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人说白居易看不起李白,白居易用一首诗啪啪打脸

 江山携手 2020-07-07

自古以来,名人之间惺惺相惜结为至交的大有人在,特别是像李白这样的大文豪,爱酒爱诗爱旅行,因此他的朋友无数,杜甫、汪伦都是他的好朋友,杜甫和他还是忘年交,相差11岁的两个人相见恨晚。

这还不算什么,就连从未蒙面的白居易也对李白有着很深的感情,可是为什么会有人说白居易看不上李白呢?

图片:李白剧照

一、李白的个人魅力

李白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史书文献关于他的出身并没有特别详细的介绍,但是依据一些线索推测,有可能李白的祖先就是李元吉或者李建成,可是李白并没有在自己的任何一首诗作中,有提到过有可能存在的显耀身世。但是李白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是他之后大有成就的关键所在。

李白5岁就启蒙读书,所学的都是盛唐时期贵族子弟最流行的文化知识,到了18岁上下,他开始学习纵横术。

不得不说,纵横术对于李白性格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一点从李白的诗作中可以看出,他豪情万丈,一旦文思来了,就如滔滔江水一般,而且擅于通过气势恢宏的诗句来描绘大自然的壮观、秀美,这一切和他接触纵横术是分不开的。

图片:李白执笔漫画

李白的个人魅力不仅体现在诗作的豪迈上,还有一点在于李白的性格。李白一生坎坷,仕途不顺,虽然他看上去整日到处游山玩水,似乎过得很悠哉,其实,李白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然后进入官场。

可是李白在长安来回数次,一直到40岁出头,才因为贺知章的赏识被推荐给唐玄宗,唐玄宗看了他的《蜀道难》后,也觉得他是个天才,就将李白留在了宫中,专门陪皇帝娱乐休闲。

李白在这段时间并不快乐,他整日纵情酒色,唐玄宗让他写诗作讨好后宫妇人,他也欣然接受,现在在教科书上仍然看得到的《清平调》,就是创作在那个时候。

可是李白对这段经历非常不开心,只是他擅于隐藏,在他的任何作品中都没有负面情绪的展露,哪怕有一点失落,在诗作后面都会有一个很高的提升,乐观、积极的精神让大部分人都认为李白是个豪爽大度的人。

但是李白从未将不好的情绪传染给身边的朋友,反而还激励朋友们积极向上,所以李白的个人魅力让他圈友无数。

图片来源于网络:李白的《清平调》

二、白居易对李白的崇敬

白居易出生的时候,李白已经去世,虽然在感情上两人没有交集,但是白居易作为一代文豪,对李白的诗作也是熟读研学,崇拜之情溢于言表,白居易称赞李白:吟咏留千古,声明动武夷。之后更是在经过李白的衣冠冢时,写下了经典的《李白墓》,以此来表达自己对这位诗仙的崇敬和哀叹。

图片:白居易的《李白墓》内容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关于李白的死,民间有不同的说法。第一种是说李白饮酒过量而死,这种说法也得到一些史学家的认同,因为李白嗜酒是不争的事实,而且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嗜好已经变成了酗酒,六十一岁时因为酒精中毒而亡也是比较正常的。

第二种说法是李白得病而死,这在史书当中有相应记载。当时六十岁高龄的李白依然为了唐朝东奔西走,为了实现自己的官场梦想而拼搏,之后染病不得已回到故乡,又因为生活实在拮据,只好去到当涂投奔自己的亲戚,带病赶路让李白雪上加霜,最终病死在了异乡。

图片:带病赶路剧照

第三种说法是最浪漫,也是喜欢李白的人们比较能够接受的“死法”。当时李白在采石这个地方喝酒作诗,一轮皓月当空和采石边上的湖水相辉映,浪漫的李白玩性大起,想要去湖水中捞月亮,结果不小心滑入水中,溺亡。人们宁愿李白是因为浪漫贪玩而死,也不愿相信他是被生活逼迫而亡的。这个说法流传许久,因此在采石这个地方,有人为李白做了衣冠冢。

白居易来到采石边上看到的衣冠冢已经荒废多年,杂草丛生,一直连接到了天边,本来用来祭奠大文豪的衣冠冢,已经被人们忘却许久,现状的凄凉让白居易内心无比心疼起李白。

图片来源于网络:李白衣冠冢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这位大文豪给人们留下太多经典巨作,他的作品是那么浪漫,富有意境,想象力如此丰富,可这时候只剩一堆白骨,被世人忘却。曾经的辉煌和现在的荒凉有了鲜明的对比,更显出李白一生的凄凉。

在这里我们可以读出白居易对李白文采的无比崇敬,用“惊天动地文”来展示李白生前对文坛的巨大影响,这更是直接打脸那些说白居易看不起李白,对李白不屑的人。

如果白居易不服李白,怎会用杜甫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来形容李白?同时,对于李白生前的坎坷和死后的凄凉抱有了无限的感慨和同情。

图片:白居易人物漫画资料截图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李白这样一个有才情有志向,心怀社稷的人,却一路仕途坎坷,生前得不到重用,还被宫中奸人陷害,为了抱负,上了年纪依然四处奔走,可是最后只剩下一捧黄土,连记得他的人也越来越少。

最后一句,白居易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李白生前遭遇的同情,对他死后不公平的呐喊,其实,白居易当时的境况也不是很好。生于晚唐的白居易,已经看到了唐朝的颓废状态,社会动荡,白居易也是一腔抱负无处施展,想到才华出众如李白这样的人,一生都得不到重用,何况自己即将身处乱世,更是没有出头之日。

结合白居易生平,写这首诗的时候,他正巧因为宰相武元衡被杀的事情得罪了朝中的贵人,一度被栽赃嫁祸,最后被贬。白居易趁着去贬地的机会,四处走走,到了李白衣冠冢的地方,想起李白那无人可及的才华,凄惨无比的结局,再想想自己现在的处境,悲从中来,写下了这首诗。

图片来源于网络:白居易提笔写诗画像

虽然后来白居易被洗清了冤屈,回到朝中做到了刑部尚书的位置,只是当时的唐朝已经穷途末路,白居易的一腔抱负最终只能像李白那样化作一捧黄土,埋藏于世间。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工作室团队制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