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六世而得天下的秦国为何二世而亡?

 青松he 2020-07-07

贾谊的《过秦论》中有一句话是:秦历六世而得天下,为何却二世而亡?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秦国因法制而强,那是因为秦国当时的法制是专为战时而量身定做的,人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对外的战争中去,国家以军功立国,百姓以军功上位,这种情况下的秦国百姓,打起仗来自然是嗷嗷叫。

但是六国被灭以后,全国实现了统一,仗没得打了,百姓心里就会有一种虚空,只剩下遵守酷法了,而少了内心遵守酷法的力量源泉,再加上六国百姓又不适应秦国的那种战时法制性社会,野心者一旦起事,对百姓一顿忽悠,加上百姓心里的那种虚空,盼望仁政的心理,自然就会响者云集。 6park.com

6park.com

得民心者得天下,不是对民众的愚弄,而是一句颠扑不破的至理箴言,历史上每一个朝代的建立,都是站在民心所向的基础上得到天下的,三国时期的刘备,唐朝时期的武则天,元朝末年的朱元璋,无一例外。

秦国统一天下后,他没有及时的从战时法制国家过渡到和平法制国家,百姓的心理预期没了,但是还得遵守严酷的秦法,这就失去了民心支持的基础,从刘邦进入咸阳后废除一切秦法,只对百姓约法三章,而秦人无不弹冠相庆就可见一斑。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圣王之道,一取一予。

统一后的秦国只剩下了从百姓身上的取,而没有了他战时对百姓的予,这个人性的平衡就已经被打破了,所以战后的秦法,已经失去了民心支持的力量。

黑色裂变里面,商鞅曾经对秦孝公说过,这时的秦法是建立在战时的基础上,秦国一旦统一,战时的法律就要转换为和平的法律,从而走向盛世。

秦始皇的错误就在于他没有对战时和战后进行及时的转换,所以才会留下这个巨大的隐患,但是秦始皇绝对意识到了战时秦法的弊端和危害,他是想把这个任务交由扶苏来完成,把他派到蒙恬那里去修筑长城,就是给他上的跟实践相结合的第一堂课程。

只能说扶苏之死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6park.com

6park.com

当然,秦国当时灭亡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是赵高和胡亥的乱政,相信没有他们二人,帝国由扶苏接班后,天下将会提前二十多年进入汉文帝时期,直接跃过汉武帝时期,真如那样将会是中国民族的骄傲和灵魂。

个人愚见,不管是从秦汉开始,还是经过后世两千多年的社会演变,古今中外,都始终坚持的是法制本位治国的思想,这就是为什么有一种,中国两千年后世皆尊秦法的说法。

因为没有了法律的约束,人性贪婪和趋利避害的一面就会没有任何的约束性,导致最后的结果就是重新回到秦国商鞅变法之前的老路子上去:民不知法,民不畏法,民不守法。 6park.com

6park.com

在这种前提下,仅仅靠儒家的道德教化是苍白无力的,国家的生产力、号召力,都会受到严重的阻碍,要知道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一直是甘龙主政,而甘龙就是彻头彻尾的儒家派,这样的学派,在大争之世是根本不足以强国的,说白了,大争之世,争的是狼性,争的是激发性,而不是儒家的愚民性。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对儒家一派的总结,说到底就是愚民,是一种虚伪做作。

但是儒法也有其正向的一面,就是贤良恭俭让。当商鞅的酷法论根深蒂固的时候,当人们向往的美德忽然有一天又再次出现的时候,人们会恍然大悟:“啊!原来我们的世界不应该只有酷法,还应该有美德,有亲情之间的相亲和相爱。”

当时在战时,人们的注意力都在种地、打仗、立功,顾不上想别的,对于人性之间的美好,就全部忽视了。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战争结束了,和平的时期到来了,人们的神经也不再紧绷了,这个时候,围绕着种地、打仗、立功、遵守酷法的铁四角平衡已经被打破,只剩下了干苦力和遵守酷法。

闲暇之余,那份久违的爱情、亲情、仁义、恭顺等就会在人们心理开始生根发芽,但是人们想要的这些,国家一样都给不了,久而久之,人们开始抱怨了,开始心生不满了。

而当时秦国的法律缺的正好就是人性向往美好的一面,秦法只是最大限度的做到了限制人性的恶,却没有无限放大人性的善,而这个善,就是儒家所大力提倡的,也是汉朝廷所积极推广的。

这个时候的儒家自然就开始大行其道,刘邦当年进入咸阳为什么要废除其它秦法,只跟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就是因为刘邦看懂了这一点,看懂了百姓心中的向往。

约法三章是为了让百姓不忘法,从而守法、畏法,;废除其它秦法是为了顺应百姓心中所想,所以刘邦在进入关中以后的这一道命令,就为他赢得了源源不断的基本盘,后来楚汉争霸的时候,无论刘邦怎么输,只要他还活着,就永远有翻盘的机会,为什么?因为民心所向,因为他身后的靠山是百姓,有了百姓就意味着有了永不枯竭的兵员。 6park.com

6park.com

而项羽对咸阳进行屠城的残暴行为,就如同战时严苛的秦法,他逆反了百姓心理的预期,故而他只需要败一次,就意味着他永远的失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不是强者生存。只有最适合当时特定环境的因素,才能够生存并发扬壮大。

侏罗纪时期的恐龙强大不?绝对强大,那他为什么灭亡了?就因为他们不适应大自然的环境,所以自生自灭。 6park.com

6park.com

同理,当时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强大不?对山东六国以一敌六并战而灭之;蒙恬率领的大秦铁骑,跟长于野战的匈奴兵进行了一次旷野上的强悍对决,一战就将他们逐往北疆,终秦一世,再不敢西向以进关中,这种战斗力绝对爆表。

什么三国时期曹操帐下的虎豹骑,刘备手里的白眊兵,隋朝末年李世民麾下的玄甲兵,跟曾经的大秦铁骑比起来,不过是繁星皓月、沧海之流。

但是秦国为什么还是亡了?就因为秦国当时的法律已经不适合当时的国情国势。 6park.com

6park.com

这时的汉朝应时而生,纵使初期的西汉很弱小,只能依靠跟匈奴的联姻换取长治久安,但是人家符合当时普天臣民的心中所想和利益。

一言以蔽之,多年战乱后的人民,渴望和平、渴望文治、更渴望美好,这个只有儒家是最适合的。

所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里的适者就是儒家,以法律制民,以道德化民,就是西汉王朝的两把双刃剑,也是这种“双剑齐下”的国策,才能广布上下人心四百年不坠的大汉基业,后世王朝也是吸取到了秦朝和汉朝的经验,所以才会选择两者相结合,战时用法制,战后用文治。 6park.com

6park.com

秦始皇也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才会有他后来对儒家士人的大殿问政,只是对于他这个信奉了一辈子法家的人来说,让他晚年改政,他有点下不去手,这里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对情怀的难以割舍和坚持。

况且,当时的秦朝还没有到非改不可的地步,留给扶苏来做这件事,一来可以让他有自己的功业,得到朝野臣民的真心拥戴;二来只有这样他的统治地位才能够稳固,不是什么事情都让他老子做完,这样不利于后代国君的统治;三来就是秦始皇的一点私心,我嬴政的儿子没有孬种,是我的儿子就自己做一番功绩出来。

所以他只能把这个任务交给扶苏来完成,同样,如果秦始皇意识不到将来是儒家的天下,他就不会有什么后来的大殿问政,对于扶苏多次和他的政见不合(扶苏多次向秦始皇提到了必需得广施仁政),他也不可能宽恕扶苏,原因就在于,对于天下大势,秦始皇看的比谁都明白,而他迟迟不变法,放不下的不过是自己心中的那份执念,那份情怀。 6park.co
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