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仅存的三份“状元”试卷,堪称书法佳品,哪一份才是最优秀的?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0-07-07

自隋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以来,科考历来都是各朝的盛世,上至皇帝下到百姓,都很关注科考大事。在古代,一般人想要出人头地,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读书参加科举考试,求取功名。“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正如这句话说的那样,在古代能成为贵人的,几乎都是通过科举考试而来,皇亲国戚那些的另当别论。

古代的科考主要有三个层次的考试(初级阶段的县考、府考等其实没啥分量)。第一层次的科考称为“乡试”,主要是各省组织本省的生员(也就是秀才)等在省城(也有州、府等)参加的考试,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叫作“解元”,唐伯虎的“唐解元”就是这种情况。第二层次的科考称为“会试”,这是中央层面的考试,一般由礼部主持各省的举人在京师考试,考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叫做“会元”。最后一个层次的科考称为“殿试”也叫“廷试”等,会试考中者才能参加殿试,皇帝亲自考察贡士们,并钦点状元等。殿试的结果分为三甲,一甲叫做“进士及第”,共有三名,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殿试一般是每三年举行一次,而且名额并不多,由此可见古代考取进士是多么难的一件事,能中状元者绝对是才华横溢之辈。

古代的状元们才华自然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他们的书法水平到底是什么样的水平呢,这应该也是许多人感兴趣的话题。在古代由于战争、文物破坏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文物的遗失,现代人是很难再看到历代状元的答卷了。就目前来说,仅有三份状元试卷被发现,它们可以说是弥足珍贵的文物了,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份,明代万历年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试卷。赵秉忠考中状元时才25岁,而且最后官至礼部尚书,这两点都是非常难得的。赵秉忠在殿试试卷中提出的治国理政的建议和措施至今都还有借鉴价值,而且他这份试卷的观感很好,字迹娟秀,堪称书法佳品!

仅存的三份“状元”试卷,堪称书法佳品,哪一份才是最优秀的?
仅存的三份“状元”试卷,堪称书法佳品,哪一份才是最优秀的?

第二份,清代光绪年间状元黄思永的殿试试卷。黄思永出生于道光年间,童年时期恰逢太平天国起义,其父母等家人多死于战乱,黄思永寄居在“准岳父”金氏家,并由金氏教养。黄思永这人经史和书法都好,所以在考中状元前主要就是靠教书和誊写赚生活费。黄思永是和张骞齐名的实业家、改革家,在洋务运动后发起了第二波改革,我们现代的矿采、口岸开通、甚至股票发行等工商业,其实都有黄思永当时的功劳。

仅存的三份“状元”试卷,堪称书法佳品,哪一份才是最优秀的?
仅存的三份“状元”试卷,堪称书法佳品,哪一份才是最优秀的?

第三份,清代光绪年间状元刘春霖的殿试试卷。刘春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而且他这个状元来的有点偶然。原本排在第一名的是一位名叫朱汝珍的广东人,然而慈禧太后在钦点状元的时候,看到朱汝珍的“珍”字时,立马想到了珍妃,这是个令她讨厌的人。此外,朱汝珍的籍贯是广东,和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人是一个同乡,这点也让慈禧太后深感不爽,所以朱汝珍就没有被钦点为状元了。就这样原本第二名的刘春霖成了状元,刘春霖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在诗、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是楷书影响很大。

仅存的三份“状元”试卷,堪称书法佳品,哪一份才是最优秀的?
仅存的三份“状元”试卷,堪称书法佳品,哪一份才是最优秀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