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十七战:高平陵之变(2)五胡乱华的逻辑根源

 依薷书坊 2020-07-08

司马朗做丞相主簿提出州郡领兵后一段时间调到曹操的起家之地兖州当刺史,这是要重点培养了。

在兖州任上,司马朗又是朝野上下一片好评。(迁兖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

217年,已经被曹操作为全能人才培养的司马朗随夏侯惇、臧霸征东吴,碰上了瘟疫,司马朗由于身兼治军任务,在以身作则巡视军营时染病,不久命终。(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

司马朗这种级别的人才,无论是在吴还是在蜀,这都是要被当做第二届领导班子核心进行培养的。

吴和蜀给人的感觉,是禁不起死人才。

就那几个,死一个就少一个!

这一年鲁肃死了,吴彻底失去未来,夷陵战时马良死了,最后街亭位置丞相上的是马谡。

司马家的走向复兴并没有随着已经成为曹操高管的司马朗的离去而戛然而止。

因为在十年前,他家二小子也出山了。

208年,司马懿来到曹操家打工。

关于司马懿是咋来打工的,《晋史》是这么说自家宣王的。

201年,曹操让他来上班,他认为汉室国运已衰,不想屈尊曹操,借口风痹病,身体不能起居。(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

随后开始长期装病。

期间据说曹操还没出息的不死心,派人刺探过这位瘫痪小伙,被司马懿装死成功糊弄。(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

208年,曹操已经当丞相了,再次调司马懿来上班,这次曹操对手下有交代:再废话,给他绑过来。(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

司马懿在这种高压态势下,勉强就职。(帝惧而就职

这段历史,基本上古往今来的看法是,编的。

第一次他装病的时候曹操正忙着平定河北,而且天天最大的困扰就是自称人才的太多,辨别起来费功夫,连县长刘备听说有个人叫“卧龙”的时候最开始还惦着让徐庶带过来面试,国家级干部的曹操也不哪那么大的功夫搭理他。

第二次就更搞笑了,司马师小朋友在这一年都出生了。

不是不能起居嘛!风痹病患者咋把媳妇肚子搞大了,真厉害。

司马懿夫人怀孕这事在当时看来不仅仅是身残志坚的故事,这对于司马家的声誉将是极大的损害!

真要有这一出,估计早早就成爆炸性新闻了。

我相信司马宣王这么谨慎的人,对阵诸葛丞相贴身紧逼不下脚的主,怎么可能在媳妇身上刹不住车!

肯定是决定入仕了,才会主动放飞自我的。

为啥此时就能入仕了呢?

因为此时中国北方已经清晰,袁家已经完蛋,此时司马懿入仕并不存在鸡飞蛋打的情况,这是符合司马家的家族规划的。

更重要的是,司马懿同志第二次来上班可不是被恐吓来的,是当时的集团二把手,颍川掌门人的荀彧举荐的。(彧又进操计谋之士从子攸,及钟繇、郭嘉、陈群、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等,皆称其举)

司马懿终其一生都感激荀彧的这份情,当他回首这位大汉曾经的顶梁柱,曹老板逼死的合伙人时感慨说过:算上书里面的人物,这一百几十年里面都算上,也没有人能比得上我当年这位恩师推荐人!(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司马懿后来报恩提携荀氏家族,颍川荀氏也迅速倒向了司马氏,这两个家族的政治结合意义非凡,以荀彧子荀顗为首的颍川荀氏为西晋的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算是间接报了当年老爹被逼喝药的仇。

总体来说,司马懿腰不酸,腿不疼,生孩子也有劲了的原因是以下三点:

1、此时曹操已经大概率终结乱世。

2、上班起步的岗位去给曹操当文学掾。

3、举荐人是集团二把手荀彧,背景光算是完美开局,还和颍川集团搭上了关系。

那么为什么晋史要来这么一段呢?

因为这位司马宣王后来一个打工的把人家家业给偷了嘛!

史书只能写最开始我家宣王是不想去你那的,跟你最早就不对付,不相为谋,你非得让我去,还几十年不放心我,我为你家辛辛苦苦那么多年,一直说我狼顾之相,实在是太欺负人了!

最后我彻底对你家寒心了,然后我一怒下,给你家踹一边了。

基本上曹操一朝,你看到司马懿的记载就是趁热灭蜀、勾结孙权这种贾诩般的判断精准以及曹操一个劲的提醒曹丕司马懿这小子不是个好东西你千万要小心,这小子扭头像狼,我做梦梦见三马食一槽,太特么吓人了···

其实曹操如果真梦到了所谓的“三马食一槽”,真的在乎司马懿的“狼顾之相”,他是不会把这个人留给他儿子的。

更不可能放心让司马懿从一上班就一直作为曹丕的近臣帮他搭班子。

曹爷这辈子杀人就没眨过眼!

曹操死前,杀的是曹植的杨修,而并没动曹丕的司马懿。

在他看来,杨修这个四世三公的反对派是他接班人的祸害,而司马懿并不是。

总体来说,在这么难伺候的一个主面前,司马防,司马朗,司马懿这爷仨给曹操留下的印象是相当棒的。

所谓的“狼顾之相”与“三马食一槽”更多像是后世的杜撰。

目的,就是为了给“无可奈何”的司马宣王创造理由。

因为司马家族的此次篡权是前无古人的,是前面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孤例。

他家登顶缺乏两项关键背书:

1、天下不是司马懿打下来的。

2、篡权的时候司马懿没有王莽那样的超级德性。

别说跟高祖、王莽和光武相比了,他跟曹家也真的比不了,首先大半天下是曹操亲手打下来的。

更关键的是,汉室崩塌后献帝叫花子的模样是有目共睹的,是所有人都公认你汉家气数已尽了。

所以曹魏继承天命时,至少“天命论”还是能说服别人的。

也就是说,刘家失德让天下大乱,人家曹魏终结了乱世是大功德,是能者代之!

自司马懿开始,放出了第一个魔鬼。

这个魔鬼叫做:“原来拿下所谓的天命只要牢牢控制住权力就可以了”!

皇帝真的没有什么神秘的!谁都可以当!

过去是外戚牛了以后,可以呼风唤雨,但只要皇帝还是姓刘的,实际上对整个国家的内耗不大,东汉晃晃悠悠一百多年都没事,人口总量近五千万。

一旦权臣准备自己当皇帝了,就要开启一下两个模式:

1、对帮着自己篡权的势力,要大规模的分红。

2、对敌对自己篡权的势力,要大规模的消灭。

前者会让中央的权力分散并冒出更多庞然大物的家族。

后者会让原本庞大的总量在内耗后被大大减弱。

再往后的推演就是:

1、那些渐渐庞然大物的家族,也会做你今天的梦。

2、随后一轮轮的内耗会把原本蕴含巨大能量的汉民族变的一次比一次虚弱。

随后,非我国人的势力就开始有能力五胡乱华了。

朋友们记住这个公式推演,后面还会讲好多遍。

不是某些学术讨论或者答卷子时,尽量不要说啥“三百年大乱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云云的话。

因为那个时代被当做“两脚羊”的百姓们是不会这么认为的!

现在让你被倭寇和洋大人踩着脑袋融合融合你愿意吗?

读史的目的根本就不是探寻每段苦难的意义!

而是设身处地的回到当时去品味,然后怎样避免今天遭受曾经的苦难!

当群狼环伺,当外敌亡我之心不死,再来回顾一下刚刚的推演:

1、那些渐渐庞然大物的家族,也会做你今天的梦。

2、随后一轮轮的内耗会把原本蕴含巨大能量的汉民族变的一次比一次虚弱。

随后,非我国人的势力就开始有能力五胡乱华了。

千年的血泪史就是在告诉我们一件事!

非我国人,其心必异!

只要自己人不内耗,就没人能击败我们这个民族!

全国人民紧密的团结一心向前奋进是我们唯一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

上面这句话真的不是一句口号!

是我们民族的兴衰密码!

司马懿在一入仕,就进入了第二梯队的曹丕团队。(于是,使与太子游处,迁黄门侍郎)

更有意思的是,在他进入曹丕团队后不久,家里的老三司马孚也入仕了,去的是曹植的团队。(魏陈思王植有俊才,清选官属,以孚为文学掾)

再算上此时第一梯队曹老板那,大哥司马朗也是大红人,也就是说,司马家的四个人,分别在四条线路上进行了站队。

老爷子站的是大汉的队。

大儿子是曹操的队。

二儿子走的是曹操大儿子路线。

三儿子走的是曹操二儿子路线。

牛不牛X,就这家族规划,就问你服不服!

可得好好学历史啊!人家司马防老爷子这汉书不是白背的!

当生殖能力和历史知识结合到一起后是能改变家族命运的!

全都给我谨言慎行!

全都给我好好念书!

全都给我成为好产品去不同的赛道下注!

这是多么自信的产品投放思路,每条线我都有信心长成参天大树!

更加可怕的是,老三司马孚在工作中得到了曹植的认可,但太子之位决出胜负后,司马孚居然无缝对接的又跳回到了曹丕这条线上!(魏陈思王植有俊才,清选官属,以孚为文学掾。植负才陵物,孚每切谏,初不合意,后乃谢之,迁太子中庶子)

跳回来不难,难的是这位“有前科”的司马孚居然在小心眼的曹丕上位后深得重用!(转孚为中书郎、给事常侍,宿省内,除黄门侍郎,加骑都尉)

品出来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家族了吗?

当你身边卧着这样一个家族的时候,你怎么能靠一个人的生病与否就判断他们家族已经大势已去呢!

当干系重大之时,深读一个人要品他和他家族的履历与过往,不要看他现在的表现。

无论是择偶还是选关键伙伴,切记察之啊!

这些年的司马懿履历,基本就是得到了重量人物(崔琰、荀彧)的夸奖、废寝忘食的工作,曹老板不断地诋毁,曹丕不断地维护,然后就是几次精准的判断。

215年,曹操征张鲁,司马懿随军,在拿下汉中后,司马懿劝曹操,赶紧趁机拿下蜀地,曹操没听,我们当时分析过,这个建议是正确的废话。

219年,曹丕两年前成为太子,司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 “每与大谋,辄有奇策”的成为了东宫第一参谋,与陈群、吴质、朱铄并称“四友”。

这一年,司马懿开始上前台建议,说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都不应驻守边防,曹操又没听,结果关老爷一打过来,这二位果然投降了。

关老爷威震华夏后,曹老板准备迁都,司马懿和蒋济都说:迁都后整个淮河汉水一线就人心尽丧了,现在关羽做大,孙权肯定不高兴,让他们咬去吧。(是时汉帝都许昌,魏武以为近贼,欲徙河北。帝谏曰:'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

司马懿的这次关键建言,在曹魏政权的紧要关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没过俩月,220年开春,曹操病逝,司马懿被任命为丧事大了(主持人),管理丧葬诸事,内外肃然,迅速的安定了人心。(帝纲纪丧事,内外肃然,乃奉梓宫还邺)

属于司马懿的春天到来了。

因为曹丕这个领导,是典型的自己人我就爱死你,谁得罪过我我就弄死谁的人格。

除了甄妃以外,当初所有帮他的,让他喜欢的人,全都给予了至情至性的回报。(唉,甄小姐生的儿子特别优秀在立储上也帮他了,长得模样也让他心动了,咱也不知道是为了啥?)

所有当初得罪过他的人,全都没有好下场!

曹植就不说了,举个最恐怖的例子,他当年找曹洪借过钱,曹洪这货不开眼舍命不舍财,结果曹丕仇恨的种子播种好多年,上位后找茬居然以宾客犯法的名义要杀掉这位救过他爹命,倾家荡产支持革命的叔叔,最后是卞太后玩了命说情才救回来的。(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救莫能得。卞太后谓郭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於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土)

司马懿作为当初帮助领导出谋划策的好同志,在曹丕即魏王位后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十一月,魏受汉禅的关键时刻,曹丕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转过年来,免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都是关键岗位啊!

222年和224年,曹丕两次伐吴,司马懿开始以后方大当家身份坐镇许昌,封司马懿为向乡侯。

225年二月,再升官,任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司马懿人生中第一次的碰到了军权。

司马懿对于这个封赏是很小心的,开始辞让,曹丕说:我就是想让你一天到晚的给我干活,这可不是什么荣耀,是为我分忧罢了,别客气了。(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

曹丕对司马懿曾经深情的写过这样的诏书:曹参有战功,但国以萧何为重,以后我在东面,你总管西面,我在西面,你总管东面。(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

曹丕在位的这六年中,司马懿基本上就是在后方干大总管的活,类似于当年刘备托孤前,丞相在成都干的那一摊,司马懿也尽忠职守的干的非常棒,你让他这个时候动老板的心思是不太可能的。

此时他曹家牛人太多,分分钟拍死他!

不过,上天开始惩罚他曹家。

曹操戎马一生,最后六十六走人,自他后,他的这帮血脉全部没有活过四十。

后来这个规律延续到了他的孙辈。

壮年而亡的宿命甚至扩散到了他的整个家族!

他曹家本来人才辈出,但短命的宿命开始莫名其妙的给历史强行改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