择入宫面圣,而是直接封锁宫门,与自己的妃嫔们一起走极端自焚而死。

从《明史》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其实对潭王并没有加害之意,甚至可以说他对这位聪慧的儿子一直十分喜爱,之所以要在胡惟庸案爆发后中召他入宫,其实也是出于保护的目的。但却由于父子间沟通不畅,导致朱元璋和潭王上演了人伦悲剧。

潭王骤然离世,成了好事者们肆意编排诽谤朱元璋的依据。坊间传闻,潭王之所以宁死不见朱元璋,是因为他本身是陈友谅的遗腹子,在他成年后阇氏将他的身世告诉了他,于是他才会抱着“宁见阎王,不见贼王”的决心自焚而死。

而更让人无语的是,这种捕风捉影、脑洞大开的记载竟然收录于《罪惟录》、《名山藏》等多部史籍(非正史)中。但只要稍加推敲,陈友谅和潭王之间的父子关系,就很容易被证明站不住脚。

陈友谅死于1363年的鄱阳湖大战,而潭王则出生于明朝建立之后的洪武二年(1369年),这中间间隔了至少6年,封神演义里的哪吒都没这么厉害啊。所以说,那些说朱元璋喜当爹的段子,还是不信为妙。

而且陈友谅的血脉,朱元璋其实也没有斩尽杀绝。

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中中箭身亡后,他的大儿子陈善被朱元璋所杀,大将张定边护着次子陈理返武昌登基为帝。不久后,武昌又被朱元璋所攻破,陈理被俘。

与鄱阳湖之战时的情形不同,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基本稳定局势,因此在面对年仅12岁的陈理时,朱元璋罕见地展现出了极宽容的态度,不但不追究他继位称帝的行为,还表示“府库财物任凭陈理选取”。

就这样,陈汉灭亡,而陈理则作为俘虏被封为归德侯。但与朱元璋胜利者的“宽宏”不同,陈理并未忘记父兄之仇,还经常在酒后辱骂朱元璋。

对此,朱元璋也十分无奈,他既不愿意打脸自己之前的宽仁形象,又不愿意继续听见这个小孩子的狂言,于是在洪武五年,将陈理迁居(发配)到辣白菜国高丽,并让高丽王监督他。

应该说,作为胜利者,朱元璋在对待陈友谅妻儿的问题方面,态度上既显得极为随性,却又不忘占领道德制高点。

他并未如何在意这个老对手的妻儿在乱军中究竟是死是活,但是在俘虏对方之后,又会以十分宽容的姿态来表现自己的宽容气魄,甚至即使是强纳阇氏入宫,也要找出一个听上去能够自圆其说的借口。

可以说这样一个皇帝,即使是在报复时,也已经习惯了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