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4579 中学语文教学法.doc
2020-07-08 | 阅:  转:  |  分享 
  
中学语文教学法(9256)课程自学考试大纲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的性质和设置目的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语文学科的性质

第二章语文教学目标

第三章语文教学内容

第四章语文教学原则

第五章语文教学过程与方法

第六章语文学法指导

第七章阅读教学

第八章作文教学

第九章口语交际

第十章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第十一章语文教学中的智力开发

第十二章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第十三章语文教学方案设计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考核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三)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六)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

(七)考试方式及题型结构

附:题型举例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9256)自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

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研究语文教学本质和规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语文专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应用教育理论学科。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具一定理论素养与教学实践能力的中学语文教师与教学研究工作者。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语文教学工作,具备本学科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善于总结语文教学规律并以指导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围绕这一目标,本课程需要理解、掌握语文学科属性的本质特征,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包括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等),语文教学原则,语文学习原理,语文审美教育等有关理论;基本知识包括涉及到基本理论的有关核心概念。此外,还需理解与掌握语文课程目标,语文教学内容,语文课程与方法,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教学方案设计等有关章节的基本知识内容;基本技能包括对语文教材的分析、处理以及设计教学方案等内容。

本课程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为目标,因此,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切忌空谈。在学习本课程时应注意联系教育学、心理学、语用学等专业理论基础课程,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教学实际,深入理解、领会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的重点。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学习涉及到教育心理学、语言学、文艺学、文章学等相关学科的内容。学习本课程应先修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课程,此后还应修学语用学、文艺学、文章学等,以求进一步提高。

本课程是以研究语文的教育规律为己任,以提高语文教师素质为目标的,是研究语文教育的“特殊”规律。语文学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大领域,涉及语文知识、语文训练和语文能力三大层级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规律,这是语文教学法与其他有关学科的不同之处。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语文学科的性质

(一)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本章的难点:人文性的内涵及实践操作的具体内容。

本章也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学习本章内容,必须使学生深刻理解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内涵及意义;深刻理解“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文内涵及人文的内容;能够正确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必要性、重要性。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语文学科性质概述

第二节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

第三节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属性

第四节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

(三)考试知识点

1.语文、语言符号、普通话、思维。

2.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传递的工具。

3.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

(四)考试要求

1.识记:语文、语言符号、普通话、思维。

2.领会: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简单运用: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

4.综合运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二章语文教学目标

(一)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本章的难点:语文教育新理念的把握

学习本章应结合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加深对语文教学目标的理解。了解布卢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及六个层级。理解制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深刻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目标的三个维度以及语文课程理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语文教学目标概述

第二节语文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

第三节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三)考核知识点

1.布卢姆目标分类及六个层级,新课程标准目标制定的三个维度。

2.制定目标的依据。

3.语文课程理念。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布卢姆目标分类,三个维度。

2.领会:制定目标的依据。

3.综合运用:语文课程理念的理解。

第三章语文教学内容

(一)目的与要求

本章重难点:正确理解语文教学大纲的沿革。

了解语文教学大纲到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演进的脉胳,理解语文教学内容,把握语文教材的发展走向。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语文教学大纲

第二节语文教材

(三)考核知识点

1.《奏定学堂章程》,《国文百八课》,古代语文教材的类型。

2.分科型与综合型教材的优劣。

3.如何理解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编辑思路。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奏定中学堂章程》哪一年制定,《国文百八课》的作者,语文课程标准,古代语文材的类型及主要内容。

2.领会: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及要求。

3.简单应用:分科型与综合型教材各自的优劣。

4.综合运用:教材编写怎样做到“以人为本”,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第四章语文教学原则

(一)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语文教学原则制定的依据

本章的难点:语文教学原则的实施

能正确理解语文教学原则制定的依据及实施,掌握语文教学原则以及学生思维发展的大致规律,掌握语文双基教学的内容及特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节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与基本能力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节语文思想内容与语文形式相统一的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1.识记:语文教学原则,学生思维发展规律,语文双基。

2.领会:语言和思维的辩证关系,知识与智力的联系与区别。

3.简单运用:理解文道统一原则,语文知识、能力和智力如何协调发展。

4.综合运用: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依据及实施。

第五章语文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本章重点:理解语文教学过程的本质及流变。正确理解本章的语文教学过程的理论。

本章难点:对教学方法的熟练掌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语文教学过程

第二节语文教学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1语文教学过程,语文教学方法,朗读的一般要求,默读的要求,赫尔巴特四教段,黎锦熙的三段教程,凯洛夫的五段教程,上海育才中学的教程,钱梦龙的教程。

2.语文教学过程的多质性,语文教学的基本过程,选用教学方法的依据。

(四)考核要求

1.识记:语文教学过程,语文教学方法,讲述,评点,串讲,赫尔巴赫特四教段,魏书生六步自学法。

2.领会:朗读、默读的一般要求,黎世法的六课型教学法。

3.简单运用:语文教学的基本过程,语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4.综合运用:语文教学过程的多质性。

第六章语文学法指导

(一)目的与要求

本章重点:正确理解语文学习主体的意义

本章难点:语文学习理论与语文学习指导

能理解语文学习有关理论,掌握语文学法指导的具体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语文学习主体观

第二节语文学习心理及语文学习理论

第三节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考核知识点

1.孔子学习过程理论,荀子学习过程理论,桑代克的试谈说,格式塔派的完形理论,布鲁纳的发现理论,维戈茨基的“最近发展区”。

2.理解语文学习主体观,语文学习心理所包涵的内容,知识迁移理论的指导,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理论指导。

3.现代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孔子、荀子学习过程理论,桑代克、布鲁纳、维戈茨基学习过程理论,SQ3R学习法。

2.领会:现代学习方法的指导,如何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简单运用:语文学习心理对学习的作用。

4.综合运用:如何正确理解语文学习主体,知识迁移理论在语文学习中的运用,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理论指导。

第七章阅读教学

(一)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理解阅读的本质特征,熟悉、掌握各类文体的特点及教学要领。

本章的难点:对阅读的本质的正确理解以及阅读能力构成的层级。

本章是本课程的本体部分,需认真理解阅读教学有关理论,熟练掌握各种文体教学要点,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阅读教学概述

第二节阅读教学过程

第三节阅读教学方法

第四节各类文体教学

(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1.识记:阅读,阅读能力构成,(认读、理解、鉴赏、活用),情境教学法,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诗歌,小说,戏剧。

2.领会:理解阅读能力层级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记叙文教学中如何理清作者思路,把握篇章结构。

3.简单运用:各类文体的教学规律及教学要点

4.综合运用:阐述阅读活动的本质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篇记叙文或散文、诗歌。

第八章作文教学

(一)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作文教学过程以及作文训练方式。

本章的难点:对观察训练重要性的认识。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章学习,理解作文教学的地位、作用,熟悉作文教学的全过程,熟练掌握作文训练方式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作文教学概述

第二节作文教学的训练序列

第三节作文教学过程及训练方式

(三)考核知识点

作文教学的地位,作文教学的功能,文体训练序列,三级思维训练序列,作文教学过程,作文训练的方式。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文体训练序列,三级思维训练序列,作文批改,作文讲评方式,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缩写,续写。

2.领会:理解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作文教学的功能。

3.简单运用:你对作文教学过程的认识及理解,作文训练的方式方法。

4.综合运用:批改一篇学生习作,并写出评语。

第九章口语交际

(一)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难点:听、说能力的基本构成及训练方式。

口语交际训练对于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本章应深入理解口语交际的作用及意义,理解听读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并掌握听读训练基本方式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口语交际的意义与作用

第二节听话能力及训练

第三节说话能力及训练

(三)考核知识点

口语交际训练的地位、作用,听话能力的要素,听话能力训练的要求,听话训练的方式方法。说话能力的要素,说话能力的构成要素,说话能力训练的要求,说话训练的形式。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听话能力的构成要素,说话能力的构成要素,口语交际,语质,语调,语律。

2.领会:口语交际训练的地位和作用,说话能力训练的要求,听说能力的训练的要求。

3.简单运用:如何提高学生说话、听话能力。

4.综合运用:分析一段对话,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第十章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一)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内容必须理解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意义,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内容以及教学的方法。本章学习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学以致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意义

第二节语文基础知识的内容

第三节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特点和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理解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意义,理解“精要、好懂、有用”的教学原则。掌握基础知识的内容(汉语知识、文体读写知识、文学常识)、基础知识的教学方法,基础知识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四)考核要求

1.识记:“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基础知识的编排原则及编排形式,基础知识教学方法。

2.领会: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语文基础知识在教法上应注意的问题。

3.简单运用:理解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特点及教学的方法,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4.综合运用:对学生习作进行修改,并指出错误的原因。

第十一章语文教学中的智力开发

(一)目的与要求

本章重难点:理解开发学生智力的意义及内涵。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智力活动过程,正确认识、理解开发学习智力因素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通过本章学习,应理解其意义,掌握开发智力的内容与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语文教学中开发智力的意义

第二节语文教学中智力开发的内容和途径

第三节语文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考核知识点

创造力,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思维,想象力,非智力因素。语文教学中开发智力的意义,语文教学中培养观察能力的要求,创造力的层次,大脑两半球的和谐发展。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创造力,创造力的层次,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想象力,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2.领会: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什么大脑两半球必须和谐发展。

3.简单运用:理解智力开发的意义。

4.综合运用:语文教学中智力开发的内容与途径,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第十二章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目标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如何指导学生去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

本章的难点:理解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应用美学原理和法则来教学语文和塑造人的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要理解语文学科自身特点以及审美规律,掌握、指导学生进行审美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特点

第二节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

第三节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过程和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审美教育,审美教育的特点,审美教育的内容,审美教育的过程和方法。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审美教育,审美感知,审美鉴赏,审美创造。

2.领会:理解审美教育的特点,如何指导学生理解美,怎样指导学生鉴赏美。

3.简单运用:对语文美育的原则的理解

4.综合运用:运用审美原理,从美学角度鉴赏一篇范文。

第十三章语文教学方案设计

(一)目的与要求

熟练掌握语文教学方案的设计类型及教学方案设计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语文教学方案设计概述

第二节语文教学方案设计的类型和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语文教学设计的意义,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如何编写教案,如何设计导语,怎样设计提问,板书设计的类型

(四)考核要求

1.识记:语文教学方案设计,编写教案,导语,提问,板书。

2.领会:语文教学设计的意义,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

3.简单运用:给一篇文章设计导语、问题或设计板书,常见的提问形式。

4.综合运用:如何编写教案。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本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本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本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

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一般都有所涵盖,而教材里的内容,大纲里不一定都体现出来。

(三)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自学教材:钱威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

参考书:《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因此,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点是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在自学要求中,对各部分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其表达用语依次是:了解、知道;理解、清楚;掌握、会用;熟练掌握。

本课程自学需把握学科特点,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语文课程教改动态。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本课程建议为54学时,讲授17学时,自学37学时。讲授要注意结合教学案例,处理好学习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

(六)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

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其目的在于明确考试范围和知识广度以及相应标准。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知识点分为四个能力层次(识记、领会、简单运用、综合运用)。识记包括填空、名词解释、判断题、单项选择题,主要是考核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领会包括多项选择、简答题。简单运用、综合运用其题型包括简答题、论述题、设计题、分析题、鉴赏题等。考核目标从这四个层次划分以及出题形式也是相对的。因此,对这四个方面的要求都要灵活掌握、扎实复习。

(七)关于试卷结构及考试的有关说明

1、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考核要求中各知识点都是考试的内容、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相结合这一原则的理解?



(六)综合应用题

请认真阅读下面一首小诗,试作简要分析并作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可以设计成教学简案,也可直接写教学步骤。

绝句一首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七)分析鉴赏题

请认真阅读下面一首小诗,试作简要分析,写出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字,并回答下面问题出题可以只要求鉴赏,也可以提出问题要求解答,还可以同时提出两方面的要求。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人在诗中描写了两组景物,一是红日西沉的暮江之景,一是新月初升之景。

第一句写夕阳,一个“铺”字将太阳接近地平线时余晖冷射的情景表现得很形象,同时“铺”节奏舒缓,也突出秋日柔和的特点。第二句写江面,在夕阳余辉的映衬下,江水半碧半红,水面波光粼粼。诗人抓住江面光色的变化,写出了暮江绚丽的景象。

诗人留连在暮色中,沉浸在美妙的世界里,不知不觉新月升上夜空。诗的三、四句又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月夜图。头上是一轮月儿挥洒着清辉。“可怜”一词直抒胸臆,赞美她的可爱。脚下是青草上凝结的晶莹的露珠,在月光的映衬下,仿佛是一颗颗洁白的珍珠。

诗人由上至下,通过月、露的视觉形象渲染了和谐宁静的意境。又由一“夜”字,上接江边暮景,下连月色和露珠,从黄昏到深夜,诗人被美景牵引,流连忘返。在这景语的背后是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喜悦之情。

问题:(1)诗的第一句写残阳,“铺”出了残阳怎样的韵味?

(2)“可怜”一词当作何解?这一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







–12–









献花(0)
+1
(本文系mc_eastian首藏)