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来了,最适合读读这首诗

 古典书城 2020-12-04



明天就要高考了。
寒窗苦读数十载,只待金榜题名时。
先祝福所有的考生,
发挥出最好的状态,一举高中;
再希望考生们能有一颗平常心,
明白高考不过一场修行,
分数多少并非最终。

对此,今天想聊聊这样一首诗
孟郊的《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是高考之时,最常见的一首祝福诗。
金榜题名,春风得意,
意气风发,处处锦绣。

786年,46岁的孟郊
终于考上了进士,
欢喜之下,写下了这首快诗。

要知道,在唐朝,
进士录取比例奇低。
将近300年的历史,开科264次,
录取不到7000人,
有“五十少进士”之称,
就是五十岁能考上进士都算是年轻有为。
杜甫、孟浩然这个级别的文人,
也是落榜生。

而出身贫寒的孟郊考上了。
作为一个身负母亲期望,
又志在报效家国的人,
欢喜之情自是无以言表。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那时,孟郊达成了人生一大夙愿,
对未来充满了美好期待。
只是,那时的他还不知道,
生活的考验远不止如此。


唐朝的官场是个讲究潜规则的地方,
没有家世开路,家资打点,
多的是待业中青年。
再加上当时朋党林立,
若不站队找靠山,更是难上加难。
但孟郊始终没有卖身投靠,
于是,一等就是四年,
四年后才等到一个溧阳县尉的官职,
位在县令之下,主管治安。

这不是他的理想。
开始时,为了养家糊口,勉强赴任;
但始终无法投入热情,
四年后,还是辞职了。

晚雨晓犹在,萧寥激前阶。
星星满衰鬓,耿耿入秋怀。
旧识半零落,前心骤相乖。

——《溧阳秋霁》(选)

人生易老,壮志难酬。
此后,有志无时的他,
将最多的心事付诸笔端。
因记下诸多世态炎凉,民间苦难,
和贾岛并称“郊寒岛瘦”,
成为苦吟诗人的代表。


所以,不管是古代的科举
还是如今的高考,
考试成败并不是一个人的最终,
它只是人生中的一次修行。

就像《请回答1988》里说的:
“从来不是让你把一次考试
当成人生成败的赌注,
只是想让你在年轻的时候
体会一次全力以赴。”


想起了林清玄。
考大学,一考就是三年,
最后以超出分数线0.5的分数上了大学。
但是谁又会称他是失败者、差生呢?

他成了著名作家,
不是因为他上了哪个大学,
是因为小学每天写500字,
中学写1000字,高中写2000字,
大学写3000字,到而今
已经出版130多本书的坚持。

成绩不代表永远,
努力的习惯则会受益终生。


还有,爱的能力,
面对挫折的能力,
认识生命多元价值的能力,
拓展视野的能力,
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
这些生命中应该掌握的能力,
决定人生每次选择的因素,
也不是成绩所能够表达的。

因此,林清玄说:
“一个成功的人
只要有大的愿望理想、坚强的意志
谦逊的态度和温柔的气质就行了。”


最重要的,则莫过于一颗平常心。
平常有的心,平常的心情,
按平常的习惯,该干嘛干嘛。

刘墉讲过发生在自己身上一件事:
那时,他参加大专联考,
为了补充体力,专门买了几瓶健康饮料,
结果因为主要营养成分是氨基酸,
让他很不习惯,开始间歇性地呕吐。

这就是没有保持平常心。
我也曾听过好多高考失常的故事,
与突然改变饮食、作息有关。
吃了很营养的东西,结果考场胃痛;
早早休息,结果更加难眠。


所以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视高考这场考试如平常,
平常习惯怎样,考试前保持那样,
正常发挥就好;
视高考的结果如平常,
努力过无怨,拼搏过无悔。
生命中有很多重要的东西,
高考也并不是唯一的出路。


清朝的状元张謇说: 
“天之生人也, 与草木无异,
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 
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

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在其出身,
而在于他谱写什么样的人生履历。 
人生无限,
高考只是选择了一种可能性。


就像每年高考时节,
网上都会盛传的两个名单:
第一份: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李渔、洪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然而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
后者全是当时落第秀才。

最后,所有即将高考的学子们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能够金榜题名,
也能够在人生这场路上交好自己的答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