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试热点:AI技术进校园

 河南事考那些事 2020-07-07

【事件概述】

近日,中国药科大学两位同学在课堂上的行为,被通过监控系统进行分析。学校在两间教室试点安装的AI人脸识别系统,通过自动识别技术,主要识别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是否认真听讲:抬头次数、低头时间、收手机次数及记笔记次数等都逃不过系统的“法眼”。照片一经曝光,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人脸识别技术、人工智能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然而据业内人士介绍,除了中国药科大学之外,有很多大学早就开始利用“AI监控分析课堂”,时间至少可以追溯到2018年上半年。而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也做出了回应并指出,人脸识别进校园,既有数据安全也有个人隐私问题,“包含学生的个人信息都要非常谨慎,能不采就不采,能少采就少采,尤其涉及到个人生物信息的。”

【题目】

某大学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管理,引进了一项AI人脸识别系统,用在了寝室的门禁系统以及上课教室中,对此社会各界褒贬不一。对于AI技术进校园,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要点】

1.分析学校引用AI技术的目的及意义。

(1)创新管理方式和理念。学校能通过引入最新的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实现了对于学生的精细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科技融入寻常生活的证明。

(2)保障学生安全。宿舍门禁监控可以对进出人员进行监管,更好的保证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学生学习效率。通过监督能让授课老师更好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且对于学生而言,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2.落实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危害个人隐私。通过采集个人信息及人脸生物信息的技术,一旦出现的数据泄露则后果不堪设想,而老师对了解学生的个人行为也应是有权有限。

(2)引起学生反感。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应更加注重其自律意识的培养,而在教室安装监控系统,让学生感到“身处牢笼”而造成更大的压力,最终结果往往由于逆反心理而适得其反。

3.提出建议、对策。

(1)进一步完善和技术。加大对于AI技术的研发投入,根据不同产品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修复。

(2)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要加以限制和管理。理清科学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边界,对于涉及隐私甚至是人权的应用形式,应该慎之又慎。

(3)对教师进行授课及管理的培训。教学水平,做到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打造多元、个性的人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