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索者展专题】探寻与出发——致上海美院青年教师作品展

 滴水斋主 2020-07-07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

《美术》杂志社长兼主编、

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

接续20世纪上半叶上海美专学脉的上海美院,近些年来策划举办了若干全国性的美术教研成果展,其目的除了展现当下中国美术教育的前瞻性、全球化以及新兴学科与基础学科的建设规模与艺术水准之外,更重要的是回顾和探寻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百年发展轨迹,以便从上海这个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摇篮来发掘和显现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特征。而在松江程十发艺术馆举办的这个上海美院青年国画教师作品展,则是这个学术寻源的一次深研,让当下上海美院中国画青年教师的学术理路与海派文脉进行了时空跨越性的对接与贯通。
发生于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的海上画派,被誉为中国近代美术的肇始。从以善花鸟、人物、肖像、山水的任熊、任薰、任颐、任预,到以碑学入书入画的赵之谦、吴昌硕、蒲作英以及冷峻奇峭的虚谷等,几乎囊括了中国近代绘画的所有巨擘。他们这些晚清末路文人却与开埠未久的上海商业文化、西洋文化自然结合,形成了不中不西、亦土亦洋、既雅亦俗的绘画样式,从而影响了20世纪中国画更深刻而广泛的现代性变革。
实际上,海派的前世在晚明的松江。16世纪晚期和17世纪上半叶形成于松江,以董其昌、莫士龙、陈继儒等为首的松江画派,才是海派绘画的源头。在党争酷烈、暴动频发的晚明,一批文人士子避乱而聚集松江,除了从嘉兴移居松江的宋旭,松江画派众多画家顾正谊、赵左、宋懋晋、莫士龙、董其昌、陈继儒、沈士充等都是地道的本地人。松江画派之所以能在吴门之旁异军突起,是因松江是当时全国的纺织中心,有“衣被天下”之美誉。通过发达的商业渠道而荟文萃艺,形成艺术高地,这种情形正是250年后海派兴起的一种放大复制。从商业文化走向精英文化的这样一种现代文化特征,又在20世纪50年代的程十发这个案例上再度出发。从事连环画、宣传画而名望日隆的程十发,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彻底转型为一代中国画大家,并执掌新时期海上画坛。他的人物、花鸟得传统之雅韵,却并非像黄宾虹那样从传统正脉走出,而是新时期雅俗结合的典范,非正统的正统性恰恰是海派画家成功的基本规则。
在程十发艺术馆举办的上海美院青年教师中国画作品展的学术价值,并不是简单的一次作品汇集,而是21世纪20年代上海中国画发展对历史的一次回望,这个时间节点和展览空间让人们得以梳理海派画学400余年的历史脉络。上海码头文化集散式的汇聚与辐射文化的征候,始终是锻造上海中国画最独特的文化土壤,而这一文化征候同样在上海美院青年中国画教师的艺术理念中得到鲜明的呈现。的确,海纳百川,在这个青年教师梯队中,固然有上海本地人,但大部分则来自外埠,尤其是来自东北和西北地区;他们的学术经历也不局限于上海或近邻的江浙美术院校,而是来自北方、京华和海外。这意味着不同学术背景、不同艺术观念的青年教师,为海上当下中国画学教育提供了各种新鲜混杂的文化资源,从而让他们再度于上海美院这个艺术学府进行新型的融混和发酵。

故园新影    毛冬华

现代性无疑是海派画学为中国近现代美术解答的首要命题。从董其昌在“南北宗论”中倡导南宗一系画学,把文人笔墨从表现对象中独立出来,到赵之谦、吴昌硕将碑学用笔融入花鸟画而形成苍辣拙朴的笔墨品质,均可看到有别于西方现代主义的形式语言独立所确立的另种现代性样式。而当下青年教师的现代性表征,则力图以现代视觉经验将东西艺术合而为一。如毛冬华用没骨表现建筑图像形成的笔墨自立,肖素红从中国古陶纹样寻觅的西方现代原始主义精神,佟平原将写意墨彩拉向表现主义,丁小真在中、远景的镜头图像中进行的水彩性积墨,等等。这些具有他们鲜明个性色彩的现代性探索,都努力在中西艺术语言与现代视觉经验的对位上形成新的种种突破。


彩陶系列——人之初    肖素红

醉在醉白池系列  佟平原

园    丁小真

由雅而俗,俗能成雅,是海派画学世俗化的另种现代性特征。倪巍以新文人画的笔调描写的城市建筑始终表达着一种调侃的意味,李戈晔以泡在泳池里的都市人揭示都市漂浮着的生存感,周隽、齐然以彩墨或淡彩勾画的都市生活是日常审美的雅化。而苗彤、陈静从岩彩寻源的莫高窟重彩意蕴又回应了现代极简主义那种在色域绘画中形成的高贵感。

醉白池乐天轩    倪巍

方塔    李戈晔

沐    周隽

俞振飞之长生殿    齐然

石谱1    苗彤

华亭梦徊系列    陈静

删繁就简三秋树    贺兰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计王菁


醉白池一隅    史晨曦

海派画学的现代性虽体现在对现代都市生活描写的世俗精神、对西洋绘画与生俱来的亲和力以及对现代视觉经验某种自觉的求索上,但从未缺失传统笔意墨蕴。程十发之所以能够从连环画跨越到中国画,就在于他的起笔就天然具有松江画派那种古雅的笔意。关于用笔的技艺、法度与品位,似乎是贯穿海派画学一系完整的生命之魂。贺兰山、计王菁、史晨曦的山水始终追求唐宋法度、元人气韵,他们所谓的写意并非随意涂抹、肆意妄为,而是久经锤炼之后的逸气旁出,古雅而幽远。像当年松江书学力逮二王那样,唐楷之避开碑学而直追帖学在法度与洒脱之间形成他们这代人的风雅。影响有清画学300年的董其昌,虽排斥精工,却也以青绿山水的功底而成就了他的风骨天姿。翁颖涛、马新阳或勾染或渲澹,工写之间颇见幽微。

陆机《猛虎行》    唐楷之

云间花事·辰山水仙    翁颖涛

三时系列    马新阳

展览中还有一些青年教师为此展而来松江写生采风的创作。他们共同描写的松江山水、园林古建、历史遗迹和地方掌故,让人们以绘画的视角观赏了他们面对海上画学的起源而进行的不同艺术想象与文化创造。他们通过笔墨表现的醉白池、方塔和经幢,让人们不禁抚物追怀晚明那些文人士子曾于此的雅集笔会,这400年海派画学的几番兴衰、数度枯荣,或许也因上海美院青年教师的寻访探幽而使其得以重生与再造。
与其说这是个艺术探索展,毋宁说这是次海派渊源的探寻展。而这里,正是他们发现历史与探寻自我的一个出发地。                               
2020年4月14日于北京22院街艺术区


程馆简介

程十发艺术馆于2009年4月开馆,为上海市松江区文化旅游局下属的公益性全民文化事业单位。是以书画艺术的典藏、展示、研究、教育与传播为主体的小型书画艺术馆。

工作宗旨与学术定位:

以程十发书画艺术为中心,具体分为三个圈层:1.以程十发书画展示研究为中心,完善馆主艺术人生各节点的文献挖掘,着力馆主研究及展览;2.挖掘整理与松江历史文脉相关的文化艺术名家的研究及展示,策划与馆主相关的同时代画家联合研究及展览,策划馆主后裔及弟子的研究及展览;3.策划与程十发艺术思想相一致的中华优秀书画家艺术展示和研讨,邀请上海及全国知名书画家的个展、联展与交流展,同时开设名家讲座、研讨、出版文献册等。并以此为基础上,搭建艺术人文平台,拓展以传统文化传承与书画艺术传播为主的各类公共教育项目。

获国家级奖项3个:

1、“明·朱舜水书信展暨中日当代(松江·柳川)书法作品展”获得国家文化部2012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

2、“散锋简笔 海派菁华——程十发笔墨艺术文献展(1940-2007)”入选国家文化部2014年度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项目。

3、“中国现代工艺美术教育家、设计家雷圭元作品展”获得国家文化部2016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提名项目。并列入文旅部的《全国美术馆优秀策展案例选编》。


联系我们
021-57721855
上海市松江区中山中路458号
http://www./
csfysg@163.com

扫一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