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2定公十二年
2020-07-07 | 阅:  转:  |  分享 
  


定公十二年



【原文】十有二年,春,薛伯定1卒。

夏,葬薛襄公。

叔孙州仇帅师堕2郈3。

卫公孟彄帅师伐曹4。

季孙斯、仲孙何忌帅师堕费5。曷为帅师堕郈、帅师堕费?孔子行乎季孙,三月不违。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6之城。”于是帅师堕郈,帅师堕费。雉者何?五板而堵,五堵而雉,百雉而城。

秋,大雩7。

冬,十月,癸亥,公会晋侯盟于黄。

十有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公至自黄。

十有二月,公围成⑦。

公至自围成。

【译文】鲁定公十二年,春季,薛伯定去世。

夏季,安葬薛襄公。

鲁国大夫叔孙州仇率领军队拆毁了郡这座城邑的城墙。

卫国大夫公孟彄率领军队攻打曹国。

鲁国大夫季孙斯和仲孙何忌率领军队拆毁了费这座城邑的城墙。率领军队拆毁郈邑的城墙,又率领军队拆毁费邑的城墙,这是什么意思?孔子在季孙手下做官,三个月没有一点过失。并宣布:“每个人的家中不能收藏武器,封邑内不能有超过百雉的城墙。”于是率领军队拆毁了郡这座城邑的城墙。又率领军队拆毁了费这座城邑的城墙。一雉是多少呢?五板是一堵,五堵为一雉,百雉就是一座城了。

秋季,鲁国举行大规模求雨祭祀活动。

冬季,十月癸亥这天,鲁定公在黄这个地方会见齐侯并与他结盟。

十一月,丙寅这天,初一,发生日食。

鲁定公从黄这个地方回来。

十二月,鲁定公亲自率领军队包围了成这座城邑。

鲁定公从包围成邑的战场上回到国都。

【说明】本篇《定公十二年》,主要描述的是鲁定公十二年发生的故事。主要记述了两件事,一是卫国的公孟彄征伐曹国,攻克郊地。二是仲由打算毁掉三都,叔孙氏毁掉郈地,季氏打算毁掉费邑,费邑人不服,袭击鲁国国都,包围季氏宫室,孔子下令征伐,击败费邑人。孟孙氏不愿毁掉成邑,鲁定公率兵攻打,没有攻克。

————————————————————

【注释】1.薛伯定:即薛襄公,名定,薛献公榖之子,鲁昭公三十二年即位,在位十三年。

2.堕:(duò剁)《管子·正世》:“力罢则不能毋堕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堕军实而长寇仇。”《荀子·王制》:“非存亡安危之所堕也。”《荀子·强国》:“堕兴功之臣,耻受赏之属。”《史记·孔子世家》:“吴伐越,堕会稽,得骨节专车。”这里用为损毁、败坏之意。

3.郈:(Hòu后)古地名,在今中国山东省东平县。《春秋公羊传·定公十年》:“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郈。”

4.曹:(cáo槽)春秋时期诸侯国名。位于今山东省定陶县。《左传·桓公十四年》:“十四年春,会于曹。曹人致饩,礼也。”《韩非子·十过》:“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

5.费:鲁国一地名,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北。后沦为鲁国季氏的家邑。《论语·雍也》:“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论语·先进》:“子路使子羔为费宰。”《书·费誓序》:“东郊不开,作《费誓》。”

6.雉:(zhi智)是指城墙垛之意。《易·旅·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管子·海王》:“吾欲藉于台雉,何如?”《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杜预注:“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论语·乡党》:“山梁雌雉,时哉时哉!”这里指为古代的城墙垛,以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7.雩:(yu于)《周礼·司巫》:“则帅巫而舞雩。”《荀子·天论》:“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公羊传·桓公五年》:“大雩者何,旱祭也。”《说文》:“雩,夏祭乐于赤帝,以祈甘雨也。”这里用为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仪式之意。

8.黄:齐国地名,今址不详。

春秋公羊传定公









人生道路上若干问题的解读人生道路上若干问题的解读





1







献花(0)
+1
(本文系解决人生问...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