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架

 茗品雅轩 2020-07-08

近些年,特别是党和政府提出全面推进以法治国以来,人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方法都有了很大的转变。不要说城里人了,即便是在乡下,出了矛盾的人们首先想到的也都是找个律师咨询一下了。而不再是像我们小时候那样遇到了矛盾首当其冲的便是急赤白脸的吵,三句不合就直接诉诸武力了。好像没有什么方式比打一架更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了。

说起打架最常见的就是一些小打小闹了,比如家庭内部的矛盾激化,不管是孩子们之间,还是夫妻之间,基本上都属于家庭内部问题,打归打,闹归闹,完事付诸一笑,谁也不会太记仇。再比如邻里之间的矛盾冲突,不管是隔壁的邻里,还是街坊邻居,一般打闹过后都会留下嫌隙,最常见的就是断了来往,各自为政。当然,邻里之间积怨太深时也会因打架造成比较严重一些的后果的。这样的事情一般都会趁着晚上村里放电影或者唱戏的时候进行,都是一阵风似的快刀斩乱麻,不会持续太久,最后双方各自收拾自己的残局。比如前面电影演的正好,后面的的某个方位开始吵嚷着出现人员涌动,人群会跟着迅速闪向一个方向,记得有一次邻村里放电影时打群架,放映电影用的桌子腿都被挤断了,吓得放映员伸手抱住了放映机……

相比之下,还有因为打架造成更严重结果的,我们邻村就有一起,那时候我读初中,出事的村子就在我们学校旁边,据说其中一方是村里面的外来户,另一方则是村里的干部,因为是外来户,尽管处处受人欺负,也只能是忍气吞声。又是一年麦收季,两家地边挨地边,外来户发现自己地里割好的麦子少了一排,送麦子进麦场时看到对方也在卸车,外来户的女人便忍不住随口骂了几句,大意是说不知道哪个死不老脸的把她家的麦子收走了。对方女人一听也回骂说是她指桑骂槐,两个人越吵越凶,如果不是有附近的人们拉着,大有撕打在一起之势,外来户一看情形不对赶忙上前想着劝回自己的女人,孰料一旁的村干部以为他要动手,随手操起一个麦叉冲了过去,一叉杆子正中外来户的肩膀,两个人立马撕打在一起,过程中外来户夺过叉去随手轮了过去,不料正中干部的头部,干部的两个孩子赶到麦场,七手八脚的把外来户按倒在地,结结实实的给修理了一顿。被人拉开后,尽管双方都很不忿,也只好鸣金收兵了。

还有一次是打群架,村与村之间那种大规模的,后来不知道是因为乡里得信儿后及时赶到,还是因为那个村里的领导人及时认怂并道歉才没有打起来,反正阵势是起来了,我从来没有见到过我们村里的人会如此的团结一致。事件起因是因为我们村的一家人过年走亲戚回来路过他们村,对方几个醉醺醺的人以我们村的人开的拖拉机声音过大为由挑事儿,把我们村的男人给狠狠地揍了一顿,几乎是鼻青脸肿了,村里人的女儿骑车赶回家里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村长,村长一听顿时火冒三丈,打开扩音器在大喇叭里喊了一通,一听说村里的老实人在别的村里挨了打,一看那阵势吧!本来过年的时候家里人就多,最前面由村长带头,村里几十个年轻力壮又会点工功夫的汉子手持九节鞭、双节棍等器具紧跟在后面,再后面的就是村民队伍了,只要是在家里的几乎全部闻声而动,就连那个村的姑娘我们的媳妇儿都抱着孩子参与了进去,村里两千多口人的规模,从出事的村子到我们村绵延七八里的路线上几乎没有断流……

浩浩荡荡的队伍路过一个乡里副乡长家的村庄,副乡长二话没说骑着摩托车去了乡里,后来乡里的派出所所长带人及时赶到了那个村里,应我们的要求,对方村委交出了几个肇事者给派出所,并承诺给受伤者认错并给付全部的医药费才算是不了了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