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斋醮的意义.doc
2020-07-07 | 阅:  转:  |  分享 
  
斋醮的意义



1、斋醮与文学



斋醮中的步虚和青词,居于两种文学体裁,二者合称为赞颂词章。



早在寇谦之、陆修静时,即件有《华夏颂》《步虚词》等。现存许多斋醮科书,皆有大量的步虚词。现行《全真早坛功课经,步虚》为因言:“琳琅振响,十方肃清。河海静城,山岳香烟。万灵振伏,招集群仙。天无氛秽,地无妖尘。冥慧洞清,大量玄玄也。”



青词,亦称绿章,原为道场所用表文。唐李肇《翰林志》说:“凡太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皆用青藤纸书朱宇,谓之青词”。宋人真德秀等人文集内,皆载青词,遂成为一种文体。陆游诗云:“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甚至在道教斋醮盛世行的明代,如顾鼎臣、袁炜、李春芳、严讷、严篙等辈,皆以青词而获皇帝青睐,人称“青词宰相”。



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过镇江时,为江上赛神道士留下一首青词佳作,曾为毛主席在文章中引用,流传甚广,这首青词为:



九州生气侍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投,不拘一格降人才。



除道士、文人之外,帝王也有为斋醮作赞颂词章者。如宋太宗、宋真宗和宋敏宗等分别撰写了《步虚词》、《散花词》《白鹤赞》、《玉清乐》、《太清乐》等数十首乐章。近人刘师培在《读道藏札记》中评论这些皇帝的作品说“虽系道场所讽,然词藻雅丽,于宋诗尚称佳。”



由于斋醮活动遍及社会,古代文学作品中也不乏描写。如明代成书的《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二回潘道士解禳,六十五回吴道士迎殡,六十七回黄真人荐亡等情节,显然受到明代斋醮盛行的影响。



2、斋醮与音乐



斋醮音乐,包括步虚、偈、赞、颂、谐等韵曲,和独唱、合唱、吟唱、道白筹声乐,以及器乐、打击乐等多种音乐形式。自从寇谦之提倡“音诵”,并于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415年)传《云中音诵新科之诚》算起,则道教斋醮音乐的历史距今已有一千五百七十多年。在历史发展的慢慢长河中,斋硅音乐与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相互融汇,逐渐形成了自身的风格,构成道教独特的音乐体系,成为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组成部分。



现存《道藏》保存了两部古代道教乐谱,一部是《玉音法事》,共3卷,记载了唐宋道曲50首。唐曲记谱法与今不同,至今还是无法破译的“天书”,宋曲用“工尺谱”。另一部是《大明仿制玄教乐章》,一卷,载有14首道曲,工尺谱。还有《道藏辑要》中的《全真正韵》,记韵用“铛钗板”。这些都是道教音乐的重要文献。



全真派设坛建醮,注意修持,斋醮音乐在风格上较为含蓄。正一派道士操此为业,面向大众,其风格较为活泼。



3.斋醮与炼养



早期道教,斋醮与炼养并重。全真派和正一派出现之后,有人认为全真派重炼养,称为“丹鼎派”,正一派重斋醮,称为“符录派”。这种分法虽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其实全真派的许多大师,同样擅长斋矗,正一派的醛坛法师,同样也可以有很好的炼养功夫。斋硅中的炼养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斋戒沐浴:建醮前清洁身、口、心,不染邪秽之意,一般在斋硅之前3日或7日进行。斋法的最高形式"心斋",即澡雪精神,专一心志,与炼养宗旨一致。



(2)存想:也是早期道教的炼养术之一,如著名炼养经聚精会神,排除杂念,达到真心清静的境界。



(3)叩齿:据《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师曰:“凡叩齿者,是集真而集神,凡人体肖散,心肖耗、真肖不应,须用集之。所以叩齿者,击动天门而神肖应。”也就是说平常人神肖散乱,要用叩齿之法,以集中自身神肖。



(4)呼吸:醮坛行法,有时要运用呼吸,取五方之肖或取太阳之肖等等。《道书援神契》说:“取肖之道,呼吸阴阳之义也。”实际上也是“服气”的内容,不过带有符录色彩而已。



总之,道教千百年来形成的庞大而完整的斋醮科仪,对于中国社会和道教的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斋醮科仪,是道教开展宗教活动的主要内容;是道教教理教义的形象体现;是道教阐扬道法弘扬教义的主要形式;是道教徒表达信仰规范身心的重要方式;是道教济世度人联系信众的纽带;也是群众了解和信仰道教的桥梁。其中包含不少文学和音乐资料,以及道教炼养等内容,值得我们深入地进行研究。



献花(0)
+1
(本文系mc_eastian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