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老北京,现在的北京已经不再是我记忆中的北京了。 曾经,没有智能手机,基本不用地图,但当我还是一个中学生的时候,我可以靠着一张月票,坐着公交到达任何一个我想去地方。因为那时,只要上车,就可以问乘务员我该到哪里换车,再换什么车,乘务员都会耐心的告诉你,并且一清二楚,前提是你要有礼貌。现在我们不再需要询问,只需要点开手机地图,怎么坐车一目了然,不再需要与人交流。 作为一个老北京,我突然发现我快不会坐公交车了,曾经北京二环内的公交车是1位数或2位数的比如1路,44路等,三位数的1字头车基本是电车,比如101~109,只有个别车不是电车,比如110、120、130等,那个年代,我们管2环内叫市区。2字头的是夜班车,3字头的是近郊车,基本只在3环内开行,除了极少数的车,4字头的车是开到4环附近,9字头的是远郊区的长途车,现在的公交车我已经无法依靠标号来辨别这辆车的运行范围,只能依靠站牌上的站名来辨别。然而现在的站名已经不再是过去的站名,很多小区名称、新道路名称、新路口名称、新地标名称等等,让人眼花缭乱。 曾经北京只有一条二号线和半条一号线,但我们每天耗费在路上的时间却很短。现在我们有十几条地铁线,但花在路上的时间却更长了。我们可以记住这条地铁线上的站名,但给你一副街景图,你却未必能认出来这是哪站。我们生活在北京,却更像生活在北京的地下,每天从家出门便进入地铁,出了地铁就进公司工作,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忙碌却又麻木。 我们生活在北京,却是穿行于北京的地下。想一想自己,有多久没有好好的看看北京,有多久没有在北京城里闲庭信步了? 夏天胡同里手拿蒲扇的老人少了,各种游客多了;北京上空的鸽哨渐渐听不到了,换来的是灰蒙蒙的天空;崇文、宣武没了,老北京的底蕴也在慢慢的消失,如果有一天连东城、西城也没了,那么北京就真的消失了。 现在的北京已经不能称作北京了,而仅仅称作是首都。 北京的变化太快,快到让我一个屁民感到惊恐。耳边越来越少听到京片子,识别北京人已经基本要靠身份证号了。原来在北京的时候,没人会问你是哪里人,因为大部分都是本地人,而现在经常要问你是哪里人了。 我已经不再说我是北京人,我只会说我是本地人,因为北京已经不再是我记忆中的北京了。 (文/夏豆豆) 北京范儿 微信号:beijingfan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