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赣雩文艺】作者:余启良《山城明珠文昌塔》总第240期①2019年第167期①

 赣雩文艺 2020-07-07

让阅读得到升华!情愿做富有品味的公众号!

本公众号欢迎企业广告投放和赞助!

文昌塔

(新韵)

作者:余启良

  径上文昌塔,游人络绎临。

  浮屠出瑞兆,县邑霭氛沉。

山城明珠文昌塔

作者:余启良

宝塔乃一城一邑之地标性、门户性建筑,是一个地方文脉昌盛、人才辈出、经济腾飞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载体和历史记忆。赣南大地建塔之风兴盛于明清二代,宝塔遍及城乡,基本上是州府县皆建有宝塔,甚至大的乡里,都图都建有宝塔。崇义从县城至铅厂、聂都等地都建有宝塔。崇义县城章源公司对面山上的文峰塔,就是明万历三十六年,时任知县杨帮直为提振崇义文运,催发科甲,而募建的。“塔下”地名因此塔而得名。文峰夕照还成为旧时崇义县城八景之一。

文峰塔有些地方称文昌塔,文笔塔,文风塔,魁星塔,虽然名称叫法不尽相同,但都是古人为了蔚起人文,推动当地多出文人才子,有利于科举进仕而特别建造的。当然,古人建塔兴文之外,还有弥补山川形胜缺憾,美化河山的考虑,宝塔往往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

文峰塔在几百年间早已深深融入了崇义人的血液和精神之中,是崇义人文积淀和文脉延绵的显著标志和象征,数百年来一直倍受崇义父老乡亲的关注和重视,自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事关地方文运的崇义城北塔下文峰塔毁圯以后,崇义民间对于恢复重建提振文风,护佑文运昌盛的文峰塔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止过,崇义老百姓盼望政府能牵头组织民间热心人士,将邑人崇文重教的这一重要标志性建筑早日恢复重建起来。

盛世修文,这是当今时代的潮流。自古以来,修建培风脉、纪地灵、壮人文、正风俗的文峰塔,都是被当作为民办事、为地方造福的德政来看待的。赣南十八个县市区为了表达登高望远,壮志凌云,建设美好家园的豪迈气慨,以及对太平盛世的无限感激之情,把兴建宝塔作为数百年难得一遇的幸事,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一件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好事,纷纷开工恢复重建或新建宝塔。崇义民间重建文峰塔的倡仪很快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决定采取民间运作,政府支持,社会捐助的方法择地新建一座文昌宝塔。异地新建文昌宝塔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二条明文规定 “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 ,因此必须择地新建。如继续在原文峰塔一带山头建宝塔,因距县城中心距离较远,难以发挥宝塔依山,傍水,临城美化县城天际轮廓的效果,形成不了视觉焦点和冲击力。而且厦蓉高速高架桥穿横水而过,飞龙卧波,已经发挥出了锁水口的作用。所以,经过专家学者上上下下广泛论证,并反复征求乡贤父老的意见,决定在县城东南方的“巽”位,即文昌位建宝塔,“巽为风,风既相随,无物不顺”,寓含着兴旺发达之意。而上营排上,大龙山南端台地建文昌宝塔更是寓意吉祥。取名文昌塔,是人文昌盛之意,也与旧时文峰塔有所区别,后辈子孙不会混淆。文昌塔本是一支濡墨补天的巨笔,与身后的笔架山相得益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完美融合。

得知即将兴建文昌宝塔的喜迅后,崇义百姓奔走相告,踊跃捐款,男女老少,士农工商纷纷慷慨解囊鼎力玉成,大家无不为修建文昌塔尽绵薄之力而倍感自豪,文昌塔筹委会共收到捐资二千多万元。在家乡父老的全支持和热切期盼下, 2012年10月21日(农历九月初七)吉时文昌塔正式动工兴建,经过四年多的努力文昌塔可望2015年底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崇义建县始于明代中叶,为王文成公所肇建,所以文昌塔按明代式样宝塔建造,为九层八面,八角攒尖顶楼阁式宝塔,塔高69.838米。文昌塔作为现代仿古建筑,采用了现代建筑工艺建造而成,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抗八级地震,内外用青砖包砌,层层建重檐翘角斗拱,古色古香。

文昌塔是一刹一身一座式宝塔,座东朝西,俯瞰县城,护佑城下一方子民。塔座共三层,为高台带耳三跑梯须弥座式。塔座总高7米,平面呈八角形,一层塔座边长39米。塔座第一层为七块3×39米的浮雕墙,依次雕有孔子圣迹图,王阳明与崇义,崇义八景,崇义六里,三字经,二十四孝,二十四节气栩栩如生的大型浮雕图案。二层与三层塔座四周设有栏杆画版,遍刻古人诗词配画图案。塔座三层,暗含连升三级的吉祥寓意。

塔身高53.838米,共九层十八级(分明暗层),每层设飞檐,塔檐递次内收,层高逐层递减。一层至八层层高依次为,8.37米,6米,5.82米,5.64米,5.46米,5.27米,5.09米,4.91米,九层至塔顶7.24米。每层飞檐采用“攒尖翘角”结构,外部轮廓呈缓和卷杀状。塔身各明层四面设有壶门,各明层四周均设有栏杆画版,刻有百花吉祥图案。三至九层登塔楼梯扶手栏杆为楠木建造。塔身内部一层,二层,九层穹顶用楠木建有浮雕藻井,一层为麒麟送宝,二层为八仙八宝,九层为龙凤呈祥图案。一层至九层塔膛内壁皆设有神龛供奉各路文曲星。塔身部分青砖上印有崇义文昌塔及农历壬辰年吉时(或公元二0一二年农历九月)文字。此外宝塔一层设有地宫,六层设有人宫,九层设有天宫,分别放置有吉祥物品。文昌塔每层四周八个斗角悬八只铜铃,共72个风铃,清风徐起,铃声悦耳悠扬。

塔刹为全铜铸造,重3.6吨,高9米,安放在贯穿宝塔第九层的擎天柱上。塔刹自下而上分别为覆盆,束腰,承露莲花盆,九节组合相轮,圆光覆钵,天刹伞盖,刹顶由大中小三个宝珠组合成为三界葫芦式,象征天、地、人或连中三元,会元、解元、状元三元。整个塔刹由刹杆贯通串联组成。此外,八根黄铜刹链分别拉于天刹伞盖和塔顶八脊上。整座宝塔装饰有LED灯,夜晚流光溢彩,通体明亮,像一颗璀灿的宝石,格外美丽。

文昌宝塔巍峨壮观,磅礴大气,支撑宝塔万吨重量的主要是地基筏板和它下面的十六根深入地下岩层的桩柱,分内外圈在八角上布置。就象十六根脚的桌子支撑起整座宝塔的重量。地基筏板钢筋混凝土浇筑有二米一厚,地基桩柱直径1.5米多,深浅不一,最深的有16米深,浅的也有9米深,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为了确保文昌塔的质量,文昌塔筹委会在建筑材料上严格把关,水泥用宝华山水泥,钢筋用韶钢、萍钢、新钢,石子为本地碎石,砂为南康砂,砖为南康唐江仿古青砖。檐条,斗拱为混凝土预制件,筒瓦为山东曲埠灰青瓦,石材为福建惠安崇武654青石,风铃为全铜质风铃。塔座石材安装全部采用钢挂工艺处理。文昌宝塔飞檐为灰黑色,斗拱刷成枣红色,钩栏望柱为灰白色,塔身为青砖本色,塔刹为金黄色,颜色很协调,显得很素雅端庄大气。文昌塔的横空出世,不仅为崇义打造了又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彰显城市魅力,为城市增辉,为山河添彩,为家乡增色,也为后代子孙留下了一笔宝贵文化财富,幅射带动了阳明公园的开发建设,成为家乡父老健身游玩的最佳去处。

登上文昌塔,凭高远眺,山城美景尽收眼底,高楼鳞次栉比,车辆穿流如梭,房屋星罗棋布,道路穿插纵横。若夫春和景明,云淡风轻,远山含黛,大地展屏。径通市井,草连街城,楼摩碧宇,衢驰马龙。游客摩肩,骚人接踵。至于晚风和熙,夜色阑珊,霓虹溢彩,彩灯璀璨;婵娟升空,大地凝霜,长空朦胧,万里银光;月移塔影,波荡微澜。这正是“天庭月华普照,清辉千里;地上玉柱凌霄,吉祥万家。”

(摄影:袁小满)

作者简介

余启良,字多德,1959年9月生,男,汉族,江西崇义人。大学毕业后,分别在教育、乡镇、党政、国企、人大等部门和单位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国家、省市、县级报刋、杂志发表文章100余篇,其中《试论地方性法规实施反馈制度的构建》获江西省立法研究会2006年优秀论文一等奖和江西省第1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现任赣南诗联常务理事(大中华诗协会员、江西省诗词学会会员)、现任崇义县关工委主任、崇义阳岭诗联学会会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