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说别人有“懒癌”,可着急的人更容易出问题

 老友手札 2020-07-08

如果身边有一些行动力比较低的朋友,我们就会用“懒癌”来形容他们。可有趣的是,对于一些比较着急的朋友,我们却从没用过“急癌”来打趣。这种厚此薄彼,是因为懒散、行动力低真的比着急更容易得病么?

我们最常做的事儿就是把别人放置于我们的期待中,期待他们按照我们所想的方向去发展,其中就包括了行动力这一项。

就拿吃饭来说,你肯定没见过谁会因为别人吃饭太快而生气,但肯定见过,饭做好了迟迟不出现,而催着别人快点来吃饭,甚至发脾气的。

行动力过快或者过慢都是两个极端,但是为什么有这种不同呢。其实想想也很容易就能理解。

当某人行动力过慢的时候,其实是在变相的影响我们自己的计划,我们并不是因为对方慢而生气,而是因为自己的计划受到影响而生气。就好比工作中,上司交代你一件事情,如果你早就完成了,那可能得到的是上司诸如“会干工作”、“执行力强”这样的鼓励,如果迟迟没有动静,上司就会觉得你“工作能力差”,甚至想要将你调离原理的岗位。

但这些不同,是他人针对两种极端的反应,而深处“着急”这个极端中的我们会受到哪些影响呢。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留心过周围人争吵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如果有的话,你可能会回忆起来,讲话语速加快、说话音量很大、语气和用词都比较偏向于极端、面红耳赤、喷洒口水,甚至能看到脖子的血管和青筋。而伴随的心跳也会加快、肾上腺素分泌会增加,整个人都处于“临战”状态。稍微不如他意,就会被视为对他的挑衅,转而就被攻击。

这确实是我们生气、发火、争吵时候的正常表现。

不过,在这里我们还要考虑另外一条。医生都会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病认说,让他们注意自己的情绪,不要太激动,因为激动会引发生理反应,生理反应增加就会加重病情。而长时间处于“激动”状态的人,其实就等于长时间、缓慢的在伤害自己的心脑血管。

虽然,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现在还没有定论,但是性格因素在成因中的位置是不会被动摇的。

性格是相对稳定的,而我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都是在性格的影响下进行的。虽然性格未必决定我们的每个行为和想法,但是会决定大部分。同时,在性格支配下的行为和想法,反过来影响我们的心理,也会继续强化我们的性格。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描述的就是这种情况。

所以,当我们处于“着急”中,它不仅在缓慢的影响着我们的躯体,也会不断的给我们增加内在的负担,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即便尚未上升到心理问题层面,我想一直活在急躁中,肯定也不是你想要的。

但在这里我还是想要再展开聊一聊的。

因为我们不仅生活在别人的期待中,也活在对别人的期待中。别人会因为我们的懒散而感觉自己的计划受影响,我们也同样会对别人有类似的感觉。而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计划被别人阻碍了,会有什么感受呢?

着急、生气肯定是最基本的,接着我们也会像那些催我们的人一样,开始催别人。这时候着急仅仅影响的是我们的情绪,只是让我们处于一种不好的状态中。

这个状态可能一会儿自己就消退了,可如果即便我们催促,也难以带来对方行动力的提高,自己的计划还是没有办法展开,那这时候我们的安全感就会受到影响,会出现焦虑和担心,虽然看起来还是情绪层面多一些,但已经会影响到我们的食欲、睡眠,间接影响到身体健康。

性格比较着急的人,往往因为对别人有比较高的期待,所以当别人没能满足我们期待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自己被影响了、被侵犯了、被针对了。

在这种时候,基于本能我们就会想要去反击,那么直接的表现就是生气、争吵。那么,我想你也发现了,周围那些性格比较着急的人,大都脾气不怎么好。

再者,为了保证自己的期待不落空、为了使自己不难受,我们可能会逐渐走向两个方向。第一个是我们越来越独立,和周围人划清界限;第二个是我们对周围人的掌控欲越来越强,甚至变得非常固执。

前者属于一种变相的逃避,虽然可能利于强化自身,但是我们终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后者则完全是把自己的生活推向另外一个极端。孤独和不被人喜欢,想来没有人喜欢这样的生活吧。

“懒癌”只是个逗趣的词,可过于着急、持续的过于着急却真的在给我们带来非常多的负面影响。你要说单纯的执行力高,那算是一个优点,可事物发展有自己的节奏和规律,它同样不会满足我们的期待,不是么。

感谢你的阅读。

作者: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无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