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

 一路有你杜斌强 2020-07-07

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

第一部分:成果图示

通过反复诵读,在六种学习古诗词方法中,学生展开想象,同古人对话,感受诗人的情怀,从诗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积累古诗词中的名句,理解名句的内在意义。在尝试写诗的过程中,感受古代古诗歌的博大精深。

背诵积累

创新写诗

赏诗“六法”

深悟诗意

熟读诗词

读出诗味

自然导入

出示课题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明确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背诵所学的古诗词,积累诗词中的名句。教师引导学生在熟识诗词的基础上,正确运用押韵、平仄等知识,鼓励学生学写诗词,对学生要求不高,重在尝试。

古诗词学习“六法”

1、  读作者2、析背景3、描意境

4、 捕细节4、抓动词6、品名句

(1)       读准字音、节奏

(2)       读通诗句、诗意

(3)       读出诗味、诗情

教师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诗词押韵、平仄的韵律美。学生通过多种诵读形式,大声朗读,感受古诗词的独特魅力。

预设效果

用采访、讲故事、画面展示、背诵等多种形式,自然而然创设出学习情境。通过这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出示课题和学习目标。

运用策略

课堂流程

第二部分:成果论述

自然导入,出示课题。

自然导课方式

随机采访

老师把自己当成一位采访者,而学生就成了被采访者。通过这样的形式,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易于学生表现自己。对于现在的初中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交流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营造出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

(2)  讲故事

教师通过讲一则关于所学诗词的小故事,把学生带入诗词学习有趣有味的世界里。这样的导入,不仅可以让学生立即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画面展示

在电子白板上,使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所学诗词相关的画面。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在视觉上享受诗词所带来的美。

背诵竞赛

随机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进行短暂的诗词背诵比赛。这样的导课方式,让更多的学生的参与进来,为后面古诗词的学习提前热场。

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出示课题

教师创设学习情境后,自然而然在黑板上出示所学诗词的题目及作者,字一定要写的规范醒目。还可以让学生上黑板写课题,教师则进行指导强调。

(2) 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设置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而定,不宜多。课题出示后,立即向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的目标。可以在电子白板上用幻灯片向学生出示,教师进行强调讲解。

熟读诗词,读出诗味。

1.教师范读

教师声情并茂地大声诵读所学诗词,可以根据诗词意境配上音乐。教师范读,重在引导学生,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2.学生试读

学生在听老师范读的基础上,自由诵读。学生读的时候,不拘一格,不害怕学生出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齐读、个人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试读,教师一定要予以指导示范。

3.感受诗韵、诗味

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体感受体会所学诗词的押韵、平仄、对偶等知识。通过不断诵读,学生体会出诗词的韵律美和结构美,从而激发学诗的激情。

赏诗六法,深悟诗意。

读作者

任何词作它都是作者人生体验的反映,作家的作品无不有着作家影子,所以,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必须 先了解作家本人,通过对作家人生经历的阅读了解,才能读到词作当中作家的情感。如一代才女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词当中,表现的是她在五十三岁时避难金华的愁苦的心情。学生要理解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涵,就必须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只有了解了作家的前后差距巨大的生活经历,才能真正的理解这首词所表现的悲苦之愁了。在诗词教学中,学生要品读诗作作,必先从作者入手。

析背景

任何一首诗词作品,都离不开它所特定的时代;任何一首诗词作品,都是诗人对所处社会生活的直接或间接反映。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这首诗是诗人被贬郎州司马时所作。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以失败而告终。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从诗中可以看到,刘禹锡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一反常态,赞美秋天,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信心。这与他多次被贬,多次抗争的性格是一致的。所以在诗词教学中,学生学习诗词作品时,必须了解分析这首诗词作品的时代背景,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对诗词作品有着深刻的理解。

描意境

中国古典诗词,讲究的是一个意境。意境是作家描绘出来的画面,具有立体感和生活感。在诗词教学中,学生学习一首诗词,就必须从作家所营造的意境中去欣赏、品读。如晚唐词人温庭筠的《望江南》一词中,词人给我描绘的是一个思妇的形象,她早晨起来梳妆打扮,匆匆来到望江楼,从早上一直到傍晚,等待她的心上人 归来。思妇、望江楼、水面、斜晖、白蘋洲,人和景,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诗人所描绘出的意境,让学习者深入其中,无形当中就被意境所感染。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诗词作品时,体会诗人所描摹的意境,对我们品尝诗词作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捕细节

细节描写在诗词当中比较常见,那些富有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有的生活感,能真实细腻的刻画作品人物的内心情感。如温庭筠的《望江南》一词当中,作者用“梳洗罢”这个生活细节,生动的刻画的女主人公女为悦己者容的心理特征,把女主人公的急切和渴望心理写的是入木三分。而在李清照的《武陵春》一词当中,作者的一句“日晚倦梳头”,这个生活细节真实细腻地把作者对生活心灰意冷的状态写了出来,为作者下面写无比的愁苦做了铺垫。所以,学生在欣赏词作的时候,一定要善于捕捉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对学生更深的理解词作有着莫大的帮助。

5.抓动词

往往一首好的诗词作品,作者对动词的运用非常传神,这些动词经过诗人的精心锤炼,在诗词作品中有着非常大的表现力。如温庭筠的《望江南》里的“独倚望江楼”一句中,“倚”字表现的非常突出,一个“倚”字不仅写出了女主人公等待心上人执着的神情,更表现出女主人公等待心上人的时间之久,以至于女主人公无力的依靠在楼柱上。简单的一个字,把女主人公的形象写活了。学生在学习诗词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词作当中的动词所蕴含的意义。

6.品名句

大凡中学生所见到的词作,都是经典之作,而这些经典作品当中最有生命力的则是传颂千古的名句。名句之所以成为名句,无外乎它们所表达的感情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或者就是它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新颖生动。李清照的《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两句之所以能成为名句,就在于作者所表达的这种愁的情绪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作者在表达这种愁的情绪的时候大胆地运用新奇的比喻,把无形的愁赋予有形的重量,让这种愁触手可感。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一定要多品味名句,在品味当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背诵积累,创新写诗。

背诵积累

(1) 学生当堂背诵,可以采取竞赛的形式,看背   的既准确又有诗味。

(2) 在课堂上,老师指引学生积累同类型的诗歌。 拓宽学生的诗词知识面,提高学习诗词的兴趣。

创新写诗

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应用诗词中的押韵、平仄、对偶等知识,尝试着写诗。以鼓励为主,不必做统一要求。

第三部分:应用课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以一个采访者的身份,采访在座的同学们,那个同学愿意成为我第一位被采访者?

(同学们积极举手,老师微笑着叫起一名学生。)

师:很高兴你成为我的采访者。你能给大家背一首自己学过的诗歌吗?大声诵读,读出自己的风采。

(三位学生熟练背出所学的诗歌,赢得了大家的掌声。教师给予三位学生简单的点评,激励为主。)

师:刚才三位同学背的特别好,现在我想继续采访同学们,你们在学习古代诗词的时候,是怎么学的?

学生1:学习古代诗词,主要熟读熟背。

学生2:要走入诗词意境当中,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词的各种美。

师:同学们说的不错,看来你们对诗词的学习很有办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古诗词学习中更上一层楼。

师: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学习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秋词》,通过这首古诗的学习,同学们掌握古诗词如何学习更有效。我们一起努力,好不好?

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课题及作者。

(教师把字写工整、美观,强调诗人刘禹锡“锡”字的正确写法。)

利用电子白板,在ppt上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掌握古诗词学习“六法”。

背诵默写刘禹锡的《秋词》。

培养热爱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教师对学习目标进行讲解,强调“古诗词学习六法”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熟读诗词,读出诗味。

1.教师范读

教师声情并茂地大声诵读所学诗词,可以根据诗词意境配上音乐。教师范读,重在引导学生,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2.学生试读

学生在听老师范读的基础上,自由诵读。学生读的时候,不拘一格,不害怕学生出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齐读、个人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试读,教师一定要予以指导示范。

3.感受诗韵、诗味

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体感受体会所学诗词的押韵、平仄、对偶等知识。通过不断诵读,学生体会出诗词的韵律美和结构美,从而激发学诗的激情。

赏诗“六法”,深悟诗意。

1.读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的诗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对后世影响极大。刘柳指柳宗元、刘禹锡 。二人诗风不同:前者峭拔简洁,后者雄豪苍劲。 柳的诗歌沉重、内敛、骨峭,淡泊简古;刘的诗歌昂扬、外扩、气雄,豪迈豁达。 刘早年与柳同登进士(21、22岁),同为官,共同参加永贞革新(33、34岁),同贬南荒,故“刘柳”并称,二人友情亦为文坛所感动。晚年与白居易结交,又并称“刘、白”。

(老师把柳宗元和刘禹锡二人的人生经历,让学生在比较中着理解,这对刘禹锡诗歌风格有着很大帮助。)

2.析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郎州司马时所作。永贞元年(公元805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秋词》就是诗人被贬郎州时所写,从诗中可以看到,刘禹锡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一反常态,赞美秋天,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信心。这与他多次被贬,多次抗争的性格是一致的。

(让学生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中,领悟刘禹锡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高阔明朗的诗风。)

3.描意境

在我的眼里,秋天是多么的美好啊,可自古以来,人们总是逢秋悲寂寥。而我却是认为辽阔空远的秋天,定比花团锦簇的春天更加美好! 你看,在秋天的万里晴空中,一只白鹤冲云直上,展翅高飞,我的诗情与豪迈也随这只白鹤飞上了蓝天。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人在诗歌中所营造出的氛围。教师多鼓励,适当补充。)

4捕细节

诗人首先写了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寞凄凉。也确实是这样,在文人的笔下,秋是悲的象征,是孤独、寂寞、惆怅的载体,但接下来,诗人却大胆而充满豪情地道出对“秋”的理解,对秋的追求:“我言秋日胜春朝。”在作者心中,它是美的季节,远胜过繁花似锦的春日,表现出诗人被贬后乐观的心情。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捕捉诗歌中的细节,学生很快就能领悟到了一个与别人不一样的刘禹锡 ,他的豪情在困境中的豁达,一下子就体现了出来!

(让学生在读中,捕捉诗人笔下的细节。学生自由发言,不拘泥于课本,老师引导,及时总结。)

5抓动词

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两句中,诗人用了“排”这个动词。一个“排”字,写出了孤鹤振翅高飞、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所以,这个“排”在这首诗中,用的妙,用的传神,让这首诗有了生命力。

(让学生边读,边体会动词在诗中的具体体现。学生可以展开想象,在诗中的画面中体会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

6品名句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此二句是这首诗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晴空一鹤排云上”,“晴空”二字即描绘出秋高气爽的秋天的特色,是春天多风沙、有春寒所不能比的。在诗人被贬的背景下,一只孤鹤直冲云霄,博击长空,作者的用意不言自明。这一意向是全诗的精华。难道我们就没有感到诗人那种被贬、压抑的情感自然随着仙鹤飞向云天,展翅飞翔!诗人那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坚定信念已是“便引诗情到碧霄”了。

(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名句强大的生命力,并向学生强调在学习中多积累、多感悟名句的好习惯。)

背诵诗歌,积累名句

赛背诵

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比赛背刘禹锡的《秋词》,看谁背的既快又准。让每一组选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

积名句

引导学生积累关于“秋”的名句,要求学生会写,理解其中的含义。

大胆创新,学写诗歌

老师学写一首古诗,激发学生的学写古诗的兴趣。

学刘禹锡《秋词》与学生共勉

时至隆冬天已寒,

少年早起意志坚。

尔辈应学梦得志,

晴空一鹤天地宽。

学生试写古诗,班级展示交流。

指导学生在试写古诗的时候,正确运用古诗当中的押韵、平仄、对偶等知识。不做统一要求,老师予以适当鼓励,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学习古代诗词的兴趣。

老师选一些写的比较好的诗歌,在班级里展示交流。老师在学生交流中,讲诗词的相关知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