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话常说“男无性如铁,女无性如麻”,是什么意思,看后涨知识了

 刘邦1598 2020-07-08

“民人俗语日:‘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这是西汉时期史学家褚少孙在《史记·滑稽列传》中所补文章中的一句话。

可见,在我国历史文化传承之中,俗语方面的文化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存在了。不过,那个时候所谓的俗语,指的就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说法。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俗语文化经过发展演变之后,已经成了一种约定成俗、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固定语句。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而那些流传下来的俗语,因在民间广泛流传,被百姓口口相传的缘故,其语言简单直白之处,并非像诗词文章一般晦涩难懂。通常来说,就算是没有文化的老农,也能品味出来俗语中所蕴含的道理。譬如说,有这么一句俗语,“男无性如铁,女无性如麻”,对于古人来说,其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浅显的道理。

那么,这句民间流传的老话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这是古人对男女之间,性格方面的描述论断,其中蕴含着很朴素的道理。

一、男无性如铁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封建社会当中,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是普遍存在的。也就是说,无论王公贵族也好,亦或者是普通平民百姓也好,多半都会将心思放在男孩身上。因为对于古人来说,“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只有养儿子才能为自己养老送终。

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古人在教育儿子之时,都希望儿子长大之后有所作为。那么,如何指望儿子能够有所作为呢?各方面的教育说起来对于古人而言可能比较复杂,但是在性格培养方面,古人还是比较有见地的。

譬如说,“男无性如铁”这一句。因为古人知道男人要想有所作为,不论他从事哪一个行业,不论他将来打算做什么。那么刚毅果决、有勇有谋、进退有度应该是最容易成功的一种性格了。

也就是说,男人如果没有自己的性情,软弱懦弱的话,就会如同铁一般,成不了大事。毕竟,在古人的眼里,钢不只是有着坚强刚硬的品质,在弹性韧性方面也是首屈一指的。这一点,要比铁强多了。要不然的话,古人怎么会说“恨铁不成钢”呢!

因此,俗语说的“男无性如铁”,意思就是男人如果没有坚毅如钢一般果决的品质,如果没有坚韧如钢一般进退有据的特质,就会如同烂铁一般,在社会上呆不了多久就会被腐蚀成为一堆锈迹斑斑的“废铁”。

从这一点来看,“男无性如铁”这句俗语就算是放在现在,依然有很深刻的人生哲理。

那么,“女无性如麻”又是什么意思呢?

事实上,这一句跟“男无性如铁”的意思非常类似,只不过前面说的是男人的性格,而后面这一句说的女人的性格。

二、女无性如麻

在古人对女人性格的描述上,通常自然指的就是其温文尔雅、贤良淑德的性格。因为对于古人来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若是男女结婚之后,那么通常男人外出工作养家糊口,而女人则处理一应家庭内务,不仅要照顾老人和丈夫,还要照顾儿女。

因此,在古人眼里,女人的性格最好培养成温柔贤惠,特别懂得持家过日子那样的品质。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家庭内务方面的事务全部担到女人身上,就可以让男人不用为家里的琐事操心,从而可以外出考取功名或是建功立业。

而所谓的“女无性如麻”,其中指的就是麻糖,意思就是如果女人没有那样温柔善良贤惠的性格,就会如同麻糖一样易碎而且粘人。因为不够贤惠的缘故,自然会在生活当中跟公公婆婆或者丈夫产生分歧或冲突,这样一来,如同麻糖一样粘着丈夫,就牵扯到对方大量的精力。那么丈夫就无法成就自己的功业了。

倘若如此的话,那么夫妻两人的家庭生活定然不会幸福了。因此,后面这句俗语在古人的眼里也是有着非常深刻的寓意的。

不过,倘若放到现在的话,其中的意思可能就要因地制宜的改变一下了。譬如说,可以将其中温良贤淑的性格改成独立自由的性情。也就是说,如果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女人没有独立自主的性情,不能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事事都依附男人,没有自己的主见的话,就会如同麻糖一样易碎粘人,对家庭以及双方的事业都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这样的话,两人是没办法过下去的。

因此,“女无性如麻”这一句,即便流传到现在这个时代,也只要将其中的意思改变一下,就同样能说得过去。

由此可见,古人在俗语文化方面的智慧,实在是不可小觑。那么,古人还有没有留下类似蕴含着深刻意义的俗语呢?

实际上,有一句俗语在民间流传极广,同样对现在的人有着深刻教育意义,那便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其中的换位思考深刻寓意最能发人深省。

三、换位思考

想必大多数人都听过这句俗语,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一个人没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时,是父母用自己的双手将他抚养长大。无论在书本之中亦或者是别人口中听闻生活的艰难,但都只是停留在自身之外的一个“概念”。

只有这个人真正的当家做主,真正的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之后,才会深刻明白每一块钱,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这时候,他才会真正的明白,就连家里的每一粒米都是用自己的汗水换来的。只有懂得了这个道理,才能节俭度日。

同样,很多人特别是一些青少年,在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怎么教育对方,让对方明白天下间父母之爱和父母养育之恩的伟大,他也始终没有办法深刻体会。只有他自己成家生儿育女之后,才会明白父母之恩到底是什么东西,如此,才有“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的说法。

正所谓“绝知此事要躬行”,其实不只是“当家”和“养儿”,恐怕放在任何行业,这都是一条颠不破的真理。但凡只是听别人诉说,或者从书本上面学习的话,尽管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其中最深层次的感受必然是体会不到的。

就如同人们所说的那样,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明白别人经历过的感受。而这些浅显而又深刻的人生哲理,古人在数百年前甚至是数千年前已经通过俗语的方式流传了下来。

结语:

俗语,也就是“老话”,同样它也有“古语”“常言”等说法。它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中属于民俗文化的一个分支。而且是民俗文化中最“俗”的一部分。因为俗语就是流传于民间,盛行于口头上的一些词语和称谓。

这些俗语和称谓因简单易懂、琅琅上口的缘故,广受民间百姓喜欢。又因其诙谐有趣,蕴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的缘故,经过凝练、演变之后,能够经久不衰,千年流传。正因如此,很多时候我们一听到某句俗语,在不查询任何资料的情况下,就可以明白它的意思,并且能弄清楚其中所寓意的人生道理。

在探究俗语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禁感叹汉语的魅力,不得不赞叹中华文明文化具有深刻的底蕴以及其本身所蕴含的多样性。当然,在研究俗语文化的时候,大家不妨探究一下其来历和原本的意思,想必其中的一些趣事和缘由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