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荧屏战胜了大银幕

 全球影视频道 2020-07-08

上个世纪50年代,电视的兴起将大量观众从影院拉走,电影制片家被迫拍摄大投入、大场面的宽银幕豪华制作来吸引观众,却不见得能遏制电视业的蓬勃发展。今年年初在国内上映的《福尔摩斯2》做梦也想不到,60年前老前辈的命运竟会在它身上重演。这部明星云集、场面恢弘、激烈的爆破和打斗尤胜前集的火爆巨制,竟在口碑上完败于BBC同期推出的《神探夏洛克》第二季。综观各大影迷网站的评分,《神探夏洛克》奇迹般的几无差评对上《福尔摩斯2》不尴不尬的毁誉参半,成为以小博大的又一经典案例。

  从题材上讲,福尔摩斯这个名字是块万年不掉价的金字招牌,以福为主角的影视作品就像《哈利波特》、《星球大战》或《暮色》一样,是极其粉丝向的,粉丝的支持,就是成功的一半。依笔者之见,高明的创作者对待粉丝的哲学,既非不越雷池一步的“忠实”(比利时名侦探波洛可作反面教材,70年代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是明星云集的豪华巨制,但同样的故事重复太多次,在21世纪只能以录像带形式出现),也不该为满足创作欲望另起炉灶(看看号称“改编”自金庸、古龙小说的国产武侠剧伤透了多少书迷的心),而应该是一种“欲拒还迎”的迂回模式。套用俗语:你想要的,一定会得到,但会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

  电影版飞天入地的故事情节和超级英雄般的角色塑造,使得福尔摩斯更接近007,钢铁侠和琼斯博士的地盘,如果让这对搭档搬离贝克街并换个张三李四的名字,恐怕没有多少观众能找出他俩与柯南道尔爵士的联系,这也难怪,电影改编自漫画,可即使是福尔摩斯的铁杆粉丝,有几人读过漫画呢。

乍一看,跳跃到21世纪的剧集版会让粉丝无所适从,但这只是表象。虽然门外匆匆穿行的男士以西装和T恤告别了常礼服,女士们换上黑丝高跟而将裙衬留在时代的印记中,虽然汽车的喇叭声取代了马车铃的叮叮当当,复杂的交通灯和道路线会让百年前的古人彻底迷失,但只要是经历过任何一版古典福剧或福影洗礼的观众,都能明白无误的认出,贝克街还是那条贝克街,而221号骨子里渗出的那份独一无二依然无可替代。虽然怀表推理换成了手机演绎,冒险日记进化成博客连载,犯罪实验室也升级为媲美CSI,但我们的福少仍是那个孤僻、冷漠、疏离的高智商男子,华哥依旧是那个坚毅、热情、古板、后知后觉且永远值得信赖的生死之交(尽管两人在新版被赋予了新的关系),他们从头到脚都焕然一新,却浑身散发着与记忆超然吻合的熟悉气息。在线高清电影

熟悉原著的观众从第一季就能看出鲜明的小说印记,惊讶于《血字的研究》《恐怖谷》和《布鲁斯帕廷顿计划》的故事与新时代的合拍。但编剧似乎还嫌不过瘾,索性在第二季变本加厉,将原著的案件直接植入21世纪的时空,虽然艾琳与夏洛克以手机传情,小说标题的hound(猎犬)成了缩写密码,双雄对决的莱辛巴赫瀑布以名画的形式一闪而过,但这种不是翻拍胜似翻拍的处理,光是创意本身就足以叫人叫绝,更别提那份穿越时空却严丝合缝的对应感,叫福迷和非福迷集体欢呼雀跃就毫不出奇了。

总之,剧集无处不传达出一个讯息:如果柯南道尔爵士生活在当下,那么他笔下的《福尔摩斯》就会是这个样子。相比古典作品,《神探夏洛克》就像是把电脑从赛扬单核升级到酷睿i7,跑的却是同一个操作系统,只是在提升性能后实现了几个漂亮的新特效,一开界面,最初的惊艳过后,扑面而来的是不变的旧情怀。影迷们常津津乐道的“忠实原著”,说白了就是剧集这种令人旧地重游的感觉,而非电影版《福尔摩斯》那层聊胜于无的壳。

彼时的夏洛克仍是隐居贝克街的无名小卒,还未成为那个闻名遐迩的侦探,比起古典作品,除了他的高傲、疏离和不通人情更进一步外,还多了几分青年人特有的急躁和自我主义,至少记忆中的福尔摩斯从未因不感兴趣的案子浪费了时间而如此抓狂。以往的福尔摩斯虽然傲慢,但待人接物仍彬彬有礼,天花乱坠的玄奇推理尽管有炫耀成分,自有一份老成持重在,可夏洛克一旦卖弄起来就没完没了,说话故意来回倒腾以制造智商优越感,每做完一段推理还要毫不客气的自夸几句,不分对象和场合的嘲笑那些跟不上他思路的人,这已经不能用性格古怪来解释,而接近一种孩子气了,若没有这份“童真”气质打底,剧情的很多萌点就无从发挥。

比起前辈,夏洛克的推理技能有了突破性的飞跃,古典福尔摩斯们观察线索和演绎归纳的能力未必不如他,但他们往往细细端详后不紧不慢的抽上几口烟斗,才将结果娓娓道来,而夏洛克的推理速度真是快的吓人,就像一架所见即所得的推理机器,能在瞥见陌生人的一瞬间就将他的全副来历了然于胸,也能在几秒钟内就破解一个上百万次演算的排列组合密码,更神奇的是他在巴斯克维尔一案中展示的图形化、视觉化的推理方式,效率不亚于对庞大电脑数据库的索引,绝对使前辈们望洋兴叹。当夏洛克已经能娴熟的操作电脑和手机,拥有个人网站,运用最顶尖的实验设备分析罪证,相应的,他当然要有与信息时代相称的脑容量和运算精度,才能配得上不断更新的物质设备。夏洛克善用科技,但不像大多数数码弄潮儿,他完全够智商成为科技的主人,而非被奴役。

古典作品中的莫利亚蒂是一位十分严肃的犯罪者,他的犯罪有明确的动机和目的,财产、权力、尊严都是其中一部分。而夏洛克面对的对手,是一位将犯罪当成游戏的邪恶天才,混合了十一罗汉式的雅贼格调和暴君卡里古拉般的强烈偏执,他的犯罪动机是百年前的莫氏无法想象的:纯粹为了炫耀才华,彰显自我,视名利如浮云,为完成计划可以微笑着将自己一枪爆头。这是符合时代特色的进步,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式谋杀”早在二战时期就走向没落,新时代的英伦岛国孕育出的大犯罪家,不外乎这类满身嬉皮精神的叛逆疯子。说起来,电影版的莫利亚蒂倒是与原著有着一脉相承,但一场喧嚣热闹的跨国谍战,远不如剧集环环相扣的斗智值得回味和咀嚼。

个人认为,不论如何紧跟时代的脚步,福尔摩斯的故事始终是不适合大规模动作的。虽然原著中有阴谋家和恐怖陷阱的鬼影重重,有暴徒和打手的蠢蠢欲动,也有剑斗、柔道和枪火的一席之地,整体基调也是一种侦探身陷险境的冒险破案,而非阿婆式的安乐椅侦探,但福尔摩斯终究是英伦绅士的楷模人物,他保持言语和举止得体,注重生活质量和品位,即使在野外栖宿也要保持居室的一尘不染,电影中那个灰头土脸与敌人的大炮干架,把居所变成热带丛林做化学实验的福尔摩斯,俨然已是海德博士附体,刺激是刺激,但与绅士之道背道而驰(有人说007也干架,但你几时见过007这么不修边幅的)。而剧集中身着一尘不染的睡袍在白金汉宫卖萌的夏洛克,才是福尔摩斯,尤其是生活在21世纪的福尔摩斯该有的样子,一旦卖起腐来,视觉上也更清洁。

剧集和电影都不约而同选择卖腐来吸引眼球,但此处仍是剧集做得高明。电影虽然腐的惊天动地,但无论生离死别、裸体相对还是牵手起舞,说白了仍是观众的YY,都停留在想象阶段,编导有意愿拿腐做一大噱头,但战战兢兢不敢点破,生怕一旦遭到责难可以理直气壮反诘“我们哪里说他们是玻璃了!”相较之下剧集着实勇气非凡,这里的腐是得到了剧中角色“认同”的,艾琳直截了当的质疑,旅馆老板关于双人床的台词,以及圣诞夜华生被女友甩的爆笑对白“你是个很棒的男友……福尔摩斯是个很幸运的男人”,丝毫不介意将腐的一面赤裸裸的曝光出来,带来的趣味远比电影强烈。当然,对于笔者这样的非腐人士来说,不论是电影还是剧集的大张旗鼓都有点消受不起,但一定要选择的话,还是对剧集的“荧屏上下腐成一片”好感多些,人家两口子都懒得辩解了,咱也就省了心去琢磨真假了,专心看破案就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