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理

 洞天禅悟 2020-07-08

1.经典途径(基因调控途径)

1)直接途径: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受体(GC-cGR)复合物可直接调节基因转录。GC通过细胞膜进入胞浆并与胞浆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后者活化后进入细胞核,与DNA上的糖皮质激素受体反应元件(GRE)结合,启动或抑制相应基因的mRNA转录。如抑制TNFaIL-1βIL-2IL-6ICAM1mRNA转录,启动IκB(能抑制NF-κB的活化)mRNA转录。这个过程是高动力的,起效慢,GRE受刺激后向mRNA的转录以及特异性应答蛋白的最终产生需要612小时。

2)间接途径:通过与其他核转录因子等的相互作用,发挥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如GC-cGRNF-κB相互作用,抑制后者的活化。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在尚不足以激活直接途径时即可发挥此作用。

2. GC-GR复合物介导的非基因作用:cGR在未与GC结合时,与热休克蛋白(HSP90等胞浆蛋白结合后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浆中,这些胞浆蛋白可能包括了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一些激酶,这些激酶启动的下游事件包括磷酸化脂皮素-1,改变其在胞内的分布,从而抑制cPLA合成花生四烯酸。大剂量的GC还可以通过类似的机制快速活化内皮NO合成酶(eNOS),促进NO的合成,起到扩张血管、减轻缺血性损伤及抗炎的作用。大剂量(>200mg泼尼松)时发挥作用,起效快,数秒至数分钟即发挥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是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的可能机制。

3.细胞膜受体(mGR)介导的生化效应:激素与其相应细胞膜受体mGR结合后,通过第二信使(Ca2+IP3cAMPPKC等)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促发一系列与基因调节相关或不相关的胞内效应。有理论认为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时,短期内即产生显著疗效的部分机制为大量的GC溶解于细胞膜、线粒体膜等双层脂质膜中,影响膜的理化性质及膜内离子通道蛋白的功能,抑制Ca2+离子的跨膜转运,降低胞浆中Ca2+ 浓度,从而阻断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的维持。

4.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低亲和力受体:正常情况下,GC与糖皮质激素高亲和力受体(GRH)结合发挥生理和应激作用,但在病理情况下GRH减少,靶细胞对GC反应性降低。大剂量GC可通过低亲和力GRGRL)发挥作用,因此病理状态下,需要大剂量GC发挥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