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个改变教育的疯狂想法

 如水138 2020-07-08

教育是影响一个国家、社会、家庭、个体变化发展最重要的底层元素之一,虽然受制于多方原因目前的革新进展较慢,但在这个过程中却不乏有趣甚至疯狂的想法。

这些点子初看疯狂,但细细思考却有暗合教育理念与人结合发展的考量,其中一些想法已经在实践中开始实行,有一些还很遥远,这都需要每一个参与教育的人协同思考。也许其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就会是未来带来转折的变化。

10个改变教育的疯狂想法

别忘记自己的疯狂

不强制学生每天来到学校

10个改变教育的疯狂想法

个性化的学习已经成为了主流认知和改革方向

多元化的社会背景需要多元化的学习场景,目前标准化的学校环境对于学习场景的营造是较为单一的,只是依靠在学校环境中模拟多元化场景需要思路与科技的双重进步,可以多利用社会自身多元化的场景形态来打造有目的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从固定的学校模式中脱离出来,进入社会来学习。

目前网络化课堂的出现已经将教育的场景进行了分离,但依靠网络化的内容固然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但对人的成长影响还需要社会环境的加入。

挑战在于,如何与社会协作,在一个开放空间中形成有效的学习空间,以及学生自制力与学习意愿的引导与培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挑战更大,也需要来自家庭父母的理解与支持。

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与老师

10个改变教育的疯狂想法

基于合理规划的评测与选择会是下一阶段的刚需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甚至双胞胎也并非完全相同,多样性是人成为万物灵长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教育形式源于「规模化」培养人「特定技能」的社会需求,让每一个不同的人按着固定的路径成长,某一程度上是对人性的压制,这也是很多学生对于学习逆反的作用力之一。

我们常说「做喜欢的事情」,每个人对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都会表现出极高的关注度与注意力,学习也是一样,在学习阶段能够针对不同个体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内容,会极大提升教育成才率和个体的成人率。

这样的变化其实已经在发生,目前网络与 AI 等技术的进入,让教育「千人千面」的特点开始逐步呈现,究极的个性化需要近乎变态的标准化支持,学习内容模块化与教师的信息化是支持学生「自由学习」的基础,这需要教育底层发生变革才有可能做到。

推倒学校围墙

10个改变教育的疯狂想法

开放性的学校体系现在多见于高等教育,但正在向低年龄段下沉

学习是与社会环境、与时间、与其他人相互作用的过程,学校是学习环境的孵化器。从某种程度来看,学校的管理模式与「监狱」很相似,很强的安保、很严格的制度、每节课后出来放风、固定的班级组合与座位排列。

推倒围墙,让教室、学校成为「透明」,「有效学习空间」是「有效信息在教学双方高速交互」的场所,并非只会在所谓的「学校」、「课堂」中才会出现。有效学习环境的塑造需要社会的协作与教育理念的升级。

网络在这方面依然走在了前面,在目前教学模式还不会太快发生变化之前,虚拟课堂、AR、VR技术的引入会在某种程度上扩展课堂的纬度,帮助孩子们在课堂中看到更精彩的世界。

连接全世界的课堂

10个改变教育的疯狂想法

全球教育也能物理化的连接

相较于封闭的教育体系与学校模型,教室作为学习空间更为封闭,与固定的人在一个空间里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会让很多人,特别是低龄儿童出现烦躁与焦虑,解放课堂也一直是升级教育的口号之一。

有没有想过「如果全世界的课堂可以像网络一样连接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景象?信息会在全世界的教育场景中开始流动,如果配合 5G 网络与即时翻译,可以形成世界版本的「双师」或「多师」课堂,你可以跟日本的孩子一起上英国老师的英文课,也可以跟巴西的学习伙伴随着埃及老师的脚步配合 AR、VR 探索金字塔… 学习场景的互联会扩展出不可想象的学习机遇。

当然,这需要教室、教师自身的升级,以及极大的科技助力。5G 时代的来临,会让这一切更快来到我们身边。

打造从0开始的多维评价体系

10个改变教育的疯狂想法

多维度的看待人或看待问题都很重要

考试自身并没有问题,应试制度也不应该全盘否定。考试的目的不应该是分数与排名,而是找到个体学习的不足与问题,并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学习是为了成长,不是为了争夺第一第二。

但传统评价体系最被诟病的就是太过以应试成绩作为核心,排名让我们只关注到了孩子距离 100 分的差距,而忽视了他们较于 0 分的成长,也许作为成人甚至教育者的我们,不愿意承认「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 100 分」这样的事实,但从日常的教学中却能深切感受到「每个人都期望变得更好」。

用新科技代替教科书

10个改变教育的疯狂想法

新形态的教科书其实已经比较广泛的应用在教育中

其实这是正在进行时,老师已经开始用大量的电子内容作为原本课本的替代、扩展与补充。课本形式的固化会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想法的拓展与延伸。

但新的教科书并不应该只是这样,也不是简单的把原本课本里的内容塞进电子平板或其他电子产品里放进学生的书包,新的教科书是「有效教学空间」的组成元素之一,目的是为了协助有效信息的传递与流转。

也许未来的教科书只是一块屏幕,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自动切换,连通高速网络,可以与教室在内的环境进行交互,可以将学生的想法与笔记快速的进行分享与讨论,还可以形成全息投影更好的展现原本只有文字和图片的内容。

也许,未来的教科书依旧是一本书,但可以通过触摸、按压、点击,感受到来自南极的冰冷、来自沙漠的酷热、海豚皮肤的润滑。

鼓励犯错

10个改变教育的疯狂想法

成功学也许并不是那么美好,让我们的承受力下降

精英化的教育就是百分制的延伸,让我们对错误避之千里。相较于成功,我们成长中面临失败的几率更高;相较于成才,我们很多人连成人都做不到。

与成功相比,失败的偶然性更低,覆盖面更广,正如我们之前在专题「游戏化教学思维 101 – 什么是有趣?」中提到的,我们对于失败的恐慌来源于自身缺乏「失败的训练」以及所在环境缺少犯错后的「有效保护机制」。

鼓励犯错,就是鼓励孩子面对生活的常态,在成才之前先成人。基于高成人率的精英化教育才更有价值。

黑板升级

10个改变教育的疯狂想法

智能黑板很快就会来到我们身边

我们对于科技进入课堂一直抱有「谨慎」的态度,不能说给每一个学生发一个平板就是智慧课堂,也不能说教师通过手机布置了作业就是课堂的信息化升级。

之所以将学生送入学校,而不是在家对着网络上课,就是需要与「人」进行接触,与「人形成的社会」形成感知交换,网络是信息的交互渠道,可以基于信息形成社群,但缺少人,是不能形成「有效社会形态」的。

而人的成长需要与社会形态产生摩擦,在教育环境中,就是需要「学习同伴」,在课堂环境中,就需要「教师引导」,你会把孩子交给一个 AI 程序来教导吗?在一定程度的时间跨度里,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中心。

太多技术或设备进入课堂的弊端就是分散了学生对于「教师」的「注意力」,让孩子低头看屏幕的同时,我们忽略了教室里最大的那块屏幕 – 「黑板」。

假如黑板就是一个巨大的 Pad,除了保持原有的形态,还可以联网、可以截屏、可以将课堂与世界分享与连接,可以呈现动画、可以即时发音与翻译、可以具备 AI 智能,还能够保持原有课堂的基础元素与形态,必然会对整体课堂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也许,很多时候,一个场景或一个产品的升级并不在于你塞多少新东西进去,而是你如何让原本就在那里的东西变得更好。

教学生如何玩耍

10个改变教育的疯狂想法

玩好也是一种能力

当代人缺乏想象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开始不会「玩」了。而人类进步过程中,「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将「玩」分解为「围绕规则的行为」,那么其实我们的整个社会都是在「玩」中建立起来的,从过去的狩猎到现在的公司,只是区分为「严肃的玩」与「娱乐的玩」罢了。

这也是教研社把「游戏化」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点进行传播的原因所在,基于游戏机制的即时反馈、任务化、动态难度、个性化的特点,可以将诱发「玩耍基因」,让枯燥的事情变得有趣,让孩子在更关注的状态中学习。

至于对于这种状态以及有趣的解释,可以参看教研社游戏化专题中的「什么是有趣?」「什么是心流?」

创造专门用于教育阶段的语言系统

10个改变教育的疯狂想法

全球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地球已经成为了一个「村」,但村里的人说的都是不同的语言,语言即文化,让全世界的人说一种语言是不可能的,这本身就是多样性的体现。

不同语言对于人大脑在学习过程中的刺激是不同的,甚至影响对于相同信息的认知。但是否会有一种专门针对教育阶段的「世界性语言」,可以融合主流语言的特点,让有效信息在教育层面快速普及,甚至更加有效的辅助包括母语在内的其他语言的学习。

即时翻译配合 5G 已经在消除语言间的隔阂,但这对教育来说是否是一件好事,还未有定论。

10个改变教育的疯狂想法

保持疯狂 保持创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