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蘑菇的相声糟粕被儿子彻底洗白!常贵田破旧出新的水平让人叹服

 相声迷 2020-07-07

在相声界,年少成名的演员中"小蘑菇"无疑是最典型的代表,且没有之一。在十几岁的年纪就能灌制黑胶唱片,这是前所未有的。《数来宝》《父子词》《家堂令》《大上寿》一段段珍贵的录音资料,让几代曲艺爱好者领略到了相声奇才的艺术魅力。在常宝堃留下的作品录音中,还有一段相声非常特别。特别之处在于解放前常宝堃、赵佩如二位表演过,解放以后其子常贵田将这段做了大刀阔斧的修改,让老活得以重新焕发生机。


这段父子传承的段子就是传统相声《交地租》,又名《交租子》或《怯封钱粮》。这块活讲述的是一个乡下农村的佃农,来城市里找老爷交租子的情节。整段表演逗哏的甲由始至终使倒口,而这段里的包袱主要集中在“坟少爷”一问三不知的怯劲儿。此外,这其中还夹杂着很多伦理哏的包袱。至于老爷是“耍猴的”底包袱也有一定的深意,乙一直认真地问老爷到底做的什么官,而甲则以各种驴唇不对马嘴的曲解回答戏耍于乙。


当年,常宝堃录制的《交租子》就是完全按照老先生传下来册子演的。其中瓢把部分就有大量的伦理哏包袱。比如,常:这是咱爹说的!赵:咱爹?我告诉你,这个爹呀…… 常:哇!赵:说你爹!常:哇!赵:或者说我爹。常:哇!赵:不能说咱爹!常:哇!赵:全抄去了。别看句句都是要便宜的,可这里面也有技巧。捧哏每说一句不能给逗哏的留太大空档,而逗哏的每答应一声也不能表现出得意之色,脸上还得带着怯劲儿。


后面问到“找老爷”时,伦理哏的包袱就更多了,“老爷的儿子”、“太太的孙子”、“小丫鬟养的”......捧逗一对一句的“互葛”实在没有太高的艺术性。但您别忘了,这段录制的年代是在解放前。旧社会,相声艺人撂地使的玩意就是给普通老百姓看的。以佃农为代表的底层百姓占了便宜,也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这样的包袱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并不过分。


1951年,29岁的常宝堃英年早逝,留下了年仅9岁的独子常贵田。随着新中国解放,这段带有封建糟粕的传统相声已经几乎没有人再说了。老先生当中只有侯宝林和李伯祥两位按原来的册子表演过,但也仅仅当作传统相声的有声参考资料。因为段子与时代严重脱节,解放以后,佃户、老爷、坟少爷、小丫鬟这类词汇已经逐步被历史淘汰。多年之后,常贵田又重新把父亲常宝堃当年说过的这段传统活加以改编整理,最终得以广泛流传。


经常贵田修改后,《交租子》更名为《攀龙附凤》。除了名字上焕然一新,段子内容和主题立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首先,将段子中凡涉及伦理哏的包袱全部删掉。取而代之的以当代人攀龙附凤的心理作为瓢把,引出祖上是当官的正活。如此改动不仅是剔除糟粕,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使之更接地气。其次,段子主题从讽刺乡下人的怯,变成了讽刺社会上两种人的心态。一种是爱往脸上贴金的,一种是遇到权贵巴结逢迎的。而这两种人的心态都可以被视为攀龙附凤。就像王佩元先生那句:“贵田啊,咱们老祖宗......不不不,您的老祖宗出门的派势,您的老人家跟您说过吗?” 一句话把人物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常氏父子两代人都演绎过这段传统相声,由于时代背景不同,表演内容上也迥然不同。相声的传承需要与时俱进,假如一味固守传统,相声门里能给后辈留下的产业只会越来越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