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摸金校尉都啃不动的元娘娘墓,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Ray_芮利 2020-07-08

《鬼吹灯之龙岭迷窟》中有这么一段,说的是胡八一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进入李淳风墓中,胖爷看到墙上的有支又粗又长的笔,想都没想就拿了下来,没成想这是道机关,入口的石门马上就关上了,一行人那个捶胸顿足啊,恨不得宰了憨憨的胖爷。

这毕竟是影视小说,有很多想象的成分,现实中的墓葬可没有这么多花里胡哨的防盗机关。其原因也很明显,一是古代技术相对落后,做不出过于精巧的设置;二是时间久了,那些用木铜铁制作的部件,大多腐朽了,也就谈不上发挥作用了。

相对于这些设计精巧绝伦的防盗装置,古人更崇尚简单实用的防盗方式。

比如,今天要讲的元娘娘墓,便是将“三合土浇浆”这门实用的防盗技术发挥到极致的典范。600年来,一波又一波摸金校尉前赴后继,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鬼吹灯之龙岭迷窟》剧照

1. 元娘娘墓与张士诚

元娘娘墓是元末枭雄张士诚母亲曹氏的墓,也是他父母的合葬墓。

这张士诚可大有来头。元朝末年,张士诚率众弟揭竿起义,占领了高邮,建国号大周,自立为王,世人称他为“张吴王”,连我们熟悉施耐庵、罗贯中都是他的小迷弟,纷纷前来投靠。

张士诚像

当时,张士诚控制了中国东南最富庶的区域,切断了元朝漕粮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可以说是灭元的盖世功臣。坊间有句话流传甚广——“友谅最桀,士诚最富”。而“最富”的张士诚,自然不会让父母的合葬墓太过寒酸,陪葬的大量金银珠宝,仿佛让摸金校尉们嗅到了扑面而来的宝贝的芬芳。

张士诚自然也明白,一旦父母合葬墓落成,必将成为众多摸盗墓者的争相“拜访”的目标。考虑到大多数盗墓贼都是单兵作战,就算有团队,也不过几人,因此,只要坟墓足够坚固,就足以让这些盗墓贼无功而返。

而以坚固实用著称的“三合土浇浆”防盗技术,便是张士诚不二的选择。为保万无一失,张士诚决定将“三合土浇浆”技能直接点满,而这一决定,让他父母的合葬墓安稳地度过了600年。

那满级的“三合土浇浆”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能够抵御数百年无数摸金校尉的毒手呢?

影视剧剧照

2. 超级“三合土浇浆”

据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专家贺云翱教授的研究证实,“三合土”是由三份石灰、二份沙子、一份黄土,用蓼草液拌和,趁其半干半湿状态时填夯于墓穴中,等到冷却凝固后形成致密坚固的保护隔离层。

临海古建文物工程公司就专门做过“三合土”硬度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三合土”的硬度远超未加钢筋的水泥。

也正是由于这个特性,一般采用“三合土浇浆”技术的墓葬,只做一层便可以起到良好的防盗效果。但是,深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个道理的张士诚,显然不想将便宜了那些精明能干的摸金校尉,于是,花了大价钱,精心制作了一座固若金汤的超级“三合土浇浆”墓。

时间来到了1964年6月,此时的元娘娘墓已经安然无恙地度过了600年。要不是坐落于盘门外吴门桥的苏州市盘溪小学准备扩建校舍,这座墓极有可能还会一直沉睡着。

在这所小学即将扩建的工地范围内,有一个高近4米、直径10余米的土墩显得异常突兀,而土墩旁边的一块碑石告诉人们: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土墩。

苏州市文管会、苏州博物馆接到报告,立即派考古人员来到现场。一看这碑石上刻着“张吴王母曹太妃墓碑记”,考古人员瞬间就兴奋了,好家伙,这不是元末一度割据苏州的吴王张士诚母亲的墓嘛。话不多说,赶紧发掘吧。

然而,元娘娘墓的坚固程度大大超出了考古人员的预料。

元娘娘墓出土珍贵文物-素纱衣

● 第一道防御——封土

墓上有封土堆,高出地面3.8米,范围约210平方米。封土内分四层:

第一层为厚约0.64米的封土;

第二层为厚0.4米的“三合土浇浆”;

第三层为整齐成排的石板,共计是十一排,各排石板五十七至七十三块不等,石板均长1.2米,宽0.7米,厚0.1-0.15米,中凿对称双圆孔,双孔中穿贯圆木,并作列竖砌;

第四层又为“三合土浇浆”,厚度达到1.4-1.9米。

对此,我专门制作了一张剖面图,感受会更直观一点:

封土层横剖面图

这封土层不仅使用了极为坚硬的材料,而且累计厚度达到了3.14-3.54米,这厚度差不多有一层楼那么高了。

这还都是考古人员经过发掘研究之后的结果,那些摸金校尉哪里知道这是块超级硬骨头呀,于是,往前的600年间的某一个夜黑风高的夜里,摸金校尉在此墓的西北角开挖了一个0.8×0.4米的不规则盗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仅仅打通了第一层“三合土浇浆”,无法再突破第三层石板层了。

仅仅触及了此墓冰山一角的摸金校尉,就机智地放弃了挖掘,往后慕名而来的盗墓者,估计也看到了这个盗洞,经过难度评估,也都纷纷放弃了这个墓。

否则,张士诚精心设计的第二道防御,绝对会让他们欲死欲仙。

元娘娘墓出土珍贵文物-女金冠

 第二道防御——墓室加固层

封土之下,是墓室四周由“三合土浇浆”、石板、青砖护固五层的强化加固层。由外及里,依次是:

第一层用长1.1米、宽0.65米、厚0.25米石板竖身叠放六层,各层石板上亦凿有对称双圆孔,双孔内安圆木,彼此贯穿;

第二层为厚1.1米的“三合土浇浆”和碎石,此层高至3.34米处,复用不规则石板顺身平叠四层,顶与外层之高齐平;

第三层为厚0.73米的砖墙,砖作一顺一丁平砌;

第四层为厚0.55米的石灰和黄土,似经过夯实,此三、四层高为2.72米,其上叠放石板横列式;

第五层为厚达1.8米石灰浇浆。

墓室加固层平面图

墓室加固层纵剖面图

墓室加固层横剖面图

如果说,第一道防御有效地防御了从上而下挖掘的盗墓方式,那么第二道防御则彻底地杜绝了从侧面挖掘。

墓塘四周是厚达4米的加固层,而最外层的厚石板,在古代就是坚固的代名词。

由于盗墓者一般都是晚上作业,动静自然是越小越好,最好是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宝贝洗劫一空。张士诚为了防止盗墓者将石板撬开,特意用两根圆木将石板一一贯穿,形成一个长而坚固的整体。因此,若想突破石板,则必须用铁锤、凿子之类的工具,要么砸碎,要么凿穿,而敲砸的巨大声响,势必会暴露自己的行动。这也是盗墓者在挖掘封土时遇到石板层就放弃盗挖的原因之一。

但是,张士诚觉得还不够,父母的棺椁必须得到最有效的保护,假如真有人突破了前两道防御,也要让其在第三道防御面前束手无策。

元娘娘墓出土珍贵文物-金手镯

● 第三道防御-墓塘

墓塘相当于迷你墓室,里面存放的就是棺椁了。

元娘娘墓的墓塘呈正方形,无墓道和墓门。长、宽3.79米,全用整块大青石板构筑而成。四角交接部位各有板钉斜扣作榫,以免塘壁华东,塘顶顺放两整块大青石板作为顶盖,顶盖下横置着四根直径27厘米的楠木梁,并且两端安插在塘壁上的方槽内,以防止巨型盖石断裂下榻。塘底铺着方形金砖,砖长、宽37厘米。方砖下铺33厘米厚的石灰浇浆和碎石。

墓塘平面图

墓塘纵剖面图

墓塘横剖面图

从示意图可以看出,若想突破最后一层防御,除了击碎巨型石板别无他法。倘若盗墓者真从侧面击碎了巨石塘壁,墓塘也会因为缺少支撑而塌陷,不仅掏不到宝贝,小命都可能搭进去。

唯一开墓的方式,只有自上而下,一层一层地挖掘。

这古代的摸金校尉都束手无策的墓,也让考古队颇为头疼,据说,当时普通的钢钎都打秃了好多根,还是无法进入墓中,最后不得不动用了钻井机械才发掘成功,前后用了24天。

如此固若金汤的防御,就算是胡八一三人组都来了,没有考古队的重型机械,也是大眼瞪小眼,干着急。

《鬼吹灯之龙岭迷窟》剧照,潘粤明饰胡八一

3. 遗憾:元娘娘终被火化

三合土浇浆墓的密封性能非常好,为墓中尸体的保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江苏多地都有出土未腐尸体。

元娘娘墓的尸体保存情况更为完好,除眼珠、鼻梁、面颊部分腐烂外,其余保存尚好,肌肤呈白色,堪比后来的长沙马王堆女尸。

但此时正是伏暑天气,开棺后不久,“娘娘”肌肤便开始变色。因当时条件有限,加上文物保护意识较为淡薄,急速腐烂的“娘娘”遗体经法医鉴定后决定火化。

就算发掘了大量珍贵文物,此次考古也堪称千古遗恨。

参考文献:苏州吴张士诚母曹氏墓清理简报》,苏州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苏州博物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