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赣雩文艺】作者:袁瑱博《由樱说花》总第309期②2019年第236期②

 赣雩文艺 2020-07-07

让阅读得到升华!情愿做富有品味的公众号!

本公众号欢迎广告投放和热心赞助

《由樱说花》

作者:袁瑱博

看到于都河南岸的工业园滨江大道边开了一些人工栽培的花,类似樱花却不知道是不是确切的樱花,但赣县种了好多樱花,据说现在是看樱花的好时节。说到樱花,那是日本的国花,被赋予了武士道精神,自然令人想起日本鬼子发动的那场臭名昭著的罪恶的侵华战争。网络上看过樱花的图片,作为中国人看樱花总有点别扭,没感到樱花的美,所感到的无非是血雨腥风,至多仅算一种凄丽。

我不太想赞美樱花,欣赏樱花本不是中国人的民族习惯。也许是种民族精神的情结,我更喜欢桃啊李的除了观赏之外还能给人结出可以止渴解馋的鲜甜的果,更有“桃李满天下”的芬芳。我最喜欢花之君子,正是这莲的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究根问底不忘本,深深植根在大地母亲的怀抱。即使人为地折断那藕,这藕断丝连,赤子之心绵绵不断无绝期,不管天涯海角,中华儿女同一家,根系祖国根系民族。
而莲的赏心悦目,是种洁雅。莲心更是种苦志的修炼,味虽苦却解毒。“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忠恳有益,刚正不阿正是君子的另类写照。记得小时候,家里种过莲,它不似盆花娇气要人服侍。莲蓄积天地山水之灵气,吐纳万象清新之精华,自然而然长成怡人的风景,飘逸在乡野是那独特的沁人心脾的香……待到莲子收获后父母都将其送与邻里乡亲,从不计较得失,这也是礼尚往来的民风淳朴的一面。现在的我长大了并且渐上年纪,早过而立之年,却被现实生活圈养在噪杂的城市里,为糊口而忙活,很少回老家,好多事情都淡忘了,心中唯独刻着那碧水莲香的印象。
最近,朋友们相邀去赣县看樱花,我没应约,我在期待夏荷,等待莲的盛开。对莲的情有独爱,在于莲的清香,在于莲的正直,更在于莲的君子精神。当花被赋予精神,这赏花就成了种修心炼性。百花齐放是种热闹,而莲是清静的君子。世人都爱凑热闹,前几天传出新闻,去武汉大学看樱花的游客比肩叠踵,张袂成阴,黑压压的人群屡屡造成交通的拥堵。这种状况不要说赏花,能看到的也很难是花,只不过是你挤我,我挤你的挥汗成雨挤撞践踏的窘态罢。或许怕到了这种看花的热闹,因而我爱个清静没提兴趣去凑合,也省了车舟劳顿那旅途的辛苦。坐在电脑面前,品味着君子之交淡如水,一种清静沉浸于心,一种悠乐怡然于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醉心于此,欣动文笔,特写成篇,呵呵,呵呵呵……

袁瑱博(袁小满)2012年4月8日作于江西于都

 附:《答某某论坛文友们之话题》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给人活力。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虽然花原本是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花只不过是作者根据写作的需要来进行取舍的载体罢。比如鲁迅写的《藤野先生》中描述“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鲁迅这段文字所述的有关樱花和富士山的内容就含贬义,这就是根据写作自身主旨意境的需要与否来赋与精神罢,并不是纯自然的樱花和富士山就不美了,同样的花,可以把它写好,也可以把它写坏,莫过于根据主题思想来取舍罢,无非增加文字共鸣的生动性,呵呵呵。谢谢各位关注关心关爱,有朋自某某论坛来不亦悦乎,三人行,必有我师,互相学习吧! 

作者简介

袁小满,笔名:袁瑱博,网名:笑五金,《赣雩文艺》主编,《新京都文艺》常务编辑,于都县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赣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赣南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喜欢写古诗词、游记类散文,有若干作品发表于各地报刊杂志丛书及各网站微刊。

小满心语:

放到历史的长河去检验,好多看似名利的东西只是短暂浮躁的小浪花,与大海的深沉无关!

不给他人找累,也不给自身找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简单,做清静而简约的自我!

大道至简,由繁入简乃质朴,无烦一身轻松,得道者多助,得简者轻松,看得开乃真轻松,谁放下谁轻松,拔开云雾见日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