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谷鸣五谈《学书一定不是从临帖开始的》&举例篇

 谷鸣先生讲书法 2020-07-08

用笔是术,结字是道。前者是技术,是技巧,后者是道,是精神,是审美。

用笔是术的范畴,字体的形态是道的范畴。

同样,某个领域的大师一定是把该领域的工具发挥到了极致,然后能把极高的审美用工具表达出来,工具的使用技巧是术的范畴,表达审美的能力是道的范畴。

比如木匠的工具常见刨锯尺斧锤凿锉钻墨斗等,木匠表达审美的物化形式是家具及建筑。把工具的使用技巧发挥到极致,这是术。造出赏心悦目的家具或建筑,这是道。

胡雪岩故居
李鸿章故居

中国音乐家的工具常见琵琶琴瑟鼓埙钟笛二胡唢呐等,西方常见钢琴。乐器的使用技巧为术,演奏出的音乐为道。

唢呐-百鸟朝凤
二胡演奏家高韶青--代表曲目万马奔腾
传统打击乐-曲帅

习武者要练习基本功的,肩功、腰功、腿功、手形、手法、步形、步法、跳跃、平衡、跌扑滚翻等,武术基本功是武术初学者的入门功夫。

京剧国粹基本功是四功五法。四功是唱念做打,五法是手眼身法步。水袖功、甩发功、髯口功等是一般演员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巧。

问题来了。

习武者没有练好基本功,直接练习套路可以吗,咏春、形意、八极、螳螂 、醉拳等。

学京剧没有基本功,直接练习曲目可以吗,《霸王别姬》《定军山》《牡丹亭》等。

木匠不会使用工具,直接拿着工具制作家具、建筑可以吗,榫卯、斗拱等。

音乐家不会使用乐器,直接拿乐器演奏曲子吗?《生命交响曲》《万马奔腾》等。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你没有基本功,没有掌握工具的使用技巧,你就是模仿一千遍?一万遍?一生?你也模仿不出经典的味道来。

没有打好身体的基本功,你直接按套路学习咏春等,结果定似是而非,似像非像。实战中不但不能快速击杀对方,往往直接被KO。

电影《霸王别姬》中程蝶衣和段小楼幼年跟随老师学戏的过程想必题主一定看过,没有这种经历,怎能会学会经典呢,学不会经典何谈创新呢。

作为木工的匠人,基本工具的使用技巧都没有掌握,何谈制作家具、建筑物件呢?

音乐家同样如此,乐器的功能怎样发挥出来都没好好掌握,直接拿着二胡玩《万马奔腾》,曲调全无,全然没了音律之美。

讲了这么多例子,回到书法上来。

书法是什么?两部分来分析,用笔和结字(本文把结字章法均归结到结字范畴)。用笔就是毛笔的使用方法,结字就是字体的形态,换句话说就是字的间架结构。

那学书法应该从哪里开始着手呢?

谷鸣不用艮涩的语言及逻辑来表达,用最普通的例子来分析。

木匠学徒第一步一定不是学做家具,而是熟悉刨锯尺斧锤凿锉钻墨斗等工具,并逐步掌握其用法,然后逐步学习制作家具。习武者第一课也一定不是学套路,而是要练习基本功,肩功、腰功、腿功、手形、手法、步形、步法、跳跃、平衡、跌扑滚翻等,然后方可学习击杀套路。中国传统武术可不是今天的模样为了表演而武术,古之武术可是武师吃饭的手艺,要的是最快击杀对方,一招致命,如果没有强硬的基本功,被击杀的只能是自己了。音乐学生第一课也一定不是学经典名曲,一定是熟悉其要学习的乐器并熟练掌握其使用技能。《百鸟朝凤》想必各位朋友一定看过,云天明儿时跟师傅学唢呐的过程在电影中出现了大量镜头,空口吹羽毛,芦苇杆吸水等,然后才接触唢呐,熟悉唢呐的使用技巧后,再学曲目。京剧第一课也一定不是学《霸王别姬》,电影中程蝶衣段小楼儿时跟随师父学艺,刚开始学的就是四功五法,最后才练习曲目:小尼姑年芳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削去了头发,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为何腰系黄绦,身披直缍……

用笔即书法的基本功,结字是书法展现形式。就如武术的套路、木匠的家具、也如《百鸟朝凤》《霸王别姬》等。

谷鸣多次强调学书一定不是从临帖开始的,因为你学书法开始就临帖,那就如木匠学徒直接去做家具,一个孩童拿着唢呐直接开练百鸟朝凤,芊芊少年直接扯着嗓子唱《霸王别姬》。

这样学习不但无法入门,反而贻害终生。为了模仿经典而不择手法,最后似是而非,甚至走火入魔。玩书法的‘大师’们就是活生生的案例。

那学习书法应该从何开始?

上述文章讲的已经很清楚了,就是先学习毛笔的使用方法。

云天明学唢呐练习基本功花费了他整个童年时代,程蝶衣学戏亦从童年到了青年。

而看看如今学书的朋友们,开始就临帖,把书法基本功-毛笔的使用方法几乎忽略了,稍微用点心的,也就练习了三俩月,继续临帖。云天明和程蝶衣如果只学三俩月基本功就直接开始模仿经典,那这两部电影中的故事就一定没有发生过。

按谷鸣几位学生的学习经验:熟练掌握毛笔的使用方法,也就是书法的基本功,聪慧者至少一年。掌握以后方可临帖。但临帖绝不是为了重影而临帖,而是为了学习线条的笔势(即谷鸣常说的转折和钩的行笔方式)而临。行笔方式掌握了,字体像与不像大可忽略,因为每人的书写力度、工具的不同等势必会造成线条粗细,转折角度等有所不同,字体的形态自然不同。这样写出的字就是自己的书法。之能称为书法,法度必须严谨,法度并非字体工整,而是用笔符合法度。法度是什么,下文稍后有介绍。

下面这两张图片是一位老师临的《阴符经》

我们摘取两个单字‘物’‘风’与原帖做对比。

可以看到,原帖中字体最精彩的部分在临摹中完全丧失。这就是临帖的最大弊端,为了临摹的像而临摹,而细节处的用笔给忽略了。或者说对晋唐笔法完全没搞明白,关键处变得模糊,貌似打上了马赛克,笔法没有了,也就不能称为书法了,只能叫做书。另外‘风’字的横笔弧度恰恰相反,这是起笔笔势出问题了,原帖是逆时针起笔,临本是正时针起笔,转折出现问题的原因就在此处。

笔法的圆点就是画圆圈,这是书写工具毛笔的结构所决定的。因为毛笔是有弹性的、又柔软的圆锥形的结构,那若发挥这种结构的工具的极致功能,唯有画圆圈的方式。

蔡邕《书论》九势篇: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很简单的道理,书法遵循自然之道,既然遵循自然,那必有阴阳之分,既有阴阳之分,各种形态就出现了。

毛笔的自然状态是圆锥形的,笔锋入纸瞬间,和纸接触的一面为阴,反之就是阳。当毛笔在纸上画圆圈运动的时候,阴阳无时无刻不在交替之中。



书友一定会质疑:这种写法只能写出圆形的线条,而楷书的方形线条就无法写出了。

恭喜你,你能思考到这一层,已经触碰到了晋唐笔法的大门。

化圆形线条为方形线条,这是晋唐笔法的精髓,掌握以后,欧颜柳褚王字在你眼中只剩最简单的笔画组合,一眼看到其书写时的用笔方式,就如与古人对话。你能真切感受到当时他的书写动作。谷鸣花数十载精力方研究出晋唐笔法,岂能轻易示人?

谷鸣发文的目的很明确:一方面唤醒广大书友对当今书法的质疑辩证,一方面传授笔法与志同道合之人,重新拾起书法(宋之后至今有书无法)。

古之笔法传授方式为‘口传手授’,口传就是给学生讲书法的哲学,理论、技巧等,手授就是现场演示。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口传没有手授,无法学书。比如我写过诸多关于笔法的文章,你没亲眼看到我是怎样用笔的,我的一些理论你根本看不明白,还是学不到笔法。




看完三件事:

1,点赞,让更多热爱书法的朋友看到这篇文章(收藏不点赞,耍流氓)。

2,关注笔者及我的专栏【晋唐笔法

3,关注我的公众号“谷鸣书社”,窥探晋唐笔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