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忠于自我”yu“无法理解自己”

 知鱼之乐uo5wuu 2020-07-07


记得前一阵有人采访窦唯,问他最近状态怎么样?还打算出新专辑么?他回答说:还行,现在状态挺好的,忠于自我。音乐界的人对“忠于自我”的理解我不敢妄言,那文学界呢?

据说写文章一向很苛刻也很黑色幽默的王朔也曾说过:做人首先要忠于自我,不能背叛自己。而诗人王家新也发出过“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内心写作,却不能按照自己的内心来生活”的感叹,由此可见,“忠于自我”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整日里为了生活而忙碌、为了生存和一些没必要的欲望总是把自我搭上、对生命的意义已变得麻木和无感的吃瓜人群。具有很强的省示作用。

那什么是忠于自我呢?我认为,忠于自我是对自己本性的东西要做到忠实、忠诚,比如我们人性中的正直、善良、同情心,还有良知、道义、责任等等,这些先天已有的东西我们要听从于它们,通过这些帮助我们昭示出人性好的一面,让我们的精神和人格在自我所具备的道德准则中,不断的得到磨练和修持,净化和提升,并最终达到人的最佳完善。(这里说的最佳完善并不是那种道家思想里的天人合一境界,而是指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普通人所能达到的最好人生经历——不作恶,有美好)


提起“忠于自我”,在战争年月最能体现。君不见有多少忠贞者、宁死不屈者,为了不肯出卖朋友,不肯说出组织的秘密,为了忠于自我的信仰和良知,而最终死于敌人的酷刑、刀枪和子弹下。

记得看过一部电影,讲的是二战时,德国纳粹在一个集中营逼问一个普通的关押犯,让他说出逃跑同党的名字,只要他说了,他的家人就可以免于酷刑。这个关押犯只是用眼神和家人交流了下,之后说了句“我做不到”就咬舌自尽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忠于自我”的案例,故事的主人公(那个关押犯)并没有说太多废话或者各种求饶的理由,而电影也没有交代那个逃跑同党有多重要,多么值得别人去为他献身等等烘托氛围的场景。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很真实的展现出主人公就是为了遵从自己的内心,听从自己的良知,他不一定做的是最好,但肯定是最忠于自我。无论家人的生命多么重要,有一个声音总在提醒他:忠于自我,不能出卖朋友。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忠于自我是好的,背叛自我是坏的呢?,那些战争年代的叛徒、走狗、出卖亲人朋友者,他们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背叛自我者”呢?我认为不是,因为这里有个理解上的分歧。在我看来,这些人已经丧失了做人的底线,失去了人的道德精神和道德人格,,也就是说,他们已经谈不上自我,已沦为非人,兽类。既然没有了自我,不再是人,何谈背叛呢?我觉得用“忠于自己欲望的一堆行尸走肉”来形容他们应该会更适合。

但“忠于自我”本身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问题,它也存在矛盾,因为自我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异常复杂的机体,它不仅包含着人的肉体,更孕育着人的精神、灵魂。很多情况下,它就像天上的云一样,时而聚在一起,时而又飘忽开来,我们的心情和情感也会跟着它,时好时坏。自我里有理性,也有感性,但是到目前为止,凡是涉及到感性的问题,科学家(尤其是自然科学家)们还没有一个完好的对策,有关它的知识或理论也往往是形不成统一和系统,毕竟人的感性带有太多的主观性和飘忽性。它就像风一样,自由,飘忽,来去无踪,捉摸不定。很多情况下,我们的心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一直干扰甚至控制着我们的脑。

那我们如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忠于自我”呢?如何真正的了解、挖掘自我呢?生活中,我们会很困惑,无法做到真正了解自己。有时,由于自我的作祟,我们会做出一些连我们自己都无法相信的事情,这就不禁让我们怀疑:自我里面是不是存在另一个我呢?或者第三个我呢?


弗洛伊德曾经阐述过:我有三个,即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人最直接最原始的一面,比如人的性欲,其他各种浅层欲望,本我经常会出来干扰和破坏自我;自我是经过学习、锻炼后强化出的一种隶属于后天的“我”,自我可以做到自己掌控,并且处于不断演化之中。超我是超越了本我和自我的“我”,它是一种至高境界,全新领域,是把人的欲望、感情经过净化后上升出的一种精神意志,本我和自我都不能改变或摧毁它,它凌驾与二者之上,人一旦拥有超我,就会爆发出惊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三个我”的论述是弗洛伊德的研究,他的研究对象是西方人,西方文化,对于我们东方世界是否起作用还有待观察,有待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去一步步印证,但无论怎样,自我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中是无比重要的,如果把握好,将会引领我们不断向善、向上、向前,而了解它,并忠于它,就是我们迈向“美好生活”的第一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