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鹏 丁云鹏(公元1547~1628),字南羽,号圣华居士。休宁(今属安徽省)人,明代著名的佛画家、版画家、书法家、鉴赏家。出生于医学世家,其父丁瓒,是嘉靖年间进士,为当地名医,喜收藏,擅书画。传说其看病不收金银,只收古董字画,在其父耳儒目染之下,丁云鹏小小年纪时就擅绘事。青年时人物肖像画就以誉满乡里,而且其记忆力超群擅默画。及长拜詹景凤为师,并与董其昌、陈继儒、莫是龙、王穉登等时有往来,一起赏鉴宋元诸家名蹟及书画研究。 丁云鹏画艺广博,水墨花卉及释道人物等都有涉猎,长于山水,尤以佛像、罗汉为最,功力不凡。其人物画阶段感鲜明,早、中年的画风得益于唐代吴道子的洒脱,白描酷似李公麟。丝发之间眉睫意态毕具,设色作品多呈现工丽典雅的画风,以圆润劲挺的用笔为特质,所绘神佛罗汉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又庄严肃穆。后期曾为名墨工程君房、方于鲁画墨模而受到刻板刀法的启发,其后期作品用笔趋于硬挺,运笔过程多方折,偏于版画强硬深沉、古拙的风格。此外还在版画、年画、壁画上颇有研究,汲取了广泛的艺术养分,多经磨练,终与戴进、吴伟鼎立,成为当时道释人物画三大名家之一,开创了变形人物画法的先河。 明 丁云鹏 释迦牟尼图轴 天津博物馆藏。此图重色绘山石、松木,佛祖释迦牟尼坐于蒲团之上,着宽袍,双手搭膝,下巴置于手上沉思悟道。画面以青绿山水的画法描绘环境,古松粗壮茂盛,松针描画精细,白衣人物在山石的青绿之间格外突出。 ![]()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中人物笔法流畅,设色典雅,无论是璎珞裙裾,都极尽细致。 ![]() ![]() 据传东汉明帝做一梦,大臣解梦,说梦中金色的人是佛,于是明帝派人去西域拜求佛法。三年后两人使者带着一位高僧,牵着一匹马,马上驮着佛经和佛像,这就是白马驮经的故事。该画紧扣白马驮经的主题,分别画两位使者,一位高僧,一匹驮经白马以及随从。画面整洁明朗,设色鲜明。 ![]() ![]() 图中如来赤足站在莲花上,莲花下一团祥云,佛大耳垂肩,面庞丰润,服饰线条淡墨勾描,庄严中透着灵动。 ![]() ![]() 明 丁云鹏 三教共栖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画孔子、老子、释迦坐于树下共同探究玄理的情景。画中三位智慧长者面目严肃,神情专注,孔子儒雅敦厚;老子注视着对方;释迦双目低垂,安详而平静。明代,随着儒、道、释三教融合,宗教题材的绘画也随之有了世俗化的倾向,此画宗教人物脱离了程式化的因素,体现了明后期文人画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 ![]() ![]() 此册页共十七开,罗汉造型严谨,设色浓丽,笔法精细,其罗汉形象庄严,衣纹流畅,表情生动。 ![]() ![]() 故宫博物馆藏。设色画大士坐观洗象。诸天神捧经顶礼。画中色彩丰富,人物表情刻画惟妙惟肖。 ![]() ![]() 艾金斯艺术博物馆藏,画中画出了观音的五种相貌,但都是高髻白衣,面相慈善,或坐,或立,或手执花篮,都为委婉女子形象,但最后一相画家笔下的观音是位苍老严肃、身著白衣的妇人,其坐在靠海的山岩中静心修佛。 ![]()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观世音菩萨授经的故事,此品自隋迄宋,历代都有,最早出现在敦煌以描绘得十分详尽,从“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姿态安详”一表现观世音菩萨授经的全部过程。自明朝起此种绘法巳发生巨大的改变,此品的画法巳在法华会的二边,此画所表现的只是一个局部,在观音菩萨的周围则只画众多信徒向观世音求真经的场面。 ![]()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水墨画十八应真。“应真”就是罗汉,亦称阿罗汉。释迦牟尼的弟子称为罗汉的只有十六人,後来增至十八、一百零八,以至五百。他们都是消除了烦恼,受人供养,达到了不生不灭境界的人。人物表情丰富,使人觉得他们既是神仙佛子,但又有着浓厚的人间情味,自然、亲切、感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