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玫瑾提醒:要在孩子6岁前对他说“不”,青春期再说就晚了

 两口育儿 2020-07-07

父母对于孩子的爱从古至今都是无私的,他们用全部的心血培养孩子。但是突然有一天,孩子让父母觉得非常陌生,关系变成敌对,一言不合就又吵又闹,父母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阿玲夫妻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儿子从小就受到全家六口人的共同爱护长大。

“现在条件好了,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孩子吃苦受累。” 

这是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对孩子的爱护,他们帮孩子洗衣、做饭、接送他们上下学,将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

“不想让孩子再受我们以前的那些磨难,要让孩子有最好的营养,接受最好的教育。”

这是阿玲夫妻对孩子的爱护,他们努力工作,提供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学习用品和环境。他们一家六口人把孩子的生活道路铺的非常平顺,希望孩子能够幸福健康的成长,但是孩子越长大却变得越叛逆。

一次,阿玲不去学校帮儿子找班主任调换座位,他就扬言要离家出走,令阿玲震惊又伤心,她这才意识到家人给孩子的这种爱护,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子女爱的不够,他们会感到很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是一种本能,本能地安排和照料好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这种做法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是十分正确的。

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就不应该还是采取这种事事包办的方式,因为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影响孩子的独立自主。

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说:“要在孩子六岁前对他说‘不’!”

父母在孩子3岁左右能够正确表达出自己的要求时,就要开始对他说“不行”,结果可能会让孩子痛哭一场。

但是父母若在孩子6岁之前还没对孩子说过“不”,那么在孩子12-14岁开始的青春期再去拒绝他的要求,他可能就会用比较极端的形式,比如:离家出走或者自杀跳楼来威胁父母,尽管他并不能明白死亡的含义。


如何对孩子说“不”呢?

第一次跟孩子说“不”的时期

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是在2-3岁,这个时期是大脑高速发育和活跃的时期。尽管达不到青春期时的活跃水平,但这种“头脑过热”的状态是他们这个年龄段显示出叛逆的根本原因。

这时的孩子登高爬低、到处乱跑,精力格外旺盛,有了自己的主意并且不轻易改变。

越不让做什么偏要做什么,父母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不管不行,管了又没用,不答应很难和平解决——哭闹、打滚是常事。

在这个时期,孩子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心态。

比如:

  • 看到别人的玩具非要自己也拥有;
  • 逛商场同类型玩具再三索要,不得到就大哭大闹;
  • 非要下河游泳;
  • 要出门还不让关电视……

父母需要温柔而坚定地对孩子说“不”。

说“不”的环境和声调

第一次和孩子说“不”,父母都要迅速冷静下来,应该选择让孩子独自面对父母,而不应该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在小朋友和其他亲朋面前。

比如:

选择一间卧室、一个没人的墙角或者卫生间,制造一种空间情景的压力,然后坚定地陈述他的行为是错误的。但请不要长篇大论地说教,语调温和并加上共情、解释与引导,才能给予“不”最大的价值。

有一些家长喜欢约束孩子时用严厉的高声调,从不解释。

  • “不可以这样做!”、“再闹也不行!”
  • 而孩子可能会哭着大吼:“我不要走!我就要买!”、“不买就不走!”

这是一种双向否定的对话,谁都不会获胜。父母若不心态平和一些,以暴制暴,孩子只会脾气更差。

说“不”的技巧

① 刚开始拒绝孩子的要求,他们常常会哭闹,甚至撒泼打滚。

要明确一件事,此时孩子的哭不是身体的痛苦表达,而是传达他的拒绝意志,不要太担心。

在孩子哭的时候,不能打、不能骂,也不用解释和讲道理,但不要离开孩子。最好的就是坐在他面前,看着他哭,拳打脚踢不用管,直到他哭声变小。

孩子可以感知父母坚定拒绝的态度,这是在告诉他:“你做得不对,哭闹解决不了问题,我不会让步”。

只要父母足够坚决,孩子终会明白哭闹没用。

② 父母与孩子都冷静下来后,与孩子“讲道理”时应该做到:

  • 否定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孩子本人;
  • 让孩子认识到人都会犯错,犯错不是罪不可恕,更不可耻;
  • 要以友好的姿态,而不是以上对下的压制。

③ 父母最好能够与孩子有一个约定,并让孩子亲口陈述一遍,帮助孩子完成自我约束,才是有效果地规范孩子的行为。

【暖心寄语】

孩子的叛逆期难管教、犯错很正常,在给予孩子完全无保留的关爱时,父母在孩子6岁前学会对其说“不”,才是真正地爱护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