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评《写给失眠者的心理学》

 九州君子好人 2020-07-07

来源:闽北日报

繁忙的都市中,成年人失眠现象越来越多。我不知凌晨四点的北京是怎么样的?但是我知道凌晨的天空如何从夜幕到天明,因为这是失眠的符号,睡不着的标签。

其实在印象中,出现了失眠症状,我们都习惯了吃药、泡澡、喝牛奶、放苹果等等方式,亦或者更深层次的治疗。针对睡不好,也应运而生了很多助睡眠软件。潜意识中,我们会认为这些可能都有用,但在翻阅了《写给失眠者的心理学》后,我反而有了另一层认识。

失眠靠药物是不行的,烦恼才是破坏睡眠的“凶手”,作者不认同单纯靠实施助眠书中写的各种睡眠方法就可以酣睡。睡前冥想法、让肌肉放松确实有助于睡眠,但剥夺了正常睡眠的不是肌肉的紧张,而是患者的想法。

在这本书中,我也明白了困扰人们睡眠的不是身体,而是外在的压力,比如工作中都想做得面面俱到的焦虑、因为习惯了听话懂事,结果在心理上养成了缺乏安全感,甚至是因为自己的不完美而导致的信心丧失……

“几乎所有的失眠者真正的问题都在于不好的心灵习惯。”这是作者对失眠的总结。要告别失眠,就要从解决“心”的问题开始。

在这本书中,它没有教你用药物摆脱睡眠,也没有任何指导睡眠的具体方法,但作为读者,在读了这本书后,会感受到一种重新审视问题的态度,以及一种内心平静的导向。虽然是写给失眠者,但文章中更多是让读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失眠,解析失眠原因,甚至是启发读者如何去摆脱失眠的原因。

所以,失眠不可怕,这是有原因的,基于这点,作者用50年的心灵治疗经验,引导失眠者去看失眠背后的自己,帮助他们不再为人生的烦恼所困扰,治愈自己,才能睡个好觉。

加藤谛三年轻时曾患上严重的神经性失眠症,六十几岁时又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专门的研究所里住过,故而作者与睡眠问题打交道多年,加藤先生认为,相对于身体原因,多数时候人们失眠是因为有心理问题没有解决。他中止了研究所的“科学”治疗,也拒绝了英文名字很长的仪器,像年轻时一样,他用自己的方法应对睡眠问题,到如今,他的睡眠质量都很好。

所以,这是一本专为失眠者所写的心灵枕边书。加藤先生擅长用心理学的论据,通俗易懂地解读现代人普遍关心的问题。这本书里涵盖12个章节,从“失眠的时候你离自己最近”“我们为何如此不安”“和羞怯的自己谈恋爱”……去解析不同状态下的自己,是如何失眠,如何在心理问题上去找寻根源。

失眠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影响,但即便睡不着,也要知道“我的存在是有价值的”。作者不提倡催促自己赶紧入睡,因为这样会引发焦虑,是“想改变自己,成为他人”的表现,能做到就是能做到,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不要勉强自己。

失眠是因为心里有悬而未决的事情,未完成的工作、未圆满的爱情甚至是友情上的不甘心等等,这些都是对自己的期待超出了“真实的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修改自己错误的认知,接受睡不着的事实,是自己在治疗失眠症的过程中,在心理层面能做的事情,才能让自己走下去。

很多人从小就没有安全感,努力却得不到任何好处,“不会采访的人非要当记者,静不下来的人执意去当学者,”在作者看来,这是生活方式出了问题。这里的生活方式涵盖了表达方式、人际交往的方式、情绪表达方式等等,就像深深的孤独感是失眠症最初的诱因,缺乏关爱,伪装性、自欺性的自我神化,不能拯救孤独不安的内心,痛苦的时候不要寻求逃避,转移痛苦的解决方式,应该直面心灵的藤蔓。

讨厌的人直接拒绝,不愉悦的心理带来的恶性循环也很严重,比如心情不好、无心工作、工作效率低,受到上司责备、食欲不振、晚上失眠等等,这些都会打乱生活的节奏,作者有个比喻很有意思“失眠的人都是野心家。”

有野心没有错,错是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无视自己所处的环境,同样在作者眼中,成功不等于做大事,“获得认可”只是做了别人期待的“大事”,而失眠中,也包括睡着了,却说自己没睡着的这种疑似失眠症。

关掉多余的朋友圈,剔除多余的负面朋友,没必要活得像谁,像自己就够了。正确对待失眠,在失眠的夜里反省自己,找出自己心中的大问题,这就是正确的应对方法。

放下执念,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吧,或者来一本《写给失眠者的心理学》给自己一次醒脑的过程。

作者:□琳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