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浮躁的现代社会更需要佛家的智慧来弥补,难道不是?

 知鱼之乐uo5wuu 2020-07-07

接触好的人,好的思想,做对的事情

处于现今浮躁的社会,我们很容易迷失在欲望的森林里,因为有太多的俗事干扰着我们的心智,生意场、工作圈、朋友圈的应酬与交集,亲情友情爱情的困惑与苦恼,尤其是长大后的各种人生问题,会令我们产生很多的苦恼。有人说没有智慧或放弃思想就不会有苦恼,就不会有这些干扰人心智健康发展的外在因素,但这样就真的可以了吗?对于我来说,我宁愿要苦恼或困惑也不愿要没有智慧的麻木生活。我们对生活需要的是奇迹和创造性的展望,而不是一天天没有思想和智慧的苟且、混日子。

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正处于创造发展的阶段,在我看来,与其过那种咸淡不痒的生活,还不如去独自旅行,增长见识。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个中年人写的一段话“在我年轻时,有勇气时,我从来不屑于做对的事情。那时我并不知道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但一直清楚地知道我不要过什么样的生活。那些能预知的,经过权衡和算计的世俗生活对我毫无吸引力,我要的不是成功,而是看到生命的奇迹”,我不认识这个作者,但是读完这话后,我有一种强烈的想要见到作者的冲动,因为这个作者写进了我的心里,把我年少时曾经生活过的心路历程给太契合的表达了出来。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也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也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不甘平庸,勇于冒险,多看看像《权力的游戏》那样能够震撼人心、揭示人性的电视剧,而不是电视里整天播放的那种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的综艺节目。

对于社会和人内在的发展,其实佛家有更好的方法指引以及修为秘诀,虽然年轻人学佛有些早,但是可以提前接触下,以便为今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内在基础。佛教经典语录中所隐藏的精华内容,不仅能帮助我们祛除烦恼,淬炼心智,还能让我们增长智慧,使人生变得更加通达、灵敏。佛家的教导或心法到底如何呢?下面就是:

1,禅宗心法: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2,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3,一个人要在自己的形骸之外,保有一双灵魂的眼睛,以便用它来观察外界的一事一物。

4,觉是第一阶段,你听到了某种知识或某人的一句话,突然之间眼界通透,叫有所觉;遇到任何事情,反观内心,去思考,去明白,日积月累,这个长长的、渗化的过程叫做悟。

5,弘一法师: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6,佛教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7,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8,科技外物高潮时,内心烦恼亦增盛。悲心减灭增残杀,见此世界真感伤。

9,皈依佛是自性佛,就是你自性的觉悟;皈依法是正确的思想、见解,不入旁门左道;皈依僧是指清净,内心做到一尘不染。

10,弟子与师父的对话

弟子:何为六波罗蜜?

摄摩腾:度众生到彼岸。

弟子:彼岸何解?

摄摩腾:涅槃净土。

弟子:熟为?

摄摩腾:脱生死苦海,到不生不灭境界。

11,小乘——自己觉悟;大乘——自己觉悟后又帮助他人觉悟;大小二乘的本质区别:小乘认为,万事万物是由各种细微的条件组合而成,从而否定个人的主观精神。大乘认为:事物的存在都是变化和不永恒的状态,要在此基础上去理解宇宙的真相,万物循环无尽而又虚幻不实。

12,什么是执?执就是贪,对事物抱有欲望,总想占有,永无止境,永不停息;什么是迷?迷就是对自己、对生活环境、对人生和宇宙的真相不了解,不开悟;要想过好人生,就要“弃执、破迷、开悟,然后离苦得乐”。

13,凡是眼睛能看到的,都比一刹那慢。刹那源自梵语,原意是念顷,指一个信念启动的时间长度。念念不忘中的念也可以是一刹那,一刹那可以极短极短,更可以化为永恒。

14,佛法说:僧人应口和而不净。

15,佛法无边,不度无缘之人,风水再好,难庇不善之辈。

16,一切因缘最终都要归于空性,由反观心性而获得证悟。

17,阴间的地狱就是人心的地狱,人心如果真的没有了导致堕入地狱的恶念,地狱才可能空。

18,佛家的修行纲领是觉正净,即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