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2000年古墓历经17次盗掘,盗墓贼半途而废,惊慌逃窜,究竟为何?

 Ray_芮利 2020-07-08

千年古墓浮出水面

2004年除夕夜,当河南上蔡县郭庄村的村民正陶醉在阖家团圆的喜悦中时,一伙窥伺郭庄大墓已久的“摸金校尉”,趁着夜色,驾车来到了一座土丘前。

在稀稀落落的爆竹声中,只听见“轰隆”一声闷响,土丘被炸开了一个大洞。正当村民疑惑这爆炸声从哪来的时候,漆黑的夜里闪过几束手电筒微弱的光,“摸金校尉”们已经甩开膀子,顺着洞挖下去了。

手电筒微弱的光

早就听说此墓封有流沙的“摸金校尉”,这次做足了准备。为了防止流沙塌方,他们借鉴了煤矿巷道的顶木方式,一边靠着墓壁,一边用木板遮挡住流沙,至少搭建了十几米的巷道才到达了墓底。

突然间,墓室顶部突然细沙飞落,紧接着成堆的大石头块坠落下来,见状不妙,这伙“摸金校尉”撒腿就撤,还好跑得够快,否则就成墓主人的陪葬了。

驾车逃离

这时,天已经微微泛白,土丘也渐渐显现出了轮廓,惊魂未定的“摸金校尉”,无法再继续盗掘,只好驾着车,灰溜溜地跑了。

接下来的几天,村民总会在半夜里被巨大的爆炸声惊醒,到了白天,耕地里接二连三地出现一个个深深的洞穴。

农田里的盗洞

上蔡县一直是当地文物部门重点关注的对象,由于早年间砖厂挖土烧砖,就多次发现楚国贵族墓葬。很快,郭庄村深夜频繁出现爆炸声的事情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高度关注。

经过文物部门的数次勘察,确定这布满盗洞的土地底下埋藏着古墓,并且很有可能是一座战国古墓。于是,2005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该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时任考古队领队的马俊才,看到封土损坏严重,盗洞横生,墓中文物十有八九被搬空,马俊才的心顿时凉了半截。

墓中还会有文物吗?

面对这样一座极有可能被盗掘一空的墓葬,几乎没有考古学家愿意去发掘。但经验丰富的马俊才,不止一次遭遇这样的窘境,即便面对的是一座空墓,他也要严格按照考古规则进行发掘。

随着发掘工作的展开,厚厚的封土被一层层揭去。一座规模庞大的墓室轮廓,呈现在大家眼前:整座墓坑东西长25米,南北宽17米,从墓坑的整体形状来看,是一座呈“甲”字形大墓

“甲”字形墓 马俊才提供

据安阳殷墟的经验,“亚”字形大墓必为天子之墓,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出土墓只是个“甲”字形墓室,从形制上说,“甲”字形墓比“亚”字形墓低两个档次、比“中”字形墓低一个档次。

“中”字形墓:秦公1号大墓(左);“亚”字形墓:秦东陵(右)

由此可见,这座“甲”字形墓的主人,必定是楚国的高级贵族!

罕见的墓葬防盗术

随着墓坑越挖越深,在清除了了厚达7米的夯土层后,突然出现了大量的沙子!这难道是极其罕见的积沙墓?

积沙墓是一种特殊的墓葬形制,墓主人下葬后,用炒干的沙子代替泥土填入墓穴,当盗墓者挖掘盗洞时,沙子就会源源不断地从四面流入把盗洞堵住,从而达到防盗的效果。但是积沙墓工程繁浩,花费巨大,因此积沙墓极为罕见,截止2005年,全国只发现了11座。如果这座墓葬采用积沙的防盗方式,说明里面一定还埋藏有珍贵的文物!

发掘现场

这可把考古队员们高兴坏了!然而,随着沙子越挖越多,刚燃起的一丝希望,马上就被浇灭了。

随着挖掘地不断深入,盗洞却多了起来,一清点,大大小小的盗洞足足有17个!最早的1个是战国盗洞,东汉盗洞有7个,现代盗洞竟然有9个!

在这9个现代盗洞中,其中一个采用横向挖掘,挖出了27米长的盗洞。盗墓者进入墓坑后,为了防止流沙塌方,采用了“人”字形架设木板巷道的方式继续盗掘。

“人”字形盗洞

如此现代化、集团化的盗墓行为,让考古队员忐忑不已,这个墓葬是否已经被洗劫一空了呢?现场的工作人员沿着“人”字形的巷道一层一层向下挖,可就在掘进7-8米后,巷道塌陷了!经过一番清理,才发现木板搭成的巷道是被一块巨石砸塌的

为什么积沙墓中会有巨石呢?

随着泥沙被层层清理,眼前的一幕渐渐浮现在眼前。

积沙上方的巨石

望着眼前成堆的巨石,马俊才突然明白了,这不仅仅是一座积沙墓,而且是一座更为高明的,也更为罕见的积石积沙墓!

积石积沙墓是积沙墓的加强版本。积沙墓的流沙杀伤力有限,属于防御大于杀伤的防盗方式。但是在沙中加入巨石,一旦有盗墓者进入积沙层,流沙就会和巨石一起滚落,将盗墓者砸死或者砸伤,这就是积石积沙墓。而此墓的积沙中摆放了上千块石头,大石块重150公斤左右,小石块也有数十斤,杀伤力可想而知。

但令马俊才倍感困惑与焦虑的是,挖掘深度将近二十米,按照以往发掘战国墓葬的经验,这个深度无论如何也应该到达棺椁的位置了,但考古人员却丝毫没有发现一点棺椁的迹象。

就在发掘工作进行到第三个月的时候,在墓坑中部的地方清理出一些木板残留的灰痕,外形就像一个长方形的箱子这难道就是棺椁吗?

疑似棺椁的“长方形盒子”

然而,当考古队员仔细地清理掉“箱子”里的夯土,里面空空如也。然而就在这个“箱子”的东北角又发现了一具同样大小的“箱子”,旁边还留有盗墓贼扔下的大铁撅。

马俊才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结构,查资料也一无所获。周围的沙子都被清理掉之后,这两个“箱子”的大小与巨大的墓坑相比,显得极不协调。马俊才这才明白,这就是传说中的“疑棺”。

所谓“疑棺”,就是在真正的棺椁上部,放置空的棺椁,让盗墓者误以为这座墓是空墓,以此打消他们继续挖掘的念头,而“箱子”边上的大铁撅,应该就是盗墓贼发现这是座空墓,一气之下丢在里面的。

既然发现了“疑棺”,那真正的棺椁必然在这之下!

现场人员继续向下清理,沙中突然出现了很多红色的图案,仔细一观察,这不正是战国时期贵族墓葬棺椁上常用的装饰吗?这让所有人都兴奋不已,在更深的沙层下面,一定埋藏着不为人知的宝贝。

红色图案

经过仔细的清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椁室显露出来。随后,考古队员在棺椁周围发现了大量文物。至此,埋藏地底2000多年的战国古墓,暴露在了2000年后的阳光之下!

至此,整个墓葬的结构便一目了然!为此,我制作了一张结构图,方便大家理解。

郭庄楚墓剖面图

需要提到的是,在该墓(1号墓)北部,发掘了一座土坑墓(2号墓),形状与1号墓相似,封土厚4米左右,与1号墓有一定的组合关系,专家初步判断,这两座墓是夫妻合葬墓。但是令人惋惜的是,2号墓基本被盗掘一空,仅留下少数散乱的文物。

出土文物

虽然1号墓集夯土、积沙积石、疑棺这三种防盗方式于一体,但是在东汉期间,该墓还是遭到卸顶式挖掘,盗墓者几乎挖空了墓室东部的积沙,尽管如此,墓中的各种随葬品的总数还有1000余件。这说该墓的防盗措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那墓中发现了什么文物呢?

外棺内仅发现一些车马具,主棺内发现41件琮、璜、佩、环、玦[jué]、扳指等精美玉器和墓主人铜配剑2把、铜削2把。个别陪葬棺下压或旁置铜鼎、盘等器皿,陪葬人架上发现有玉环、玉佩、玉耳勺、水晶珠、玛瑙环等首饰。

前室中残存的各种青铜礼乐器,纹饰精美、排列有序,主要有大圆盖鼎2件,升鼎5件、小圆鼎4件、小口鼎1件、四龙耳鉴2件、方壶2件、圆壶1件、圆形盖豆5件、方豆1件、浅盘豆1件、方座簋[guǐ]4件、敦4件、鬲[lì]5件、浴缶1件。甬钟3件、铃6件、柱头饰10余件、石编磐13件。而大量形态多样的戈、矛、簇、马街等青铜乐器和车马杂器等多放置在近椁壁的四周。

升鼎

中原文化一般以圆鼎、方鼎定级别,楚国自成一体,以细腰的升鼎为标志。有专家曾说,升鼎的出现标志着楚文化和中原文化分道扬镳了。在这个墓葬中,除了具有楚文化因素的青铜器,还有明显中原文化因素的青铜器,前者繁缛,后者质朴,外观差别非常大。例如下面这尊青铜圆盖鼎:

青铜圆盖鼎

圆鼎敦厚朴实,极具重量感。看着修长、装饰繁缛的升鼎,不禁想起了那个古老的典故:楚王好细腰。

镶嵌龙凤纹铜缶

各类青铜器文物

郭庄楚墓的青铜礼乐器器形宏大、纹饰精美,其豪华程度在楚墓中仅次于寿县楚幽王墓,只有淅川下寺王子午墓和随县曾侯乙墓与之相当。那么,楚国有哪一位贵族,死后能够“享受”如此厚待呢?

墓主人身份疑云重重

在之前提到,“甲”字形墓是春秋战国时期高级贵族常用的墓型,因此,这座墓的主人必然是蔡国的达官显贵。我们不妨结合考古发掘的线索来推断一下墓主人的身份,最有可能是谁。

蔡国是春秋十二诸侯国之一,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被楚国占据近三百年,成为楚著名的北方四镇”之一。而墓中发现了墓主人的青铜佩剑,并且出土了大量形态多样的戈、矛、簇等兵器,说明墓主人可能是楚国镇守蔡国军事要塞的一位将军。

显然,这些信息不足以推断出墓主人的真实身份,我们还需根据青铜器上的铭文来进行准确的推测。

青铜圆盖鼎与铭文(高清)

墓中出土的青铜圆盖鼎上,铸有3行19字的铭文,从左至右,可以解读出部分文字,如下:

隹(唯)王八月丁丑,之渔自乍(作)X彝,列XX用共(供)盟祀。

这句铭文的大意说的是,丁丑年八月,楚王举行祭祀,競之渔将自用的圆鼎用于盟祀的陈设。文字和句意可能还需商榷,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尊圆鼎的主人是競之渔

据考证,“”字是楚競平王,也就是楚平王双字谥之一,同时,在战国时期,一般在“谥+之+名”的文字组合中,“之”字后面通常跟的是后裔,那競之渔就是楚平王后代中一位名叫“渔”的人。

“渔”是什么人呢?

早前出土的“楚王孙渔戈”上,有6个字的铭文,可以与上述铭文合起来分析。

楚王孙渔戈

楚王孙渔戈铭文临摹及字形分析

从图片上可以看出,圆鼎铭文中的“渔”字和孙渔戈铭文的“渔”字有所区别,圆鼎为单字“渔”,而戈铭文的“渔”字之下还有个“潮”字,在古代,“潮”通“朝”那么“楚王孙渔”会不会是“楚王孙朝”呢?

在甲骨文中,渔和水经常混淆,“渔”既可以做单独的字使用,和别的字组合的时候又可以当成“氵”字旁,因此,“楚王孙渔”便可以理解为“楚王孙潮”,“潮”通“朝”,那么圆鼎上的“競之渔”就是“競之朝”!

还别说,王孙朝在历史上确有其人!王孙朝是楚平王庶长子公子申(字子西)的儿子。但是,墓主人肯定不是王孙朝,因为墓中其它随葬青铜器,还出现了其他人的名字。

競孙旟 鬲 铭文

例如,该墓出土的鬲[lì],铭文中带有“競孙旟[yú]”字样,说明楚王的孙字里还有个叫“”的人,他将自己的青铜重器鬲陪葬给墓主人,想必和墓主人的关系非同一般。那这个王孙旟是谁呢?

“旟”字在甲骨文中,“旟”字下部与“寧(宁)”字下部极为相似,而王孙宁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他是楚平王的孙子,也是子西的儿子。

那么现在是不是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没错,这墓中出土的不少青铜器,是儿子给老子的随葬礼器。

不仅如此,这墓中还发现了墓主人好友的“礼物”。

墓中出土了几件浴缶,盖上还发现了“曾侯與”的名字,曾侯與是大家熟悉的曾侯乙的祖父。为什么曾国的青铜器会出现在楚国的墓葬中呢?

那要从从公元前506年说起,当时吴王阖闾率伍子胥等又大举伐楚,还占领了楚国的都城郢。那时候楚平王已死,子西跟随楚昭王逃亡曾国,曾国保护了楚国的王室血脉,楚昭王便与曾人结盟。《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昭)王割子期之心以与随人盟。”子西作为当时楚国的王室重臣,必然与当时曾国国君曾侯與建立了非比寻常的关系。因而,曾侯與铜器在子西墓中出现,作为助葬的礼器也不足为怪了。

虽然我们通过有限的线索推断墓主人是楚平王之子公子申,但考古界至今也没有定论。

楚平王 影视图

也许,墓主人一定知道楚平王被“掘墓鞭尸”的惨痛下场,因此,他的两个儿子为了父亲不遭受同样的境地,才请了精通墓葬防盗术之人,为父亲修筑了如此神秘复杂的身后之所。

参考文献:

1. 《论述郭庄楚墓的发掘与探索》徐艳娜(上蔡县文化局文物管理所 河南上蔡县463800)

2. 《考古中国:河南上蔡郭庄战国大墓》

3. 《上蔡郭庄一号楚墓“ 競之朝”鼎铭文及相关问题试析》曹辉 陶亮 丽水市博物馆,323000;河南博物院,45000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