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赣雩文艺】作者:代桂英《浅溪多情,青山为证》总第221期②2019年第148期②

 赣雩文艺 2020-07-07

让阅读得到升华!情愿做富有品味的公众号!

本公众号欢迎企业广告投放和赞助!

浅溪多情,青山为证

 作者:代桂英

  1、大山深处,树林茂密,初夏的朝阳缓缓升起,繁密的树叶将阳光遮挡,稀稀疏疏的光线洒在林间,野花芳香,浸满露珠的四叶草在梦中微笑。野兔在安逸的吃草,树枝顶上的知了在沉醉般的歌唱;时而飞过树梢的麻雀惊奇一片落叶,将睡梦中的小鸟吵醒,它们探出圆圆的脑袋寻找妈妈。

转过又一座大山,依稀看见一条细小的河流,随着山势,斗折蛇行,蜿蜒向前,溪边杨柳依依,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是那样的妩媚多情;岸边数不清的小花因风而舞,舞蹈出四季的花香鸟语。

这座巍峨耸立的大山叫青山寨,它的名字无从考察,听老一辈人讲,靠山吃饭的村民一年四季望山而叹,看到它四季不变的郁郁青青,心里就有了底气,靠着青山,再苦的日子也有了盼头……

青山寨脚下有一个小山村,唤着榆木村,几百口人,山南山北,依山而居。那条哺育子孙的河流叫浅溪河。春秋两季,她美如画卷,静如仙子,洗衣的姑娘媳妇总是站在河边静静的照看自己的容颜,从青涩美丽到人老珠黄。

榆木村李姓居多,几乎占据了半个村子。当年它还叫做榆木大队的时候,贫穷限制了所有人的想象力。

村子里最有钱的人家是李家湾的李青山,这位大地主因为罪大恶极在土改时期被镇压,留下偌大的院子充公,成为了现在的大队办公室。

经年累月的风霜已将它浸蚀风化,瓦楞上早已铺满厚厚几层竹叶,年轮飞转,腐蚀先前的油漆亮光,房梁倾斜,随时有坍塌的危险;泥瓦红墙的房屋被风雨浸湿,李青山的家业早已不复存在,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队办公室其实只有三间青瓦房,那斑驳的红墙已经涂成了白色的石飞……

老支书李先成提着烟抢在山脚转悠,看见他的子民有的住在破旧快要倒塌的,大雨小雨从未缺席的瓦房里,有的住在三面吹风,一面靠山的草棚里,他的心就在喋血,啊!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突然想到了杜甫的诗词,他从女儿的书中记住了这句话!

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2、李家湾的后生中有一个叫李林,他是李哲海的大儿子,母亲生他之前,在家里房梁上筑巢的燕子突然带回来一群的小燕子。李哲海高兴了几天,逢人便说:我有儿子了,这小子将来有出息! 

李林曾经读了几天高中,此人写得一手字,如果不是因为家贫中途辍学,一定前途无量。他下面有三个年幼的弟妹,二弟李冰成绩特好正小升初,父母有意倾尽全力供小冰读书,三弟小光已经发蒙,小妹晓芳也蹒跚学语。沉重的经济压力,让父母疲于奔命,于是,有意无意,向李林暗示家里缺劳力,大哥应承担家庭重任等等。

高一上学期末,李林因告发考试作弊的某老师的侄儿而被打击报复,他最得意的数学考试竟然以书写格式不符要求而不及格,这个打击让他无法承受。他曾和几个要好的同学拿着试卷去找阅卷老师评理,但最终以各种借口委婉谢绝。

寒假回家的路上,李林看着猩红的五十七分数学成绩面目狰狞的跳跃在通知书上,他含泪拼命的撕毁了那张纸,绝望的仰天长啸:“天要灭我啊!”

烟火熏烤的年关,李林无暇顾及所谓的寒假作业,他徘徊来青山脚下,看着那片浓雾中郁郁青青的山林发呆,此时,父母的话语又回想在耳边,凄风苦雨中的他彻底断去了继续上学的念头。

于是,开春时节,他辍学了……

那一年举国上下包产到户,世代在村社靠劳动分得口粮的农人,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分到集体的土地开始自由的播种、喜悦的收获。他们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转啊,跳啊,亲手捧起泥土亲吻那份香甜,有些虔诚的老农,还将潮湿的泥土揣进衣袋里,晚上躺在床上嗅嗅那份陈年麦香……

李家分的两亩地正在山脚下,李哲海开春时围着这片植被茂密的山坡转了几天,脚下的树林将他的那两亩贫瘠之地遮蔽殆尽,他捧着如同石沙一般的泥土自言自语道:种啥好呢?玉米?不行!阳光不充足,授粉不易,油菜?不行!遮阳严重,连蜜蜂都赖得光顾,小麦?更不行,树根杂乱,土质贫瘠,终无收成。

半月之后,他终于开窍一般如梦初醒,于是,远去邻县辗转几个村子买回来两百株柑橘幼苗,种在其中。

当初几年,幼苗稀疏,那地里还可以间种一些小麦,油菜等粮食作物,可是,三年之后,树干延伸,树枝粗壮,已经开始挂果。李父英明,让辍学在家的李林去县上学习果树嫁接与栽培技术,正愁无处施展笔墨的李林欣然接受父命,带上钱粮和村上的介绍信前往县城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果树嫁接与栽培技术培训”。

当时正是乡村用人之际,李林带回来的先进技术让小山村人眼前一亮,大家趋之若鹜,家家都开始尝试种植一亩半亩地的红橘树苗,并邀请李林前往指导他们果树的栽培、施肥、嫁接、修枝等等技术……

3、天道酬勤,在一家人精心的劳作中,青山脚下那片果林已经成为大家茶余饭后谈论的中心。

春天花开时节,徜徉在橘子树旁的羊肠小道上,阵阵花香沁人心脾,那一束束压弯枝头的小白花,预示着累累秋果挂满枝干。周边村民晚栽两年的橘子树苗也你追我赶,长势喜人。

于是,李家成为榆木村包产到户之后最先富起来的那一小部分村民之一,他家每年卖

红橘的收入就是一般村民家所有粮食收入的几倍。李林的果树栽培技术也在具体的实践中得到提升与拓展,他成为了村委会的技术指导员,定期带领他的几个徒弟下到小组去指导村民怎样管理果树。

此时,二十岁的李林已经是榆木村婆姨眼中的中意之人,不管是夏天树下乘凉,还是秋天薄雾中池塘洗衣,亦或是寒冬里火塘取暖,女人们口里谈论的话题都与他有关。媒人上门提亲者更是踏破李家门槛。

   秦小玉曾经与李林是初中同学,因为家贫毕业之后就再也没有读书,她曾去百里之外的德州小姨那里学习缝纫技术。聪明的小玉在三年时间里学会了基本的缝纫剪裁技术,能将随便的一款布料剪裁成你喜欢的款式,她的心灵手巧深得小姨的喜欢,有意将她留下悉心培养,并介绍给自己的夫家侄儿王伟,为王家开枝散叶,为自己争光添彩。

想起那个书卷气十足的王伟,小玉就心跳加速。每每看到他在西屋房檐下认真阅读的身影,小玉既羡慕他有读书深造的福气,又为自己的贫瘠肤浅而感到自卑,更是在内心深深祝福王伟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不辜负这几年的勤奋苦读。

看着身边的同龄人不断进步,小玉也抽空阅读一些有关裁剪方面的书籍,并有意无意的时常去询问王伟一些相关的问题,以此拉近彼此的距离,小姨虽然从未提及此事,但是,从她偶尔的赞誉声中,小玉知道了其中的深意。小玉不敢奢望与小伟有什么情感上的发展,只是不想自己太落伍,被别人瞧不起……

 4、 看着别人家日益兴旺,小玉母亲时常对着蹲在墙脚吸烟的丈夫怒视,看他不争气的样子一股无名火直串脑门:“你这不求上进的死鬼,成天就知道抽烟,天天的烟熏火燎,你咳嗽的痨病已经拖垮了家里的所有人,你看小宇马上就要考高中了,你也不想办法在地里种点赚钱的啥,那几亩山坡地能收粒玉米?几粒麦子啊?别人家粮食堆满仓,我们家年年卖粮度日,那少得可怜的几个钱不是让你抽干了,就是给小宇缴了学费了。人家地里四季施肥,我家地里年年素耕,你就不能出去转转,看看能否种点果树啥的,也好卖点油盐钱啊!你这老不死的死鬼……”

    初冬的一个浓雾密布的早晨,小玉父亲亲柱子在母亲的又一次指责训斥下,去了小姨家,找小姨夫商量借钱买果树。姨夫王大明是个生意人,见识多广,重利轻义,他耐心地分析当前利弊,说:“姐夫,包产到户都六七年了,你家这时候才想起种果树,你看你们榆木村的果树早已经嫁接新生代了,那些富余的人家已经开始新一轮的技术革新了,你这时候种果树不是太落伍了吗?等你们家的红橘挂果,能买个好价钱吗?那时候也许红橘的市场都没有了啊!”

      钱没有借到,还白白的被姨夫奚落一番,一肚子怨气的小玉父亲强迫小玉跟他一起回村种地,学啥裁缝啊?种地人种好地才是关键,肚子饿了只有粮食能充饥,没有钱连布料都买不起,哪有新衣可穿?

  小玉想起学校读书的王伟,想等到周末时与他告别,退还他曾借给自己的几本小说,可是,怒气冲冲的父亲不能再等了,命小玉将书交给小姨,就强行带她回到了榆木村。

  含泪回村的小玉从此将一双拿剪刀尺子的纤纤玉手换成了锄头扁担,跟在父母身后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她白净的皮肤变得粗糙黝黑了,那细腻的双手泛起了老茧……

  弟弟秦小宇正在区里读高一,他成绩好,勤奋肯学,与同村的李冰是同学,两人成绩不相上下。但是,因为家里穷,小宇每学期的学杂费都是一拖再拖,直到期末时班主任一再的催问之后才能勉强交齐,自尊心得极度伤害让小宇情绪低落,逐渐产生了辍学的念头。

暑假的一天,小玉无意间发现弟弟将他收藏的考试试卷当成烧饭的引火柴,她气愤的一把夺过试卷,严厉的责备秦小宇:“你疯了,姐姐当初想读书而没书可读,就是因为要供你读书,你是我们秦家唯一的男孩,只有你好好的读书,出人头地了,爸妈脸上才有光,我的牺牲才有价值,你倒好,刚上高一就烧试卷了,你是怎么了?”

在弟弟的哭诉声中,小玉知道是因为学费的问题将这颗上进而又脆弱不堪的心灵伤害了。她安慰一番弟弟,并发誓从此不再胡思乱想,不再去奢求德州的那些安逸小裁缝的日子,不再去想王伟及其他有关的一切事。她只有一个目的,拼命干活,拼命挣钱,为弟弟完成学业,为父母减轻负担。

某同一天,小玉与母亲去区里赶场,买回来12只小兔子,她从此精心饲养着这群小精灵,想用他们换回秋季开学小宇的学费……

5、夏天的一个傍晚,李林拿着公社发现来的水果栽培技术辅导资料来到秦家沟,队长召集社员在小玉家旁的一片竹林里来听李技术员讲解栽培技术。小玉和弟弟大汗淋漓的忙着给大伙准备凳子,淳朴的父母还让小玉去给大伙烧开水,队里能结自家的竹林开会,这是祖上的荣光啊!

  当口若悬河的李林无意间瞥见人群中穿梭的小玉那亭亭玉立的侧影时,他顿时有些语塞了,竟然盯着她看了十秒钟,直到队长几声咳嗽提醒他,才如梦初醒。又才回到讲稿上,耐心的回答果农提出的问题。

“这不是初中同学秦小玉吗?几年不见,都快认不出来了,她不是去德州学手艺了吗?何时回到了榆木村?”从此,这些问题就时常萦绕在李林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得知二弟的同学秦小宇是小玉的弟弟,李林就每个周末晚上陪李冰做作业,装模作样的翻看他的书籍,并多次询问秦小宇家里的情况,他姐姐的情况,李冰不胜烦忧,总是一到晚上就闭门谢绝热情似火的哥哥……

每当有任务需要下乡,李林总是最先跑到秦家沟去,除了悉心指导那些初学栽种果树的村民之外,还煞有介事的掏出小本子记录一些关于施肥、嫁接果树的时间以及喷洒农药等具体情况。当他听说小玉的父亲曾有意栽种红橘苗,又苦于赶不上市场,正在犹豫不决时,李林在两天后不知从哪里弄来几十株上等的济橙苗,并手把手教秦父种在后山最向阳的地里。每隔几天,他就借口去指导秦伯伯怎样施肥,怎样浇水,又去了秦家沟……

秋季开学时,小玉想卖掉了自己精心饲养了两月的兔子,给弟弟交学费,可是,小宇抚摸着这群雪白如玉,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它们正在青年时期,个子不大,每只不过一两斤重,有些于心不忍。就对姐姐说:“姐,你看它们正在长呢,卖了多可惜啊,等俩月吧,我去给老师求情,俩月后一定交齐所有的学杂费,保证不会等到期末。”

小玉又何其忍心啊?她抚摸着弟弟的头,微笑的点点头……

李林要去区里开会,顺便送李冰去报名,在公社等车的时候正好碰见秦小宇,于是,他们便同行,李林再次询问小宇的学习,家里果树的长势,姐姐都有哪些爱好,羞涩的小宇不知怎样回答,只是一会点头,一会摇头,李冰看着再次犯病的哥哥,投去一抹鄙夷的眼神……

因为当年的辍学,李林很少回忆高中时的生活,听说自己当年的同学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当兵去了前线,穿梭于战壕与猫耳洞之间自卫反击。如果自己当年不意气用事,也许现在也是天之骄子,这一切都归于命运。深深的失落让他远离学校,生怕遇到当年的老师……

他匆匆的替二弟缴了学费,并简单的向老师询问几句他的学习情况,就快步的走出了校门。

不知为什么,刚走出校门的李林再次返回学校,悄悄的找到小宇的班主任,将他这学期的学杂费一齐交上了,并让班主任替他保密。

6、  为了弟弟的学业,小玉起早贪黑,将承包地周围的黄荒坡都开垦出来种上了蔬菜,劳累了一天,村民们都回家歇息时,她依然在地里除草,浇灌,回家时顺便割一大筐青草喂养哪些活泼可爱的兔子。一两个月后,秦父就会将自己女儿辛苦种下的新鲜蔬菜挑到最近的集市上去卖。心地善良的小玉种蔬菜从来都不用农药,而是将自己家里的兔子粪和腐烂的菜叶一起撒在地里,她家的蔬菜几厚实又新鲜,只要有人卖过一次,就经常光顾父亲的菜摊。看着女儿没日没夜的辛苦劳动,她那白净的脸上总是挂满汗珠,背上的衣服经常被汗水浸湿大半,父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不知何时,他抽烟的次数少了,有时一两天也看不到父亲寻找他的烟枪。

日子如水,转眼间到了农历的十一月,眼看这学期就快结束,小玉一直记挂着小宇的学费,生怕勤奋好学的弟弟因为这件事受到老师的追问从而影响学习。可是,很奇怪的是小宇这学期从来都是高兴的回家,兴奋的返校,不像以前,回家就愁眉苦脸,还时不时的向父母要钱教学费。小玉知道老师也很为难,只是还没有到期末,在等待而已。但是,承诺的学费不能再拖欠,小玉与母亲商量将家里的兔子留下一雌一雄两只,其余的十只由父亲拿到集市上去卖掉。半年来家里卖菜的钱一直不敢用,每次从集市回家,父亲总是将那些破损的元票毛角细心的整理用一块蓝色的布料包起来放在枕头下压着。这个周末,家里总算将小宇的学杂费凑齐了,母亲欢天喜地的将一大包零碎的钞票小心的压在小宇书包的最底层,嘱咐他到学校后一定交给老师,并向老师道歉,拖欠太久了。

贫家儿女早当家,来到学校的小宇顾不得吃晚饭就去找班主任,将父母半年的血汗钱交给老师。当得知学费已被爱心人士赞助之后,他心中惴惴不安,这可是家人辛苦几个月攒下来的钱啊,放在书包里万一丢了怎么得了?可怜的孩子下课上厕所,晚自己后睡觉都搂着书包,这样也不是办法,上体育课也是这样吗?

于是,周二的上午,小宇请假从学校回家了,母亲拿着那蓝布包裹的厚厚一踏钱,焦急的询问,是钱不够啊?小宇说:“我的学费已经在开学就交齐了,我问了老师是谁交的,老师只是笑着说,一个爱心人士捐助的。姐姐,你是不是提前给我交学费了?”小玉也十分惊奇,怎么有这样的好事?爱心人士?到底是谁啊?我们承受如此重的恩情,总得感谢别人吧!她打算小宇考试放假时亲自去学校找到这个“爱心人士”。

放寒假的时候,小玉一大早就从家里出发,带上母亲为“爱心人士”准备的十斤红薯芡粉,一只家里饲养的大红土鸡公,还有一些花生,红豆等土产。当她舟车劳顿的赶往区里的高中时,已经是午饭之后了,她在学校外面的小吃店里随便吃了一碗烩面,就拿着大包小包赶往学校。

放假前的学校有些凌乱,有学生在寝室收拾床铺,有家长推着自行车来托行李,有学生在教室抄各科的寒假作业;教室走廊里,书桌上都凌乱的堆放着试卷和书籍。小宇在三楼最左边的教室里一边做作业一边等着姐姐,她知道姐姐会亲自来感谢那位爱心人士,自己何尝不想快点见到这位好心人呢?

姐弟俩一起扛着大小包找到班主任蔡老师,中年谢顶的蔡老师还在办公室整理教材,身边围了一群即将离校回家的学生。看着他们手里的东西一脸迷茫,他一边招呼他们坐下,一边向前来告别的学生挥手再见。小玉放下手中的东西一边擦汗一边语无伦次的说明来意,小玉看姐姐表达很艰涩就插嘴说:“蔡老师,我姐姐是代表我爸妈来寻找那个帮我交学费的爱心人士,我们特意来感谢他的,请您告诉我们他是谁,只在那里?好吗?”。

蔡老师总算是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他沉思良久。笑着说:“呵呵,我都忘记这件事情了,只记得是开学的时候,有一位自称是认识你姐姐的一个青年为你交的学费,他觉得小宇这样优秀的学生值得鼓励,其他的就不知道了,你们也不必挂在心里,现在这样的爱心人士不是很多,但是,这毕竟是社会的一股清流,小宇你好好读书,将来自己有能力了也可以做一个爱热心人士,回报社会啊!”其实,蔡老师是记得这件事的,当初李林为小宇交学费是,蔡老师还问起他是否是秦小宇家的亲戚,当时李林只是说认识他姐姐,并要老师替他保密。于是,蔡老师就在小宇的报名册备注栏了写上了交学费的时间和人名,只是守信于当初的承诺没有明说。

姐弟俩一再询问,老师依然说记不得了,无奈只有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并将这些东西送给蔡老师,蔡老师一再推辞,双方磨蹭了好半天,小玉急了说:“蔡老师,我弟弟小宇以前每学期都拖欠着学费,让你很为难,但是你从来没有指责我们,总是耐心的等待,你为了小宇的学习付出很多心血,我们要感谢你也是应该的,你看我大老远的老来,下午还要将小宇的书包被子等生活用品拿回去,你就收下吧?谢谢你了。”蔡老师只得收下,并说将它们分给其他的科任老师,姐弟俩千恩万谢,轻松的走出了办公室……

小玉在心里暗暗的说,下学期开学就将小宇的一切费用交齐,不要再要爱心人士捐助了,这样连人家姓名都不知道,欠下天大的人情,怎么还啊?

秦家这个年过得异常的热闹和喜庆,因为小玉的勤劳家里多收了两千斤粮食,地角田边种的蔬菜卖的钱也能够一家的油盐开支;因为父亲的戒烟身体逐渐强壮,因为小宇的刻苦得了三张大红奖状,因为……一切都顺心如意。母亲破天荒的在过小年的第二天去集市为全家人各买了一身新衣,还特意给姐姐买了一双红色的皮鞋。母亲总是很内疚,别人家的姑娘穿红戴绿,涂脂抹粉,我们家的小玉成年像个男劳力一样起早贪黑,二十二岁了大姑娘连一身出门的衣服都没有,亏欠小玉太多了。

新年第一天,小玉的兔子下了一窝小崽,一共12只,看着这一堆粉红色肉嘟嘟的小生命,一家人高兴的不得了,就像家里新添人口一样,一日三餐饭前都要去看一看,摸一摸。小玉耐心的将母兔抱在怀里,将小兔整齐的排列在兔妈妈的肚子上,伺候它们吃奶。这是来年的希望了,这是秦家走出低谷,走向富裕的好兆头……

7、又一学期开学了,秦小玉陪弟弟去报名,她不能再让弟弟红着脸去向老师说缓交学费的事了,也不能再去接受爱心人士的捐赠了。

家里已经准备了足够的钱,供小宇这学期的领用花销。在蔡老师办公室,小玉意外的见到了李林,蔡老师高兴的问:“秦小玉,这就是李林,他说认识你的,你也认识他吧?”李林脸上一红,马上向老师递眼色,生怕他说出实情。蔡老师嘿嘿一样,低头继续给学生报名。

小玉在人群中抬起头,眼前是一个一米七八的高个子青年:白色的翻领衬衣外穿一件棕色的桃心领毛衣,外套是一件深蓝色的夹克衫,黑色的直筒裤下面是一双黑的皮鞋,肩上挂着一个黄色军用挎包,那颜色已经水洗成微微泛白了,玉树临风的站在办公室的右侧,在人群中鹤立鸡群,显得特别潇洒自信,他微微泛红的脸上挂着微笑,轻声说:“你好,秦小玉,你不记得我了,去年我去你们秦家沟指导果树栽培技术,还让秦伯伯种上了一些济橙树苗呢,读初中时我就坐在你的左侧。”秦小玉没有想到他会如此详细的介绍他自己,在这样的场合,在老师家长学生的面前?还提到了初中时候,又提到了父亲。外人怎么想?弟弟怎么想,这个冒失的李林啊!

   小玉一个劲的点头,没有说话,其实,在蔡老师那嘿嘿的笑声中,她已经明白所谓的爱心人士,也许就是这个李林。这时,蔡老师已经检查完小宇的寒假作业,小玉连忙交上了学杂费,谢了老师,拉着小宇挤出人群,蔡老师还嘱咐一声:“小宇,最后一学期了,好好学习,家里人供你读书不容易啊!希望你不要辜负他们的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学。”

   李林看着消失在走廊尽头的小玉,想追上去诉说未尽的话语,他的弟弟李冰使劲拉住他的手,并在他的腿上捏了一把,李林痛的咧牙赤脸,奇怪的看了一眼小冰,刚刚迈出去的右脚收了回来……

眼前的小玉比起去年初见时又高出了一头,她粉红色的衬衣映照着一张红扑扑的脸颊,乌黑油亮的秀发梳理成两个齐背的辫子,显得活泼可爱,上身穿一件乳白色的外套,那线条笔直的黑色喇叭裤,将她修长的身影衬托得亭亭玉立,红色的皮鞋又显得如此高挑如此自信。那一米六五的身高站在人群中,几乎与李林并肩……

李林暗香,我在榆木村几年了,所有的村组我几乎反复丈量无数次,竟然没有仔细的去观察秦小玉,她无疑的目前村子里最优秀最漂亮的姑娘了。李林啊!你真笨,几乎与这块朴质的玉石擦肩而过了……

8、自从在学校再次见到秦小玉之后,李林的心里总是浮现出小玉的身影,他现在不再通过李冰去打听小玉的情况了。

他翻箱倒柜的找出当年初中毕业时的毕业照,寻了许久,才找到瘦弱娇小的秦小玉就站在最前排的中间,她的身后就是李林,那个眼睛有些迷离的自己。依稀记得,初中时的小玉性格内向,说话轻言细语,一笑起来就满脸通红。

当年在公社读初中,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没有什么娱乐,也没有趣味的记忆,除了上放学偶尔在校门口遇见,有时点点头,有时就匆匆而去。那时候的学生,课业负担不重,在农忙之际,上午上课,下午就去附近的生产队劳动,帮着队里割麦子,挖红薯。

各班级在学校的后面山坡上都有一块实验基地,同学们开垦出来种上茄子、豇豆、土豆等蔬菜。每个星期三下午各班只上两节课,第三节课是劳动课,男女分成两组,男生抬水,女生除草浇灌,大家都笑呵呵的忙碌着,嬉笑着。

基地里成熟的瓜果,在同学们的提议下,由生活委员经班主任同意之后,可以上体育课时间去摘回来,生活委员在学校厨房去借两三个菜盆,女生将这些蔬菜在厨房里摘取洗净切好,放上盐,请师傅放在学生蒸饭的格子里蒸熟。如果遇到有两三个班级今天都打牙祭,就在菜盆的腰上粘上纸条,写上七八级二班的文字,这样就不会端错了。中午放学时,由班长和生活委员去端回教室,男生一盆,女生一盆,大家端着自己饭吃得津津有味(所谓的饭,是学生从家里带来的处理好的土豆条,南瓜丝,或者红薯片,玉米粉等食物,很少有大米之类的细粮,大家在水池旁淘洗一下,加点水,放点盐放在蒸格里即可)

有细心的女同学就从家里带来自家酿制的辣椒酱拌在菜里,嘿嘿,那味道,简直当过年,往往是女生的一盆菜被男生抢光了,她们才醒悟过来……

小玉就是这样细心的女生(秦妈妈是村子里最出色的持家能手,再贫穷的日子也让她过得风生水起。如果不是丈夫的懦弱愚笨,嗜烟如命,她家的生活一定会是另一个模样)她从家里带来的盐菜,泡菜,辣椒酱,经常在中午吃饭前就被某个馋嘴的男生偷吃了,或者藏起来了……

对于升学,他们没有更多的压力,也没有好好的想过,在那个物质生活极度贫乏的年代,他们朴实得就像一块石头,看着好些同龄人小学毕业就回家劳动,他们也觉得理所应当,自己依然在读书,不是家境好,也不是成绩好,只是身体瘦弱,还不能经受住肩挑背磨而已……

从学校出门下了公路就是一条大约三四米宽的小溪,小玉家的秦家沟在小溪左侧,李林家的李家湾在小溪右侧,他们就沿着小溪并行的向下游走去,隔着一条不宽不窄的河流,永不交集。夏天放学早,李林和一群男生总是丢了书包,在小溪里洗澡戏水。秦小玉和一群女生就捂着脸飞快的在小溪的两边跑回家,偶尔有一个胆子特大的女生还会向水里扔石头,打着头的那个男生就哎哟一声,引来一阵嘻嘻哈哈的狂笑……

岁月如梭,转眼间,他们已经长大,一个是玉树临风的翩翩公子,一个是亭亭玉立的纤纤少女。时间的痕迹雕刻出李林坚定自信的乐观,铭刻着小玉勤劳善良的温婉。

榆木村的风物将两颗年轻的心淘洗,空灵如玉,如玉空灵之心能否再次交集,再次碰撞……

我们期待着!

9、小姨从德州来信说,王伟已经考上浙江的一所大学。她一直记挂着小玉的婚事,她对这个看着长大的侄女甚是喜欢,看来王伟与小玉之间因文化素养、成长环境等等差别已经没有相交的可能了。

但是,她还是希望小玉能在德州找到婆家,理由之一是:德州属于平坝,那里田地肥沃,灌溉方便,距离德州城就半天路程,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是很多山区女孩的首选。理由之二:小玉嫁到德州,自己既可以把她当成女儿随时走动,又可以让侄女摆脱榆木村那样山高地少的荒凉之地。

母亲反复的咀嚼信中的文字,觉得是家里的福音,就欢天喜地的与父亲商量。在那个年代自由恋爱还很另类的年代里,儿女的婚事尊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父母没有敲定之前,女儿一般不会知晓,也不敢打听。

父亲站在墙脚,专心的看着猪仔争先恐后的在猪妈妈肚皮上拱奶,他似乎听见了母亲的询问,又装着没有听见。

是啊!自己何尝不想让女儿有一个很好的归宿,看着小玉这两年没日没夜的在包产地里辛苦的劳动,一个女娃比一个强壮的小伙子还要拼命。是她的勤苦才渐渐减轻了家里的经济压力,否则,小宇早已经辍学成为毛娃那样只知道种地的平庸之辈了。现在,每当我走到村口,总有人羡慕的说:“秦老头,听说你家宇娃子在区里的高中读书很了得,每年都要拿大红奖状,明年一定会考上好的大学,那是你们秦家祖上积德啊!”我总觉得脸上有光。我人笨脑袋不开窍,无文化不讲究科学种田,只知道埋头干死活,一想到那叶子烟就流口水,家底早让我抽光了。如果不是我强行拽回小玉,她可能就在德州她姨那里学了裁缝,找了婆家,哪有今天的好日子,更没有今天的小宇啊!

一想到小宇也许要考大学,远离榆木村,父亲秦柱子就禁不住要去寻找丢失了几年的烟枪,他想用那辛辣苦涩的味道来助长自己兴奋的神经,那种久违的刺激让他莫名其妙的走进厨房,拉着秦妈妈问道:“我的烟枪呢?我的叶子烟呢?你都藏哪儿了?”

秦母正在和面,双手沾满湿粉,她扬起右手一推,秦柱子一个趔趄,靠在灶台边,眉宇间全是雪白的面粉,粘在他的额头,像一个化了装的小丑。秦妈妈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个动作竟然有如此威力,一下子惊呆了,马上将双手在围裙上胡乱擦几下就去拉住自己的丈夫,笑着说:大柱,你今天遇鬼了?好好的要什么烟枪,你不是早就将那只榆木烟杆丢进灶炕里烧了吗?我藏你的烟?那几年合作社时,家里仅有的半亩自留地都拿给你种上了烟苗,我在边角种点蔬菜你都嫌遮住阳光。为了种出好烟,你还去专门去德州他小姨家学了技术,每次我去妹妹那里看小玉,你总是提醒我带点德州的烟回家,我都替你脸红……现在,你好不容易诫了那黑圪塔,身板也一天天结实了,咳嗽病也好多了,你今天怎么又想起抽它了?我们的好日子刚过几天,你就心痒了,要走回头路了?”

妻子的一顿数落,加上刚才的一阵惊吓,秦柱子的烟瘾一下子消散了,他如同从酒缸里捞起来的酒鬼,拍拍脑袋,看着满手的湿漉漉的面粉,自嘲的嘿嘿一笑,说:“你看你,开个玩笑,你还当真了,快弄饭吧,我去看看小猪仔…”

一想到他的小猪仔,秦柱子又忍不住嘿嘿一笑,这群猪仔是他家最值钱的经济收入。每年的两窝小猪仔,留下两只自家喂养,剩下的不等抬到集市去卖,就被村民预定完了,虽然好些人家先欠着猪钱,但是,年关卖了大肥猪,第一件事就给他家送钱来,他总是在腊月二十四自己的生日那天晚上,关着门蘸着口水数那一叠叠大钞,心里那个喜啊!像中奖一样。

他围着猪圈转了两圈,就直径去了后山,去年夏天村里的技术指导员李林好心给他家弄来的技术株济橙苗已将长得枝繁叶茂了,今天初春修剪了一些细碎的枝条,这暮春时节,它们又将旁边的豌豆挤压得喘不过气了。看来不能再种其他的庄稼了,这块地就空出来让济橙任意成长吧!

看这长势,一两年就会挂果,那时更需要人手,春天要施肥、修枝,夏天还要追肥、喷药,这些活不光是靠人手就行的,还要靠技术。那天李指导专门送来几本关于果树栽培与后期管理的书给我看,我大字不识几个,如果让小玉看一看,掌握一点起码的技术,就不用成天去问别人了。秦家沟就只有我们家里栽种的是济橙,别人种的都是红橘。过几年,红橘退市了我的济橙就是正房了,好姑娘不愁嫁。

嘿嘿……

好姑娘不愁嫁?他猛地一惊!

我的小玉不就是一个好姑吗?她能识字,喜欢看书,学得快,有眼力见,肯吃苦。不想村里的一些女娃,成天的就知道打扮,脸上涂得花里胡哨,嘴巴像个金鱼嘴,天天赶场,有买的没买的都要去那大集上拥挤一阵。而我家的小玉,除了跟她妈妈去过几次区里买东西之外,就是陪着我去集市卖兔子,从来没有私自去赶过集。为了小宇能安心读书,这个姐姐从无怨言,为了让我和她妈少干活,她经常是天没亮就在去地里了……这样的好姑娘要嫁到德州区?离家一百多里,我要去看看她要先坐汽车,再坐船,还要走十几里机耕道。万一小宇考上大学,就会到城里的工作,也将离开这个榆木村,这几亩包产地我和她妈妈咋种?这刚刚起势的果树咋整?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将来我们老了,儿子在城里,女儿在一百里之外,留下我老两口连水都喝不到……

不行!小玉千万不能嫁到德州去!

10、小玉自从知道李林给弟弟缴了学费,心里就一直忐忑不安,总觉得欠了大人情,不还就睡不踏实。她曾想让弟弟将钱退还了李冰,让他转交他哥哥,但是,这样不是将事情弄得更复杂了吗?让两个就要参加高考的孩子参合在这件浓雾一般的事件里,去分心猜测,太不合适了。

尽管是自己的猜测,蔡老师也没有明说。但是,在榆木村认识我的人除了队里的邻居,就是几个初中同学,我前几年一直没在家,好些同学都失去了联系。只有李林来队里开会见过我两面,但是,连招呼也没打,他曾经指导父亲怎样种果树,我也没在场,事后父亲反复提到这个李林,我才有点依稀的印象。他作为一个村里的技术员,知道村民是最平常的事了,值得父亲津津乐道吗?

况且人家现在是村里的红人,家里又最先种果树,早就是榆木村的富人,可是,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呢?

就算我们曾经是初中同学,早就是翻过几页的黄历了,孩提时代那些稀薄的记忆已经被艰难心酸的岁月磨洗干净。当年班级了是否有没有这样一个人,我都记不得了;如果有,那他一定就是那个经常偷我泡菜的男生,其他的人,没有他那么聪明……

你看他那天在小宇的学校里的自我介绍,就像村支书作报告一样。难道他知道会遇见我,事先写好了稿子?哼,这样的一个口若悬河的人,一定是个花花公子。可是,你为什么要平白无故的替小宇交学费啊?难道你就知道我家穷的交不起学费,要你这个好心人来捐助?成全你做一回“爱心人士”?

在你眼里,我秦小玉就那么不堪?

一番自问,小玉更加肯定李林就是那个爱心人士,不行,一定要将这笔糊涂账弄清楚。她没有将自己的猜测告诉父母,更没有告诉小宇,怕他有思想负担,在李冰好和老师面前尴尬。

母亲只是时常念起这件事,她也只是笑一笑,没有深谈……

11、家里的小猪仔已经被人预订完了,眼看又能卖了,小玉与父亲商量,想买一架缝纫机,我让小姨打听了一台崭新的上海牌缝纫机价钱一百二十多元,如果买一台半新的二手缝纫机,最多也就七八十元。这几年,她卖兔仔也积攒了一些零钞,请父亲将卖猪仔的钱拿出一点,请小姨夫在德州帮忙买一台二手的,看行不行。

小玉从小姨家回来时,带回来几本关于剪裁缝纫方面的书,她一直抽空在琢磨,去年在又请别人在县城的书店买了两本这样的书。尽管好久没有摸缝纫机了,但小玉坚信自己没有忘记。家里的缝补修剪也不是自己手工做的吗?王秀芝大娘外孙的那几件婴儿棉袄不是自己亲自裁剪,用手工缝制的吗?看到秀芝大婶那笑容,我那手艺也过得去……

母亲看着女儿真诚的目光,没有思考就同意了,小玉看着父亲,祈求的眼神让人不忍直视。

父亲放下饭碗,盯着桌上的一盘豆角,没有说话。他在心里飞快的盘算着:春天里的这窝小猪仔最保守的估计也要卖三百多元,就算有人欠账,收到的现款也有一百多元,就给小玉五十元吧,剩下的钱由她自己想办法,地里的油菜眼看就黄了,今年留下八十斤自家榨油,其余的都卖了吧!可是,小宇马上就要考大学了,万一考上了,学费要多少?那可能是天文数字吧?

时间似乎凝固了,桌上的饭菜已经凉透了,小玉心也凉了半截,她知道自己的愿望落空了,怅然若失的叹了口气,起身去收拾碗筷。父亲突然“嗯”了一声,用筷子敲着桌子说:“就买台二手的吧!前几天你小姨还来信问候我们,看眼离麦收时节还有二十几天,我明天去集市看看猪仔的价钱,就张罗着卖了,过几天就亲自去一趟德州,请你小姨夫帮忙买一台。但是,小宇下年要上大学,可要花大钱呢,我只能给你五十元,你能拿出四十元吗?”

小玉看着父亲如此爽快,就一个劲的点头,能!我能拿出剩下的钱。

其实,秦柱子之所以如此大方的女儿的要求,他有自己的小九九,这点心思连他的老婆也没有猜到。十几天前,小姨来信问起小玉的婚事,当时老婆子找他商量,他装着没听见,回避了这件事,老婆子也就没有再提起。他这次亲自去想当面回绝她小姨的好意,他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向他们讲清楚自己的理由,不能让小玉远嫁,否则自己的养老问题就是一个大问题……

榆木村地处川陕交界的大山区,绵延起伏的大山一直延伸到秦岭南麓。四季风景秀丽,山清水秀。这里民风淳朴,偏僻闭塞的小山村里,除了李家湾和秦家沟两大姓氏,其余都是当年湖广填四川的杂姓人家。

听说小玉想买缝纫机,村民们都兴奋不已,觉得像是自己家里要添置了一个大物件一样,要卖她家小猪仔的人提前就把猪仔抬回了家,并如数的给清了钱。往年一直要赊欠的几家,今年了变魔术般的有钱了 。玉儿父母反复的说谢谢,说不好意思,逼急大伙了,要不是急着用钱,你们就是明年付清猪仔的钱也没关系的……

半月之后,父亲从德州买回来一台二手缝纫机,看那机身,机头、脚踏板就跟新的无二。细心的小姨还给小玉准备了新进出版的裁剪书籍和各色的缝纫线、剪刀、尺子,卷尺、还有十几颗缝纫针,她知道山区偏僻,小玉出山一次不容易。

父亲车马劳顿,但他不觉得累,院子里是围观的乡亲,他一边给大家撒糖果,一边忍不住嘿嘿的笑,谁也不知道,父亲此行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看来,是达成心愿了……

母亲腾出西屋的房子,将缝纫机放在屋子里,并将一块废弃的门板涮洗干净安放在三根高板凳上,铺上一张青黑色油纸,作为小玉裁剪的战场……

父亲对小玉说,西屋那个二十五瓦的灯泡太暗了,改天去买一个六十瓦的吧!

从此,小玉白天劳动,夜里就做一些缝缝补补的细致活,邻居常常拿来几件旧衣服,要修补,有的要换拉簧,有孩子的衣服长了要修短一点。更有姑娘媳妇要最新衣,就买来心仪的布料,请小玉裁剪。

前几周,小玉不敢剪裁新布料,怕手生弄坏了,就只接一些缝补拆接的活,母亲看出女儿的顾虑就将自己收藏好久的一块藏青色布料要小玉为父亲做一件衣服,万一裁剪坏了,也是自家的,就当拿来练手。

拿着布料,小玉不敢下手,量好了父亲的尺寸,反复的比画,又翻看了新旧几本书上的图样,终于拿起剪刀动手裁剪。三天之后,父亲的衣服做好了。母亲喜不自禁,马上让父亲试穿,果然,量体裁衣,十分合身……

小玉哎呀一声,笑了,觉得自己没有给小姨丢脸……

不知何时,小玉会缝纫衣服的事传遍了榆木村,村民们陆续的将自家的衣服送来麻烦小玉修补,有时给几角、一两元辛苦费,有时说一声谢谢,小玉从不计较。

这些人中,来得最勤的是李林,不是补衣服,就是制新衣,要么就是帮被人送衣服来……

12、有一天,李林的邻居秦玉莲回娘家,因为下雨,她看见小玉没有下地,就去闲坐,恰好遇到李林来取衣服,精明的她从李林热情似火的眼神中看出了端倪,她立刻明白了李林的醉翁之意不在衣。

玉莲是秦柱子的本家侄女,自从父亲去世后,年幼的玉莲曾得到堂叔秦柱子一家的细心照顾,母女俩对他们一家自是感恩不尽。

李林有些脸红,他没有想到在这里见到秦玉莲,就口是心非的说:“秦姨也来做衣服吗?我在秦毛娃家教他们给红橘树嫁接,顺便来取一件衣服,既然小玉这样忙,我改天再来吧。”他不等小玉为他拿衣服就匆匆向众人点点头,慌忙的闪出了院子,院子里的青石板在雨水的浸泡后有些湿滑,慌不择路的李林险些摔倒了,他忙扶着院子里的一捆柴火,一眨眼功夫就不见了。

不知为什么,正在低头忙活的小玉突然抬起头,看见他慌忙离开的背影,一抹红晕泛在脸上,她真想追出去问一问关于小宇学费的问题,但障于玉莲姐在此,没有起身。玉莲何其聪明,从小玉回头的那一眼,她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告别了小玉,秦玉莲走进厨房,对正在和猪食的秦母说:“恭喜啊,婶子,你家小玉有对象了!”小玉娘莫名其妙,以为她看见了藏在堂屋神像后的那封信,就支支吾吾的说:“还没有影儿的事呢,只是她小姨有这种想法,说是给小玉在德州找个婆家,那里条件好些,不像我们这穷山僻壤的,你不要拿出去乱说,这事连小玉也不知道,他爸的想法我也没问清楚……”

“德州”?玉莲哈哈一笑,说:“婶子,你们女儿不会嫁到德州的,她已将相中了榆木村的李指导了,我敢肯定,他们俩已经好上了,而且时间也不短了。我是谁啊?只看一眼,就看出了端倪,刚才他俩人那躲闪的目光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小玉娘连忙放下手中的水瓢,擦了擦手,挥手去捂住秦玉莲的嘴,一边说:“快闭口,你这死妮子,你是哪里听说这没影的话,要是让他爸听见了,还了得,不打断小玉的腿啊!”

秦玉莲闭嘴了,呆呆的看着婶子,站了好久,像一个犯错的女孩,摇摇头,走了……

小玉娘却不淡定了,她立刻追出去,站在大门外的猪圈边,搓着手,好半天,不知要做敢什么?她也许是想去找玉莲确认什么?还是去看李林是否真如她说的一样在西屋与小玉传递眼神?但她没有挪动脚步,只是发呆的站着,头脑一片空白。

这天夜里,母亲趁父亲睡着之后悄悄来到西屋,自从女儿卖了缝纫机之后,每天度要忙到晚上十点多才去睡觉。她白天要下地干活,晚上要帮邻居们加工衣服。

秦母拉着女儿的手,抚摸着那一层层厚厚的老茧,心痛的抹眼泪,心里五味杂陈:这是一双拿剪刀尺子的手啊!如果不是家里穷,也不会让女儿结束德州的学艺生涯,过上这肩挑背磨的苦日子。别人家向这样年纪的姑娘都是养尊处优,生怕弄脏了双手,晒黑了皮肤,我的小玉就像男人一样,成天在地风吹日晒,这皮肤,粗糙的就像我这老妈子一样。哎!是我们无能亏了她啊!

秦小玉吃惊的看着母亲,替她擦干净眼泪,扑在妈妈怀了,说:“妈,你这是干嘛?小宇马上要考大学了,我也能靠手艺赚钱了,我们家的日子不比村里的其他人差,你看爸也不再抽烟了,身体一天比一天硬朗,你高兴好来不及呢?哭啥啊?”

母亲笑了,又一滴清泪在她的脸颊旋转,她抚摸着女儿的秀发,想起此行的目的。

问道:“妞啊!妈听你玉莲姐说你和那个李指导好上了,这是真的吗?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给我们商量呢?你小姨想给你介绍婆家,你爸好像都不同意,也不知道他上次去德州给他们说了些什么,小姨那边也没有了音信。”

这些文字从母亲嘴里一个一个蹦出来,竟然像打雷一样,惊得小玉长大了嘴巴,好半天也没有说话。她使劲的摇摇头,语无伦次的说:“妈!你从哪里道听途说啊?根本是没有的事。玉莲姐说的?她白天是来西屋坐了几分钟,看见那个李指导来取衣服,可是,他站了一会儿就走了,连衣服也没有拿,我也一句话没说,凭什么就说看出我俩好上了?她这是搬弄是非!”

母亲将信将疑,看着小玉,问:妞啊!“你也该想一想找婆家的事了,与你同龄的秀花、红梅她们都成孩子的娘了,比你小的王翠晴也找到了婆家,年后也要出嫁,你为了弟弟和我们已将够辛苦了,不能再为了我们耽误了你的终身大事啊!你是怎样想的?想不想让小姨给你寻一个好人家?

你爸倒是常常念叨那个李指导,你对他有什么看法?他这几天不是来秦家沟看果树,就是来我们家取衣服,难道他真的对你有意?”

小玉在母亲连珠炮的逼问下,羞红了脸,她轻轻的推母亲回屋去睡觉,谎称说:“哎呀妈,我哪里有时间想这些啊?你去睡吧,累一天了,等小宇考上大学我们在说这事吧!”

13、李林这几天好像病了一样,他常常半夜起床,走出屋外去看星星。稻田了蛙鼓声起,阵阵稻香沁入心脾,乡村的夜静谧而热闹,稻田里稻花吐穗,鱼儿嬉戏;远处的青山寨巍峨耸立,影影绰绰,那山脚下我家的那片果林繁花凋谢正是幼果缀满枝头之际。夜风送来阵阵香气,掺杂着陈酿般的橘子花的余香,更有小麦和油菜花遗留的醉人陈香。

故乡的夜正酝酿着一首丰收的颂典……

自从家里的果树成熟之后,每年秋季就有远方的生意人来与父亲谈论收购之事。父亲也省去了很多的麻烦,只须在橘子熟透之时,发动全家用一周的时间摘取果子,并在专门制定的木板的圆形格子中筛选出它们的大小,将大个的用一张张小白纸细心包裹,再轻轻放入特制的纸箱储存,小个的就直接放在箩筐中,等着客户来收购。

李林毕竟是村里的果树指导员,他平时看了很多农书,喜欢去实践,用书中的知识去指导自家的农业生产。每年春天,他都说服父亲将那些枝条老化,枝干枯萎的橘子树重新嫁接新的品种,尽管这样又要停产一两年,但是,父亲看到经过李林几年的折腾之后,自家的橘子的确个儿大,卖相好,味道香甜,也就默许了……

改革开放之后,榆木村几乎家家都种上了橘子,很多人是看到别人家真的靠果树致富了,才心疼的少种庄稼,拿一两分贫瘠的山坡地来种上不同品种的水果,有的种梨,有的种苹果,但多数人是种橘子,因为有现成的经验,有专门的技术指导。

见识短浅,心胸狭窄的农民没有长远的眼光,他们只是遵循老祖先的脚步,因循守旧的过着小日子。他们觉得,现在党的好政策已经让他们越过了温饱线,正逐渐向着富裕的日子迈进。仓里有余粮,缸里有井水,兜里有钞票(尽管是零钞),这是谁了梦想不到的天堂啊?就这样欢欢喜喜的过吧,人要知足……

千年的小农意识让榆木村的大多数村民都不愿逾越心中的鸿沟,对于村里喇叭里每天传出来的关于“科学种田,接受新生事物”等知识,他们其实是抗拒的。就小心侍弄着自家的那几亩薄田吧,好日子来之不易,还瞎折腾个啥?

喇叭里又一次通知全体村民去村里领取柑橘的嫁接幼苗时,田间地头的村民只是丢下锄头去田埂上抽一支烟,或喝一杯水,心甘情愿去领树种的人却寥寥无几;往往是一周下来,李林等人在喇叭中讲得嗓子冒烟,登记簿上的名字却少的可怜。因为这,李林作为村里的技术指导员,他有快要失业的危机感。往年从正月到五六月,他都要马不停蹄的围着榆木村转好几圈,随身的本子上密密麻麻的记录了哪家需要幼苗,多少株;哪家的树要嫁接了,要什么品种?哪家的果树生了虫子,该喷药了……

由于果树的品种老化,村民们又不愿接受新思想,更不愿花钱去购卖化肥,很多人家的红橘个小味道苦涩,皮厚颜色暗红,斑点甚多,那出售的价格自然低廉。于是,有些村民干脆将果树挖掉,重新种上了大豆、玉米……

当年在村里叱咤风云的李指导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野,除了县上、区里偶尔开会需要下到村组传达文件,他几乎都呆在自己的果林里……

有些失落的李林想到了秦小玉,那个一直跳跃在他脑海里的粉红色身影。这个贫家出身、不善言谈的黄毛丫头竟然长成了如此姣好的模样,如果不是那天自己在二弟的学校再次亲眼所见,打死也不会相信这就是自己的同学秦小玉(第一次的偶遇只是一晃,没有细看)。因为她的瘦弱和内向,稀疏的几根头发焦黄卷曲,自己当年还想给她取一个绰号——小黄毛,但怕老师打手心也只有心里这样叫了很多次,经常看见她在教室一角小声哭泣或耷拉着脸委屈得很,原来是她的腌菜又被那个馋鬼偷去了,偷就偷了吧!那年月谁不是就着冷水啃窝头,吃红薯土豆片啊!有你那么矫情吗?

……

可是,现在的秦小玉可不得了了,她外出学艺几年,见识山外风景,既懂得待人接物的礼仪,又磨炼了隐忍坚强的性格,德州的山水将她淘洗为出类拔萃的姑娘,况且,她还是村里惟一的裁缝师傅。

初夏的夜有些微凉,陷入沉思的李林觉得头发湿润,手脚麻木,不知何时,雄鸡已经打鸣三次了,东方的山峦露出一缕晨曦的微光,他在这里做了一夜。

起身,拍拍满身的草屑,他恍恍惚惚的回到了家……

14、这一年麦收之后,全村人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田间地头,村口塘边,不是婆姨们嘻嘻哈哈的笑声,就是抽着旱烟、扛着犁头的男人啧啧的竖起大姆指的特写镜头。大家一见面就加油添醋的转述村里一位老先生的话:“听说了吗?我们榆木村扬名了啊!今年竟然出了两个大学生,我就说嘛,咱榆木村依傍水,风水好啊!当年红四方面在秦岭南麓召开誓师大会,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军用枪杆子打出了这片天地,咱榆木村蕴含了祖先的嘱咐,先哲的吉言,现在得到福报了啊!”

是的,村人口中的福报并非谣言,榆木村真的扬名了,秦小宇、李冰两位榆木村的后辈

以优异的成绩分别夺取了本县高考的第一名和第十名。学校为了激励更多的莘莘学子努力学习,联合区里搞了一次表彰大会,会址就选在榆木村的小学操场上。

事先得到通知的老支书李先成立刻召集村里的先进党员、共青团员在村东头开会,他说:“别人说榆木村的祖先显灵了,咱们的好日子更加甜蜜了,你看,今年一伙气就考上了两名大学生,还上了县里的头榜,我活了大半辈子,也没有遇到这样的喜事啊!我们不能等待别人来教我们怎样做,我们要拿出当家人的气势来,后生的成绩摆在那儿了,那是铁的事实,那么,我们要做什么呢?就是替孩子们凑学费,千万不要因为钱的问题委屈了他们的家人!”

老支书说完猛抽了一口烟,一阵激烈的咳嗽像一声惊雷,低头大气未出的人群猛然抬起头,惊讶的看着他。李先成在鞋帮子上敲了敲烟枪,说:“怎么?全都哑巴啦?没听懂我的话?我家二闺女刚好寄给我一百元,我全出了。”

“我出二十元!”村会记李明大声说。

“我出四十元!”“我家卖了油菜籽能凑五十元!”……

大家在老支书的注视中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话了。

就这样,两天的功夫老支书为两个大学生集资了六百元现金,分别装在两个大信封了,封面上粘贴一溜大红纸,写上了:秦小宇,学费300元,榆木村村委。李冰,学费300元,榆木村村委。

开会那天,周边的红林村、石子河村等村民也都像赶集一样早早的站满了操场后的山坡。 在锣鼓喧天,秧歌蜿蜒中,秦柱子拉着小宇,李冰拉着父亲在人们的簇拥中来到了会议的主席台上。李林陪着母亲弟妹、小玉牵着母亲坐在了最前排的位置上。李林向小玉频频投来火辣的目光,小玉低着头,拽着母亲的手汗淋淋的。母亲似乎有些觉察,将身子向右侧了侧,遮住了那束快要点燃的目光……

记不得会议何时完了,小玉只看见抬上接连的换人,拿着喇叭在讲话,校长讲完了是区长,再就是老支书。似乎小玉弟弟也讲了话,她是一句也没有听进去。看得见父亲接了三次信封,一封是校长的,一封是区长,一封是老支书的……

回到家里,母亲激动地不停的擦眼泪,为自己儿子的而骄傲,为各级领导的真诚大方而热泪盈眶,她猛然想起了一个词“爱心人士!”这不是当年给小宇交学费的那个人吗?如今,小宇都毕业考上大学了,我们依然没有找到他,这情还要欠着吗?

父亲颤抖的将这些信封一一打开,拿出信封里的钱,数了数,一共1200元。学校400元,区里500元。淳朴的秦柱子要儿子拿出本子来记录这些钱的数目,他要儿子好好念书,将来回报所有的恩人……

15、一切尘埃落定,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一个闷热的午后,李冰悠闲的整理那一堆如同小山一样的书籍,哥哥在书桌旁一目十行的翻阅一本习题解答,就不怀好意的对李林说:“哥,明天去给我买一块布料,请秦小宇姐姐为我做一件衬衫,你也可以借此机会去看看我的那个谁了,呵呵!”

李林用书拍打着弟弟,吹着口哨走出了屋子。他来到屋后的一棵榆树下,躺在干燥的稻草堆里,自言自语的说:“不能在这样死等下去了,必须想一个办法才行。”母亲正在池塘边洗猪草,站起来看着儿子,若有所思……

李林一跃,跳起来,跑到池塘边,拉起母亲就走,母子俩站树下,只见李林一边比划一边对母亲悄悄的说着……

这天晚上,李家的灯火直到半夜才停息……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来到秦玉莲的家里,请她去秦小玉家做媒。她拿出一个大信封,里面装着一大叠钞票,作为媒人的脚步钱。

秦玉莲开始是拒绝的,她询问过娘家婶子的意思,知道小玉小姨要把她介绍到德州平坝里去 ,那可是很多姑娘梦寐以求的好去处啊!小玉妹妹心灵手巧,既能下地干粗活,又能穿针引线裁衣,性格温柔,不多言语,能写会算,这样的好姑娘不嫁个好婆家,天理难容啊!

李家也不错,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前几年,我们还在温饱线上挣扎时,他们家红橘每斤就卖成肉价钱了,听说那时就已经有存款了。可是,他家兄弟姊妹四人,虽说有钱吧,又没见有修房的打算。这两年,有钱的人家都在修房造屋,有的还修起了平房,那亮堂宽敞的新房哟,羡慕死我了。

秦玉莲笑着说:“啊呀李婶啊,你何必行大礼呢?你家李林长得如此优秀,有技术有文化,又是村干部,是村子里的青年才俊,全村的好姑娘排着队在等候呢,你还操这闲心。我家侄女是百一挑一的好姑娘,也不知道她是否有男朋友了。这样吧,下个月我妈妈过生,我回娘家时帮你问问吧!”

李林母亲听出了秦玉莲的口气,这是赤裸裸的推口话,就在信封里又加了几张十元的钞票,说了许多好话,直到秦玉莲答应今天就动身去秦家沟,才笑眯眯的走了。

秦玉莲用这钱在大队代销点里卖了两包白糖,四瓶春沙酒,四封饼子,还给自己的母亲买了一些东西,就兴冲冲的回娘家去了……

·一边风一般的走着,一边不停的唱着《回娘家》:“谁家的媳妇,她走呀走的忙呀!原来她要回娘家,身穿大红袄,头戴一枝花。胭脂和香粉她的脸上擦,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呀!咿呀咿得儿喂……”

在过石板河的时候,她踩歪了一块石头,险些摔倒在河里,她惊出一身冷汗,马上闭上了嘴。

对于秦玉莲的突然造访,秦柱子没有料到,他接过侄女手中的东西,找到一般芭蕉扇,让她在堂屋里喝开水,就出门去堰塘边找小玉母女,她们正在洗被子。

小玉妈妈看见桌上的东西,每一样都用红纸包裹着,她明白了秦玉莲来的目的,她笑了笑,招呼小玉陪姐姐去她屋里歇凉,就拉着丈夫进厨房做饭去了。

吃了午饭,玉莲将自己的来意向大伯及婶子细说了一边,小玉站在一旁,咬着嘴,低着头,红着脸,一个字没说。

玉莲说,婶子,后天赶集我等你们的回话吧,就匆匆走了。

这一夜,秦家的灯火几乎亮了一个通宵……

16、面对突然的提亲,小玉有些措手不及。她的心里一遍又一遍的过滤李林这个人,时而是他为社员讲解柑橘幼苗的培育技术时条理清楚、大汗淋漓的身影,时而是他在弟弟学校煞有介事的自我标本;时而是来取衣服是那慌乱迷离的眼神以及表彰大会上那一束灼热的目光……

当母亲提起小姨曾经的来信时,秦小玉并没有感到惊奇,离开德州已经几年了,那里的人和事渐渐远去,当年自己还是十七八岁的懵懂少女,对爱情的定义模糊而肤浅。也许是小姨夫妻一时心血来潮,况且至今再也没有下文。

在学艺的那几年,除了跟师傅专心学习之外,就是去翻阅那一寸多厚的裁剪书,去分析书中的图形,记住各种时装的尺寸。偶尔浮现在心里的那个一心肯书本的王伟,也只是小玉寂寞岁月中对异性最基本的仰慕而已,从来不敢奢望有进一步的交往,心底的距离天壤之别,两条平行线永无交集……

母亲没有了主张,她习惯了家里的大事由丈夫做主,当她再次拿出妹妹的那封信时,丈夫粗暴的回绝:那事黄了!就再也不多说一个字。

怎么黄的?总有个原因吧?你不是去了一趟德州吗?她小姨是否选中了人家?是人家看不上,还是他们不愿尽力?反思的结果是自己安慰自己:也许是坝子里的人瞧不起咱山区的姑娘吧!

咱山区的姑娘咋啦?你高傲个啥,我还不愿意让宝贝女儿嫁到那么远的地方呢?我家姑娘手巧心地好,十里八乡打着灯笼也找不到这样的好女孩。黄了就黄了吧!谁稀罕呀?

当小玉无意中说出了李林也许就是一直悬在一家人心头的那个“爱心人士”时,母亲的天平一下子就倾斜了。

眼看回话的时间就要到了,父亲与母亲再一次询问女儿的想法。小玉心中一团乱麻,多少年来,自己为了这个家,除了一年四季的耕种劳作之外,就是精心饲养那一群又一群的兔子,管理四季交替播种的各种蔬菜。对于异性,见过的有记忆的除了像弟弟一般渐渐模糊的王伟,就是印象极差的李林……

“我没有什么想法,我的婚事由爸妈做主!”低头咬着手指的女儿轻如蚊嘤的说出几个字。

父亲看出了女儿的无助迷茫,对于李家的提亲,她既没有表现出兴奋喜悦,也没有一丝的反抗与逃避,这就是我的女儿,善良温顺,总是随父母的心意。他有些心疼,这些年中,小玉很少去赶集,也很少去走亲戚,家里的几亩薄田占据了她所有的心思。她与异性认识交往的一切机会慢慢的堵死了。

父亲拉着小玉的手,声音有些哽咽,他说:“玉啊!不是我们心狠,拖着你,留在这山沟里,我们知道,你跟哪些姑娘一样,喜欢自由恋爱,向往平坝,那里交通方便,经济宽裕。可是,你看家里就这样一个具体情况,你弟弟马上要去很远的地方读书,将来也许要在大城市里工作、安家。你如果也嫁到很远的地方,我和你妈老了,动不得了,谁来管啊?难道要我们这把老骨头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榆木村去投靠小宇?去过城里哪种连喝口水都要花钱的日子?李家虽然不是大富大贵的显赫人家,但至少有些家底,比我们家强多了,李林脑子活泛,有文化,能说会道,你也肯吃苦,地里的农活样样在行,只要勤劳,还不愁那还日子找上门来吗?”

母亲听明白了丈夫的意思,也跟着说:“妞啊,李家虽然兄弟姊妹四人,负担重,只有几间青瓦房。但是,他们家底厚实,你看他家后山一大片橘子树,那树正是壮年,秋收时节,那光景,颗颗橙黄,压满枝头,甚是喜人呢,将来你们勤劳吃苦,每年开春多进地里施肥,少去那牌桌前虚站,一定会过上金灿灿的好日子的……”

父母的一席话说得小玉热泪连连,她扑到在父亲怀了,泣不成声,时间凝固了。过了好久才扬起婆娑泪眼,拉着母亲的手,说:“女儿听从父母的安排,答应李家的亲事……”

喜事临门,从秦家人的脸上却丝毫看不出喜庆的神色。秦柱子在第二天赶集时找到一大早就等候在供销社门口的秦玉莲,把家里两天一夜商量的结果告诉了她。秦玉莲只是微笑,没有显示出大喜的表情,这个媒人不是她自愿做的。她只是障于李家妈妈的热情无法拒绝而走了一趟,至于能否谈成,她从不操心。娘家妹妹如此优秀,本应该寻一门更好的人家,真是可惜了啊!

与李家当邻居这几年,知道他家因为最先种橘子树先富起来了,听说还有数额不少的存款。但是,家里一大群孩子,开支也大。目前老三李光也读初中了,最小的女儿晓芳马上小学毕业了,不知道他家的祖先埋在哪个风水宝地里?这群孩子个个是读书的材料,一个比一个拔尖。只可惜老大李林当初辍学了,否则,不知道现在在那个大城市里风光呢!

李林母亲常年咳嗽,一到冬天就犯气喘病,整夜整夜的起床坐着。为了这病,也花了不少钱。

虽然家里有钱,但是,李家当家人是一个守财奴,出来家里的日常开支,从来不肯乱花一分钱,比他家后富起来的人家都修房造屋了,有几家人好卖了电视剧,自行车,他家一样有没有置办。

哎!

李林这孩子不错,有头脑,有干劲,看样子他是真的喜欢我们家小玉,希望以后他们两口子恩爱如初,携手同行,这日子也会红火的。

但愿小玉过门后能有所改变,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造一个幸福的小窝……

17、中秋节前,小玉和李林举行了订婚仪式。在当时的农村,男女一旦订了婚,基本上就确定了两人的婚姻关系,交往一年半载,就会将结婚提上仪式议程。

订婚前一周李林遵照父命去公社信用社取钱,带着秦小玉去区里购买了几套新衣服和两双鞋袜,懂事的小玉想拿出自己卖兔子和为相邻缝纫衣服的钱为父母弟弟买了几块适宜的布料,亲手缝制,想让亲人在当天穿得更体面一些。聪明的李林一下子反应过来,急忙拿出钱付清了布料的款项。

小玉见他挎包里的钱比自己猜测的还多,就提出为李林买一件的确良衬衫和一套西装。当李林从试衣间走出来时,小玉被眼前这个风流倜傥的青年彻底征服了。人说,人靠衣装马靠鞍,穿上得体衣服的李林那英气逼人的气质让小玉禁心里禁不住一阵狂跳,她猛然收集自己阅读的书籍《青春之歌》、《平凡的世界》、《第二次握手》、《重放的鲜花》、《荆棘鸟》、《组织部来的年轻人》……一串串精彩的词语像圆润的珍珠一粒一粒冒出她的脑海:玉树临风,英俊潇洒、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生龙活虎……

时间停止了,那个脸上长满雀斑的矮小的售货员那羡慕的眼神在李林和她身上转悠,秦小玉猛然惊醒,她强迫自己不能在他面前得意忘形,就依然装出一副冷淡的样子对李林说,就买这件吧,长短大小还行。

在公社下车后,李林邀请秦小玉去家里吃饭,小玉推辞了,拿着布料向秦家沟走去,李林提着一大袋新衣服和鞋袜一步一回头的走向李家湾,他们依然沿着小溪一左一右的向下游走去,只是这两条路更宽更坚实了,沿溪两岸铺满了青石板,靠水的那边还用打了木桩,用铁丝网做了五尺高的护栏……

两颗年轻的心因双方父母的首肯渐渐靠近,李林一直盯着小玉看,脚下的步子有些凌乱。小玉也偶尔望向对岸看一眼李林,虽然隔着一条三四米宽的小溪,但两颗砰砰跳跃的心脏掷地有声。

 一月之前,秦柱子就让小宇写信告诉小姨夫一家,邀请他们在参加姐姐的订婚仪式 ,不知为什么,订婚当天小姨竟然没有来,只是姨夫王大明提前一天带着小儿子虎子来到榆木村,他送给小玉的礼物是:一对上海牌手表,男士和女士各一,看得出,小姨是将小玉当成女儿一样,女儿订婚,当然得买最好最贵的礼物了。

这次订婚只是请了双方走动最勤的亲戚朋友,在李家办了三桌简单的酒席。晚饭后,秦柱子陪着自己的亲戚回家去了,李家父母热情的挽留小玉和母亲留下来住一夜,小宇一直与李冰黏在一起,作为同学的两人分别了一个暑假,好像有说不完的话。于是,母子三人住在李家,即将进入大学的李冰和小宇闹腾到半夜才安静下来。

作为媒人的秦玉莲将自己结婚时都舍不得用的大红被子铺在雕花床上,让小玉母女好好休息,此时,她口中的李家是万里挑一的,按照她的逻辑,小玉将来嫁过来一定会过上少奶奶一样的好日子。

这次订婚李家的确大方,他们为小玉准备了一辆女士自行车,一台崭新的缝纫机,还为自己和父母、弟弟亲戚都送了红包。小玉将小姨夫送的两块昂贵的手表小心的放在信封里,打算将来结婚时送给李林,俩人一起带上,缝纫机自家已经有了,就放在李家吧!

从此以后,小玉家的包产地里经常会看见李林的身影,就是农忙时节,秦柱子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火急火燎的去干活了。他只是在饭桌上安排一天的农活,哪天下种,哪天施肥,哪片地里种什么?日上三竿了,他才拿着锄头来地里转悠,时而除点草,时而浇点水……

九月初,两个大学生即将开启他们最精彩的人生之路,秦小宇考取了西安科技大学,李冰收到的是云南理工大学的通知书。由于报道的时间相差不远,两家人决定由李林和秦小玉护送他们去省城。

确定了报道的时间,有条不紊的将一切真被就绪,乡亲们就开始忙碌了,李冰和秦小宇作为各自家族的佼佼者,他们在开学前几天一直被相邻轮流邀请去吃饭。这淳朴敦厚的民风在榆木村一直延续着,不管是女儿出嫁,还是谁家出了大学上,甚至中专生也是全村的一大喜事,吃百家饭的风俗一代代继承至今。

哈哈,几天吃下来,两个腼腆的小书生见人就红着脸说谢谢!

启程的日子到了,两家约定在榆木村大队部集中,一大早,两家父母就拿着大包小包,爸妈一人牵着儿子的手,一路叮嘱,一路欢笑的向公社走去,通往省城的汽车每天有两班,早晨七点,中午一点。

李林和秦小玉走在最后,各自背着一袋东西,花生、水果等。小玉母亲还杀了一只鸡,煮熟了砍成两半,让两个孩子在火车上吃。李家母亲准备了二十个皮蛋,分给了两人。李林的三弟和妹妹哭着要来送行,因为要上学,没有批准。

仲秋的早晨浓雾弥布,山麓、田野,村庄被大雾笼罩,时而浓,时而淡,像流动的乳白色浆液缠裹着每个人的脚步迅速的前行,不一会儿,晨雾浸湿了头发,露珠、汗珠混合的晕染成河……

渐渐地,身后传来嘈杂的脚步声,小玉后头一看,顿时,感动的热泪涟涟。十几个村民加入了他们的送别队伍,极力望去,依稀看见玉莲姐、王大婶、秦毛娃、李叔、谢大娘等人,她拍了拍李林的肩膀,两人放慢脚步,等着大部队一同前行……

穷家富路,上车的那一刻,村民们拿出了随身带来熟鸡蛋、滚烫的烤红薯、冒着热气的窝头……一股脑儿的塞在他们的口袋里,本来就激动不已的父母再次泪如泉涌。李冰父亲老泪纵横,拉住儿子的手,说:“娃!你要记住,你是榆木村的后生,不管你走到哪里,你都要记住乡亲们对你的好,不要忘了自己的根……”刚才还是手舞足蹈的两个孩子此事也被这伤感的场面感染了,他们同时伸出手,拂去父母脸上的泪水,使劲的挥手致意。

“嘟嘟”!汽车启动了,渐渐远离浓雾中的人群,满脸泪水的秦柱子只看见自己儿女的手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最后消失在山坳中……

18、卖好了两人的火车票,他们四人在省城住了一夜,第二天早晨七点,秦小宇前西安,上午十一点,李冰带着梦想去了云南……

  这次省城之行,如同无意间打开了那扇紧闭的芝麻大门,长期生活在偏远闭塞小山村的两个青年对这眼花缭乱的都市生活节奏无所适从,对火车站的一人一物都特别好奇,对那些水泥柱子上的一则小广告也要细读一遍。每当看见商店橱窗里的各种新颖漂亮时装,小玉的脚步就定格不动了,她时常拿出随身的小本子记住飞快的勾画什么,目测它们的尺寸。

距离下午赶车的时间还有三个多小时,李林从报童中买了几份不同的报纸,这个心思缜密的小伙子,他看见小玉如此痴迷,就提出去书店看一看,恰好,火车站旁就有一个新华书店。

偌大的书店如同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置身其中,仿佛被书籍掩埋。时间紧迫,他们直奔工具书一栏。在墙壁一般浩瀚的书海里,李林拿出十几本关于农业技术与家禽家畜养殖等方面的书籍,小玉对一本本砖头大小的剪裁类书籍吸引了。

   真是一分钱逼死英雄汉啊!两人翻遍了所有的口袋,除了回家的路费,余额已不多,就是省下中午的那顿饭,也只能忍痛割爱放下各自怀里的大部分书籍。 斟酌再三,他们各人买了几本必须的书籍就匆匆离去……

 山路蜿蜒颠簸,摇摇晃晃中小玉聚精会神的翻阅自己的宝贝:《服装裁剪基本技术》、《服装裁剪与缝纫轻松入门》 、《简易童装》。李林更入迷,他此次淘来的秘诀是:《柑橘优质栽培与病虫害防治图解》、《家电维修大全》  《养殖技术大全……》

想不到一向被自己低看的李林有如此广泛的爱好,小玉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临近深秋,阴雨绵绵,榆木村进入收获与播种的忙碌之际,李林家的红橘采收到了关键时刻,李父每天一大早就指挥着全家奔向果林,周末的凌晨,就将睡梦的小光和晓芳拉出了被窝。

李父望着又要下雨的天空,心急如焚,这红橘本来要太阳照射,果子才鲜红亮堂,老天今年是怎么了,整天苦兮兮的,你就不能高兴点,露出笑脸,出几天太阳我们看看?

一定要在下霜前将果子全部摘取装箱,他自语道,这样才能保证橘子的香甜可口,个大皮亮斑点少,价钱也高;看着别人家已经挖了红薯,种上小麦,干枯的稻田也已经翻挖平整,只等油菜苗长成就可以栽种了,而自家村子东头的那两亩红薯地,那黝黑的叶子依然在秋风中舞蹈。可是,剪取柑橘这活太细致,忙也忙不了,他恨不得夜晚不收工……

自从去了一趟省城,李林就像换了一个人,往年的这时候,他最早起床,在地里剪下来一两筐橘子,父母才出工,而今年,他房间的灯亮到深夜,早晨三催四请,才哈欠连天的出门。

看着又要发火的父亲,妹妹晓芳扯着爸爸的衣角,笑声说:“爸爸,大哥每天晚上都在看书呢!哪些报纸都让他给翻烂了。”

秦小玉更忙,除了晚上看书到深夜,她还将家里用旧的窗帘、被子,拆洗干净,照着书中的图形裁剪自己喜欢的服装,并将当时在小本子上勾画的图案重写画在了弟弟送给她的一个笔记本上。看着自己用旧布料缝制的衣服样式越来越好,双眼布满血丝的小玉由衷的笑了……

父亲这几天一直在她耳边念叨:“忙死了,这雨天干活效率太低,李林也不过来突击几天,你看,连秦小毛家里的小麦都快种完了,往年他家可是最落后的呢!”小玉低头干活,只装着没有听见。

不知过了多久这样起早贪黑的日子,李林家的橘子终于全部装箱,放在堂屋最里边干燥的稻草上,只等谈好价钱的水果商贩前来收购,大家终于放心了,这样可以睡到自然醒了。

九月底的一天,李林扛着一大袋精心挑选的果子,几包糖果和包装精美的酒来到秦家沟,秦小玉接过东西,脸颊绯红,低声问:你们家忙完了?

“没呢,爸妈在挖红薯准备种小麦,先把你们家忙完吧,你再去我家忙几天,好不?”小玉低头笑一笑,没出声,就去橱房了。

在这三天里,他们的交谈渐渐多起来,都围绕着各自看书的收获,分享自己的心得,小玉还将亲手试验的那些衣服拿出来给李林看,想听取他的建议,李林只是笑笑,他不懂裁剪,对每一件都赞口不绝。

他告诉小玉,自己这十几天经过深思熟虑,觉得目前最吃香的手艺是家电的维修技术 ,想在春节后再去一趟省城,具体的了解一下这个行业。

看着秦小玉疑惑的目光,他分析道: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日用家电会慢慢进入我们的生活,现在,榆木村已经有人家买了电视机、收音机等家电,我们家也打算年前买一台电视机。

等众多的家电进了家门,随之出现的问题就是维修与养护,前几天我去区里开会,在大街上转了一圈,家电维修的店铺很少,一个区才一两个,你想啊,我们榆木村在这大山处,谁家的电视机坏了难道还要翻山越岭,扛到三十多里外的区里去维修?

秦小玉不得不佩服他精彩的演讲,低头笑了笑,说:“你的果树技术员不做了,那可是现成的手艺呢?”

李林沉思良久,语气有些沉重:“是啊,我也舍不得,我虽然对果树的栽培技术烂熟于心,但是,我的技术却无用武之地了,我有一种失业的危机感。这几年,榆木村种果树的人越来越少,挖果树的人却越来越多了。

原因很多,但主要是人为的因素。我们这里信息闭塞,交通不好,种果树的人家参差不齐,有的村民思想超前,愿意拿出一亩半亩土地种果树,而且产量很大,已经看到成效了;有的人家三番五次的动员才勉强种几棵,疏于管理,至今也没有挂果;而很多的人却一棵也不愿意种,觉得种粮食作物见效快,经济效益高。所以,因为产量不多,销量就不好,收购商随意压低价格,果农的热情逐渐降低。

更让人不解是,两年前我和村支书从县里购买了一批济橙幼苗,当时动员了十几户人家栽种,随后还经常去指导他们,也给几户人家嫁接了一部分精品枝条。可是,眼看这批济橙就要结果,一些人家却挖了种上了庄稼,我的心有些寒凉……

哦!对了,小玉,你们家的济橙千万不要让你爸给挖了,看那长势,明年一定会结果,我定期来看看,按照科学的方法去管理,它的价格是红橘的两倍……

 面对口若悬河的李林,秦小玉的心激动不已,她开始喜欢这个人了,不只是因为他的俊朗面容,更因为他的积极向上、坚强乐观和强大的求知欲望,也许还有对当前时事的敏锐的观察与剖析能力吧!

19 、春节前,李林家真的买回来一台12寸电视机,面对这个新奇的东西,大家特别好奇,李林和二弟正在房顶上安装电视天线,三弟和晓芳在堂屋指挥,很晚了邻居依然不愿离去,想看看这个面盆大小的荧屏中会出现什么东西?

终于,电视天线调好了,当大家看到那清晰的画面,听到新闻播音员那抑扬顿挫的声音时,屋子里沸腾了。

元宵节过后,李冰、秦小宇又要去学校报道,李林趁机将自己的打算告诉了二弟,没想到,李冰很是支持,他就请二弟帮忙,兄弟俩反复说服父亲,看着自己最喜欢的老二都来说清,父亲终于同意了李林这异想天开的想法。于是,立刻准备了钱、粮票等与李冰、小宇一同去了省城。

送走了二人,李林考试了漫无目的的寻找,他按照事先在报纸上收集到的地址四处打听,经过两天的寻找与碰壁,终于在几个家电维修培训机构中选中了一家,询问了一些具体情况,就报了名。

这为期四个月的培训为李林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自从离开学校之后,他基本将专业书丢了,他现在很后悔平日里自己只是抱着果树管理方面的书看,就是偶尔看看物理书也好啊,现在要用了全部丢完了。艰苦的学习让他几次想放弃,但是,一想起小玉那双赞真诚的目光,他又有了勇气,在这个三十个人的培训班里,他是最勤苦最拼命的一个,哪些陌生艰涩的元器件名称时常在睡梦中蹦出来,如显示屏、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电容、变压器、集成块……

这期间,他给秦小玉去了两封信,详细地告诉她自己在这里的学习情况以及对她的思念,小玉也回了一封信,除了支持还有鼓励,告诉她,榆木村买家电的人家越来越多,如果他学成了,将是走在最前沿的专业技术人才,希望他专心学习,掌握牢固的基本功,将来为乡亲们服务……

初春的山林显得异常的宁静,劳作了一年的人们还沉浸在浓郁的年味中,大地尚未解冻,冬雪覆盖在寸许长的小麦上,远看像是一层青白相间的薄毯子,黝黑厚实的油菜叶在雪花中顽强的挺立着,等待春姑娘将来它们唤醒……

仓里有粮、兜里有钱的榆木村民清闲而淡定,男人们悠闲的在田边转悠,时而抽袋烟,时而低头捡几块石头,扔进冰雪封冻的水面……

大姑娘小媳妇没事就往小玉这里跑,亲眼看见她将一块布料三下五除二就缝制成一件衬衫,短裙……手里的剪刀尺子就像变魔术一样,随意翻转几下,一件衣服就剪裁好了,那娴熟的技术、那灵巧的双手让她们炫目又羡慕。

看着围在自己身边的这群姑娘婶子,一个连自己也吃惊的念头冒出了小玉的脑海:我为什么不将技术传授给她们呢?也许以后还会有大用处呢!

于是,在一个细雨绵绵的下午,小玉停下手头的活计,试探的询问:你们有谁愿意跟我学习这裁剪手艺啊?没想到,大家都很积极,读过书的几个小姑娘特别兴奋,叽叽喳喳的闹开了。可是,当她们翻着小玉桌上的书籍之后,一下子就像霜打的茄子,耷拉着脑袋。除了文字,哪些图像根本看不懂。

小玉耐心的说:你们不要急,这是一项细致活,需要有耐心才行,慢慢学一定有长进,当初我学了两年才基本看懂部分图像,你们才拿到书就想看懂,那不是异想天开吗?如果你们有这个决心,我从明天起就交你们。

第二天,来了四个人,小玉心里有些凉,但脸上依然微笑着,从最基本最简单的方面入手,一遍又一遍的给她们讲解……

     得知小玉在教一些姑娘学裁缝,李林心里暗自高兴,他觉得自己一定要更努力,不能给她丢脸。在信里对她的想法大肆夸耀,并约定,两人比赛,看谁最先完成目标任务……

 转眼到了暮春,农忙又到了,李林也将完成培训回到榆木村。小玉的徒弟增加了两个,六个小姑娘学的很用心,有一个姑娘还能裁剪简单的衣服了。

又到麦收之际,漫山遍野一片金黄,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人们的脸上 ,当看到风尘仆仆的李林背着几捆书籍和一大包零件、工具出现在李家湾时,忙绿的人们又一次找到了议论的话题……

秦小玉和她的学徒也加入了农忙,她们白天劳作,夜里学习, 充实而又尽然有序的日子飞逝着 当李林将自家收割任务完成来到小玉家时,她家的农活也基本忙完了,于是,李林就与秦伯伯商量,抓紧给济橙施肥,浇水,这时候的管理才最见效。

秦柱子现在对李林是信任有加,他的话总是有道理的,就笑呵呵点头,父女俩甘愿为李林打下手。

20、学了新手艺,李林心里就痒痒,时常抚摸着那些工具发呆,这都是自己大显身手的武器啊!现在就只有放在桌子上吃尘土。他将大队办公室的一间堆放杂物的房子收拾出来,将自己的宝贝放在一张旧办公桌上,要是哪一个村民有需求,自己也能去试试手。

看到儿子对电视维修如此痴迷,一有空就将自家的电视拆开,研究那些装置,然后才重新装上,插上插头完好无损。李家老夫妻就商量在屋子右侧新修四间平房,这样既解决了李林摆摊的问题,又能在年底将大媳妇迎娶回来。

主意已定,李林就催着父亲找人看地破土,自己也马不停的找各级领导办理各种手续。时间转眼而去,在采收了玉木、收割两了稻子之后,李家一阵热闹的鞭炮声中新房奠基了。

李林暂时安放在大队部的家电维修摊有了第一个生意,是一家村民家的收音机出现了故障,那个人是李林的小学同学,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拿来给老同学开张,没想到,李林一碗茶的功夫就弄好了。

几天之后,小小的榆木村一传十,十传百,人人都坚信了李林的手艺,真的能将那带电的玩意弄好……

小玉也忙的不行,她的几个徒弟也能独当一面了,特别是二婶家的闺女秦秀芝独立裁剪制作的一件衬衫,竟然能与自己做的媲美,看着自己半年的努力有了成效,小玉和母亲由衷的高兴……

仲夏时节,是果树施肥灌水,喷农药的最佳时机。村里栽种的果树虽然年年在减少,但是,依然有几十户人家依然在坚持,作为村里的果树技术员,他既感谢这些为梦想坚守的村民,又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在一寸寸的加重,家里在修房子,母亲身体不好,常年咳嗽,冬天更严重,看着身体瘦弱的母亲每天要做十几个人建房工人的饭菜,还要照顾家里的畜生和侍弄地里的庄稼,父亲成天的在外面跑材料,他真的很着急。只有每周抽半天时间下乡去为那些种果树的村民指导讲解……

小玉是一个心地善良懂事而且保守的姑娘,她既然已经答应了李家的婚事,也已经订婚,在榆木村和亲戚朋友心中,已经是有婆家的人了,她从来没有想过此生会有其他的男子走进自己的心里,况且这些年,除了李林,自己也没有与其他任何一个男青年有着一丝一毫的交往,闭塞的乡村生活,巍峨耸立的大山将这些待字闺种的姑娘双眼遮蔽,局限了她们的目光,几千年祖先传下来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为她们择偶的信条,没有人对此提出过疑虑……

在半年多的交往中,李林的真诚与灵活给她留下了深厚的印象,随着交往的加深,她在一天天的给她加分,从当初的几分,现在已经快加到八十分了。她觉得此生李林就是他的丈夫,就是她后半生的依靠。  得知李林在修新房,李林也忙得前脚踩后脚,自己真是应该去帮忙,为他出点力,操点心。可是,在农村,订婚的男女是不能长时间的呆在一个屋檐下的,这样会招来被人的非议,自己冰清如水的名誉也将沾染污秽。夜不能寐,几天的思考,她终于鼓起勇气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父亲其实早就想让女儿过去忙几天了,自己对修房造砖的活计不在行,去了也只能打杂。母亲看出了小玉的顾虑,就主动提出去李家协助亲家母的工作,减少她的负担。

李家对此甚是感谢,专门让李林带来大堆礼品,顺便接秦小玉的妈妈回家……

这年秋天,李林家又遇到喜事了,三弟李光考上县上的重点高中,妹妹晓芳以最高分数考进了初中,家里的新房也快要竣工了。父母请来了秦玉莲,将李林他们的婚事提到了日程上。

又是一年中秋节到了,榆木村人迎来了更加喜庆的事情,村里得到上级通知,将榆木村与后山的王家庄、浅溪河东岸的青家寨等几个村子的青石板路联通,修一条长达十公里的公路,所有的工程款由县里出,每个村只要出几十个全劳力即可……

几十年来,这堵塞的交通害苦几辈人,落后的榆木村因为交通不便,距离榆木村最近的王家集也有十五里。许多农产品卖不出去,城里人最抢手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只有都烂在地里,勤劳善良的靠天吃饭的村民双手捧着自己辛苦种出来的东西泣不成声。

  现在,终于要修路了,终于快要结束那种背着担着粮食赶集的苦日子了,大家奔走相告,摩拳擦掌,恨不得今天就开工修路……

新路具体破土动工的时间定在十月初,几个村子早已经选好了壮劳力,大家见面就说这件事,奔走相告,像是要集体办喜事一样。

21、新房落成,四间平房一字排开,显得高大而气派,李家父子在人们羡慕嫉妒的议论中,粉刷墙群,清除废砖碎瓦水泥块,又在房前屋后深挖下水道,平整台阶,并将多余的砖头在屋前砌了几个小花台,种上了万年青和向日葵。

秦玉莲这段时间也忙得很,三番五次跑到秦小玉家,为他们的婚礼之事传话做准备。作为媒人,她觉得自己的工作进展很顺利,大伯家从来没有为难她这个介绍人。不像其他的姑娘家,一会儿一个主意,订婚要请七大姑八大姨,要几大件,结婚更是狮子大开口。谁家没来,要带回礼金,女方的亲戚遇到红白事情男方都要准备重礼,谁家遇到修房造屋生病吃药等难事,男方要慷慨解囊,这样才不会给亲戚留下话柄。而这些事情,都要媒婆去传达,去启发,女方只是轻描淡写的转述到她的口里,能否办好就看媒人的本领了。有些人家等到快要娶亲了却得到姑娘的退婚,不是两人谈不出感情,而是亲戚朋友对男方越来越不满意,造成一段恋情中途告吹……

结婚的日子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农历的腊八节)。按照算命先生的说法就是:这一天宜嫁娶、宜搬家、宜破土修房等,是大吉大利的上上签。 

接到小玉的信件,远在西安读大学的秦小宇回信送来真诚的祝福,并为姐姐寄来了一台收音机——上海牌七管、两波段半导体收音机 ,了这些礼物,他在几个月前就兼职了好几份小时工。

要知道,在当时的农村,姑娘出嫁时有收音机、手表等做嫁妆,那是相当有面子的。

小姨也回信说,大件我携带不方便,但所有的床上用品我包干了,你们不必再添置,免得重复。果然,大方的小姨为小玉准备了四件套的床上用品四套,两床毛毯,四季女鞋各一双……

父亲忙着请人打家具,家里在春天就将自家山坡上的柏树砍了回来,剥皮后锯成长段放在屋后面,现在已经干透了,用柏木打出来的家具,既光滑又结实。

小玉在母亲的指挥下统领她的几个徒弟在院子里绣花,出嫁那天,男方的所有亲戚每家都要送一付枕套,那是新娘自己亲手绣出来的。院子里的大婶还抽空教小玉做布鞋,俗话说,千层底,显真情,一针一线,代表一生一世。

李林家更忙,他把靠左的一间平房作为他的维修部,并请小学的张老师在一块红色油漆的木板上写上了:“榆木村家电维修点”几个黑色大字,悬挂在最醒目的地方。

母亲在准备迎亲的一切东西:红鸡蛋、聘金、白糖、喜糖、面条、各种饼干、 金银首饰、喜娘的衣服鞋袜各四套,送亲人的礼物,新人回门时的烟酒、大红鸡公等等。

秦玉莲在来回的跑,为两家传话,细致到每一件事。开明的小玉母亲与丈夫商量后对侄女说:“玉莲啊!你不用再跑了,儿女婚事按照大规矩办就行了。你给亲家说,咱们两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榆木村,作为农家人,都在土地里刨生活,况且还刚修了新房,花销太大。知道生活不易,既然都结为了儿女亲家,祖先的那些陈旧繁杂的老礼仪如:“婚嫁六礼、”、“六洋红”,“迎亲花轿”等大礼能省就省了吧?不要只是为了讲究排场而让李家背债,小玉嫁过去也不好过……”

当李林母亲听到这些话,心里虽然放心不少,但是,婚礼也不能太草率,觉得对不起未来的儿媳。哪些老规矩可以省了,但迎亲队伍、喇叭嗦呐、谢媒酒等基本的习俗不能少啊!

一想到“迎亲花轿”,这位朴实善良的农家妇女就禁不住抹眼泪,自己当初出嫁时,因为李家穷的揭不开锅而一生的愿望落空,现在手里也有几个闲钱,请得起花轿了。但亲家母就为我们节约,省去了这茬,那么,给小玉的脚步钱一定要厚实,不要让旁人觉得我们太小气。

父亲也在忙碌,他将新房彻底收拾干净,怕墙面潮湿,用橘子皮,柚子皮,香樟树枝干等撒在房间里,熏出湿气,远远的就嗅到一阵清香。

大家都在忙碌着,为这场婚礼为忙碌着……

22、婚礼前二十天,李家父母和秦玉莲亲自来秦家提亲,这是山村迎亲嫁娶的老规矩——提亲,是婚礼前的第一个打仪式。两家互换“庚帖”,这是李父前几天专门跑到区里请算命先生“排八字”,并将两人的年龄、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等信息都告诉了老先生。

秦家父母热情接待了他们,父亲小心的接过“庚帖”,并虔诚的将它装在一个干净的茶杯里,压在灶台下面,以测神意……

经过两个月的准备,家具已经打好,那大红的油漆尚未干透,阳光下闪烁出迷人的光芒。母亲何时准备了绸缎被面、绣花床单、蚊帐、毛巾、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等充满喜庆的物品堆满了西屋。

看到双方老人对自己的婚事如此重视,小玉感到很幸福,她对即将开启的新生活有了一丝向往。

           李林现在的维修部生意红火,急需购买零件,他在父母的授意下邀请秦小玉去省城置办结婚用品,因为当时农村有一个老规矩,结婚之前一周两人不能见面。细心地小玉自己也带了钱,作为李林的新媳妇,她要给未来的公公婆婆,弟弟妹妹准备一件礼物,作为新婚的见面礼……

  ,    浅溪河静静的流淌,沿溪两岸秋菊怒放,芦苇轻轻荡漾,清澈的水面映照黄白相间的点点倒影,暗香传来,沁人心脾,几只水鸭追足一只翠鸟,惊起一层水雾,略过护栏。洒在青草上,洒在青石路面上,多情的乡村静谧而恬静……

南山一侧的工程队已经进山了,隆隆机器声中,各村的青壮年整装待发;挖掘机、推土机仿佛变成了热情的邮差,将山外的春风一寸一寸的送入到深山。

静静的榆木村正悄悄发生着变化,虽然具体细节不好描述,但是,喜悦的心情洋溢在大家的心中,并显露在脸上。从池塘边洗衣的妇女、屋檐下绣花的姑娘,地头转悠的老农的脸上读出了这种喜庆。

大家除了谈论新路的进展,就是李秦两家的喜事。

婚礼如期举行,漫长的冬季一直阴雨弥漫,雾气蒸腾,压抑很久的心却在今天得到彻底释放。老天难得露出小脸,而且是灿烂的笑脸。

冬月初七,那是习俗中过礼的日子,农村又叫“起媒”。这一天男方的亲戚朋友一大早就提着礼品来到了,好些邻居老早就来帮忙,男的杀鸡、杀猪、搬砖头砌灶台,几个小伙子骑着自行车到集市去采买。姑娘媳妇拴着围裙,干活干净又利落,她们在摘菜、杀鱼、清洗蔬菜和鸡鸭内脏..

厨子来了,带着几个帮手,挑着碗筷,担着蒸笼,锅碗瓢盆一应具有。母父亲连忙准备了红包,请支客士送给那大厨在,这是见面礼。

李姓是一大户,在榆木村就有几十户人家,遇到这样大喜的事件,全村的姓李的人家都要在起媒这天上午就到,并准备了鸡酒花红等大礼。

周明是青山寨人,是李林高中的同学,此人是典型的文学青年,喜欢写点打油诗,闲事弄点墨宝。他作为区里的驻村干部这次下乡来督促榆木村督促公路的进展情况 ,得知李林的婚讯,也前往祝贺,也被这喜庆的场面感染,随即拿起剪贴“囍”字的红纸,裁剪成对联大小,挥毫赠送两幅对联:

第一幅

上联是:李林嫁迎娶秦小玉  下联是:金童玉女比翼飞  横批:早生贵子

第二幅:

上联是:家电维修人人赞   下联是:裁剪缝纫心灵巧  横批:夫唱妇随 

 众人一阵叫好,马上就贴在了新房其他两个房间门上了。

正房堂屋和新郎新娘的卧室贴的是老支书李先成特意到王家场集市去请人书写的对联。

第一幅:上联:今天娶亲大吉昌  下联:天赐良缘喜洋洋  横批:文定吉祥 

 第二幅:上联:踏入大厅拜祖先  下联:白首偕老岁寿长  横批:喜结良缘

23、迎亲的人敲定了,新娘的伴娘也找到了。中午就洋洋洒洒坐了十五桌,那场面,好对老人也难得一见。

午饭之后,就得进行最开心的仪式了——过礼!  迎亲的二十几个小伙子穿戴整齐,每个人都准备了新衣服,新鞋袜,想多沾点喜气,没有女朋友的几个小伙子更是改头换面,也许还能在众多的女孩中找寻到自己的另一半呢!

大家把贴着大红囍字的箩筐,一字排开,放在围观的人群中,李林在母亲的指导下将早已准备的礼品一一拿出来,安顺序依次放在箩筐了,大家议论纷纷,总想去亲手摸一摸那衣料的质地厚薄,那鞋袜的手感细滑;亲口尝尝那糖果的香甜。

喜娘的私人用品:梳子、镜子、红头绳、胭脂、 护手霜等等一一摆放在另一个箩筐中,上边是几叠用大红纸包裹的各种礼金:如梳头礼、开面礼、离娘礼、 脚步钱…… 在大婶媳妇的啧啧卫声中,一大群嘻嘻哈哈的小姑娘对着圆圆的镜子,照出自己脸上的红晕……

父亲请人将大半边猪肉也贴上了红纸,放进箩筐里,四十斤雪白的大米早已经装入另一个箩筐,四十几斤散装酒装在大酒坛里放在又一个箩筐,二十瓶瓶装酒也贴上红纸,放进了垫有桂圆、红豆、大枣等东西的箩筐里;香烟和喜糖、红花生放在又一个筐子里,八只大红鸡公用小竹筐装着,露出鸡头和大尾巴分别挂在箩筐的四周……

下午三点,鞭炮声起,接亲队伍抬着礼品,在唢呐热情悠扬的调子中向秦家沟进发。干练富态的秦玉莲走在队伍最前面,时常摸一摸口袋里那一大叠的“起媒礼”,她的笑声振飞了林间的小鸟。西装革李林走在她的后面,意气昂扬,笑容灿烂。他的后面是伴娘和伴郎,四个未婚男女;接着就是唢呐队伍,最后是二十个抬着礼品的青壮年小伙子……

从李家湾到秦家沟要穿过浅溪河,李林他们上学的时候,这里水流湍急,没有架桥,人们要从上游很远的王家集走过木板桥,才能过河,从对岸返回五六里才能到秦家沟。现在这里已经修建了一座石板桥,如果不是涨水季节,基本畅通无阻……

当过礼的队伍浩浩荡荡的转过一座大山,来到秦家沟的山谷时,远远望去,沟头上的堰塘埂上站满了热闹的人们,此时,秦玉莲急忙停下脚步,让人放两串鞭炮,向新娘嫁人提示:迎亲的队伍到啦!

鞭炮声停,唢呐声起,悠扬而婉转,队伍再次前进,小山坡,走过几个田埂,就来到秦小玉家的院门前,秦玉莲再次叫停了队伍。只见秦小毛和另一个后生拿着两串鞭炮在池塘一边的空地方点燃,又是一阵热闹的啪啪声。

围观的人群呼啦一下就阻挡了道路,秦小玉妈妈忙得昏头脑涨的,在王婶的提醒下,急忙到厨房,拿出一个红包交给了一个厨师。不一会,只见厨师拿着菜刀在王婶的带领下,飞快的拨开人群,来到秦玉莲面前,玉莲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她领着王婶来到第六组抬担的人面前,说过:“猪肉就在这个筐子里!”厨师将菜刀在围裙上上下擦了几下,就在箩筐里割下一块三四两的猪肉,托在手上,挤出了人群。这就是老人口中的又一风俗:在过礼的箩筐还没有进屋放下之前,就在箩筐中割下一块肉,立马和着鸡蛋煮给新娘子吃,这叫离娘菜,寓意是:新娘嫁到夫家一生平安,不愁吃穿……

所有的礼品在堂屋里放好,秦玉莲向伯父伯母一一清点,两位老人一直自言自语:太讲礼了,怎么这么破费啊!

李林领着大伙去洗脸、休息去了,送亲的伴娘和伴郎也来邀请接亲的伴娘和伴郎去屋外玩纸牌。李林想急忙去见秦小玉,但是,刚来到她的闺房,就被小玉的徒弟给拦住了,嘻嘻哈哈的说:“怎么,着急了,新郎官?你这是见不到小玉姐,还没到你俩见面的时候呢!”他不好意思的笑一笑,转身出门去给秦家的亲戚朋友问好散烟去了。

院子里只能安放八九张桌子,其余的桌子只能转移在大门外的竹林中,秦家早几天已将这里平整好了,还用塑料布搭起了一个大棚,李林看到只有两个十五瓦的小灯泡,觉得光线很暗,就去找秦柱子,要来了电线和一些工具,与他人一起架着梯子又安装了三个大灯泡。

下午六点,秦家的晚饭在一片笑声中开始了,李林在忙着请客入座,指挥李家湾的小伙子端凳子,摆酒杯。忙碌中他突然看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小玉,她在堂屋满前与一对穿着时髦的夫妻说笑,那一定就是德州的小姨了。他想奔过去与她说说话,但是,一想到母亲临走时的吩咐,就又挺住了脚步!母亲说:”儿子,你不要坏了老人的规矩,小玉是一个诚实懂事的女孩,你不要让人家在亲戚朋友面前难为情,不到明天早晨出亲时,你不要去找小玉,你要忍一忍啊!”

饭后,李林又指挥小伙子们收拾桌子,但是,被王婶挡住了。她说,新郎官,你去一边休息吧。这些脏活有我们这些帮忙的老婆子呢,你看谁家的新郎官像你一样,一来就忙里忙外的,李林嘿嘿一笑,低下了头去。

李家湾到秦家沟有九里多路,要翻过一座大山,淌过浅溪河。李林想到自家的那一大摊事情,又觉得这么多人晚上住在秦家也许会让小玉家为难,就去找秦家妈妈,想将李家迎亲的人带回去住,明天一大早才过来。秦家母亲却说:住的地方已将在邻居家安排好了,你们不用返回,冬天夜里黑的早,霜雪覆盖路滑难走,不安全,就住下了,你们这些小伙子大姑娘好好玩一玩。

八点钟,王婶告诉秦玉莲,开始收拾堂屋,安放桌子,“坐歌堂”开始了,这是姑娘小媳妇们最期待的节目了:就是在堂屋安放两张高桌子,上边摆有一些瓜子、糖果、水果,还有厨房专门准备的小菜和豆腐等东西。四周坐满了会唱歌的姑娘媳妇,新娘子坐在上方最中间,她左右各坐两个伴娘,屋子四周还站着好些没有落座的人。

开始时,大家就只顾谈笑,谁了不好意思开口唱歌,厨房的小工端菜进来,看到冷场,很着急,就随口唱了一句:“太阳出来罗儿,喜洋洋欧郎罗,挑起扁担郎郎扯、光扯,上山岗欧罗罗手里拿把罗儿,开山斧欧/郎罗不怕虎豹郎郎扯、光扯,和豺狼欧罗罗……”

这一起头,大家突然像开启闸门的洪水,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唱的最多的是家乡的溜溜歌,门外的李林带着他的团队和屋子的秦秀娟那群姑娘像打擂台一般,一波一波的唱着,一直闹夜里十二点才散……

24、腊月初八这一天,也就是婚礼的正酒。早晨的山村宁静而寒冷,浓雾弥漫的秦家沟却热闹非凡,山坳里、沟头上三五成群的乡亲提着礼品从四面八方来到秦家吃酒,从每人头顶上细密的水珠看出他们是从外村远道而来的。大家围在西屋里大红家具议论着,称许笑谈着。

厨师拿着铲子四处转悠,对帮忙的妇女说:去问问主人家,客人到齐没有,到点了,快准备马上开席了!

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开席了,整整齐齐二十五桌在,这是十几年了最热闹的一次嫁女酒席了。跑堂的小工端着菜肴穿梭在客人中间,笑容洒满脸上,汗珠在冷风中流淌……

小玉的闺房只留下为她服务的两个大婶,她们提前吃了饭,母亲说二婶命好福气好,就将梳头礼送给了她,在为小玉梳头时,二婶拿着新梳子小心的危新娘梳理头发,一边梳一边说一些祝福的话:一梳梳到头,富贵不用愁;二梳梳到头,无病又无忧;三梳梳到头,多子又多寿;再梳梳到尾,举案又齐眉;二梳梳到尾,比翼共双飞;三梳梳到尾,永结同心佩,有头又有尾,此生共富贵……

接下来就是为新娘开面,所谓开面,就是用牢实在纤细的麻绳将两头拉紧,在新娘脸上上下移动,刮去脸上的汗毛和额头的碎发,王婶是这方面的高手,她麻利的移动着双手,口里轻轻的念到:“花开并蒂,桑结连理;鼓乐鸣齐,红烛映喜。共结百年秦晋义,同作世间好夫妻。恭祝贤伉俪,新婚甜如蜜;祝福送给你,鸳鸯永比……”。
不知何时,屋子里沾满了前来看热闹的姑娘媳妇,大家拍手叫好,让王婶再唱一个。

小姨和母亲端着一碗红糖水和一碗荷包蛋来了,红糖水补气血,预示一生生活甜蜜,四个荷包蛋预示一年四季团团圆圆,幸福永远。

一切收拾停当,出亲的吉时快到了。秦玉莲催得紧,怕晚了耽误李家迎亲的吉时良辰。二婶他们早就将堂屋布置好了,将穿戴一新的秦家双老披挂大红,并在堂屋的正面墙上贴上一张全家福,请他们坐下。新娘和新郎被大家簇拥着来到父母面前,向他们敬茶鞠躬,母亲拿出小姨当时订婚送给他们的两块手表分别戴在他们手上,父亲将两个大红包交给两人,所有人都惊奇不已,这是他们见到的最贵重的东西了。两人很激动 ,向小姨夫妻行大礼,想起养育自己二十几年的双亲,如今就要离开他们,不禁热泪盈眶,她突然拉着李林跪下来,向父母磕头,母亲再也忍不住了,连忙扶起他们,泣不成声。

时辰已到,所有的家具用红绳子绑好,细软的嫁妆也用红色的毛线拴好,绑在了杠子上,小伙子两人一组,整装待发,只听一声令下了。送亲的队伍中,除了小姨夫妻,还有小玉的舅舅舅妈,他们都是看着秦小玉长大的,人说娘亲舅大,作为女方的上客,受到所有人的瞩目。临行前,小玉母亲交给小姨夫几张裁成正方形的大红纸和一支圆珠笔,姨夫王大明不解的看着她,母亲笑一笑,没说话。

又是一次鞭炮声,长达十分钟。终于出亲,秦玉莲走在最前面,那笑容更灿烂了,脚步更轻快了,二十几抬大红喜庆的嫁妆转眼间已经被一群小伙子抬起,排列在大门外的田埂上。

唢呐声中,秦家的女儿出嫁了,父母依依不舍的拉着女儿女婿的手,含泪叮嘱了再嘱咐,那是语重心长的话语让李林感到肩上双重责任,他向父母保证:“爸妈,您们放心,我一定好好对待小玉,让她过上最幸福最开心的日子,我也会每月陪伴小玉来看望您们二老。您们年纪大了,地里的农活也不用操心,一到农忙,我们就回家来帮忙!”父亲老泪纵横,一直点头,催着他们快出发了,那些小伙子肩上可抬着东西呢!

李林牵着小玉的手,走出了家门,他仔细的大量着自己的新娘。今天的小玉漂亮极了,白净的脸上略施胭脂,白里透红,妩媚而优雅。乌黑秀丽的头发梳成两条粗大辫子,红色的红毛线一直缠了两寸长,既好看又精致;白色高领毛衣外是一套红色西装,黑色西裤下是一双黑色高跟皮鞋,站在那里,亭亭玉立。惊喜中,李林忘了时间。

第二次鞭炮响起,秦玉莲再次催起。王婶一边向周围的亲戚朋友分发喜糖,一边叮嘱他们让开道路,她代表秦家,站在大门一声高喊:“秦家女儿出嫁咯!出发!”

队伍出发了,小玉一步一回头,看着挥手的父母依然在抹眼泪,李林拉着她的手握得很紧了。

25、浓雾散去,冬日暖阳,普照大地。李林大院,人头簇动,前来参加婚礼的亲戚朋友站在院门前,踮起脚尖向东望区,大家都在等待,等待了迎亲队伍的到来。

依稀听到青山寨那边传了唢呐声,翘首盼望的人们突然惊喜的说:来了,来了,新娘子来了!大家不约而同的向声音的来源处跑去。

是的,来了!迎亲的队伍踏着欢快的脚步,唱着悦耳的歌声来了;唢呐队伍更加卖力,吹鼓手摇晃着脑袋,舞动着腰身,吹出了四季的丰收喜悦,吹出了幸福健康的新生活;吹出新年新气象……

等大队伍过了浅溪河,眼看就要到李家湾了。秦玉莲放慢了脚步,她让人在山坡一侧放了两串鞭炮,向李家报喜。距离李家大院五百米的时候,队伍停住了,一会儿,李家院子传来清脆的鞭炮声,预示家里一切就绪,迎亲队伍可以进家门了。

队伍进家门了,李林也带着伴郎跟着大家回家去了,按照风俗,新娘子要站在看不见婆家大门的地方等待,伴娘和送亲的上客陪伴着她。

不久,只见李家大门外走出一个拴着围裙,手里提着大红鸡公的人,嘴上咬着一把菜刀飞快的跑到新娘面前,他让其他人散开,麻利的杀了鸡公,将鸡脖子挽在鸡翅膀里,围着新娘转了一圈,鸡血像一圈火红的丝线,形成一个美丽的圆圈。

厨师提着滴血的鸡走了。李家再次响起鞭炮声,李林和父母来了,母亲将一个丰厚的红包放在小玉的手里。等一切仪式完成,李家母亲拉着小玉的手,一行人回到李家……

院子里热闹非凡,三五成群的亲朋好友高谈阔论。女人们在巡视小玉的嫁妆,指点着,夸耀着。德高望重的老支书李先成夫妻负责安排婚礼的主要事宜。他们最先邀请送亲的长辈到堂屋落座。有人早已经将两条九尺长的红挽成了两朵大红花,分别缠在新人的手臂上。

唢呐声停,鞭炮声起,众人自觉的让开一条道,一切准备就绪,拜堂仪式开始!堂屋中央,李家父母已穿上新衣,坐在凳子上,李姓几位长辈也已就位。

老支书一声高喊:日吉时良,天地开张,乾坤相配,大吉大昌,天造一对,大富大贵,地造一双,大吉大昌,童男童女是天生,月老牵线配成婚,童男赛过唐伯虎,童女赛过王昭君。

大家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时,李林舅舅牵着李林,舅妈牵着小玉,来到父母面前。

全场肃立,老支书又一声高喊:“新人就位,一拜天地,天长地久,苍天为凭,如月同辉!” 两人同时转身,眺望蔚蓝的天空,面向热情的乡亲深深鞠躬。掌声再次响起,一对新人泪光闪烁。

”二拜高堂,四季安康,养育之恩,终身为报!”老支书声音未落,只听见低沉的抽泣,那是李林母亲感动的热泪,养育二十几年的儿子今天终于成亲,所有的心酸与付出都值得啊!”

小玉被彻底被感染,她拉着丈夫的一同跪下,向老人深深鞠躬,并敬茶致谢。再次向左右就坐的长辈鞠躬,公婆立刻起身,拉起他们,拿出两个大红包嘱咐新人一生幸福。

众人动容,场面激动,有人在悄悄流泪……

“三鞠躬,夫妻对拜,夫妻恩爱,喜成新家,不忘爹妈!”当老支书的声音再次想起时,人群哈哈哈大笑起来,为这幽默诙谐的话语。

李林也笑了,他转身向大家做鬼脸,众人笑得更欢快了。他们向对方鞠躬,不知是谁轻轻的推了李林一下,他猛的向前倾,两人的脑袋重重的碰在一起,哈哈哈哈哈,又一阵大笑震耳欲聋……

仪式结束,客人就坐,院子里,竹林间,到处安放桌椅,李林陪着父母,向客人致谢,招呼大家吃好喝好。小玉被支书夫妻请进了新房,秦玉莲陪着李林母亲进来了,她拿出一个红包,请小玉坐下。这是农村新娘进门拜堂后的又一个礼节,新娘进屋后先站着,只有婆婆进屋发出邀请后才会坐下。

新房的墙脚点着一盏煤油灯,并用一个新竹筛罩着,那时隐时现的火苗跳着妖娆的舞蹈。环顾四周,新房宽敞明亮,明镜的玻璃映出小玉绯红的小脸,泪光再此涌出,暗香传来,那是公公一个月来用香樟枝条,橘子皮,艾草等熏出来的香气……

26、众人在欢乐的举杯,大家沉浸在幸福中。堂屋只有一桌客人,那是最重要的贵客——新娘娘家四位送亲的上客:小姨夫妻俩,舅舅舅妈,李林的舅舅舅妈,老支书两口子 ,秦玉莲作为大媒人,她的主要工作就是照顾好这一桌贵客。

菜肴上齐了,酒过三巡,小姨有些微醉,她看出了李林的聪明才智,也看出了李家对侄女的重视。作为偏僻榆木村农村普通的人家,能有如此魄力,将婚礼办得如此隆重,也很难得了。如果不是特别的喜欢我家的姑娘,也不会这样的破费。小玉心灵手巧,她以后一定会幸福的,祝福他们……

高潮来了,厨房开始向贵客卖菜了,这是酒席中最神秘的一项。只见厨师在秦玉莲的引导下,双手端着两个空碗来到堂屋,支书立刻起身将桌子上的菜向两半移动,空出一个位置,厨师将碗放在桌子中央,一个碗罩着另一个碗。王大明揭开碗,一见是空的,小姨夫妻很惊奇,莫名其妙。支书妻子见识多广,悄悄的对小姨说:这是厨房向上客卖菜,一共六次。只要你在红纸上写上你想吃的菜肴,放进碗里,厨房一会儿就将你喜欢的菜送过来。

王大明猛然想起出亲时大姐拿出红纸和笔给他,他笑了,觉得这地的风俗太神奇了。于是,他拿出口袋里的红纸,写了几个字:“清蒸鲫鱼”放进碗里,秦玉莲暗示厨师端着碗回到厨房。

大家安静的等待着,希望奇迹发生。不久,厨师又来了,手里端着的果然是清蒸鲫鱼。

众人惊喜之余,一阵欢笑。如此这般,“夫妻肺片、麻婆豆腐、鱼香肉丝”等都得到满足,卖菜进行到最后,这一次,是小姨写的:“油炸螃蟹”,厨师走了,很久,围观的人悄悄在议论。

“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秦玉莲的声音,未见其人,如闻其声,只见厨师端来的却是空碗,碗里有八个小红包,他分别送给每一位客人。表示对客人的歉意,这道菜厨房里做不出来,因为没有食材。

小姨站起来,带头用掌声对厨师表示敬意,这掌声,是对乡情的重温,对新人的祝福,对未来的期望……

老支书陪着一对新人来向大家敬酒,每一桌的客人都站起来向他们举杯,掌声响起,携带深深的祝福送给小玉的热情大方、李林的绅士优雅……孩子们围着他们转,笑着,嬉戏着,小玉将手里的红包发给他们,一溜烟,孩子散去。

下午两点,还有一个简单的仪式——拜谢客人。老支书将李家的长辈和重要的客人请进堂屋,由他点名,依照亲疏老幼的顺序。被叫到名字的亲戚夫妻二人站在新人前面,向桌子上的一个脸盘里送零钱。于是,新人向客人鞠躬致谢,小姨夫妻在一旁,将小玉从娘家带来的绣花枕头送给他们。如果有人恶作剧说:大方点,再转手!于是,客人再摸出零钱放进盆子里,如果没有钱,就得说出四言八句的祝福语。有人事先将文字写在纸条上,念的结结巴巴的,笑声一浪高过一浪。

不一会儿,二十付枕头送完了,再请出婆家的父母和弟妹。贤惠的新媳妇为公婆一人准备了两双布鞋,一双单鞋,一双棉鞋,一床红色绸缎的被子;二弟在大学读书没回家,小玉为他准备的是一件白色衬衫和一双皮鞋;三弟和小妹是学生娃,一个劲的向前挤,想看看大嫂为他们准备了啥。小玉为他们各自制作一套新衣服,两套童话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

儿子媳妇鞠躬,父母领着弟妹还礼,小孩子缺钱,这一切都有父母代劳,大家一齐喊:转手,再转手!

笑声此起彼伏……

晚上的闹洞房又别有气味,此处不在赘述……

腊月初九,是新婚夫妻回门的大喜日子。早饭后,厨师和一群大婶来到新娘面前,搓着手,笑着,不说话,小玉不明白,看着小姨,小姨更不明白。又看秦玉莲,一阵耳语,小玉才知道是厨房所有的帮工要新媳妇的红包呢!小玉找到李林,将两人口袋里的所有红包拿出来,全部分给他们……李婶笑了:有了红包,这厨房李的碗才能洗干净。

又一阵鞭炮声,该谢媒了,秦玉莲夫妻脸上笑成一朵花,站在老支书夫妻面前。李家父母将谢媒的东西搬出来。老支书说道:“一张桌子四个角,中间放的猪脑壳。一张桌子四角方,猪脑壳要用背篼装。桌子上有两瓶酒,媒人把它提起走。桌子上面两封糖,媒人吃了寿年长。公婆新人都重贤,做媒辛苦有喜钱。”大家笑弯了腰,秦玉莲拿着大红包也笑了,笑出了眼泪。小玉也为他们准备了礼物,两双布鞋,两套新衣服。

送走了所有的客人,小玉夫妻玉也要回门了,母亲拿出很多喜糖和红花生、大枣放进口袋里,并让李林提着两只鸡和四瓶酒,四包糖。

小姨夫妻舅妈等人先走已经走了,小玉夫妻回门,从李家湾到秦家沟九里多路,翻山越岭,路过的人家,有人用凳子箩筐等挡住他们的去路,想讨喜糖吃,两人大方的分个孩子和媳妇。回到家里,先到的小姨和其他客人也如法炮制,喜糖分完了,父母出门,迎接女儿女婿回家……

27、幸福的生活真正开始了,新年过后,榆木村的公路修建很快,看着新婚不久的秦小玉都加入修路的行列,榆木村的姑娘媳妇也嘻嘻哈哈的进山去了。

结婚第二年,一条宽敞平坦的公路蜿蜒向前,延伸到远方,榆木村的农产品借力而走出了深山。公路上隆隆的拖拉机声像节奏飞快的音乐,回荡在山谷里,摩托车飞谢而过,林间轻轻飘落的花瓣再次飞扬,农民脸上的笑容更丰富了。

真是应了母亲的金玉良言,青山寨脚下那片果林,映着朝阳,年年疯长,枝繁叶茂,喜人亦忧人。每年秋收,家里是最忙碌最欢乐的时候,小玉夫妻在公公婆婆的指挥下,凌晨出发,拿着果剪,携框挑萝,扛竹梯抬长凳,浩浩荡荡的开向那片果林。在这贫瘠的小山村,一年四季,所有的经济来源全靠这片果子买钱充实家里油盐开支,还包括弟妹的学费,家人的病痛,人情往来等等。

付出就有收获,随着种红橘的人越来越少,李林家的红橘越来越吃香,当猪肉卖到一元一斤的时候,李家的橘子却是一元二一斤。每当劳作休息时间,李林总是挑最红最大的橘子给亲爱的老婆,秦小玉总是舍不得吃,她觉得自己吃几个橘子就像吃了一斤肉,那是罪过啊!

这一年,李林在平房上再修建四间瓦房,这样,住房在楼上,楼下最左边一间作为李林的维修部,小玉的缝纫机放在另外一个房间。他们将父母弟妹也请到新房来居住,原来的旧房作为仓库和饲养家畜所有……

她的手艺越来越精,经常有活堆积起来,小玉就分给自己的徒弟去做。

时间飞逝,转眼到了1988年,李林家成为了全村的五好家庭,理由是——家人一心,团结友爱,共同致富!

深秋时节,小玉在家人翘首期盼中生下了小女囡囡,看着那粉嘟嘟小脸的女儿,李林喃喃道:你要是个臭小子该多好啊?在医生填写出生证明之际,他不顾小玉反对,将女儿的名字改为李小男。

李小男两岁时,有一天,李林夫妻带着她去王家集赶场,刚下摩托车,就有几个妇女走过来,抱起小男看,小玉很心慌,觉得是人贩子,忙抢过女儿。一个女人说:“你家小孩的衣服在哪买的,真好看!”小玉才知道,是女儿的衣服吸引了他们,她说是自己裁剪的。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都称赞小玉的手艺好。当时就有人预定了几件童装,她将自家的地址告诉那些人,让他们五天后在榆木村来取。

秦小玉高兴极了,没想到自己随心制作的衣服会得到大家的赞美。她买了各色布料,回家就赶工。这次小范围的宣传效果很好。大街上的孩子穿着小玉做的衣服,都会引来一片询问。

乡里的供销社领导找来了,要加工六十件四五岁女孩夏天的裙子。这下可让小玉为难了,这么巨大的工作量自己一台缝纫机怎么能完成?

李林也很着,面对愁眉不展的妻子,自己无力帮助。他辗转反侧,终于,一条妙计冒出脑海。

他要办一个小型的制衣厂,小玉一听,蒙了!制衣厂?一台车一个人?办厂?

李林说,将秦家沟小玉的徒弟邀请过来,带上他们的缝纫机来李家湾,其他村组又缝纫机的人也可以加入。大家在一起共同完成这个订单。至于首付的分配,我们一边干一边想,征求大家的意见。中午饭大家从家里带粮食,由妈妈加工而成。晚上各自回家……

没想到李林头脑如此聪明,这是他从电视和报纸上看到的东西,却用到了自己的生活中。

小玉当人同意了,这天晚上,一家人商量很久,李父排板!干!

李林带着小玉回到娘家,小玉几个徒弟有的已经嫁人了,缝纫机留在娘家,有的还未出嫁,但基本上很久没有摸过车子了,手生了。小玉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她们,三个徒弟很高兴,表示愿意跟小玉姐一起干,有一个嫁到王家集的女子也愿意加入。

就这样,秦小玉的制衣厂成立了,五个人,五辆车,这批裙子经过小玉反复的推敲,设计,用了一个月时间全部完成。

收货的人很满意,希望长期与他们合作……

从此之后,夫妻俩的生意越来越好,幸福的笑容常常挂在秦小玉的脸上,看着灯光下用心看书的丈夫,书梦中女儿天真烂漫的微笑,她觉得自己很幸福。

以后的日子真的像母亲当年说的那样会越来越红火!

作者简介

代桂英,四川省金堂县云合镇中学语文教师,现已退休!从事语文教学几十年,喜欢写一些多愁善感的文字!也曾发表一些小豆芽式的短文,终不成气候!网络上散放一些或散或议的小文,供自娱自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